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术式治疗腋下副乳的应用体会

2014-03-06 15:27李娜方园钱洪军陈铮郭燕飞朱新焕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3期
关键词:术区腺体术式

李娜 方园 钱洪军 陈铮 郭燕飞 朱新焕

联合术式治疗腋下副乳的应用体会

李娜 方园 钱洪军 陈铮 郭燕飞 朱新焕

目的 探寻一种治疗副乳创伤小、切口小的手术方法。方法 应用肿胀麻醉技术在局麻下行负压脂肪抽吸同时小切口摘除异常增生的副乳腺体组织。结果 采用联合术式治疗副乳, 术后并发症减少, 手术切口瘢痕不明显, 随访3~15个月, 手术效果稳定, 无复发。结论 采用整形外科技术相结合的联合术式治疗腋下副乳, 切口小、创伤小、出血少, 是治疗该病的一种理想治疗方法。

联合术式;副乳

副乳腺又称多乳腺症, 为胚胎时期原始乳腺未退化或退化不全所致的先天性乳腺发育异常疾病, 临床上以腋窝副乳最为常见, 常发生于腋窝一侧或双侧, 多见于两侧, 腋下可见外形隆起或肿物向前下方突出, 站立位双下肢下垂时最为明显, 严重影响美观, 使患者产生一定的心理负担。既往常用的手术方法有很多[1,2], 如局部皮肤及皮下组织梭形切除术、小切口副乳腺切除术、脂肪抽吸术等, 自2012年以来,作者采用联合术式, 即肿胀麻醉负压脂肪抽吸联合小切口腺体摘除术, 治疗7例副乳患者, 术后并发症少, 瘢痕隐蔽, 不明显, 外形美观, 临床效果满意。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7例, 均为女性, 年龄28~42岁, 平均33岁。均为双侧, 经钼靶X线成像及局部超声声像检查提示副乳腺局部增生, 术前告知患者停止服用影响凝血功能药物2周以上, 应避开月经期、妊娠期及哺乳期, 排除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及其他疾病史。

1.2 手术步骤

1.2.1 术前准备与设计 常规进行血常规、血凝常规、血糖、心电图等相关检查, 术区备皮、清洁, 患者站立位, 双手叉腰,用标记笔标注腋下副乳边缘及脂肪抽吸与正常组织过渡区,一般为副乳标记线外1.5~2.0 cm处, 碘酊固定标记线, 平卧位, 双上肢外展上举, 曲肘置于头顶, 充分暴露双侧腋窝, 术区常规碘伏消毒铺巾。

1.2.2 手术操作 于便于操作且隐蔽的部位进针, 一般位于站立位副乳最低位, 于标记区域内皮下浅层注射肿胀液(配制比例:0.9%生理盐水500 ml+2%利多卡因注射液10 ml+1:1000肾上腺素注射液1 ml), 每侧注射500~800 ml不等, 依据标记范围大小而定, 具体以局部皮肤发硬、发白为准, 于进针点顺皮纹方向切开皮肤长约2~3 mm切口至皮下浅层, 用4 mm抽脂针进行放射性移位负压抽吸, 术者用左手控制抽吸的方向及深度, 操作宜轻柔、精细, 避免粗暴, 可见局部有大量脂肪组织被吸出, 面积大者还可行术区交叉抽吸, 使抽吸全面彻底, 皮肤厚薄均匀, 避免过度抽吸, 过渡区皮肤脂肪厚度适中, 无阶梯样畸形, 抽吸完毕, 术者左手触诊可探及皮下质韧不规则副乳腺体组织, 轻提捏腺体组织,于腺体基底部注射含1:10万盐酸肾上腺素+2%利多卡因注射液的局麻药适量, 于腺体表面皮肤顺皮纹方向切开皮肤约2~3 cm, 沿腺体表面、边缘及基底直视下切除副乳腺体组织,观察术区无明显活动性出血, 用庆大霉素生理盐水反复冲洗,去除残留游离脂肪及毛囊组织, 用11号尖刀片于术区皮瓣上顺皮纹方向散在均匀切开6~10个小孔(每个小孔大小约3~5 mm)进行引流, 挤压术区使皮瓣下积液排尽, 切口皮下可放置橡皮引流条, 切口以5-0可吸收线及6-0尼龙线行皮内及皮肤间断缝合, 术毕。

1.3 术后处理 术区用抗生素油纱包扎, 厚棉垫均匀压迫局部, 8字绷带适度加压固定可靠, 常规口服消炎药5~7 d,不需服用止血药物, 双上肢严格制动7~8 d, 橡皮引流条于术后24~48 h拔除, 之后继续适当加压包扎制动, 不需特殊换药,术后8 d去除术区包扎敷料并拆除缝线, 术区一般不需涂用预防抑制瘢痕增生药物。

2 结果

7例均获得满意效果, 术区皮肤颜色正常, 弹性好, 未出现血肿、血清肿、积液及皮肤坏死, 切口一期愈合, 随访3~18个月, 无复发, 双侧对称, 切口无明显瘢痕, 不影响外观,感觉恢复良好, 双上肢活动无障碍, 取得满意效果。

