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宁宁,谷松至,朱晓文,刘太峰,赵健乔,王军政,胡桂学
(吉林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吉林 长春 130118)
禽流感流行病学现状及预防措施
张宁宁,谷松至,朱晓文,刘太峰,赵健乔,王军政,胡桂学⋆
(吉林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吉林 长春 130118)
近年来,禽流感对人类及易感动物的威胁日趋严重,给许多国家和地区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为了更好地预防禽流感的爆发和流行,本文介绍了禽流感的流行病学特征和流行现状,提出了预防禽流感的措施,为禽流感的防治提供参考。
禽流感;流行病学;预防措施
禽流感(Avian inf luenza)是由A型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禽类疾病综合征,根据其致病性可分为具有高度致死性的高致病性禽流感(Highly pathogenic avian inf luenza,HPAI)和无临床症状或引起微弱疾病症状的中、低致病性禽流感(Mi ldly pathogenic avian inf luenza,MPAI)。HPAI被国际兽医局(Wor ld Organization for Animal Heal th,OIE)规定为A类烈性传染病[1]。近年来,H5N1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引起的禽流感疫情,导致感染鸡群全部猝死,给养禽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2]。禽流感病毒可以跨种传播,给人类健康带来威胁。2013年3月31日,中国内地首次发现H7N9禽流感病毒,至5月31日,共确诊病例131例,其中39人死亡[3]。目前,我国农业部已将高致病性禽流感列为甲类监测传染病,也被国际上列为反生物恐怖内容之一[4]。基于禽流感造成的严重危害,本文以禽流感的流行病学特征、流行病学现状作以概括,并提出预防禽流感的措施。
1.1 传染源禽流感的传染源很广泛,包括感染或发病的家禽,野生鸟类和迁徙性的水禽都可引起病毒的传播。尤其是迁徙性鸟类,禽流感病毒可随染病候鸟的迁徙路线而传播,造成禽流感疫情在多处暴发。水禽尤其是鸭普遍带毒,病毒还可通过粪便排出而污染水源及其饲养场所,成为重要的传播媒介[5]。
1.2 传播途径流感病毒通过直接接触带毒禽类或与其分泌物、排泄物、污染的饲料、水等间接接触而传播[1]。传播途径主要有经消化道、呼吸道传播,也可通过气源性媒介传播,也存在垂直传播的可能[6]。禽流感的传染性很强,随着病禽的活动,排出粪便中的病毒污染空气经由呼吸道传播。高致病性A型禽流感病毒(H5N1)突变株能通过空气传播感染哺乳动物[7]。禽流感病毒传播迅速,一旦造成全群鸡的感染就有可能波及到邻近的鸡场。水禽体内的禽流感病毒为嗜肠型,在肠道中繁殖并通过粪便排出体外[8]。
1.3 易感动物禽流感病毒的宿主谱广,可感染火鸡、鸡等家禽,小白鼠、猪、雪貂等哺乳动物,野禽和鸟类的种类也很多。有研究认为,禽流感病毒对水禽的毒力在逐渐变强,原来禽流感感染鸭、鹅等水禽后通常不表现临床症状。近年认为不会严重发病的流感病毒自然储毒宿主水禽,在感染HPAIV后,出现大量死亡的情况,这种现象改变了水禽仅为流感病毒的携带者却不病发死亡的固有意识。
1981年,美国马里兰州Beetsvil le召开的第一届国际禽流感学术讨论会上将“鸡瘟”改为高致病性禽流感。随后,全球多次暴发大范围的禽流感疫情,每次的暴发和流行都给养禽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现如今的研究发现,野生水鸟通常是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的携带者[9]。野生鸟类特别是迁徙的水禽被认为是最有可能导致家禽流感暴发的感染来源[8]。Tracey和Chen等[8,10]以候鸟迁徙、气候变化、区域环境等因素为研究对象,对禽流感病毒在世界流行原因进行分析,证实了候鸟迁徙是禽流感大范围暴发的主要原因。外观正常禽类可以成为AIV传染源,携带病毒,造成禽流感的流行[8]。Horm SV等[11]在柬埔寨的活禽市场(LPMs)检测502份LMP环境样品,PCR方法检测出有90份阳性样品。
