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斯 年,顾 迎 新
(1.苏州大学 出版社,江苏 苏州 215006;2.青岛市委党校,山东 青岛 266071)
1.本表包含许多新发现的资料,从而补正了徐斯年著《王度庐评传》的一些误判和部分欠缺。
2.“度庐”实为1938年起用的笔名,为了统一,本表用为表主正名。
3.由于史料不全,历年行状、著述依然详略不一,阙处、略处均有待挖掘、补充。无事迹可记之年从略。
4.表中所记日期,阳历用阿拉伯数字,清、民国年份及阴历日期用汉字。
5.表中所记年龄均为虚岁。
6.由于旧报缺失严重,所列连载作品之始载时间和终载时间,或可确认,或凭借残存文本推知,或付阙如。
1909年(清宣统元年)1岁
正月,清帝爱新觉罗·溥仪改元“宣统”。清廷决定消除“旗”、“民”界限,旗人不再享受“俸禄”。七月廿九日,王度庐生于北京“后门里”一户下层旗人家庭,原名葆祥,字霄羽。父亲在清宫管理车轿的机构里当小职员。家庭成员除父母外还有一位姐姐、一位未嫁的姑母和一位叔祖父,一家六口全靠父亲薪金维持生计。
按:后门即地安门,后门里位于地安门内,属镶黄旗驻地。关于父亲职务的记述引自王度庐手写简历,其父任职机构当系内务府下属之“上驷院”。
1912年(民国元年)4岁
1月1日,孙中山宣誓就任中华民国总统。2月2日,清宣统帝宣告退位。根据清室优待条件,宫内各执事人员照常留用,王度庐父亲依然可以领受部分薪金,家庭生计勉得维持。
1916年(民国五年)8岁
1月,王度庐父亲病故。2月,遗腹弟出生,名葆瑞,字探骊。家境日蹙,主要靠母亲为人缝补浆洗维持生计。是年二月初二,王度庐夫人李丹荃生于陕西周至。
1919年(民国八年)11岁
五四运动爆发。王度庐当在小学二三年级就读。
按:王度庐在手写的简历里说15周岁时小学毕业。据李丹荃女士回忆,由于家境困难,他在十二三岁时曾被送到眼镜店当学徒,又曾给一个小军官当听差,但不久都被辞退。据此,入小学的时间可能早于1918年。
1924年(民国十三年)16岁
王度庐从旧制高等小学毕业,一面当小学教员和家庭教师维持生活,一面刻苦自学。同时或已开始写作。
1925年(民国十四年)17岁
1月,宋心灯在北京创办《小小》日报(后改《小小日报》),自任社长、主笔。王度庐可能已开始向该报投稿。
按:宋心灯(?-1949),字信生,原籍河北大兴(析津)。新闻专科学校毕业,也是北京早期足球运动和羽毛球运动的发起者之一。《小小》日报即注重刊载体坛信息,后来发展为综合性小报。
1926年(民国十五年)18岁
《小小日报》先后发表王度庐所撰侦探小说《半瓶香水》、《黄色粉笔》和“实事小说”《红绫枕》,均署“王霄羽”。9月,《小小日报》馆印行《红绫枕》单行本,标类改为“惨情小说”。12月,《小小日报》连载社会小说《残阳碎梦》,署“王霄羽”。24日,《小小日报》刊出宋信生所撰《本报改版宣言》,“将旧有之八小版易为四大版”。
财政补贴、资产重组、资产出售,但到年底,资产出售才是保壳最见效、最常用的招数。记者注意到,近两个月以来,ST股及游走在“披星戴帽”边缘的公司,为了保壳,使出了全部本事。
按:由于存报缺失严重,《半瓶香水》、《黄色粉笔》未见,不知确切发表时间,因《红绫枕》内文提及,故知连载于《红绫枕》之前。由此亦不排除其一已于上年开始见报的可能。又据李丹荃回忆,早期作品还有《绣帘垂》,未见。
1927年(民国十六年)19岁
1月,连载武侠小说《侠义夫妻》。3月16日,始载社会小说《琪花恨》。4月,连载社会小说《孀母孤儿》。5月,连载社会小说《飘泊花》。6月,连载侦探小说《红手腕》。8月,连载侠情小说《护花铃》,署“霄羽”。10月,《小小日报》连载武侠小说《青衫剑客》。以上均刊于《小小日报》,除另有说明者外,其余均署“王霄羽”。
