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高中政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

2014-03-05 10:22:46游加辉
考试周刊 2014年5期
关键词:学科知识基础知识创造性

游加辉

思想政治课教学要转变教学观念,注重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实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是思想政治课教研的一个新课题。为此,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作了以下尝试和探索。

一、重视学科基础知识教学,构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高考对学生需掌握、能应用的各项能力的考查是建立在学科基础知识之上,以新课程标准及考试说明所规定的基本知识点及教学目标为依据的。我们要学会灵活使用教材,夯实学科基础,把主要精力放在学科内基础知识的分析和综合上,突出重点、难点,以学科综合作为基础和重点,以跨学科综合作为突破口。首先是学科体系内的综合,引导学生把握好各个年级教材中的相关基础知识及其内在联系,立足于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和基本方法,逐章逐节地梳理各年级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事实,构建各章节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做到“点”、“线”、“面”的有机统一,帮助学生构建学科知识体系。其次是学科内跨体系的综合,引导学生把握好教材结构体系中相关知识的联系,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说明同一个问题,在专题复习的基础上可打破教材原有的知识结构,挖掘教材的隐性联系,系统地理解教材,把大量分散的、相对孤立的概念及结论纳入完整的学科体系之中。教学中,我们在引导学生系统掌握所学知识的同时,把着力点放在加强学科知识迁移、注重多角度多层次启发上,精编习题、模拟训练,从整体上把握所学知识的内在联系,把纵向几个单元和横向的基础知识,用图表的方式纵横交错,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学科知识体系的建立能帮助学生把握基本线索、阶段特征和内在联系,深化对学科基础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科综合能力。在学科基础知识及学科综合的基础上,教师要把握知识的整体性和科学性,构建完整、科学的学科知识体系,思想政治教师平时要多以时政“热点”为背景,侧重政治学科、辐射史地知识编制习题,加强训练和接触,提高学生跨学科综合的能力,经常性地通过对此类试题的设计和训练,使各学科在知识背景、教学内容、思维方法、学习能力操作技能等相互补充、配合和贯通,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探索新的教学模式,转变观念。思想政治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重视知识的传授,更要将个性发展、创新教育、技能培训等教学内容提升到某一高度,把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放到等同的位置。高考是建立在中学文化科目基础上的综合能力测试,其命题指导思想是以能力测试为主导,考查学生所学的相关课程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掌握程度和运用这些基础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由以知识立意为主向以能力立意为主转变,这种把教学内容由原来以传授知识为主转变为教会学生求知及求知的方法为主,这就要求我们从长远出发,切实树立从学科能力培养向跨学科综合能力培养转变的新观念,在吸取原有教学模式精华的基础上探索符合本校、本学科实际的开放性教学模式。新的教育理念要求教学方法不断革新,既要对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又要创造新的教学方法。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应逐渐实现从以教师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主体,以讲授为中心到以训练为主线,注重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基本方法训练,注重学科内部的综合,初步实现知识间的融会贯通、灵活应用。教师可通过设计的一些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让学生参与教学设计,改变以往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开设专题讲座,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了解更多的相关学科知识及思想政治学科与其他学科的渗透点、交叉点、结合点,让学生提出新颖的教学环节的设计,撰写政治小论文、调查报告等,以丰富学生的社会知识,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心和实践能力。现代社会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为教育事业提供了方便、适用于课堂教学的课件,可以为学生创设特殊的情境,把学生带入情境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在抓好学科内部综合的同时,加强相关学科的通力合作,扩大相关学科知识面,了解相关学科的思维方式,共同探讨相关学科间的综合联系,树立全局观念,把学生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使学生在一个相对宽松的氛围中展现自己的个性,不拘一格地思考问题。

三、重视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创造性思维把学生置于新角度、新思路,高考模式因其基础性、能力性、整合性、实践性的强力冲击波,是对中学素质教育的推动和导向。在能力的培养中,教师不能忽视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在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时,教师应从形象思维入手,通过感性材料,启发学生创造性思维,改革课堂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学不仅是老师的知识讲解,更多的是让学生主动地探索,创设创造性问题的教学情境,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不同见解,为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提供条件。教師经常向学生提供时政新素材、新观点,激发学生丰富想象,增强解决问题的变通能力。思想政治教学在提高学生思维的深刻性、精密性,强化学科内在联系的同时,要培养学生知识迁移能力、发散性和聚合性思维能力,使学生掌握更新颖、更准确、更系统的相关学科知识,开展第二课堂教学,鼓励和组织学生参加课外活动,为创造性思维提供充足的营养。例如完成下面的选择题:

环顾我们身边的生活,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社区文化、网络文化、节日文化等文化现象无处不在。下列关于“文化”的理解,正确的是(?摇?摇?摇?摇)

A.文化是指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的东西。

B.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C.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它们只有个性而无共性。

D.人们的文化素养是与生俱来的。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化的理解。文化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艺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部分,A不选;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它们既有个性又有共性,C错误;人们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文化知识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D错误。这样引导学生敢于质疑、善于质疑,培养学生的思维独创性。

总之,探索思想政治课教学,旨在促进政治课教学的实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思维能力的培养主要在课堂,但又不能仅局限于课堂,要形成开放性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初步构建立体的知识结构体系,增强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学科知识基础知识创造性
高校图书馆学科化知识服务模式研究
参花(上)(2023年2期)2023-03-06 03:54:09
创造性结合启示的判断与公知常识的认定说理
防爆电机(2021年5期)2021-11-04 08:16:36
品读
《文心雕龙》中的作家创造性考辨
学校德育要植根于学科知识的意蕴之中
中国德育(2017年17期)2017-09-15 22:00:23
掌握基础知识
基于本体的学科知识门户语义服务机制研究
儿童文学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
基础知识巩固题精选
基础知识:“互联网+”的基本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