李品汉
(麻栗坡县农科局经作站,云南麻栗坡 663600)
麻栗坡县烟地油菜撒播丰产栽培技术
李品汉
(麻栗坡县农科局经作站,云南麻栗坡 663600)
烤烟是麻栗坡县主要经济作物,全年烟地面积2000hm2。烟地油菜撒播是麻栗坡县烟农近年来油菜栽培采用的一种主要种植方式,与油菜育苗移栽、开沟条播、打穴点播等其它种植方式相比,具有省工、省力、省基肥的优点,一般每公顷菜籽产量1875~2250kg,高产地块每公顷产量达2625kg以上。现将其技术措施总结如下。
选用高产优质的油菜良种,是实现油菜撒播高产高效的基础。选用甘蓝型优质的杂交双低油菜品种,这些品种不但高产,且品质好,含油量高,有利于从高产和加工增效中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多年的生产实践证明,适应麻栗坡县种植的油菜品种有花油3号、花油5号、花油6号。
在烤烟采收结束后,及时拔除烟杆或挖除烟蔸。烟地杂草,每公顷用30%草甘膦水剂1500~3000mL或20%百草枯水剂1500~3000mL兑水675~900kg喷雾进行防除。
3.1 用种量
撒播油菜的用种量视土壤肥力、土壤墒情、整地质量以及耕作管理水平而定。根据多年的生产实践经验,一般甘蓝型油菜品种每公顷用种量掌握在4500~5250g为宜。土壤肥力高、土壤湿润度好、耕作管理水平较高每公顷播种量为4500g;土壤肥力低、土壤墒情差、耕作管理粗放每公顷播种量为5250g。
3.2 种子处理
为了使种子撒播均匀,减少匀苗、补苗的工作量,播种前要将油菜种子掺入一定数量的草木灰、钙镁磷肥和硼肥,即每公顷地按油菜种子4500~5250g计算,拌草木灰225kg、钙镁磷肥75 kg、硼肥15kg,先将几种肥料拌匀后,将肥料分成2份,然后把所播油菜种子先与一份肥料混合,多次拌匀后,再将另外一份肥料掺入,反复拌匀,使种肥充分混合均匀,种肥混合后一定要现拌现播,不能堆捂,以免影响种子的发芽率。
3.3 适时播种,精播匀播
3.3.1 播种期
根据麻栗坡县的气候特点和雨量分布状况,一般冬春季降雨量较少,撒播油菜的播种期一般在9月上旬至10月中旬为宜。在此时段内播种,能充分利用秋季中后期的雨水,促使油菜苗棵在冬前正常生长,为丰产奠定基础,早播早收,有利于次年大春作物的正常栽种,提高复种指数;既能避免因播种过早气温高油菜植株生长过快、开花期遇霜冻危害,又能克服因播种过迟,遇秋末后期天旱雨量少影响油菜出苗和植株正常生长。在适期播种范围内,高海拔地区适当早播,中海拔地区适当迟播。
3.3.2 翻犁整地,播种做到均匀撒播
用耕牛或旋耕机翻犁烟地后,即刻撒播种子。撒种方法:将一定面积上拌好填充肥料的种子按该地块面积分成若干份,每份均匀撒播于相应面积地块上,撒种时每次种子量要少,并尽量让种子落入地面上,可反复进行2~3次撒完,使其落种更加均匀,撒种结束后,用耕牛带空耙轻轻在土面上来回拖耙一下,使油菜种子覆盖上一层薄薄的细土,以防阳光曝晒种子,有利于油菜种子的发芽和出苗。
撒播油菜播种的出苗数往往大于留苗数的几倍,间苗是控制密度,保证苗匀、苗壮的重要环节。间苗的标准是间密留匀,间弱留壮,间小留大,间杂留纯,并间除病虫害株。于2~3片真叶时分次间苗,5片真叶时定苗,土壤肥力较好,耕作管理水平和施肥水平较高,栽培品种丰产潜力大,播种期较早等,每公顷留苗密度可稀些,即单株间距离控制在18~20 cm,一般每平方米留苗25~30株,折合每公顷定苗25.05~30.9万株;土壤肥力较差,耕作管理粗放,施肥量较少,留苗密度则适当大些,一般单株间距离16~17.5cm左右,每平方米留苗33~39株,每公顷定苗31.5~39万株。如有缺塘,结合在间、定苗时进行移栽补苗,应在雨后趁土壤湿润时及时匀苗补齐,选大壮苗带土移补后,浇定根水,达到苗全苗齐,确保单位面积上的苗株数。
烟地油菜由于前作种植烤烟,土壤施入足量的烤烟专用复合肥,特别是磷钾肥[1],而烤烟生长期短,到叶片采收结束时,施入土中的养分尚有部分未被吸收,仍然可以供给后茬油菜生长利用。因此,烤烟地块种植油菜,一般不施基肥或底肥,但一定要适时适量追肥,追肥以氮肥为主,每公顷目标产量在2250 kg以上的地块要求施用纯氮150~225kg,以充分满足植株生长所需营养,保证油菜正常生长发育,为丰产奠定物质基础。
5.1 轻施苗肥
撒播油菜在5片真叶或定苗时,每公顷用尿素75~112.5kg,在雨后或阴雨天土壤潮湿时将肥料均匀撒施。
5.2 重施蕾薹肥