1928年(民国十七年)20岁
是年北京改称“北平”。3月,连载侦探小说《疑真疑假》,署“葆祥”。3月,连载社会小说《蝶魂花骨》。7月,连载“醒世小说”《双凤随鸦录》。以上均刊于《小小日报》,除另有说明者外,其余均署“王霄羽”。
1929年(民国十八年)21岁
6月,《小小日报》连载社会小说《战地情仇》,署“王霄羽”。
1930年(民国十九年)22岁
3月,《小小日报》连载侦探小说《自鸣钟》,署“王霄羽”。是年始用笔名“柳今”在《小小日报》开辟个人专栏“谈天”,每日发表短文一篇,纵论国事、民生、世态、人情、风习、学术、艺文等。“柳今”常述及个人经历,多属杜撰,但论说者的心态、性格、气质又与当时的王度庐十分一致。因存报缺失,“谈天”开栏、终结时间未详。所载杂文均署“柳今”,以下仅列刊出时间及杂文篇名,对个别情况进行说明,省去《小小日报》“谈天”栏目名称,不作逐篇标注。
4月1日,刊出《世态》。2日、3日报纸缺失,或漏杂文两篇(按:以下类似情况不再说明)。4日,刊出《荒芜的青年》。5日,刊出《中等人》。6日,刊出《架子》。7日,刊出《性的广告》。8日,刊出《笑》。9日、10日,先后刊出《永垂不朽》(一)、(二)。11日,刊出《女性的教育与生育》。12日,刊出《一位平民文学家》,赞赏满族鼓词作者韩小窗,文中说:“世界本来是平民的世界,尤其是文学家,更要有一种平民化的精神,他才能够用文学的力量,来转移风化,陶冶民情;否则琢句雕章,自以为是,至多不过只能得到少数的文蠹的几遍诵读罢了。”韩小窗“这人确实是位有天才、有词藻、有思想的文学家。他能把他这种才学,不去作八股,不去批试帖,而能用来编大鼓,他的平民思想可见了,他的环境可见了,而他的清高也可见了。”13日,刊出《绝顶聪明》。14、15日,先后刊出《道德》(一)、(二)。17至23日,连载《伦理与中国》,全文分五节:一、伦理的产生;二、伦理的优点;三、伦理被利用以后;四、伦理存亡与中国之存亡;五、伦理的蟊贼。25日,刊出《小难》。26日,刊出《女招待》。27日,刊出《落子馆》。29日,刊出《麻醉剂》。30日,刊出《万寿寺》。4月,《小小日报》连载侦探小说《惊人秘柬》,署“王霄羽”。
按:韩小窗(约1828-1890),辽宁开原人,子弟书(即鼓词)作家。其代表作有《露泪缘》、《宁武关》、《长阪坡》、《刺虎》、《黛玉悲秋》、《红梅阁》及影卷《谤可笑》、《金石语》等。
5月1日,《小小日报》“谈天”栏刊出杂文《赘泽品》。2日,刊出《童子军》。3日,刊出《女腿》。4日,刊出《颠倒雌雄》。5日,刊出《歌舞剧》。6日,刊出《招与待》。7日,刊出《恢复北京》。8日,刊出《野鸡》。9日,刊出《女招打》。13日,刊出《署名》。14日,刊出《迷》。15日,刊出《恶五月》。16日,刊出《送春》。17日,刊出《哭》。18日,刊出《雨天》。19日,刊出《名士派》。20日,刊出《小算盘》。21日,刊出《自行车》。22日,刊出《穷北京?》。23日,刊出《服从》。24日,刊出《奴隶性》。28日,刊出《澡堂里》。29日,刊出《安慰》。30日,刊出《中国剧》。31日,刊出《游民》。5月,《小小日报》连载侦探小说《触目惊心》,署“王霄羽”。