鸭是禽流感病毒的巨大贮存库和传染源,且已经成为病毒的高度易感动物[6]。Bui VN等[12]用从濒临死亡的病鸭体内分离出的H5N1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感染健康鸭。感染后3 d出现死亡,死亡率高达67%。实时定量RT-PCR方法检测死亡和被处死的鸭内脏,均检出禽流感病毒。Nguyen DC等[13]检测了越南河内的活禽市场,结果发现,有30%的健康鸭检测出禽流感病毒。Zhao G等[14]对中国东部的活禽市场(LBMs)中的鸡、鸭和鹅进行禽流感病毒的检测。共检测出23种不同HA-NA亚型禽流感病毒,其中大部分是从家养的鸭体内分离到的。人源HK/156/ 97、HK/213/03 H5N1 AIV接种鸭没有出现死亡现象,但却能检测出AIV[15]。因此,带毒鸭排出体外的粪便污染周边环境,可造成禽流感的传播及流行[8]。
Claes G等[9]对鸭源H5亚型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在家禽的传播方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饮用被粪便污染的水成为感染的主要方式。禽流感病毒由带毒野生鸟类污染的水域或周围的空气向人类传播病毒。污染水域的水不经浓缩就可以分离出禽流感病毒。Wang B等[16]从湖南的一片水域中分离出1株A/ environment/Hunan/3/2011(H5N1)禽流感病毒,其核苷酸序列与东亚地区的H5N1病毒具有95%的相似性。Thanapongtharm W等[17]通过对河流和洪灾引起的泰国H5N1疫情的研究得出,水源污染可能是导致H5N1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疫情蔓延的原因。病毒在水体中存活的时间长短和环境特点有关[5]。
高致病性禽流感可经被病禽分泌物或排泄物所污染的空气通过呼吸道间接传播。在进行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气溶胶的发生及其传播的特性试验中,证明人工感染鸡能以在咽喉或泄殖腔排毒所形成的气溶胶感染健康鸡[18]。有研究人员替换几个H5亚型血凝素蛋白质的氨基酸后,其中有两株H5亚型突变株能通过空气在哺乳动物模型雪貂间传播[19]。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在鸡群间的传播方式的研究试验中,发现其可以通过直接接触在鸡群间传播,也可以通过气溶胶的方式传播[20]。
3.1 改善饲养管理方式饲养管理方式与禽流感疫情的发生关系密切。散养的养殖模式是农村养鸡的主体。但由于养鸡户疫病预防意识淡薄,养殖的卫生环境差,对是否会感染禽流感病毒抱有侥幸心理,因怕麻烦等原因而不按规定程序免疫,导致鸡群对禽流感病毒的抗体低下,更易被禽流感病毒感染[21]。因此散养管理容易造成禽流感的流行。需要改变管理模式,以减少禽流感疫情的发生。
采用专业化、集约化的封闭养殖,可以减少家禽与环境的接触,降低疫情流行的风险。在发展城郊养殖业的同时,采取整场全进全出、一阶段饲养等措施,以减少应激和污染的可能性[22]。改善养殖场及周边环境状况,以环境容量控制养殖场规模,设置隔离带,充分发挥养殖模式在病毒来临时的优势,确保家禽在疫病来临时的安全[23]。
3.2 加强环境消毒养殖场的环境与禽流感的发生与流行密切相关,适宜的生存空间对家禽的健康至关重要。混乱的养殖环境会增加禽群与昆虫等病原媒介的接触,降低禽群的免疫力。疫病未发生时,并不代表环境中没有病毒的传染源,传染源能排出病原体,具有潜在的威胁[24]。规模化养殖场的动物集中饲养,禽畜的粪便、鸡场的垫料、病死的畜禽和生活垃圾等固体废物,都会含有病毒的传染源,所以要重视环境消毒在预防疫病传播中的地位[22]。
通过改进清理粪便的工艺,改造通风供暖的工艺等养殖场的结构,减少环境污染带来的影响。粪便等固体废物进行无害化处理,要严禁随意丢弃,造成二次污染。建立无公害的养殖场清洁体系,能提高禽畜产品品质、解决养殖场环境问题。
3.3 提高免疫密度与监测防治禽流感病毒,免疫接种仍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方法之一。免疫密度是衡量动物疫病免疫是否合格的重要指标。提高免疫密度可使免疫的效果更加显著。我国的免疫密度不达标,有许多原因。主观因素是以散养鸡为主要饲养模式的农户文化程度普遍不高,导致家禽防疫工作有许多误区,如分不清强制免疫与非强制免疫疫病、不按程序防疫、为减少应激性而不采取免疫措施等。客观因素是注射疫苗的工作人员不尽职,如注射的疫苗剂量不准、注射部位误差、疫苗保存不当等。为改善以上的不当因素,当地政府可加以适量正确的引导,提高疫苗的免疫密度,以达到更好预防禽流感病毒的目的。
