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院校食品专业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

2014-03-05 01:34孙庆杰
教育教学论坛 2014年4期
关键词:工程学院食品专业

孙庆杰,熊 柳,李 颖

(青岛农业大学 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山东 青岛 266109)

农业院校食品专业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

孙庆杰,熊 柳,李 颖

(青岛农业大学 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山东 青岛 266109)

人才培养是大学的根本。本文从改革实践教学管理体制、构建实践教学新体系和完善考核制度建设等三个方面阐述青岛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进行实践教学改革的措施和实施效果。明确食品专业的培养目标,创建动态培养模式,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应用型人才。

管理体制;实践教学体系;教学质量;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

我国高等农业院校食品类专业绝大部分设立于20世纪的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与其他传统专业相比,属于发展中的学科。食品类专业包括: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粮食工程、葡萄与葡萄酒工程等。食品类专业学科具有很强的应用性和实际操作性,因此实践教学环节在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根据21世纪高等教育对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培养的要求,青岛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为培养具有较强创新能力、创业精神和良好个人魅力的优秀毕业生,在实践教学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进行了改革和创新的尝试。

一、改革实践教学管理体制,优化配置各种资源

近年来,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学生人均占有实践教学资源的数量不断减少,使得实践教学质量有所降低。面对这一新的问题,青岛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一方面通过改革实验室管理体制,整合各种现有资源,使其发挥最大效益,另一方面通过加大投入,建设了国内一流的食品工艺实验室,使实践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1.实践教学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创新。在此前实验室管理模式是实验室依附于专业课,由各教研室进行实验教学管理。这种旧的管理模式存在着仪器设备重复购置,资源不能共享,各实验室之间相互协调困难,有限的实践教学经费得不到有效利用、现实效益低等缺陷。不仅如此,原有的实验室管理模式也不能满足食品类专业课程体系调整的需要,不能满足越来越多新开课程实践教学的需要。为了使实验室管理体制适应课程体系改革,培养高素质创新、创业人才,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改革过去的实验室,现为学院统一管理。实验室所有资产包括仪器、设备、药品均详细登记在册,在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网上公布,以方便师生使用。中心实验室的人、财、物统一管理,实现了资源的优化配置,使有限的实践教学资源发挥了最大作用。在课程实践教学时,每使用一起设备或实验装置,均要有实验实习教师及使用班级和个人详细记录,以保障机器的正常运行;这样运作的结果使我院在实践教学环节中步步为营,取得了圆满的结果,使学生掌握了本专业的基本的操作技能,为今后从事生产活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我们还组织了部分校外参观实习,现场教学等,开阔学生的视野。

2.加大资金投入,不断改善实践教学条件。近十年来,我国食品工业的发展十分迅速,出现了一些新的领域,推出了许多新产品,造就了一大批现代化食品企业。过去简陋的作坊式实验、实习设备已经不能满足现代食品工业发展对培养优秀食品专业人才的需要,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利用山东省下拨的专项建设经费400万元,建设了校内实训基地。基地建筑占地面积广,有焙烤成套设备、肉制品生产成套设备、果酒酿造成套设备、软饮料生产线、恒温库和气调库等中型现代化成套设备,几年来,完成教学实习及相关的课程实验的课程有粮油工艺、肉品加工、果蔬贮藏、乳品工艺、机械加工等若干门。实习学生班次有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食品质量与安全、生物工程、部分专科班级;实习生产的产品有各类面包、灌制香肠、酸奶、月饼、啤酒等十多种。学生在其中实验实习真正体验到现代食品加工的气息,为以后进入工作岗位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由此可以看出,性能优良的现代化设备为提高实践教学质量提供了硬件保障。

3、实习生产基地的建立。为了保证学院的创新教育,在满足实验室基础建设和实验仪器设备配备的同时,进一步完善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先后与中粮集团、莱阳鲁花集团、青岛东生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六和集团等建立实习生产基地,每年组织学生参观实习,使同学在实习的过程中开阔了视野,同时可以了解企业的现实生产过程以及切身感受企业文化,提高学生的社会竞争力。

二、构建实践教学新体系,改革实践教学模式

为适应新形势下食品工业对人才的需求,青岛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通过整合优化实践教学内容,构建了一个互相衔接、互为补充,高起点、高要求的实践教学新体系。