6月1日,《小小日报》“谈天”栏刊出杂文《端午节》。3日,刊出《打麻雀》。4日,刊出《谋事》。5日,刊出《无聊的北平》。6日,刊出《病》,同日开始连载侦探小说《神獒捉鬼》,署“王霄羽”。7日,刊出《造化儿子》。8日,刊出《疯人》。9日,刊出《阔事》。10日,刊出《骗术》。11日,刊出《财神 阎王》。12日,刊出《画中人》。13日,刊出《醉酒》。14日,刊出《夫妻间》。15日,刊出《不开壳》。16日,刊出《憔悴》。17日,刊出《伤心人》。18日,刊出《情书》。19日,刊出《琴声里》。20日,刊出《》。21日,刊出《什刹海》。22日,刊出《凶杀案》。23日,刊出《关于裤子》。24日,刊出《三件痛快事》。25日,刊出《诗人》。26、27日,先后刊出《贵族学校》(一)、(二)。28日,刊出《穷 住》。29日,刊出《妙影》。30日,刊出《罪恶场中之未来者》。6月,《小小日报》连载社会小说《烟霭纷纷》,署“香波馆主”。
按:现存《烟霭纷纷》第36次连载文本复印件上有副刊“编余”一则,云“今天这版算作‘七夕特刊’”,1930年七夕为阳历8月30日,推知《烟霭纷纷》当始载于6月27日。
7月1日,《小小日报》“谈天”栏刊出杂文《吃饭问题》。5日,刊出《平民化》。6日,刊出《面子》。7日,刊出《醋 忌讳》。8日,刊出《文士与蚊士》。9日,刊出《人品与装饰》。12日,刊出《消夏》。13日,刊出《财神爷》,同日《小小日报》始载惨情小说《玉藕愁丝》,署“香波馆主”。14日,刊出《妓女问题》。15日,刊出《杨耐梅 朱素云》。16日,刊出《难民返国》。17日,刊出《灯下人》。18日,刊出《捧》。19日,刊出《快乐人多?》。20日,刊出《西游记》。21日,刊出《火警》。22日,刊出《人体美》。23日,刊出杂文《穷 光 蛋》。24日,刊出《抵抗力》。25日,刊出《香艳文章》。26日,刊出《雨夜柝声》。27日,刊出《爱河》。28日,刊出《调戏》。29日,刊出《“嫁”的问题》。30日,刊出《阎罗王》。31日,刊出《知音》。7月,《小小日报》连载侦探小说《空房怪事》,署“王霄羽”。
按:杨耐梅,生于1904年,中国早期影星,曾出演《玉梨魂》、《奇女子》、《上海三女子》、《空谷兰》等无声片。当时北平讹传她已“香消玉殒”,作者故撰文悼念。实则她在1960年卒于台湾。朱素云,京剧小生演员朱澐之艺名,生于1872年,卒于1930年。
8月2日,《小小日报》“谈天”栏刊出杂文《战》。3日,刊出《时髦》。4日,刊出《人逛人》。5日,刊出《跳舞场里》。6日,刊出《奸杀案》。7日,刊出《阴阳电》。8日,刊出《办白事》。9日,刊出《眼光》。10日,刊出《无与偶 莫能容》。11日,刊出《喜新厌旧》。12日,刊出《洋化的话》。13日,刊出《发财学》。14日,刊出《儿童 成人》。15日,刊出《英雄难过美人关》。16日,刊出《交际》。7日,刊出《呻吟》。18日,刊出《枇杷巷里》。19日,刊出《扑蝇》。20日,刊出《殉情》。21日,刊出《人死不值钱》。22日,刊出《癞蛤蟆 天鹅肉》。23日,刊出《作时评》。25日,刊出《马路》。26日,刊出《女朋友》。27日,刊出《跳楼者》。28日,刊出《蟋蟀》。29日,刊出《古城返照》。30日,刊出《惹气》。31日,刊出《活得弗耐烦》。8月,《小小日报》始载武侠小说《鳌汊海盗》,署“霄羽”。
9月1日,《小小日报》“谈天”栏刊出杂文《由线订书说起》。2日、3日,先后刊出《“娶”的问题》(一)、(二)。4日,刊出《罂粟味》。5日,刊出《忏悔》。6日,刊出《想当然耳》。7日,刊出《标奇与仿效》。8日,刊出《复古》。9日,刊出《野草闲花》,同日载影评《看了〈故都春梦〉》,亦署“柳今”。10日,刊出《倡门》。12日,刊出《乞丐》。13日,刊出《心》。15日,刊出《短 小 经济》。16日,刊出《性的文章》。17日,刊出《逢场作戏》。18日,刊出《浮云变幻》。19日,刊出《敲钗小语》。20日,刊出《俗礼》。21日,刊出《何不当初》。22日,刊出《醋的考证》。23日,刊出《劲秋》。28日,刊出《柴 米 油 盐 酱 醋 茶》。30日,刊出《烛边思绪》,叙述阅读《朝鲜义士安重根传》的感受,抒发爱国情怀及对国内现实的愤懑。