提高免疫密度的同时,要重视免疫过程中的免疫监测。免疫监测是对免疫后机体的抗体水平测定,可以根据其结果反映免疫成效的一种技术方法。及时、完整、真实的免疫监测可以为疫苗的合理使用,充分发挥药效,为合理的免疫程序制定提供依据[25]。养殖场的动物免疫应答能力不同,用免疫监测得出的疫病免疫抗体动态曲线,根据数据制定有效的免疫工作程序,减少损失。提高免疫密度与监测能够更加合理的利用疫苗,使疫苗在疫病防治的过程中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3.4 加强水禽免疫近年来,水禽在禽流感疫情的传播中发挥的作用逐渐增强。鸭可以不发病而携带禽流感病毒,在鸭群中隐性传播,为其他动物带来潜在威胁。各种日龄、各品种的水禽都可感染禽流感病毒,且一年四季均能发生。水禽是群居动物,其粪便、水源、饲料等均可成为禽流感病毒的传染源。水禽生活环境特殊,大多生活在靠近水源的区域,而水源是疫病发生的传染途径和传染源,所以要加强水禽免疫。在免疫接种方面,因水禽是禽流感病毒的自然宿主,使AIV易发生变异,所以要注意调整疫苗株[26]。人为操作中注意减少免疫应激,正确的接种方法和建立免疫监测制度,加强水禽免疫以减少其在禽流感传播中所发挥的作用。
3.5 开展新型疫苗的研究疫苗是控制禽流感的主要手段。禽流感病毒亚型众多,变异率高。因此,有必要开展工艺简单、免疫保护期长、效果好的新型疫苗的研究。分子生物学的日益发展为研究出高效、安全的禽流感疫苗提供技术支持。产生交叉保护的通用疫苗也是未来新型禽流感疫苗的研究方向[27]。新型疫苗的研究能使家禽对禽流感病毒的抵抗力增加,更易面对禽流感疫情的来临。
全球范围内,用于禽流感病毒的预防接种和生物安全的损失估计在数十亿美元[28]。流感病毒的基因结构特点和抗原多变性,使预防流感病毒的发生更为困难。在不能预测禽流感的发生和流行的情况下,降低疫情带来的损失成为首要目标。为此,应加强对流感病毒的监测,及时发现和掌握流感病毒的最新流行趋势和变异情况,积极应对可能出现的疫情[29]。同时,科研工作者应致力于开发快速、敏感、准确的检测方法以及安全高效的新型禽流感疫苗;养殖户加强禽流感防控意识,加大疫苗接种力度,做好饲养管理和环境消毒工作,降低禽流感对我国养禽业及公共卫生的威胁。
[1]陈溥言.兽医传染病学[M].第五版,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80-83.
[2]兰玲,操礼军,王涛.高致病性禽流感流行病学研究进展[J].新疆畜牧业,2007,23(5):14-16.
[3]陈健,毛盛华,胡家瑜,等.人感染H7N9禽流感流行特征与防控策略[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13,34(6):585-590.
[4]郭元吉.人禽流感研究现状[J].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2004,18(3):294-296.
[5]Brown JD,Swayne DE,Cooper RJ,et al.Persistence of H5 and H7 avian inf luenza viruses in water[J].Avian Diseases, 2007,51(1 Suppl): 285-289.
[6]甘孟侯.禽流感(第2版)[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98-102.
[7]Du L,Li Y,Zhao G,et al.Highly Pathogenic Avian Inf luenza A(H5N1)Mutants Transmissible by Air are Susceptible to Human and Animal Neut ral izing Antibodies[J].J Infect Dis,2013,208 (8):1315-1319.
[8]Chen H,Smith G J,Zhang S Y,et al.Avian Flu:H5N1 Virus Outbreak in Migratory Water fowl [J].Nature,2005,436(7048):191-192.
[9]Claes G,MarchéS,Dewul f J,et al.An Experimental Model to Analyse the Risk of Int roduction of a Duck-originated H5 Low-pathogenic Avian Inf luenza Virus in Poul t ry Through Close Contact and Contaminative Transmission[J].Epidemiol Infect,2013,20(11):1-12.
[10]Tracey JP,Woods R,Roshier D,et al.The role of wi ld birds in the t ransmission of avian inf luenza for Aust ral ia:an ecological perspective [J].Emu,2004(104):109-124.
[11]Horm SV,Sorn S,Al lal L,et al.Inf luenza A (H5N1)Virus Survei l lance at Live Poul t ry Markets[J].Emerg Infect Dis,2013,19(2):305-308.