3 讨论

副乳腺临床上可分为完全型和不完全型两类:完全型副乳腺含有腺体、乳头;不完全型指腺体、乳头部分缺失者。部分患者无不适症状, 可因乳腺疾病或体检时偶然发现;部分患者可见局部外形隆起, 严重者站立位双下肢下垂时腋下可见明显肿物向前下方突出, 影响美观, 甚至可出现随月经周期的胀痛及不适感, 影响日常工作与生活, 常于婚后发现,怀孕时明显增大, 在青春期前处于静止状态。 体格检查可触及腋下不规则、质韧肿块, 与正常皮下组织界限不明显。术前超声声像图见腋下脂肪组织增厚, 其内有条索状光带分布呈现网状[3]。钼靶检查表现示腋窝内中等大小的如正常腺体密度的增高影, 与正常乳腺组织不相连[4]。杜稼苓等[5]报导乳腺癌发病率为0.74%(1/136), 另有报道[6]已发生副乳腺肿瘤其恶变率为24%~63%。

既往常用的手术方法有局部皮肤及皮下组织梭形切除术、小切口副乳腺切除术、脂肪抽吸术, 这些手术都存在有手术时间长、出血相对较多、术后继发性出血及血肿、皮肤坏死、瘢痕明显等并发症, 2012年以来, 作者采用整形外科技术相结合的治疗方法, 即肿胀麻醉负压脂肪抽吸联合小切口腺体摘除术治疗副乳, 使手术时间缩短、减轻患者痛苦,创伤小, 术后并发症明显减少, 瘢痕隐蔽、不明显, 外形美观,临床效果满意。

局部肿胀麻醉技术最先由Klein[7]报告应用于全身大面积抽脂手术, 实践证明是一种安全、有效、简单的麻醉技术,作者将之应用于副乳手术麻醉, 局部较大剂量肿胀液使用使血管被压缩, 可使手术分离层次准确, 肾上腺素的同时使用使在脂肪抽吸过程中出血量更少, 同时也增加了术后利多卡因麻醉持续的时间, 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 减轻患者的疼痛等不适感觉, 术后不需使用止痛药, 最大程度上降低了术中及术后出血、血肿等相关并发症的几率。抽吸后腺体表面仅留有纤维结缔组织, 局部解剖关系更加清晰, 腺体摘除更加容易, 手术时间明显缩短, 减缓了长时间局麻手术带给患者的心理恐惧及痛苦, 术区皮下放射抽吸与交叉抽吸相结合,使抽吸全面彻底, 皮肤厚薄均匀, 过渡区无阶梯样畸形, 局部皮下形成创伤性瘢痕挛缩, 局部皮肤收缩, 可改善局部松弛现象。根据术区皮肤范围大小用尖刀片顺皮纹方向多处戳孔, 主要目的是利于局部引流, 防止皮下积血、积液, 提高皮肤存活率, 且远期局部瘢痕挛缩较少, 皮肤弹性及质地恢复良好, 不影响肩关节的正常活动。术区抗生素盐水冲洗及抗生素油膏纱布局部包扎可有效预防术区感染并促进皮瓣存活。

联合术式治疗副乳手术操作简单、麻醉效果好, 解剖层次清楚, 可以大量去除副乳腺体组织, 减少术中及术后出血,痛苦小, 并发症少, 术后瘢痕不明显, 外形理想美观, 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1] 付晓艳,李成林,崔彦,等.三种术式治疗腋窝副乳腺临床分析.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1,36(11):1225-1227.

[2] 陈飞,王凤良,殷虹,等.脂肪抽吸治疗腋下副乳的临床体会.中国美容医学, 2013,22(9):914-916.

[3] 赵淑丹,王小花,林桂凤.副乳腺的超声诊断(附43例分析).医学影像杂志, 2011,21(3):376-380.

[4] Adler DD, Rebner M, Pennes DR.Accessory breast tissue in the axilla:mammographic appearance.Radiology, 1987(163):709-711.

[5] 杜稼苓,路选,孙鹤庆,等.腋部副乳腺手术方式改进的探讨.中华内分泌外科杂志, 2012,6(4):287-288.

[6] Chalubinska J, Migala M, Kozak A, et a1.Are accessory breasts a potential cause of diagnostic mistakes? Discussion based on case report.Ginekol Pol, 2006,77(4):314-316.

[7] Klein JA.Tumescent technique for local anesthesia improves safety in-large-volume liposuction.Plast Reconstr Surg, 1993,92(6):1085-1098.

462000 河南省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漯河市中心医院)整形美容科(李娜 钱洪军 陈铮 郭燕飞朱新焕),实训教研室(方园)

猜你喜欢
术区腺体术式
基于nnU-Net的乳腺DCE-MR图像中乳房和腺体自动分割
横向骨搬移技术对缺血肢体术区微循环重建的实验研究
春蚕吐丝
改良Miccoli术式治疗甲状腺肿瘤疗效观察
宫颈上皮内瘤变累及腺体的研究进展
棉花色素腺体的研究进展
77 例腹腔镜输卵管积水不同术式与妊娠结局
一种可切换式多功能口腔治疗用吸引管的研制与应用
改良Lothrop术式额窦引流通道的影像学研究
上睑下垂矫正术术式选择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