蕾薹期是油菜进入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旺盛时期,此期主茎生长迅速,叶面成倍扩大,花芽分化快,数量多,根系大量发展,吸收能力显著增强,需要大量养分供应,因此,要抓住此关键时机进行追肥,每公顷施尿素150~187.5kg,选阴雨天撒施。
5.3 巧施花肥
油菜为无限花序,如果营养跟不上,在盛花期会发生花蕾大量脱落,此时每公顷施尿素45~75kg,满足油菜开花结角所需的营养。对长势旺、薹肥量大的地块可不施花肥。
5.4 补施微肥
硼是油菜生长发育不可缺少的重要元素,在缺硼土壤上增施硼肥,增产效果可达25%~40%。在施基肥的基础上,在油菜苗期和蕾薹期,分别喷施浓度0.1%~0.2%硼砂+0.3%磷酸二氢钾+0.3%尿素混合液,对油菜保花保果,增加结籽率和提高千粒重有显著作用。
6.1 油菜虫害及其防治
油菜在生长期间,苗期主要有黄曲条跳甲、菜青虫危害,中后期高温干旱最易发生蚜虫危害。防治黄曲条跳甲、菜青虫可选用90%的晶体敌百虫1000倍液,或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或2.5%敌杀死乳油2000倍液,或20%杀灭菊酯2000倍液,在幼虫初发期(3龄以前)喷药防治,每公顷喷药液675kg,喷药次数根据田间虫情而定。防治蚜虫选用50%抗蚜威可湿性粉1500~2000倍液,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在苗期有蚜株率达10%、虫口密度为每株1~2头时开始喷药,一般防治2~3次,特别是开花结角期要更加注重蚜虫的防治工作,提高角果的结实率。
6.2 油菜病害及其防治
油菜病害重点防治菌核病、霜霉病和白粉病。
菌核病。从苗期到成熟都可发生,但以盛花期发病最盛。发病时油菜叶片病斑呈圆形或不规则形,中心部灰褐色或黄褐色,中部暗青色,外缘具黄晕。茎部病斑呈梭形,略为凹陷,中部白色,边缘褐色。在潮湿条件下,病斑发展非常迅速,上面长出白色菌丝。生长后期茎髓被蚀空,维管束外露易折断,茎内形成许多黑色粒状菌核。可在主茎开花株率90%、一次分枝开花株率在50%左右时进行防治。每公顷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8kg,或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2.25kg,或50%腐霉利(速克灵)可湿性粉剂750g兑水900kg喷雾,施药时应注意喷在油菜中下部茎、叶上,以提高防效。也可在油菜盛花期,人工辅助摘除植株中下部的黄叶、老叶和病叶,带到田外集中沤制肥料,以改善通风透光,减轻或降低植株的发病率。
霜霉病。霜霉病病菌危害油菜花薹,可引起肿胀弯曲成“龙头拐”状,故通称为“龙头病”。在早春始病期和抽薹开花期及时用药喷雾防治,每公顷可用75%百菌清1.5kg,或70%代森锰锌1.5kg,或66.5%霜霉威(普力克)水剂750mL,或58%甲霜灵锰锌2250g,或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1.8kg兑水900 kg,在初花期当病叶率达10%时,进行第1次防治,隔5~7d再防治1次。
白粉病。发病初期用20%三唑酮乳油2000倍液喷雾,隔7~10d喷1次,连喷2次。
7.1 收获时期
油菜过早收割籽粒不饱满,影响产量和含油量,过迟收割在收运过程中损失很大,适时收获是实现油菜优质丰产的重要保证。按照“八黄十收,十黄八收”的原则,要求随黄随收,尽快在短时间内收完,才能确保油菜丰产丰收。当油菜植株表现为主茎呈灰白色或淡黄色,大部分叶片干枯脱落,主序角果已转为正常黄色(枇杷黄),表面富有光泽,分枝下部角果接近黄色,中上部角果转为黄绿色时,此时大部分种子的种皮由淡黄色转为黄色或红褐色、黑色,即全株和全田角果达70%~80%现黄(黄熟期)时是收获较理想的时期。
7.2 收获方法
收获方法是要接近植株基部收割,有利于种子后熟。收割时最好在早晨露水未干时,割后直接晾晒在田间,摊晒7d左右,然后脱粒、晒干、扬净,装入干净的口袋内,放在通风干燥的地方贮藏或出售。
[1]周文亮,赖洪敏,仝建华,等.施用复合有机肥对烤烟生长和烟叶品质的影响[J].西南农业学报,2013,26(2):647-652.
2013-08-05
李品汉,男,高级农艺师,长期从事经济作物的试验、示范、培训及推广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