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卫华
江苏省海门市人民医院皮肤科,江苏海门 226100
季节性接触性皮炎作为一种常见的面部接触性皮炎,呈季节突然性,多见于春、秋两季。针对季节性接触性面部皮炎患者,临床上多采用皮肤划痕试验或者花粉斑贴试验,均表现为阳性变态反应[1]。为了探究其变应原皮试及免疫疗效,本文主要回顾性分析本院2009年12月~2011年12月皮肤科收治的87例面部皮炎患者的临床资料。
选择本院2009年12月~2011年12月皮肤科收治的87例面部皮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均经病理切片证实,符合相关诊断标准,均表现病情发作反复,且面部出现瘙痒性红斑、鳞屑以及丘疹等。87例患者中,男性20例,女性67例,年龄18~56 岁,平均(41.34±4.3)岁,病程6 个月~11年,平均(3.6±0.1)年。所有患者均排除致敏物质接触史,且多见于春、秋季。
1.2.1 变应原皮内试验方法 选择本院皮肤科变态反应室制备实验变应原浸液为抗原,共有16 种吸入物,于皮试前3 d,所有患者均停用皮质激素以及抗组胺药物。严格执行操作说明书,将标准筛选抗原放置入斑试器中,并将其敷于上背部脊柱两侧部位正常皮肤处,于2 d 后撤退斑试器观察结果。
1.2.2 免疫治疗方法 给予患者免疫疗法,按照变应原皮试结果,采用不同抗原液,控制起始浓度,一般为1∶106。针对≥3 种过敏患者,可以应用其混合液,治疗时间持续6~18 个月,瘙痒剧烈患者联合抗组胺药物、湿疹霜等予以治疗。
治愈:无瘙痒、皮疹等症状,停用治疗1年以上未见复发;显效:停免疫治疗1年后病情稳定,偶伴有皮疹;有效:出现少量皮疹,需治疗保持;无效:于7 个月后症状变换不显著。总显效率=(治愈+显效)例数/总例数×100%,总有效率=(治愈+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应用SPSS 16.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87例患者中,65例患者均对同一种变应原或者多种变应原呈现阳性反应,其中58例患者的阳性致敏变应原与发病季节存在关联性(表1)。
表1 87例患者变应原皮内试验结果
给予患者免疫疗法,持续6 个月后,治愈33例(37.93%),显效27例(31.03%),有效17例(19.54%),无效10例(11.49%),总显效率为68.96%,总有效率为88.50%。
季节性接触性皮炎作为临床上一种较常见的面部接触性皮炎,其临床特征显著,呈季节突然性,多见于春、秋两季[2-3]。针对季节性接触性面部皮炎患者,临床上多采用皮肤划痕试验或者花粉斑贴试验,均表现为阳性变态反应。就其发病机制来讲,与变应性接触性面部皮炎存在很大不同,后者属于Th1 细胞免疫介导下的迟发型变态反应,而季节性接触性面部皮炎主要与基于IgE 介导作用下的皮肤迟发相反应存在关联性[3-5]。
本文87例面部皮炎患者变应原皮内试验结果显示,早春、晚春、夏秋季花粉阳性率颇高,同时螨、室内尘土以及蒿属花粉阳性率也相对较高。由此可知,这些变应原均为87例面部皮炎患者的关键过敏原。本文结果显示,花粉抗原作为季节性接触性面部皮炎的重要致病因素,与相关文献研究报道具有一致性。此外,春季与秋季面部皮炎发病率与该季节具有关联性,其发病机制与季节致敏原阳性率高度吻合,充分证实了相关研究结论。另外,螨、室内尘土与其他抗原过敏也是导致患者出现面部皮炎的因素。所有患者在进行免疫治疗后,总有效率达到了88.50%。由此可知,免疫疗法是治疗面部皮炎的关键方法,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随着当前医疗水平的不断发展,自体细胞免疫疗法应用广泛,提取患者自身健康免疫细胞,予以体外培养,实现了人体内部细胞高效配对,有助于降低并发症发生率[6]。其次,在患者体内输入培养后的自体细胞,联合Toll 样受体,共同抵御细菌入侵,免疫细胞功能强大,有助于促进患者康复[7-9]。
综上所述,针对季节性面部皮炎,免疫疗法作用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1]黄伟峰,米安明,努尔古丽,等.不同部位皮炎湿疹接触性变应原分析[J].地方病通报,2010,25(1):75-77.
[2]戴洁,鲁严,刘金波,等.128例面部皮炎、手部湿疹及慢性荨麻疹斑贴试验结果分析[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0,20(20):3872-3875.
[3]周小芳,黄秀英,尹锐,等.130例颜面再发性皮炎变应原点刺试验结果分析[J].皮肤病与性病,2012,34(1):3-4.
[4]孙洁,吴蓓玲,王锰,等.495例面部皮炎的斑贴试验分析及临床意义[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2,22(3):490-492.
[5]钟定华.糖皮质激素依赖性皮炎85例临床及治疗效果分析[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2,18(9):1256-1257.
[6]许教雄,杨文林.光变应性接触性皮炎的光变应原研究进展[J].中国医学文摘(皮肤科学),2012,29(4):206-208.
[7]刘蔚,胡白,张兰芳,等.面部不明原因皮炎接触过敏原分析[J].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2013,12(3):161-163.
[8]陈谨萍,李军,金盛华,等.儿童特应性皮炎204例血清变应原检测结果分析[J].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2010,9(2):117-118.
[9]薛梅.140例面部皮炎斑贴试验结果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0,5(13):171-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