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蔓丽
高中生物是普通高中阶段必修的一个科目,能在初中阶段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从现行的高中生物教材内容来看,大多数知识点都是在原有初中生物知识基础之上进行的。要学好高中生物这门学科,就要学会生物学知识的转移,处理好初、高中生物知识的衔接与过渡。
一、理顺教材内容,衔接初高中知识
对于高中生物教学,我们应该根据高中阶段的教学目标与具体要求。分别区分基础知识、重点知识与难点知识,对其分别进行不同处理。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与已有的知识基础,记忆已忘的知识,使其再现并巩固,而不能认为这是初中已经学过的,就不再温习了。例如:在教学“受精作用”时,我们回顾初中课本中植物受精过程的示意图,以及生男生女的图解。通过这样的复习,让学生复习学过的知识。在此基础上,我们再引导学生深入回忆受精作用的过程,以及在此过程中染色体数目的变化。这样,就把初高中知识联系起来。高中阶段有很多要求较高的知识,我们可以通过一定的练习加以巩固。例如:对于“孟德尔的豌豆杂交”这个实验,高中阶段要求学生分析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并且能阐明基因的分离规律与自由组合规律。其次,还要举例说明基因与性状的关系。于是,我们利用多媒体技术演示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的全过程,这样引导学生分析分离现象与自由组合现象。通过对孟德尔研究过程的体验,大大加深学生的印象,有效衔接初中学过的知识。
二、抓住知识点衔接,优化高中教学内容
高中生物知识是初中生物知识的递进,同时存在互补关系。因此,我们应该认真梳理有关的衔接的内容,针对具体的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对于基础知识,不妨采用展示实物图、列表对比、显微镜下观察等方法进行,调动学生在已有知识与新旧知识之间建立一种联系。对重点与难点知识,除了采用直观手段外,还要重视利用生物科学史与联系学生实际生活进行必要的补充,以优化高中生物教学内容。例如:在教学“细胞的基本结构”这个内容时,先展示初中课本中的动植物细胞结构图,再列表比较动植物细胞结构的异同,以及用显微镜观察等来引起学生的记忆。这样,逐步深入地理解细胞的复杂结构,促进学生由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渡。在学习基因的本质、表达、突变时,学生已经对遗传变异的现象与规律有了初步的认识。为了取得更好的效果,又利用初中课本中相关的“观察与思考”、“资料分析”等材料,展示生活中典型的遗传与变异实例,引导学生做深入具体的学习,从而有效促进重点与难点知识的学习。
三、弄清编写意图,继承并衔接知识
初中生物教学往往突出人体与人类活动的内容,以及生物圈、人与生物圈的关系。包括生物与生物圈、生物与细胞、人及其他生物,生命在生物圈中的延续与发展,以及增进健康防治疾病、生物科学技术与社会等。而高中生物教学内容分为必修与选修两个部分,其中必修模块选择了生物科学的核心内容。它反映了现代生物科学中发展最迅速、成果应用最广泛、与社会及个人生活关系最密切的内容。在选修模块中,为了满足学生长远发展而设计较为深奥的内容,以此拓宽学生的视野,增进学生对生物科技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以此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高中生物学习内容在编写时已经考虑到与初中教学内容的衔接,在新课本中已经删去了人体内食物消化、营养物质吸收、气体的交换与卵式生殖等内容。同时,还充分体现了对初中内容中某些知识的完善与提高。例如:体液调节这方面内容,课本中先通过列表来归纳初中已经学过的内容,如人体内一些主要激素的名称,以及产生的内分泌腺的生理作用,然后再讲述一些初中未学过的激素及其他方面的内容。同时,对神经调节部分内容也做了适当的处理。
四、针对实验教学,采取相应教学对策
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对于高中生物教师来说,应该熟练掌握初中生物课本中的知识,熟悉初中生物课本中的各种实验、实习与探究等。弄清楚初高中阶段在实验教学目标与实验内容上的异同点,在知识的层次结构与能力层次上对高中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其次,弄清楚实验教学方法在高中阶段与初中阶段的联系与区别。规范学生的实验方法与操作步骤,同时,加强学生对实验原理的理解。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在实验教学中,要进一步启发学生主动按照科学的探究方法设计一些可行的探究实验,并与学生一起对实验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与现象进行深入的分析与探讨,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态度与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由于高中学生来自不同的乡镇初级中学,各初中在实验教学的硬件、软件等各方面条件与水平各不相同。因此,我们要因材施教,特别对那些在初中阶段实验基础较差的学生采取适当的补救措施,熟练掌握高中阶段的实验内容,以尽快适应高中阶段的实验内容。
五、教学方法衔接,培养学习生物兴趣
因为初中生刚刚接触生物这门学科,教师往往采用“灌输式”教学方法。进入高中后,学生的学习心理从“经验记忆型”逐步向“探究理解型”方向发展。高中生物的教学方法应该采取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从知识的本质上理解所学内容。我们不妨利用课本中的图表、图片、演示实验、教学模型等直观材料,结合当今的社会热点问题开展教学。让学生从中认识到生物学与社会发展、保护环境、发展经济都有着直接的联系。这样,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就会浓厚。例如:在教学“生物的富集作用”时,我们不妨给学生介绍DDT农药,引导学生认识人类的生产生活对环境的影响。在教学“植物的光合作用”时,介绍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增加会导致“温室效应”,进而引导学生认识我们为什么要大力提倡植树造林。其次,还应该利用现代网络资源,从中获取丰富的资料。对这些资源的利用,让学生真正认识到生物学与人类的生存发展关系密切。
总之,我们要认真研究初高中知识的衔接与过渡,探索初高中衔接教学的对策,把握好衔接的时机与尺度。尤其要把学习方法的指导贯彻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特别将能力培养放在重要地位。这样,高中生物教学就会走向良性循环的方向,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