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公平,夏开堂,郑园全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浙江 杭州 310053)
文化强国背景下艺术类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问题研究
王公平,夏开堂,郑园全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浙江 杭州 310053)
加强艺术类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是丰富艺术类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文化,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的有力保证,是实现艺术类高职院校传承和创新优秀文化的重要内容。在文化强国背景下推进艺术类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就是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立足辅导员队伍的现状和特点,发现问题,分析原因,从文化强国的战略高度提出加强艺术类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建议和举措,以推进艺术类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的建设向职业化、专业化、特色化方向发展。
文化强国;艺术类;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目标,并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1]。推进文化强国建设,既要强人文、强阵地、强基层、强产业,更要强人才、强队伍。艺术类高职院校(下文简称“艺职院校”)辅导员是高校文化的建设者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加强艺职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对培养高素质、应用型文化艺术人才,提高艺术类大学生文化传承、创新的有效性,有力助推“强队伍”目标的实现,推进文化艺术大繁荣有着重要的意义。《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教社政[2005]2号)对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提出“加强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维护高校稳定的重要组织保证和长效机制,对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近几年来,在中央和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下,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逐渐壮大,辅导员队伍结构不断优化,整体素质稳步提高,成效显现。当前,党中央提出加强提升文化自觉、增强文化自信、实现文化自强的文化强国战略,这既给各艺职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提供了思想指导,同时也提出了新的建设发展要求。为较全面系统了解当前艺职院校辅导员队伍的建设现状,2012年6~12月,我们对包括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在内的全国12所艺术类高职院校的辅导员建设情况进行了调研。本次调研形式如下。(1)问卷。其中发出调查问卷220份,收回194份,有效率88.2%。调查对象为受访院校的中层以上党政领导(48位院领导和82位中层干部),所有调查均不记名。(2)小组座谈9次。(3)个别访谈57人次。(4)通过辅导员网络交流平台(QQ群)进行网上交流。在此基础上,总结当前我国艺职院校辅
导员队伍建设取得的成效,分析存在的不足及其原因,进而提出改进的对策和建议。
根据调查统计数据显示,近年来,各艺职院校高度重视辅导员队伍建设,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效显著。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辅导员队伍建设机制不断创新。各院校高度重视辅导员队伍建设,把辅导员队伍建设纳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总体规划,并优先落实,重点保证。通过调查显示,大多数高职艺术类院校都能按规定配备辅导员队伍,其中辅导员人数与学生人数比达到或超过1∶200的院校占83.33%以上。根据高职艺术类的学生特点,有些学校在公寓里建立了专职的公寓辅导员队伍,确保了学生公寓的管理力量。所有受访院校都将辅导员纳入教师队伍进行管理,确保辅导员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并由学工部和系部进行双重管理。超过一半的院校在确定辅导员行政待遇时给予相应的政策倾斜,如有些学校将辅导员岗位职级待遇按同级岗位1.5倍进行聘任,有些学校优先保证辅导员的岗位津贴、办公条件、通讯经费等条件。
2.辅导员管理制度不断完善。根据调查发现,各高校十分重视辅导员管理制度建设。各院校自建校开始逐步建立健全辅导员各项管理制度,使辅导员管理更趋规范。各院校根据“中发16号”文件精神和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结合各自学院实际情况,相继出台了《辅导员管理办法》、《辅导员工作细则》、《考核细则》、《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对辅导员选聘、培养、考核与管理做了相关规定。这些制度在工作实践中不断完善,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3.辅导员队伍素质不断提高。各院校高度重视辅导员的选聘工作。所有受访学校的辅导员选聘工作都在学院党委的统一领导下,由院组织人事部门统一管理,公开招聘。根据招聘条件,经资格审查、笔试、面试、心理测试等程序综合考核,择优录用。同时,为加强辅导员的培养和教育,各学院积极组织各项集中培训和学习,提高辅导员的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经调查,每年安排2次以上集中培训的学院占41.7%,利用暑期对辅导员进行一周以上培训的院校占67%,每周安排辅导员进行周例会学习的院校占25%。通过严格选聘和培养,辅导员队伍素质不断提高,各院校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的辅导员占比均在99%以上,中级职称以上辅导员占比为37.6%。由于各院校在招聘辅导员时把是否中共党员作为必备条件,因此辅导员队伍党员比例达到100%,进一步保证了辅导员队伍的政治素养。调查显示,目前,各艺术高职院校的辅导员队伍充满活力,工作热情高,有钻研精神,对艺术和人文教育充满追求,在学生的教育、管理、服务和学生的文化教育和引导工作中起到了骨干作用。
