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护理观察

2014-03-06 15:27冯建丽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3期
关键词:患肢溶栓下肢

冯建丽

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护理观察

冯建丽

目的 探讨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措施及护理对策。方法 选取本院自2012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40例发生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产妇, 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40例患者经过相应的治疗及护理后, 患者的临床症状均消失, 治疗10~15 d后给予患者血管造影检查, 患者均血管再通出院, 给予患者为期半年的随访, 患者均恢复正常生活及工作。结论 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预防及护理是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提高治疗效果的关键。

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

为探讨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措施及护理对策, 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 提高治疗效果, 对河南省郑州市中医院自2012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40例发生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现将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自2012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40例发生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产妇, 最小年龄22岁,最大年龄34岁, 平均年龄25.9岁;本组40例患者均为单侧肢体, 其中31例患者为左侧, 9例患者为右侧;31例患者为剖宫产, 9例患者为阴道分娩;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的活动受限、下肢肿胀现象。

1.2 方法 本组40例患者均行患肢抬高治疗, 同时行中药、溶栓、抗凝祛聚等方式治疗, 并给予患者肿消散外敷患肢治疗;此外, 本组40例患者在进行针对性治疗的同时均行一般护理、溶栓、抗凝祛聚治疗护理、肿消散外敷护理等针对性护理, 并对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措施及护理对策进行分析总结。

2 结果

本组40例患者经过相应的治疗及护理后, 患者的临床症状均消失, 治疗10~15 d后给予患者血管造影检查, 患者均血管再通出院, 给予患者为期半年的随访, 患者均恢复正常生活及工作。

3 讨论

3.1 预防措施

3.1.1 促进静脉血液回流 由于产妇分娩后需要长时间卧床休养, 使得肌泵作用下降, 血流速度降低, 肠蠕动减弱, 从而极易导致便秘现象发生[1]。因此, 为有效促进静脉血液回流, 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应加强对以下几点的重视:①心理护理。由于产妇受心理及生理的影响极易导致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 而这些情绪又会导致便秘加重。因此, 护理人员应耐心的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 并且要及时给予产妇鼓励和帮助, 逐渐消除产妇的不良情绪, 使其保持平稳、乐观的心态。②确保大便通畅, 相关研究表明80%左右的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发生于左下肢, 其和乙状结肠宿便有着非常大的关系[2]。因此, 护理人员应指导患者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且要嘱咐患者多饮水, 避免发生便秘。③护理人员还应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运动, 比如抬腿、膝关节屈伸等, 从而有效的对患者肢体血流瘀滞现象进行改善。

3.1.2 防止静脉内膜损伤 感染因素、化学因素、机械因素等都会导致患者发生静脉内膜损伤, 而静脉注射药物具有刺激性则是临床上导致静脉内膜损伤最常见的因素[3]。因此,为避免该现象发生医护人员必须要不断提高自身静脉穿刺能力, 不可在同一静脉部位进行多次穿刺, 同时一旦患者出现局部静脉炎症反应则应立即停止输液, 并给予患者相应的处理。3.1.3 防止血液高凝状态 相关研究表明约4%~5%有血栓性栓塞疾病的患者会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因此医护人员必须要加强对该类患者的重视, 预期及产褥期可给予患者小剂量肝素预防治疗, 2次/d, 5000 U/次, 术后还应认真观察患者是否有高凝状态发生。

3.2 护理措施

3.2.1 一般护理 由于发生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体质相对较弱。因此, 护理人员应嘱咐患者绝对卧床休息, 且不可按摩挤压患肢, 同时应对患者患肢进行适当抬高, 使其高于心脏水平200~300 mm左右, 并使膝关节屈曲15°左右。从而在确保髂股静脉处于放松状态的同时有效的缓解静脉牵拉。同时护理人员还应加强对患者患肢保暖的重视, 并且要认真观察患者患肢皮肤颜色、温度、动脉波动情况, 一旦有异常现象发生应立即告知主治医师并协助医生进行相应的处理。另外, 护理人员还应定期对患者进行患肢周径测量, 测量部位应为髂骨下缘100 mm、上缘150 mm、踝上50 mm。此外, 在给予患者溶栓、抗凝治疗时应嘱咐患者不可进行母乳喂养, 对于需回乳的患者应给予其外敷或口服药物治疗,回乳期间不可对乳房进行挤压, 从而防止乳腺炎发生。

3.2.2 溶栓、抗凝祛聚治疗护理 链激酶及尿激酶是临床上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常用的溶栓药物, 用药前护理人员应给予患者相应的血常规、肝肾功能等检测;同时用药期间护理人员还应认真监测患者凝血酶时间, 确保其为对照值的1.5倍。用药后护理人员应认真观察患者是否有出血征象, 并且要观察患者是否有意识模糊、头痛等现象发生, 从而防止颅内出血现象发生。在给予患者溶栓治疗后应嘱咐患者不可过早下床活动, 且要注意保暖, 防止由于过冷或过热使得血栓脱落而导致肺栓塞现象发生。

3.2.3 肿消散外敷护理 芒硝、冰片、三黄散是肿消散的主要成分。其中芒硝具有良好的脱水效果;冰片则可有效的改善患者皮肤的通透性, 三黄散则有活血化瘀、消炎利湿的功效, 通过对其的联合使用可达到良好的消肿止痛、改善血液循环的效果。然而相关研究也表明肿消散外敷有显著的个体差异。因此, 在给予患者肿消散外敷治疗时必须要加强对皮肤护理的重视, 认真观察浸透时间, 同时还应及时进行更换, 从而防止皮肤压疮、皮肤湿疹等并发症发生。此外, 护理人员还应嘱咐患者肿消散外敷治疗必须要连续进行, 不可间断, 并且还要耐心的向患者讲解该治疗方式的作用及意义,从而逐渐提高患者的遵医行为, 使其积极主动的与医护人员进行配合。

总而言之, 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预防及护理是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提高治疗效果的关键。

[1] 李少琴.早期体位干预对妊高症产妇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现代预防医学, 2012,39(19):5007.

[2] 蒙涛.辛伐他汀预防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观察.重庆医学, 2011,40(4):376.

[3] 崔峥.前列地尔预防断流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研究.医学研究杂志, 2011,40(2):107.

450007 河南省郑州市中医院妇产科

猜你喜欢
患肢溶栓下肢
下肢下垂体位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影响的meta分析
股骨髁间骨折术后患肢采用特殊体位制动加速康复的效果观察
乳腺癌病人术后患肢功能锻炼的护理干预及实施效果分析
急性脑梗死动脉溶栓治疗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一种水垫式患肢抬高枕的设计及应用
精确制导 特异性溶栓
急性脑梗死早期溶栓的观察与护理
钬激光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观察
微创旋切术治疗182例下肢静脉曲张的术后护理
改良溶栓法治疗梗死后心绞痛的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