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课改之路,提高教学质量

2014-03-04 10:50高发扬
中国教师 2014年2期
关键词:研讨教学质量学校

高发扬

课程改革是学校发展的关键,是学校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学校要想取得长足的发展,就要根据时代的需要适时进行课程改革。我校在施行课程改革时,实施“学科推进计划”,要求教师紧紧瞄准课堂教学研究,根据课程改革的需要,以学生为主体,促进师生互动,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一、以理论为基础,更新教学理念

实施新课程主要是对新课程理念的认识与实践。学校以新课程理念为先导,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各种培训,例如课标培训、学科培训、教学研讨等,目的在于强化理论学习。学校经常邀请教育专家来校做专题讲座,专家与教师面对面交流;同时邀请特级教师到校授课,组织教师观看优秀的课程录像,加深教师对课改理念的认识,帮助他们及时更新教学理念。

学校组织教师开展交流活动,分学科组织教师学习课改内容,内化教师的素质;开展元旦送书活动,教师利用假期阅读,并在开学时开展读书交流会;鼓励教师集体探讨教学问题,教师利用业余时间自学有关教学资料,并做好学习笔记,针对一些问题集中研讨,交流经验,及时反思,在轻松自由的氛围中发表见解,畅所欲言。通过交流和深入讨论,帮助教师确立与课改相适应的课程观和教学观。

二、以课堂为阵地,提高教学效率

课堂是教学改革的主阵地和源头。改革要立足课堂,着眼学科发展,找准理论与实践的最佳结合点,将先进的课改理念转化为具体的教学行为,从而推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改变教学方式就是要通过学习新教材,实现教师由教教材到用教材教的转变,促进课改的不断深入,提高课堂效率。学校应以教学改革为突破口,把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作为实施课程改革的重要工作。

1.集体备课

以教研组为单位,强调“减负增效,简化程序,凸出重点”的原则,集中组员的智慧,集体备课。流程一般分为前期准备(提前主备,人人准备)、集中研讨(主备精讲,集体交流)、优化整合(根据讨论,自我整合教案)、实践验证(课堂实践,反思总结)、分析反馈(再次分析交流,存入备课资源库)。具体细则如下:第一,个人独立备课形成初稿;第二,备课组教师进行交流、评议,共同完成教学设计;第三,由主备人上实践课,通过实施教学设计发现问题;第四,通过交流、分析和总结,修改完善教学设计,形成切实可行的教学设计。

2.专题研究

在教学中,各年级备课组围绕某一个教学内容(“计算教学”“概率教学”“阅读教学”等)或课型(如新授课、练习课、实践课、复习课)进行专题研讨,形成教学预案,各年级再选一位教师,统一时间集中授课,演绎教案,学科组全员听课研讨。这样的形式是一种简单而高效的教研形式,有利于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在较短的时间里了解不同年级的教学要求,并通过研讨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是一种成效显著的教师培训方式。

3.同课异构

为了帮助教师互相学习,可以采取同课异构的方式,备课组教师针对同一课题独立备课,采用独立设计的教学方案授课,这样的教学思路凸显个人对教材的理解与把握。教师相互观摩听课,通过对不同教师授课方式的比较和分析,以达到相互促进,取长补短的目的。

4.反思研讨

在校本教研中,学校要强化反思环节,积极推广“集体备课,资源共享,课后反思”的模式,鼓励教师善于总结,剖析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得与失,激励教师不断进取,不断超越,提倡教师写教学随想和博客,记录教学中的困惑和问题,并且能够定期展开讨论和分析,及时解决教学中的问题,促进教师向反思型、研究型教师发展。

5.教学展示

学校要以多种形式展示教师的风采,开展研讨课和教学沙龙实为良策。教师们在思想的碰撞中得到启发,共同探讨新教法;开展教学大赛,展示各位教师的课堂风格,从而展示个性、达到取长补短的目的。多样的教学展示不仅能够提高教师的自信心,同时也能起到扩展教学思路的作用。

6.常态课堂

课程改革要深入落实到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在每节课中贯穿课改思想。学校要加强对常规课堂的动态管理与监控,把课堂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主阵地,不断探索新型教学模式,在继续重视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关注学生情感的培养。教师在教学中应坚持做到重目标、重情趣、重过程、重迁移、重习惯,并将这些理念融入到常态课堂中,让每位学生都能感受到学习的愉悦和满足。