[12]Bui VN,Dao TD,Nguyen TT,et al.Pathogenicity of an H5N1 Avian Inf luenza Virus Isolated in Vietnam in 2012 and Reliabil ity of Conjunctival Samples for Diagnosis of Infection[J]. Virus Research,2013,6:24.
[13]Nguyen DC,Uyeki TM,Jadhao S,et al.Isol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Avian Inf luenza Viruses, Including Highly Pathogenic H5N1, f rom Poul t ry in Live Bird Markets in Hanoi [J].J Virol,2005,79(7):4201-4212.
[14]Zhao G,Pan J,Gu X,et al.Prevalence of Low Pathogenic Avian Inf luenza Virus in One Live Bird Market in Eastern China f rom 2002-2011 [J].Avian Dis,2013,57(1):155-158.
[15]Sturm-Ramirez K M,Hulse D,Govorkova E,et al.Are ducks Cont ributing to the Endemicity of Highly Pathogenic H5N1 Inf luenza Virus in Asia[J].J Virol,2005,79(17):11269-11279.
[16]Wang B,Zhang H,Chen Q,et al.Ful l Genome Sequence of an Avian Inf luenza H5N1 Virus Isolated f rom the Environment in Hunan Province [J].Genome Announc,2013,1(3):88-113.
[17]Thanapongtharm W,Van Boeckel TP,Biradar C, et al.Rivers and Flooded Areas Identif ied by Medium-resolution Remote Sensing Improve Risk Prediction of the Highly Pathogenic Avian Inf luenza H5N1 in Thai land[J].Geospat Heal th, 2013,8(1):193-201.
[18]姚美玲.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气溶胶发生与传染机制及其感染SPF鸡的特点[D].山东:山东农业大学预防兽医学,2010.
[19]Lu X,Shi Y,Zhang W,et al.St ructure and Receptor-binding Proper ties of an Airborne Transmissible Avian Inf luenza A Virus Hemagglutinin H5 (VN1203mut)[J].Protein Cel l, 2013,4(7):502-11.
[20]Yao M,Zhang X,Gao J,et al.The Occur rence and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of Airborne H9N2 Avian Inf luenza Virus[J].Ber l Munch Tierarzt l Wochenschr,2011,124(3-4):136-141.
[21]秦发才,陈学斌,鲍兴智.如何搞好农村散养鸡高致病性禽流感免疫[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10,26(1):68.
[22]孔庆友,高腾云.城郊集约化养殖场环境现状及管理对策[J].河南农业大学学报,2001,35(S1):64-66.
[23]侯百枝.养殖场环境污染的治理[J].中国家禽,2007,29(14):39-40.
[24]林旭光.环境和饲养管理对畜禽疫病防控的影响[J].今日畜牧兽医,2013,29(07):63-64.
[25]蔡碧,郑景山,李琼,等.湖北省2004-2008年常规免疫监测系统评价[J].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10,21(3):42-44.
[26]黄建龙,刘道新,何世成,等.水禽禽流感防控的探讨[J].江西畜牧兽医杂志,2012,31(1):38-40.
[27]陈全姣,金梅林,陈焕春.禽流感疫苗研究进展[J].中国生物工程杂志,2004,24(4):34-38.
[28]Ot te J,Hinrichs J,Rushton J,et al.Impacts of Avian Inf luenza virus on animal production in developing count ries[J].CAB Reviews:Perspectives in Agricul ture,Veterinary Science, Nut rition and Natural Resources,2009,3(8):1-18.
[29]刘欣,王玉明,盖龙科.禽流感的防控措施[J].现代畜牧兽医,2013,7:64-65.
(编辑:张婷婷)
Status of Epidem iology and Preventive Measures of Avian Influenza
Zhang Ningning,Gu Songzhi,Zhu Xiaoen,Liu Tai feng,Zhao Jianqiao,Wang Junzheng,Hu Guixue*
(Col lege of Animal Science& Technology,Ji l i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Changchun 130118)
In recent years,avian inf luenza caused serious threaten to susceptible animals and human and brought serious economic loss for many count ries and regions.To bet ter prevent the outbreak of avian inf luenza,this paper summarized the epidem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status of avian inf luenza,and proposed some preventive measures against the disease to provide references for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avian inf luenza.
Avian inf luenza;Epidemiology;Preventivemeasurement
S858.3
:A
:1672-9692(2014)02-0051-04
2014-01-17
张宁宁(1988-),女,硕士生,主要从事动物病毒学研究。
胡桂学(1963-)男,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吉林农业大学研究生学院副院长,中国畜牧兽医学会中国畜禽传染病学分会理事,主要从事畜禽传染病方面工作。
吉林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资金(20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