4.辅导员工作成效日益显现。各艺职院校辅导员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日常管理、心理健康、就业择业、职业发展与党团组织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成绩显著。调查显示,各艺职院校辅导员能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做学生思想上的领路人、学业上的导师、生活中的朋友,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促进了学生健康成长;坚持不断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和引领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规范;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帮助学生根据专业特点做好职业生涯设计和定位,引导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习惯,从而创建良好学风和校风;利用自身优势,以丰富的校园文化为载体,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项活动,陶冶了学生情操,提高了学生综合素养;以各专业为依托,建立志愿者队伍,以艺术表演、文化传播为途径的文化实践活动,加强学生志愿者服务和社会实践,弘扬传统文化,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提升了社会服务意识等。
各艺职院校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探索,辅导员队伍逐渐走向成熟,工作成效显著。但随着经济社会和高等教育的发展,也呈现了一些薄弱环节和问题,需要引起重视与思考。
1.队伍不够稳定。辅导员是高等院校教育教学和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辅导员队伍的稳定相当重要。但是,目前许多学校出现了辅导员队伍流动性大、稳定性差的现象。有些辅导员未到合同期满就离职另谋职业,有些人把辅导员工作作为在校工作的一个过渡,有机会就转岗,队伍不稳定。调查显示,选择“很喜欢辅导员岗位,想将它当作一份职业”的只占调查人数的10.8%,而选择“想将其作为在高校工作的过渡”的占41.8%,“就业困难暂时就业”的占12.9%,“辅导员对我的影响,想尝试下辅导员的工作”的占7.7%,其他原因的占26.8%。一些专业对口、工作能力强,学历高的人才,很少愿意长期留在辅导员岗位,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产生不利影响。通过对辅导员的走访与交谈,我们认为产生上述不稳定现象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工作烦杂,待遇不高。据调查,57.7%的辅导员认为“目前辅导员最苦恼的问题是工作、学习任务太重,压力大”。辅导员绝大部分工作时间和精力都用来处理日常性事务,还要处理一些突发事件,经常是24小时待命,以至于辅导员队伍中流传着“眼睛一睁,忙到熄灯;眼睛一闭,提高警惕”的说法,工作任务既繁重又烦琐。但在这样的付出下,由于职称低、工作年限短以及人事制度等原因却得不到相应的报酬和待遇。在调查的高校中,有41.6%的高校辅导员实行部分事业部分合同编制的人事制度,有33%的学校合同聘用制人员待遇为事业编制人员的一半左右,相差较大。“工作辛苦,生活清苦”的情况导致部分辅导员心理不平衡,思想不稳定,难以安心工作。二是平台较窄,发展受限。43.8%的辅导员认为“辅导员出教学、科研成果困难,发展空间受限”,使辅导员在个人发展等实际问题上有诸多担忧。调查中,90%的辅导员在谈到自身发展时情绪低落,感觉前途渺茫,甚至有辅导员表示会考虑换工作。
2.职责不够明确。《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提出了辅导员的四点工作要求与八项工作职责,涉及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规律把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方向的提升、工作对象和工作条件变化的调研及策略的应对这四个大方面,包含的领域涉及日常学生事务管理、家庭困难学生资助、突发事件和校园安全稳定、就业、心理健康、班级建设与管理、校园文化活动、党建等八个方面[3]。在许多高职类院校中,由于人手少,一个辅导员要承担规定中八个方面的全部内容,工作量大,每天的工作都只能勉强应付常规工作。长此以往,辅导员便失去了工作热情和工作方向,变得被动、盲目和随意,甚至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和自身价值产生怀疑。辅导员工作范围较广,面铺得广,但每项都不精、不
深,队伍的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工程较难推进。
3.综合素质有待提高。辅导员工作的核心内容是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要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求辅导员自身要有较高的综合素质,需具备敏锐的政治眼光、高尚的道德品质、丰富的知识结构和较强的工作能力。工作方式和处事方法要紧跟时代发展脚步,融合文化发展,实现创新和突破。但据调查,57.7%以上的辅导员工作年限不足5年,很多辅导员是“从高校到高校”。专业背景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心理学、教育学和管理学等专业的辅导员偏少,只占12.9%。很多院校辅导员是经过短期的岗前培训即上岗。年纪轻,经验少,文化素养有限,平时他们又忙于各项琐碎的工作,没有时间和精力进行研究和钻研,因此陷入了“理论跟不上实践,思想跟不上现实,经验跟不上变化,方法跟不上要求”的境地。