10月1日,《小小日报》“谈天”栏刊出杂文《吵嘴》。29日,《小小日报》“哈哈镜”栏刊出杂文《团圞月照破碎国家》,署“柳今”。
1931年(民国二十年)23岁
王度庐应聘担任《小小日报》编辑,并与李丹荃相识。5月,《小小日报》连载哀情小说《缠命丝》,署“王霄羽”。同时连载社会小说《燕燕莺莺》,署“香波馆主”。
1932年(民国二十一年)24岁
当仍任《小小日报》编辑。
1933年(民国二十二年)25岁
或于本年离任《小小日报》编辑之职。
按:耿小的《我与〈小小日报〉》说,自己进入《小小日报》任编辑是在“1933年后”,“之前似乎赵苍海编过很短时期”,却未提及王霄羽。若其记忆无误,则王之去职,当在赵前。
1934年(民国二十三年)26岁
李丹荃随父亲离北平去西安。不久,王度庐亦往西安,先后任陕西省教育厅编审室校对员,《民意报》编辑。3月10日,省教育厅在西安民众教育馆举办西安中小学讲演竞赛会,派王霄羽任记录。3月20日,西安《民意报》“戏剧与电影周刊”第1期刊载《中国戏剧生命之革新》第一节“九一八后的中国戏剧界”,署“柳今”,慨叹中国剧坛进步缓慢,以至“今日远东国际纠纷之病茵集于中国,而我国之戏剧仍然如沉睡,如枯死,反使他人——俄国——高呼曰:‘怒吼吧中国!’”27日,“戏剧与电影周刊”第2期续载《中国戏剧生命之革新》第一节“九一八后的中国戏剧界”,署“柳今”,续论中国戏剧的觉醒与“推翻”“旧剧势力”之关系。同期又载《电影是应合大众所需要 真不容易利用它》,署“潇雨”,文中说:“艺术只要不是‘自我’的而是‘大众’的,那就当然要被利用成为一种工具。电影尤其要首先被人利用的,不过常常又见人们弄巧成拙,利用影片作某种宣传,结果倒被观众利用”,从而形成与国外影片往往亦步亦趋的种种题材热,当前已由伦理片、武侠侦探片热演进为民生片热。当局于“九一八”后号召影界多制作“关于唤起民族精神的片子”固然不错,但是“现在的民众,只是恐慌他们的经济穷困,生活惨淡,实在没有充分的力量去供给到民族上。或者,现在的电影也只走到了替穷人呼吁,次一步,才是民族精神”。28、29日,省教育厅在西安民乐园举办西安中小学第二届唱歌比赛,派王霄羽任记录。4月3日,西安《民意报》“戏剧与电影周刊”第3期未见,当续载《中国戏剧生命之革新》第二节“新旧戏剧之检讨”。10日,“戏剧与电影周刊”第4期续载《中国戏剧生命之革新》第二节“新旧戏剧之检讨”,署“柳今”,称:“中国旧剧虽然不能追随时代,但确能利用科学,亦缘近代科学文明多供给于资产阶级之享乐,旧剧靡靡之音当愈适合于人之享乐。新剧□□□□,自难免在比较之下落后也。”(原件有四字无法辨认。)同期并载《伦敦公演〈彩楼配〉的问题》,署“潇雨”,认为在伦敦由中国人与外国人用英语同演旧剧《彩楼配》,只能像《蝴蝶夫人》那样,迎合一部分外国人的扭曲了的东方观,“但是歪曲的东西在现代剧坛上实在没有它的地位,何况这《彩楼配》国际性质的公演”。5月,《陕西教育月刊》第5期发表《陕西省教育厅举办西安中小学讲演竞赛会经过》和《陕西省教育厅举办西安中小学第二届唱歌比赛会经过》,均署“王霄羽”。10月,《陕西教育旬刊》第2卷第廿九、卅、卅一期合刊“论著”栏刊出《民间歌谣之研究》,署“王霄羽”。全文五章:第一章“歌谣之史的发展”;第二章“歌谣的分类法”;第三章“歌谣价值的面面观”;第四章“歌谣技巧的研究”;第五章“结论”。文中说:“贵族化的文学在‘五四’时就已被人打倒,现在一般人都提倡大众文学。真正的‘大众文学’在哪里?我们离开了歌谣,恐怕再没有地方寻找了罢?”