1.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实验的改革与创新。食品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食品化学》、《食品微生物学》、《食品营养学》、《食品分析》和《食品机械》等课程原来的实验方式是实验指导教师作好充分准备,药品、仪器一应俱全,有时还提供详细的操作流程,学生只是按程式操作,很难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对实验方式进行了改进。对每一个实验,指导教师只列出实验的题目,至于实验原理、实验方法、所用的仪器药品的配置则由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在教师的指点下确定。这样使学生克服了依赖心理,更好地锻炼了学生最基本的动手能力。对于专业课,实验内容基本上淘汰了验证性实验,绝大部分为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通过专业课实验的改革,使有限的实验设备资源得到最大限度利用。

2.综合大实习的改革与创新。在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实验的基础上,由具有丰富实践教学经验的人员作为综合大实习的指导教师,利用实验中心先进的成套设备进行典

型食品的生产示范。实习项目包括面包、饼干、饮料、果酒、果蔬罐头、火腿、消毒奶、果蔬恒温气调贮藏水果、果蔬脆片、啤酒等中高档产品的生产。通过典型食品生产示范,解决了专业课实验中由于设计不合理而出现的问题,使学生掌握了相关食品生产的实用技术。在教学实践中,选题来自教师的科研题目,教学中未涉及的试验或是一般试验的扩大三种类型。例如:休闲花生食品的研制(基金项目:花生高档休闲食品开发,青岛市经贸委课题:20072319)、花生蛋白粉膨化食品的研制(青岛农大大学生创新项目)、胡萝卜果冻的研制(教学中未涉及的试验)。通过实验学生已完成了相当于一个小型课题的所有工作,学生在失败的尝试中得到了提高。要求学生对每个实验环节都要以严谨的科学态度对待,如实记录实验数据和整理实验结果。实验结束后,将实验中所得到的分析数据及时整理归纳,对涉及的实验数据制成表格或作图加以分析后撰写实验报告。实验结果的报告以小组为单位,以论文的方式撰写,得到单因素处理结果,并添加参考文献。如此反复经过多个重复得到较确定的结果,再经多因素实验验证课题研究结果,由此发表论文《花生蛋白桃酥的制作及性质分析》(粮油加工2012.4)、《焙烤裹衣花生加工及相关参数的探讨》(粮油加工2010.5)、《低糖山药果脯的加工及相关问题的处理》(食品研究与开发2008.08)等。

3.加强多媒体教学。为了进一步增强学生对食品生产的感性认识,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的专业课教师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将在实验室无法讲清的内容制作成多媒体课件,通过多媒体教学展示给学生,如小麦制粉过程、玉米淀粉的生产、软饮料的全自动无菌灌装、猪的全自动宰杀等生产过程及食品的无菌车间生产过程等。实践教学采用多媒体方式进一步加强了学生对现代食品工业的认识,激发了学生从事食品行业的兴趣,取得良好效果。

4.设立第二课堂学分、创新学分和大学生创新科研项目。设立第二课堂学分和创新学分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第二课堂和创新活动是学生根据自己所学的知识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业余时间进行的有意义的科研和实践活动。形式包括组织专题讨论会、学术报告会、演讲会、社会调查、参与教师的科研课题等几个方面。通过第二课堂和创新活动,使学生多角度多侧面地了解我国食品工业的现状、发展趋势以及食品工业对人才的需求,对提高学生在就业中的竞争实力和完善个人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大学生创新科研项目的设立使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机会利用课余时间,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科学研究,能够激发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活动的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大学生创新科研项目的申请、评审、考核和鉴定与教师的科研课题的运作模式完全一致,由主持人组织其成员撰写申请书,并进行答辩,通过答辩的,经学校审批给予一定的经费支持。如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南冲同学等人研究的“G4酶制取肉制品专用变性淀粉的研究”获得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举办的2012年诺维信杯“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创意大赛的三等奖。