4.队伍文化还需加强。一方面,艺职院校基本上都是由中专升格而来,现有的校园文化中传承了原先中专院校优秀的文化,结合了高等院校的办学特点并融入了时代精神[4]。各种思想文化相互夹杂,管理文化不深厚,艺术思想与内涵未能很好得扎根于心中。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工作艺术和管理文化的发展。另一方面,艺职院校大多在2002年后才开始聘用专职辅导员从事学生管理工作,各项管理办法和制度还在完善和充实中,缺少真正融入艺术学院特色文化的辅导员队伍文化。思想影响、艺术管理,人文教育对学生影响不够,学生内在自觉行为还未养成。另外,目前辅导员事务性工作较多,开展创作性学生工作机会很少。致使了解学生思想不透彻,学生动态掌握不全面,活动开展不充分,创新型活动开展不足。特有的校园文化、人文情怀也将很难植入辅导员队伍。
5.信息网络化和全球化,冲击传统的教育方法与方式。信息网络化和全球化,让学生足不出户就可以通过网络获取更多的学习资料,了解更多的时事政治,有助于增强扩展自己的知识面。同时也有利于辅导员利用网络途径为学生实施正确引导,对创新文化、提高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有着积极的作用。但是,网络信息众多,质量良莠不齐,影响了辅导员对主流文化和正确价值观的引导,对辅导员提出了新的要求。首先自由的网络言论让各种思想观念随意传播,对正处思想动荡期的青年大学生产生影响,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了冲击。其次网络信息的全球化,获得信息方便快捷,这要求思想政治教育人员既要有知识的广度,又要有深度。再次要求辅导员能正确把握信息动态,科学运用先进的网络技术开展有效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占领信息话语权。
“正视问题,分析原因,提高认识”是当前学院辅导员队伍建设寻求发展的重要途径。我们必须充分认识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重要性,针对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探索切实可行的手段与方法,全面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通过调查与研究,我们认为,应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和改进辅导员队伍建设。
1.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提升政治素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精神动力,也是新时期推进文化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点和根本。辅导员作为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积极引导学生不断追求更高的目标,使他们中的先进分子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的引路人。打铁还需自身硬,学高方能教育人,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必须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深入开展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经验教育,不断加强政治理论学习,使辅导员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认识自己的社会责任,提高思想认识和精神境界,加强党性锻炼和党性修养,不断提升自己的政治素养。
2.以择优选聘为前提,促进队伍建设职业化。辅导员选聘应当坚持如下标准:一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二是具备本科以上学历,德才兼备,乐于奉献,潜心教书育人,热爱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事业;三是具有相关的学科专业背景,具备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接受过系统的上岗培训并取得合格证书。学院在选聘辅导员时第一要严格把握标准,坚决按人事制度和程序进人,做到“宁缺毋滥”,严把第一道关。一方面,新进的辅导员要求通过培训尽快了解和把握艺职院校学生特质,能较好地遵循学院管理制度顺利开展工作。从而形成学院特有的辅导员管理制度、管理模式、教育方法和人文内涵,促进和丰富辅导员队伍文化。另一方面,学院也要帮助实现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和专业化的政治诉求[5],提高他从事辅导员职业的幸福感,使辅导员思想教育成为正式且可以长期从事的一份职业,要有体制的支持,有制度的管理,有深度发展的空间,有一定的专业内涵。第二要努力提升校园人文氛围,发挥艺术院校文化传承与创新优势,加深辅导员工作内涵,形成特有的队伍文化,进而也促进辅导员工作的职业化。第三要引导社会增强对其职业的认可度。通过活动、表彰、赛事等让社会充分认识辅导员,认识辅导员这个职业。
3.以角色定位为基础,推进队伍建设专业化。辅导员工作不是简单地管学生,也不能简单地迎合学生,要以教育、管理、引导、服务等不同的途径和方法开展学生工作。即以政治理论教育、理想信念教育、时事政治教育、公民素质道德教育和纪律法规教育为内容的思想政治教育;以班队管理、干部管理、信息管理及规范管理为内容的日常管理;以心理行为引导、思想观念引导及职业就业应对为主要内容的辅助引导;以权益保护、人生安全、学业安全、活动辅助为内容的学生权益保护与服务。四位一体,明确职责,确立目标,大力推进艺职院校辅导员的专业化,使其能够充分把握学生个性突出、会表现、感性、政治意识薄弱等特点,运用通俗易懂的道理讲解、形式多样的宣传方式、科学实用的引导方法、真挚的关爱服务,给学生正确的教育和引导。