按:西安《民意报》“戏剧与电影周刊”仅存1、2、4期,故《中国戏剧生命之革新》一文不知是否载完;该周刊应曾刊载王氏其他文稿。
1935年(民国二十四年)27岁
是年,王度庐与李丹荃在西安结婚。婚后李父卒于三原,王度庐前往料理丧事,曾遭土匪劫持。
按:王度庐在《〈宝剑金钗〉序》中写及“频年饥驱远游,秦楚燕赵之间,跋涉殆遍”,当有所夸张,实则未离陕西。
1936年(民国二十五年)28岁
是年王度庐夫妇返回北平。10月13日,《平报》刊载《献于〈平报〉——十五周年》,署“王霄羽”。同日,《平报》开始连载武侠小说《黄河游侠传》,署“霄羽”。
1937年(民国二十六年)29岁
春,王度庐夫妇应李丹荃二伯父伊筱农召,同赴青岛。4月17日,《平报》连载《黄河游侠传》结束。18日,《平报》开始连载武侠小说《燕赵悲歌传》,署“霄羽”。月末,王度庐回北平料理“文债”,于端午节后返青岛。不久,弟探骊与北平进步青年同来青岛,王度庐夫妇送他们取道上海奔赴陕北,参加革命。7月9日,《平报》连载《燕赵悲歌传》结束。10日,《平报》开始连载武侠小说《八侠夺珠记》,署“霄羽”。7月30日,北平、天津失守。12月底,青岛守军撤离。
按:伊筱农(1870-1946?),广东法政及警察速成学校毕业。1912年来青岛,创办《青岛白话报》(后改名《中国青岛报》),在当地颇有影响。“伊”为满族所冠汉姓,可知李丹荃家族有满族血统。《八侠夺珠记》殆未载完。
1938年(民国二十七年)30岁
1月10日,日寇全面占领青岛。伊筱农博平路宅第被日军作为“敌产”没收,王度庐夫妇与伯父同往宁波路租屋居住。生计陷入极度困难之时,王度庐偶遇在《青岛新民报》任副刊编辑的北平熟人关松海,应约向该报投稿。5月30日、31日,《青岛新民报》发布《本报增刊武侠小说预告》,称“已征得名小说家王度庐先生之精心杰作长篇武侠小说《河岳游侠传》”,即将刊出。是为“度庐”笔名首次见报。6月1日,《青岛新民报》开始连载武侠小说《河岳游侠传》,署“王度庐”。2日,《青岛新民报》刊载散文《海滨忆写》,署“度庐”。11月15日,《河岳游侠传》连载结束。共20回,未见单行本。16日,《青岛新民报》开始连载武侠悲情小说《宝剑金钗记》,署“王度庐”,刘镜海配图。
按:《青岛新民报》和后来的《青岛大新民报》在刊出王度庐作品之前都先发布预告,下不一一录入。又按:刘镜海,时在海泊路23号开设“镜海美术社”,除为王氏作品配插图外,生活上与王度庐夫妇经常互相照顾。
1939年(民国二十八年)31岁
春,王度庐长子王膺生于青岛。4月24日,《青岛新民报》开始连载社会言情小说《落絮飘香》,署“霄羽”,许清(刘镜海笔名)配图。7月29日,《宝剑金钗记》在《青岛新民报》载毕。30日,《青岛新民报》开始连载武侠悲情小说《剑气珠光录》。是年,青岛新民报社印行《宝剑金钗记》单行本,前有王度庐自序,谓:“频年饥驱远游,秦楚燕赵之间,跋涉殆遍,屡经坎坷,备尝世味,益感人间侠士之不可无。兼以情场爱迹,所见亦多,大都财色相欺,优柔自误。因是,又拟以任侠与爱情相并言之,庶使英雄肝胆亦有旖旎之思,儿女痴情不尽娇柔之态。此《宝剑金钗》之所由作也。”
按:《宝剑金钗记》自序仅见于青岛新民报版单行本,也是至今所见王度庐为自己著作所写申述创作意图的唯一自序(其他著作连载时虽或亦加引言,均系说明性文字,出版单行本时皆被删除)。
