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华
摘 要:随着近些年来高中艺考的势头越来越强劲,很多学生选择了艺考这条通往高校的另一道路,因此在高校中逐渐形成一群特殊群体——高中美术特长生。美术特长生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具有美术功底,并且从小就对其美术方面进行培养,其美术潜能也得到过开发。另一种美术特长生原本不具有美术功底。之所以选择美术艺考这条路,主要是由于其文化课薄弱,如果走普通高考的道路,将很大可能无缘高等教育。因此选择艺考这个方式来通往高等学府。本文就对如何对美术基础较为薄弱的农村高中美术特长生展开切实有效地美术素描教学进行较为深入地探析。
关键词:高中美术特长生;素描教学;美术素养;美术鉴赏
中图分类号:G633.9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1-033-01
农村美术特长生大多美术基础较为薄弱。因为生活环境和教育环境等因素,从小并没有接受过专业的美术教育。即使有美术天赋,也从未得到过潜能开发,并不具有真正的美术特长。因此如何把大多数不具备美术特长的农村美术特长生转变为具有美术技能素养的真正美术特长生,这也就是农村高中美术老师面对的首要课题。
一、美术教育之于农村高中美术特长生的重要意义
农村教育由于教育资源劣势等客观因素,使得很多农村学生在普通高考的竞争中,往往落后于城市学生,致使其在高考竞争中无缘自己的大学梦。这些学生其实学习能力未必不如城市孩子,但无奈于客观存在的农村城市间先天教育环境资源差异,导致很多原本资质并不差的学生,只能继续留在农村。但如今艺考的出现,无疑是为这些孩子打开了另一扇通往高等学府的大门,大大缓解了原本可悲的局面。虽然艺考生对于文化课成绩要求不是很高,但必须要求考生具备一定的美术素养,这样才符合“美术特长”的含义。可由于农村美术特长生,并没有接受过专业性的美术教育,往往不具备很好的美术素养。因此作为帮助这些孩子实现大学梦想的教师,务必要通过切实有效的办法,尽可能为学生打开实现梦想的美术特长道路。
二、如何强化农村美术特长生的素描教学
1、强化学生对美术的认识和学习美术的信念
由于农村美术特长生主要来自乡镇,受到先天教育资源的制约,几乎很少的同学接受过美术专业课的指导,多数没有美术基础。而且一些同学由于普通高考无望而无奈选择艺考,对美术只是出于“死马当活马医”的心态,而并没有真正地喜欢热爱美术,自然也就没有对美术的学习热情。进而在美术的学习中,也不会有太大的成效。面对这一实际状况,美术教师首先要做的工作就是让学生真正了解美术,有对美术学习的信念,要持之以恒,有动力,切忌半途而废的“玩票”心理。要让学生们明确美术的广泛领域和作用,和其将来的广大发展空间。如果没有恒心毅力,半半途而废的话,岂不是自断了这条通往高等学府的道路,后果不容小觑。让学生明确既然选择了美术特长生的道路,就必须要对自己负责,对自己的将来负责。当信念建立了,学生们学习美术也就有了动力,从而可以最大化地将其美术潜质发掘出来。
2、在素描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审美能力
美术的基础是素描,而素描的基础是先描绘静态物体。想要把物体的每部分形态都表达出来,最重要的就是观察,让学生在不同的角度,看同一个物体,思考换个角度后看到的还是否一样。当有灯光照射物体时,有光的部分和无光的部分分别呈现出什么效果,又将如何呈现在画纸上。即使只画一个物体,也不能很短的时间就结束课程,要让学生做到充分细致地观察。当对静态物体有过充分的训练之后,可以带着学生到户外写生,而此时要呈现在画纸上的将不仅仅是物体或景物的外形,还要将其展现的“意”呈现到画纸上。让学生自由选景,通过自身的审美,选取具有美好意境的美景或物。一个人的审美能力决定了他在美术道路上可以走多远,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审美能力不单决定人们发现和欣赏美的能力,同时如果不会发现美,自然也就不能表达出美。而艺术又是来源于生活的,所以必须有发现美的眼睛,即为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这也是具有良好美术素养的基本所在。
3、如何具体强化农村美术生的素描教学
人们对一个事物从熟悉到熟练是有着由浅入深的过程,因此对于美术生的素描教学要采取循序渐进的过程,很多教师因为高考不靠几何体和素描静物,就直接将这些内容删去,可对于农村美术基础差的美术特长生来说,这些基本课程,是绝对不能够省去的,必须由浅入深的开展教学。在进行基础素描绘画时,由于农村美术生的基础差,一些学生没有耐心,教学不能顺利进行,因此可以在绘画过程中,同时播放些可以让人舒缓的音乐,来调节学生的心情。由于美术高考的时间在三小时以内,通常是一幅短期习作,由于高考不考长期作品的原因,一些老师就不重视长期作品的作业,应当采取短期与长期作业结合的方式。因为长期作品可以强化学生对于美术的耐心和对整体的掌握,从而提高美术能力,所以应要求每名学生在一个阶段教学之后,至少上交一个长期作业。
艺术特长高考不但深度发掘了有艺术潜质的人才,同时也为在普通高考中原本无缘高等院校的考生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尤其对于先天教育环境较差的农村考生更有着非凡的意义。因此将美术素养较差的农村孩子进行改造工作,不只是高中美术教师的职责,更是饱含着学生们走出农村圆大学梦的重大使命。所以我们必须不断地实践、探索,从而更好地掌握农村高中美术特长生的教学方法,不但为孩子完成了大学的梦想,同时还回报社会,为社会提供更多的美术人才,从而更好地完成教师教书育人的天职使命。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试验)[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4.
[2] 走进新课程.丛书编委会组织美术课程标准研制组编写.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解读[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8. 3.
[3] 向祖德.关于学生艺术特长线的思考[J].中国美术教育,20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