7.开放课堂

开放课堂的理念来源于“引进来和走出去”,学校向家长和兄弟学校开放课堂,听取他们的意见,这些意见对教学改革都是宝贵的财富。同时,召开“教学质量现场会”,通过与海内外同行的交流与学习,达到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目的。

三、以校本为依托,改革教学常规

学校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和教学常规,旨在健全教学工作管理机制,规范教学组织管理。规范教学管理有利于保证教学工作顺利开展,从而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在教学常规方面,要做到以下五点:

1.遵循课堂教学“五原则”

这五个原则分别为目标性原则、针对性原则、主体性原则、思路教学原则、精讲精练原则,要求教师在备课与教学中要严格遵守。

2.落实“三制”,做到“三必须”

教学中的“三制”和“三必须”分别是:第一,集体备课制,必须务求高效;第二,每月一课制,必须人人参与;第三,听课评点制,必须保质保量。

3.执行教学“四要求”

学校给教师的教学“四要求”规定是:讲必练,练必阅,阅必评,错必纠。教师要认真执行“四要求”,帮助学生提高成绩。

4.用“六认真”规范教学行为

“六认真”要求每个教师自觉做到精心备好每一节课,用心上好每一堂课,悉心辅导每一个学生,细心批改每一次作业,真心评价每一个学生,精心研究每一个课题,这不仅是对工作认真,更是对学生负责。

5.加强教学质量管理endprint

一是坚持查班查课制度,要求教师按课表上课,力求高效不拖堂;二是用心备课,认真批改作业;三是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和学生保持良好的师生关系;四是多做反思,及时讨论,有针对性地定期展开有关问题的讨论。学校领导要立足学校实际,鼓励教师做好本职工作,高标准、严要求地实施好教学常规督查,严肃教学纪律,规范教学行为,强化管理,共同提高。

四、以师资为抓手,提升教师素养

要创建精品名校,教师队伍是关键。只有拥有强大的师资队伍,学校的发展才能有充足的保障。在师资方面,学校强化教师培训,引导教师修师德、强师能、厚积淀,努力建设学习型团体、敬业型集体、研究型群体,旨在造就一支素质较高、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

首先,要办好“四个班”,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努力办好教研组长研修班、骨干教师提升班、青年教师培训班、班主任研讨班,目的在于培养教师的“五个能力”:教育管理能力、教学提质能力、课题研究能力、信息技术运用能力和竞争发展能力。在这“四个班”的培训中,学校要制定相应的培训目标:第一,培养班主任教师积极、主动、创造性地开展班级管理工作,在探索中前进,全面提高班主任的工作素养;第二,重视教研组长的问题意识、效率意识和反思意识,提高教研组长的管理和掌控能力;第三,促进青年教师专业化成长,打造一支青年骨干教师队伍,促使青年教师成为“专业型”“学者型”的教师;第四,发挥骨干教师的经验,鼓励骨干教师由“经验型”向“科研型”由“知识型”向“智慧型”转变。

其次,要采取“走出去”的策略,为教师创设学习的平台。第一,鼓励教师多参加课改会和教学观摩活动,从而开拓教师的视野,拓展教学思路;第二,选派优秀教师到区内部分学校送教,开设公开课和专题讲座,在提升教学能力的同时,也激励教师不断地探索和创新;第三,加大优秀教师选拔力度,为青年教师提供更多舞台,创造更多机会,例如开设青年教师研修班、基本功比赛,在“学历进修”方面加大投入,选送教师外出培训和深造。

教师既是教育者,也是被教育者,教师在教育学生的同时,也要加强自身的学习和教育。学校要以教师为载体,以学生为中心,用行动深入实践,探究新课改的新思路,用管理来规范,用管理来引领,用管理来激励,用管理来提升。通过管理来提升教师的素质,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在课改的路上引领教师不断地实践和反思,找到一条切实可行的课改之路,从而提升学校的教学质量。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浦口区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徐晓卿)endprint

猜你喜欢
研讨教学质量学校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谈如何提高初中历史线上直播的教学质量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网络研讨”实现教师多元发展
学校推介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