1940年(民国二十九年)32岁
2月2日,《落絮飘香》在《青岛新民报》载毕。3日,《青岛新民报》开始连载社会言情小说《古城新月》,署“霄羽”,许清配图。22日,《青岛新民报》载《〈落絮飘香〉读后》,作者傅琍琳为关松海夫人,文中介绍霄羽“曩在北京主编《小小日报》时,以著侦探小说知名”,透露“霄羽”、“度庐”实为一人。4月5日,《剑气珠光录》载毕,随后亦由报社印行单行本。7日,《青岛新民报》开始连载《舞鹤鸣鸾记》,署“王度庐”,刘镜海配图。此日所载为该书“序言”,出单行本时被删去,全文如下:“内家武当派之开山祖张三丰,本宋时武当山道士,曾以单身杀敌百余,因之威名大振。武当派讲的是强筋骨、运气功、静以制动、犯则立仆,比少林的打法为毒狠,所以有人说‘学得内家一二,即足以胜少林’。此派自张三丰累传至王咸来,咸来弟子黄百家,又将秘传歌诀,加以注解,所以内家拳便渐渐学术化了。可是后因日久年深,歌诀虽在,真功夫反不得传。自清初至近代,武当派中的侠士实寥寥无几,有的,只是甘凤池、鹰爪王、江南鹤等。甘凤池系以剑术称,鹰爪王专长于点穴,惟有江南鹤,其拳剑及点穴不但高出于甘、王二人之上,且晚年行踪极为诡异,简直有如剑仙,在《宝剑金钗记》与《剑气珠光录》二书中,这位老侠只是个飘渺的人物,如神龙一般。而本书却是要以此人为主,详述他一生的事迹。又本书除江南鹤之外,尚有李慕白之父李凤杰,及其师纪广杰。所以若论起时代,则本书所述之事,当在李慕白出世之前数十年了。”8月16日,南京《京报》开始连载《风雨双龙剑》,署“王度庐”,配图:刘镜海。从本年开始直至1945年,王度庐先后在青岛圣功女子中学和市立女子中学代课、兼课。
按:南京《京报》为汪伪时期出版的四开小报,原系三日刊,1940年8月16日改为日报,终刊于1945年8月16日。该报约得王度庐文稿,当亦出诸关松海之介绍。介绍王度庐去市立女中代课的是潘思祖,字颖舒,河北邢台人,1930年毕业于河北大学国文系,时在青岛市立女中任教。李丹荃在回忆手稿中说:“潘先生常来我家,一坐就是半天。他善谈吐,知道的事情多,打开话匣子什么都说”,“潘先生是王度庐那时唯一可以谈得来的人,只有和潘先生在一起,王度庐才肯毫无顾忌地说话。在有些言情小说里,故事情节也是取自潘先生的谈话资料。”王子久则在《王度庐和他的小说》(载于1988年1月9日《青岛日报》)中说:“下课后学生常常把他包围起来”,要求他别把《落絮飘香》、《古城新月》里女主人公的下场写得太惨。
1941年(民国三十年)33岁
3月15日,《舞鹤鸣鸾记》在《青岛新民报》载毕,随后亦由报社印行单行本。16日,《青岛新民报》开始连载《卧虎藏龙传》,署“王度庐”,配图:刘镜海。4月10日,《古城新月》在《青岛新民报》载毕。11日,《青岛新民报》开始连载《海上虹霞》,署“霄羽”,配图:许清。5月9日,《风雨双龙剑》在南京《京报》载毕,共17回。随后即由报社印行单行本。10日,南京《京报》开始连载《彩凤银蛇传》,署“度庐”,配图:刘镜海。8月27日,《海上虹霞》在《青岛新民报》载毕。28日,《青岛新民报》开始连载社会小说《虞美人》,署“霄羽”,配图:许清。
按:《风雨双龙剑》连载本与后来的上海育才书局重印本相比,在回目、内文上都略有差别,后者当经作者修订。