5.规范毕业论文答辩程序,加强毕业(生产)实习管理。近年来,高校毕业生数量大幅度增加,学生的就业压力增大,导致许多学生忙于四处求职,无暇顾及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只是在毕业前的十几天内突击撰写毕业论文,导致毕业论文的质量下降。针对这一现状,我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确保人才培养质量不下降。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根据专业特点,制订了相应的办法。第一,调整了毕业论文时间,将毕业论文安排在四年级的第一学期进行。到第四学年的第一学期末,论文的研究性工作基本结束,在最后一个学期完成论文的写作和答辩。第二,对毕业论文及答辩进行规范化管理。根据食品类专业的特点,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论文必须是实验性论文或设计,课题进行过程中,对学生的研究进展情况进行中期考核,不合格者,对学生和指导教师通报批评,并限期改正。答辩前,学校对毕业班进行抽查检测,抄袭率达30%以上的不予以答辩资格,同时指导教师和评阅教师对学生的毕业论文分别进行评审,未通过评审的一律不准进行答辩。答辩小组6~7人,答辩委员会主席由学院资深教授担任,分别对学生的工作量、学习态度、规范要求、实际能力、专业知识、学识水平及答辩情况分别打分,最终成绩低于70分者,不能按期取得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第三,加强对毕业实习的管理。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和适应社会的能力,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利用校外教学基地进行4个月左右的毕业(生产)实习。对学生在校外基地的出勤与纪律状况、实习日记、实习报告质量以及实习单位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综合素质的评价进行有效的监督和管理。在毕业(生产)实习中,鼓励学生在熟悉基本生产流程的情况下,应用所学知识解决企业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或参与新产品开发。毕业实习成绩优秀者给予奖励,并颁发获奖证书。通过毕业论文和毕业(生产)实习,学生在生产劳动观念、人文素质、社会适应能力、科学研究的基本素质和创业精神等方面得到全面的培养、锻炼和提高。

三、完善考核制度,确保实践教学质量

为了适应实践教学的改革,青岛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建立了科学合理、操作性强的实践教学考核制度。具体考核包括对学生的考核、对指导教师的考核和对实验人员的考核。对学生的考核由指导教师进行,具体考核内容为学习态度、基本技能、实践成果等。对指导教师的考核由学生和院教学督导组进行,学生对指导教师的学识水平、责任心和改革创新能力等评价打分,督导组对指导教师的综合水平和实践教学效果评价。对实验人员的考核由指导教师和实验中心主任进行,指导教师对实验人员能否及时、全面地提供易损仪器、消耗材料和对仪器设备的保养好坏等评价,实验中心主任对实验人员的出勤、工作态度、协作精神等给予综合评价。对学生的评价结果将影响其各个实践环节的成绩,进而影响其学期综合测评名次和奖学金的等次。对指导教师和实验人员的考核结果直接与岗位津贴和职称晋升挂钩。实践证明,完善的考核制度有力地保证了实践教学改革的顺利进行,保障了实验教学质量。

实践证明,通过改革实践教学管理体制、完善实践教学环节、强化考核制度等一系列配套措施的实施,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等都有很大提高,毕业生的一次性就业率逐年提高,就业率一直保持在我校各专业毕业生就业率的前三名。很多毕业生参加工作后在各自的岗位上表现了较高的综合素质,并有不少学生取得了骄人的业绩。食品类专业这样实践性很强的应用性专业,只有通过强化实践教学,切实提高实践教学质量,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培养质量,真正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从而为社会培养更多更优秀的专业人才。

[1]张樱.高水平大学理工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趋势和特点[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0,31(3):95-100.

[2]彭秋发,孙占学.一般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目标与培养模式研究[J].东华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159-162.

[3]邓尚贵,黄晋.面向21世纪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和研究[J].高等农业教育,1999,(5):17-20.

[4]王奕,沈岳,蒋蘋.农业高校开放式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高等农业教育,2010,(11):15-17.

[5]郑春龙.以创新实践能力培养为目标的高校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施[J].中国高教研究,2007,(4):85-88.

G642.41

A

1674-9324(2014)04-0071-03

国家特色专业建设项目“食品科学与工程”(TS10943)2010青岛农业大学教学研究课题。

孙庆杰(1970-),男,博士,教授,副院长。

猜你喜欢
工程学院食品专业
福建工程学院
国外如何进行食品安全监管
福建工程学院
福建工程学院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食品造假必严惩
福建工程学院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竟然被“健康食品”调戏了这么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