4.以艺职院校特有的艺术积淀,彰显队伍建设的特色化。作为艺职院校辅导员,一定要加强对艺术文化的学习。融入艺术院校、艺术教育这个环境;了解艺术,了解文化,了解艺术类专业的发展趋势,增强自己在艺术院校中的认同感。可以利用学校的艺术资源,让每个辅导员主动学习艺术,成为一名辅导员队伍中的“艺术特长生”,从学习艺术的过程中把握并领会艺术的特点与魅力,方便与艺术学生的沟通交流。具体说来,每个辅导员可以结合自身的条件,从“学唱一首歌”、“学画一幅画”、“学跳一段舞”、“学唱一段戏”入手,既提升自己,又可拉近与学生的距离。以艺术院校的艺术特长,打造艺术辅导员队伍的特色,甚至可以打造一批明星式辅导员。要让特色化建设成为艺术高校辅导员队伍不同于综合类大学辅导员的显著特点。艺术类高校辅导员就是要有适合自己发展的“个性”。
5.以制度建设为保障,增强队伍认同感。“健全和完善高校辅导员领导和管理机制,对辅导员进行统一管理、严格要求,是建立一支高水平辅导员队伍的保证。”[6]要真正解决辅导员的实际困难,增强辅导员的认同感。第一,完善保障制度,提高待遇。不断改善辅导员的工资、福利、津贴、住房等待遇,尽可能解决人事编制问题。即使短时间不能解决编制的,也应该尽量使辅导员与在编教师实行“同工同酬”,切实提高他们的待遇,实现身份的认同。第二,提供发展机会,根据艺职院校辅导员队伍的特殊性,制定专门的奖励机制、晋升机制,在职称评定、职务晋升、岗位转换等方面为辅导员提供机会,使他们看到希望,提高工作积极性。第三,要增强辅导员在学生中的认同感,只有在政策上加以重视,工作上创造环境,生活上关心爱护,为辅导员提供发展的平台,才能真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稳定。第四,明确工作职责,在各项制度的保障下,学院应进一步强化辅导员的工作职责,使他们不再被各种职责范围之外的行政事务牵绊,在完成各项日常学生工作的同时,将重心放在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上;把辅导员队伍建设和教学科研队伍建设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使他们在存续上相对独立,在工作上相互配合,在教育、管理、考核等方面统一规划,统一领导,保证其共同提高和发展。
6.以创新型管理为指导,突出个体与整体的协调性。作为艺术类高校的辅导员,不光要有爱心、耐心、细心、责任心这些辅导员工作的整体要求,更要保持激情,从各个方面武装自己,总结个人的工作经验,探索个人的教育方法方式,培养“个人魅力”,进而推进队伍的整体素质。各学院应以创新型思维为指导,以宽容的环境鼓励辅导员发挥个人特色。只有辅导员个性教育与队伍整体的协调发展,才能促使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真正达到“深、广、活、实”。“深”,把工作真正做到学生的心坎上,在解决学生的深层次思想问题上取得新突破;把工作落实到每一名学生,做到不留空白点,在扩展广度上取得新进展;要结合形势发展与学生特点积极探索创新,在增强工作活力取得新成效;打好工作基础,解决难点问题,在增强工作实效推动科学发展上取得新成绩。
“传之以艺、辅之以情、导之以德、圆之以梦”,艺术类高校辅导员要从文化强国的战略思想高度出发,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梦”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从细微之处着手,加强艺术类高职院校辅导员工作,引导广大艺术学生把个人的“艺术梦”与中国梦紧密联系在一起,坚定信心决心,努力学习工作,积极投身实践,报效祖国人民,为实现中国梦增添强大青春能量。因此,要加强艺术类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进一步发挥高校辅导员在培育学生高尚品德中的重要作用,建设一支“本领过硬、受生爱戴、特色鲜明”的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着力提高辅导员在辅导方面的专业技能,提升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是推进艺术类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必然要求,也是推进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引导他们发奋图强,成才报国,以行动为实现“中国梦”贡献力量的必然要求。青春灿烂,灿烂青春,让高校辅导员与艺术高职院校共呼吸、同发展,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
[1]新时期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十八大报告辅导读本[M].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
[2]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Z].(教社政[2005])2号.
[3]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Z].教育部第24号令.
[4]李桂华、林忠文.新建高职高专院校校园文化传承的调研分析[J].经济与社会2010,08(7)
[5]陈洁.新时期辅导员队伍文化的内涵及其建设研究——以上海对外贸易学院为例[J].学术论坛,2011,05.
[6]王艳,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世纪桥,2010,(3).
G451.2
A
1674-9324(2014)04-0028-04
2010年浙江省教育厅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辅导员专项课题(项目编号:Y201018898)。
王公平(1982-),男,浙江淳安人,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生处辅导员,研究实习员,从事学生管理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夏开堂(1966-),男,浙江杭州人,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党委委员,纪委书记,讲师;郑园全(1974-),女,浙江杭州人,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工部副部长(主持工作),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