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慧灵
(三峡大学,湖北 宜昌 443002)
电子应用类课程设计的整合研究
何慧灵
(三峡大学,湖北 宜昌 443002)
电子应用类课程内容交叉性较强,它们的课程设计具有相辅相容的特点。为提高学生独立设计能力和动手能力,本文对电子应用类课程设计的整合进行研究,提出了相应的实施方法。
电子应用;课程设计;整合;交叉
课程设计是高校教育中重要的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是课程教学中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综合应用素质的有效途径。课程设计从内容和时间上讲是介于专业基本实验与毕业设计之间的,是学生从依赖性较强的基本专业实验阶段到独立性、综合性较强的毕业设计的中间过渡型阶段,是高校培养应用型人才不可或缺的环节。随着科学的发展,各门学科的交叉与融合越来越频繁,越来越密集。因此在培养综合性人才的实践环节中,探讨各课程的课程设计整合对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是十分必要的。
近年来,我国高校电子应用类专业实践教学所占的比例逐年加大,课程设计作为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日益受到重视。传统的电子应用类课程教育以讲授教学为主,注重理论知识,实践环节则是以验证性实验为主,辅以课程设计。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参照书本或网络上已有的案例进行模仿性实验。在课程设计时,由于课题重复性较大,学生自主性不强,而且课程设计课时较少,要独立完成某项课题设计比较困难,因此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都没有得到锻炼,使得课程设计的综合性和创新性无法达到电子应用类课程设计的大纲要求。针对这些现象,我国各大高校对电子应用类课程设计纷纷进行了相关的改革和探索。比如基于产品设计制作过程的模拟电路课程设计改革[1]、引入EDA技术的数字电路课程设计改革[2]、开放式的单片机课程设计改革[3]等。但目前少有学校对电子应用类课程设计的融合作相关的探索和研究。单一课程设计教学过程,一般包括布置课程设计任务、学生查阅资料与电路设计、硬件与软件的调试、课程设计报告撰写等四个阶段。这种模式有利于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但只适用于小规模系统的设计。由于选题相对单一,设计思路基本一致,极大限制了学生创造性的发挥。并且从工程实践上来看,任何项目的开发都不是单一一门课程能够解决和完成的,知识的交叉、相互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工程项目开发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更是具有随机性和复杂性,单一的知识完全不能够解决此类问题,单一的课程设计也没有针对这方面的训练,无法使学生把所学的知识综合起来进行深入理解和运用,无法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
针对我院电信系电子应用型课程的课程设计的教学方法问题,探索将创新设计思想引入到课程设计中,以光电子产品的系统设计和项目开发为目标,综合模拟电路、数字电路、微机原理、单片机、PCB设计等课程内容,使学生能够把分散的知识模块综合理解并运用,为学生提供一个把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并充分发挥他们创造性的平台,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为实现电子应用类课程设计的整合,需要进行下列教学方法的改革。
1.构建整合型课程设计体系。目前电子应用类课程设计的分散和不连续性使课程应用背景分散薄弱,使学生对课程教学和应用学习比较被动,学习目的茫然,学习主动性不高。同时,这种分散性也使得学生对知识点的持有时间短,达不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更谈不上科技创新能力。比如大学三年级的单片机需要用到模拟电路、数字电路等相关知识,而此时学生已经忘记了大部分相关知识,使该课程教学质量不高,学生理解不透彻,课程设计完成不太理想。整合型课程设计体系以项目课题设计为主要对象,合理安排课程设计体系内容,使之具有连贯性和阶梯性。根据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把握情况,可以分为基础性课程设计、综合性课程设计和研究性课程设计三个层次。基础性课程设计针对低年级或基础较差的学生,注重让学生建立起系统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使学生具有完善的基础知识体系;综合性课程设计针对专业知识较全面,迫切希望能有实际运用的学生,能够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问题分析能力;研究性课程设计针对各大比赛、教师的科研项目或与企业合作中出现的问题,激励学生思考和动手,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能力、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以及团队协作精神。
2.整合型课程设计体系与科研项目相结合。目前电子应用类课程设计内容滞后于新技术的发展。单一的课程设计往往是模仿性训练,设计的应用背景不够清晰,学生为设计而设计,没有目的性,并且设计内容大多与往年类似或相当,设计过程和结果也类似,因此学生往往直接照搬或照抄,难以让学生的各项能力得到充分的锻炼。因此电子应用型课程设计的内容更新应与社会科技进步息息相关。为保证课程设计的质量和效果,提高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在课程设计内容和选题方面,要紧密结合人才培养计划和社会需求,增强课程设计的先进性、可行性和创新性。主动让本科生参与到教师的科研项目中,使课程设计内容能够解决实际问题,同时使学生有目的地、积极地去思考问题和补充自己的知识体系,从而使学生学有所用,培养学生对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在验收成果阶段,严格实行报告和答辩制,引导学生完善课题设计,总结设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使学生逐步提升自己的总结和综合能力,这些都是课程设计中的重中之重,是课程设计区别与理论教学的关键所在,因此必须加以侧重。以我院电信系课程设计为例,模拟电路、数字电路、单片机、PCB制版等都有各自的课程设计。如果能够把这四门课程设计综合起来解决一个实际科研中出现的问题,一是使得课程设计的目的性更强,学生会觉得课程设计的成果是有用的;二是课题具有实时性,不再是千篇一律的题目,学生设计更有新鲜感,不会再去网上或其他地方照抄或模仿;三是使学生有更加充裕的时间思考和解决设计中出现的问题,使学生做有所获,不再是为学分而学。
通过优化整合电子应用类课程设计的实践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变学生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对教学由被动接受转为主动求知,使学生自主地学习,独立地思考和解决问题,全面提高课程教学质量。课程知识体系的连贯,使课程设计的整合实现阶梯性,从不同层次去培养学生,丰富学生动手实践的机会,加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运用能力和对科学技术的转换能力,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动力能力。整合后的课程设计,使学生能够参与到科研或工程项目中来。课程设计既反映了当前的科学技术水平,其多种实践方式,又使学生学习更加有目的性。整合后的课程设计,在设计的过程中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跟上科学技术发展的脚步,使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自学能力得到提高,使学生自主思考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为学生走上工作岗位打下了基础。
[1]池雪莲,郭明俊.基于产品设计与制作过程的《模拟电路》课程改革与实践[J].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6).
[2]田东.数字电路课程设计的改革与探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6,(5).
[3]徐建军,王玮,倪平浩,等.开放式单片机课程设计实践教学的探索[C].第五届全国高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2),2008.
G642.0
A
1674-9324(2014)04-024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