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课程公民意识教育目标的提炼与凸显

2014-03-05 23:54戴慧
中小学德育 2014年2期
关键词:课程目标公民意识

戴慧

在我国,公民意识教育逐渐成为中小学德育课程的重要内容和核心追求价值,但尚未形成以公民意识教育为核心理念的国家课程;公民意识教育目标缺乏顶层设计和整体规划,公民意识教育作为一种隐性目标在课程中时隐时现。这对于教师在教学中落实公民意识教育非常不利。北京师范大学檀传宝教授认为,“就其目的而言,公民的培育乃是全部现代教育的终极目标……公民教育目标的确认具有中国社会与教育转型的历史必然性和现实的迫切性。”如何在思想政治课程目标中提炼、凸显符合时代要求的公民意识教育目标,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在课程目标中凸显公民意识教育目标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要求我们更新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培养素质良好的公民。《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明确提出,要“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现行《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于2004年颁布,课程设置主要从国家角度出发,体现国家意识形态教育,以实现政治社会化功能和社会控制功能。其中,公民意识教育目标处于时隐时现状态或缺失状态。

当代公民是权利公民、国家公民、社会公民和世界公民四重身份的统一,思想政治课程应在个人生活、国家生活、社会生活、国际生活中培养具有公民意识、公民能力、公民德行的复合型公民。于时代发展和时代思想成果而言,现行课程标准的培养目标具有一定的滞后性,这需要教师坚持与时俱进,顺应时代要求,在思想政治课程总目标中自觉提炼公民意识教育目标。此外,高中思想政治课程从“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提出分类目标要求,以公民意识教育的角度可归纳为三个层次:公民知识和意识、公民德行、公民参与能力。因此,笔者建议在思想政治课程目标中提炼并凸显公民意识教育目标,详见下表。

二、在模块目标中提炼公民意识教育要素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推进过程中、多元文化的选择中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公平、合作、判断、责任等公民素养,提高学生主动参与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的能力,是课程四个模块的目标之一。《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设置了每一个模块的内容标准,并提出了每一课的内容目标。模块目标重在引导学生以国家视角看问题,培养学生的宏观思维能力,而较少从微观视角引导学生如何做一个合格公民。教师可结合不同模块的教学,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在模块目标中明晰公民意识教育的目标和方向。

例如,培育公众现代化的科学精神、民主法制意识和能力、较强的政治参与能力、积极向上的精神追求和健康的生活方式、较强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尊重知识和人才的实践理性、习惯平等竞争的主体人格、追求道德完善的价值取向、自觉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注重个人价值和社会效益有机统一的实践理性、义利兼顾的人生追求等。下表是在模块目标中提炼公民意识教育要素的示例。

三、在单元目标中设计综合性公民意识教育活动

思想政治教材在每一单元结束时,都单独设计了“综合探究”。其设置目的之一是通过相对集中的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系统地梳理本单元知识,并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探究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现有教材中的单元综合探究重在知识探究,缺乏一定的开放性和实践性,学生很难做到学以致用。笔者建议教师可从学情出发,和学生一起提炼公民意识教育目标,并以此为主题开展综合探究,开发并实施公民意识教育实践活动。

以《政治生活》为例,每一单元可以设计的公民意识教育实践活动建议如下表(见下页)。

在单元探究中设置的模拟听证会、模拟政协、模拟联合国等活动,各自都具有比较规范的程序和格式。以模拟听证会为例,有“调查问题——选择课题——收集资料——解决方案——听证展示——总结经验”等六个步骤。常州市邹区中学学生在学习了《经济生活》《文化生活》之后,结合本地是全国灯具集散中心的实际,经过调查研究,提出建造一个以灯为主题的文化广场,并提炼出本镇的文化内涵。邹区中学师生邀请相关专家、官员参加了模拟听证会,并将听证会方案递交给镇政府。最终,镇政府采纳了同学们的意见,筹建了邹区灯文化广场,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文化效益。

各种公民意识教育活动虽然方式不同,但共同点是引导学生将所学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把关注自己、关注社会、关注未来链接成一体,将自身与公共事务紧密联系起来,以公民身份关注、介入广阔的社会生活,积极参与公共事务管理和社区服务活动。学生在亲历公共政策的产生、研制过程中,公民意识得以主动养成、公民道德得以主动建构、公民素养得以主动提升。同时,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成为最主要和最重要的学习方式,独立、自主、富有责任感的现代公民人格不断内化为学生素养,并外显为学生行为。这也正是在单元目标中设计公民意识教育活动的最重要的价值所在。

四、在教学目标和教学设计中突出公民意识教育

思想政治课程公民意识教育目标是通过一系列教学活动综合实现的,尤其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和能力与方法目标要经过长期培养才能达成。因此,教师在把握整体课程目标的基础上,须设计每一课的教学目标,这就需要处理好长期目标和短期教学目标之间的关系。

例如,培养学生“尊重科学,追求真理,具有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是渗透公民意识教育的课程目标,这一目标需要在不断践行中逐步达成,需要一个长期养成的过程。教师可结合学生实际,将这一目标具体化,并在教学目标和教学设计中体现出来。以《生活与哲学》中“辩证否定观”为例,本课的三维目标是:理解辩证否定观的内涵,初步形成用辩证否定观分析和认识事物的能力,积极参与社会实践,研究新情况,敢于提出新问题,大胆寻找新思路,树立创新意识和革命批判精神。要实现这一教学目标,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可充分利用公民意识教育资源。公民意识教育本身就是要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眼睛来观察社会现象,寻找公共政策的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这一过程就是学生用辩证否定观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同时,教学目标和教学设计要突出公民意识教育,但并不是要求每一节课都面面俱到,而是在相关教学内容中进行整合,并注意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尽可能以本地、本校和本班学生实际和需求为依据,在公民意识教育教学目标达成的基础上最终实现课程目标。

笔者从思想政治课程目标、模块目标、单元目标和教学目标中提炼和凸显公民意识教育,力图使我们在思想政治课程中实施公民意识教育具有顶层设计和系统规划。此外,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程评价、课程资源等方面如何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这些问题尚需继续探索。

(作者单位:常州市教育科学院

江苏常州 213001)

责任编辑 毛伟娜

猜你喜欢
课程目标公民意识
走向学科育人
《计算方法》课程的“面向产出”评价改革实践
中国公民分批撤离乌克兰
如何培养孩子的节约意识
例谈概率统计备考的五个意识
一种将课程目标关联到毕业要求的评估方法
初一学生符号意识的培养应从“理解”入手
消防意识
公民并积极着
公民生来有权说话:言论自由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