1942年(民国三十一年)34岁
3月1日,《彩凤银蛇传》在南京《京报》载毕,共13回。2日,南京《京报》开始连载《纤纤剑》,署“王度庐”,配图:刘镜海。3日,南京《京报》刊载读者傅佑民来信《关于〈彩凤银蛇传〉鲁彩娥之死》,对女主人公因伤重死于中途而未见到自幼失散之生母的结局表示不满。该报副刊编辑在《编者谨按》中说:“王先生写鲁彩娥之死,才正是脱去中国武侠小说的旧套……给读者一种‘此恨绵绵无绝期’的尾巴……这才是全书的力量。”“读者越是这样着急,气愤,越是著者的成功,越见王先生文笔感人之深。”6日,南京《京报》又载读者陈中来信,再次对《彩凤银蛇传》写鲁海娥之死提出商榷,以为固然“不必‘大团圆’或带‘回令’”,而“‘见娘’似为必要”,信中还提及“某日路过平江府街,闻一擦皮鞋者与一少年,亦在津津然预测鲁海娥之未来”,可见读者关心之一斑。17日,南京《京报》再载读者王德孚来信,认为虽然鲁海娥之死写得好,但是还应加上一些交代后事、劝导爱人走正路的临终遗言。24日,南京《京报》刊出王度庐《关于鲁海娥之死》一文,回答读者批评,说明“在写该书的第一回之前,我就预备着末了是一幕悲剧。”“向来‘大团圆’的玩艺儿总没有‘缺陷美’令人留恋,而且人生本来是一杯苦酒,哪里来的那么些‘完美’的事情?‘福慧双修’的女子本来就很少,尤其是历史或小说里的‘美人’。古人云:‘自古美人如名将,不许人间见白头。’西施为千古美人,原因是她后来没有下落;林黛玉是读过了《红楼梦》的人一定惋惜的,原因也是她早死。近代的赛金花就不够‘绝代佳人’的条件,她是不该后来又以老旦的扮相儿再登台。‘好花不常开,好景不常在’,美与缺陷原是一个东西。本此种种理由,于是我更得叫我们的‘粉鳞小蛟龙’死了。”“因为这样的女人决不可叫她去与人‘花好月圆’,度那庸俗的日子;尤其不能叫她跟十三妹一样去二妻一夫的给男子开心。”3月6日,《卧虎藏龙传》在《青岛新民报》载毕。7日,《青岛新民报》开始连载《铁骑银瓶传》,署“王度庐”,配图:刘镜海。10月31日,《纤纤剑》在南京《京报》载毕,共10回。
1943年(民国三十二年)35岁
是年,《青岛新民报》与《大青岛报》合并,更名《青岛大新民报》。1月23日,南京《京报》开始连载《舞剑飞花录》,署“王度庐”,配图:刘镜海。10月5日,《青岛大新民报》刊出《寒梅曲》广告,其中说:“名小说家王霄羽先生自为本报撰《落絮飘香》、《古城新月》、《海上虹霞》、《虞美人》等数篇之后,篇篇脍炙人口,远近交誉,百万读者每日争先竞读,投来赞誉之函件无数。盖王君文学湛深,复精研心理学,对于社会人情,观察最深;国内足迹又广,生活经验极为丰富;并以其妙笔,参合新旧写法,清俊流畅,细腻转宛;描写之人物,皆跃跃如生,令人留下深深印象。其所选之故事,又皆可悲可喜,新颖而近情合理,章法结构,亦极严谨,无懈可击。即以现刊之《虞美人》言,连刊二年馀,若换他人之著作,恐早已令人生倦,然王君之文,日日有新的描写,故事有新的发展变幻,令人如食橄榄,越嚼其味越长;如观大海,久望而其波澜无尽。是以每日每人争相阅读,并常有向本社函电相询者。此均系事实,凡读者皆能信而不疑者也。故虽饱学之士,极富人生阅历之人,对王君之著作亦莫不称誉,谓之为当代第一流之小说家。今《虞美人》即将终篇,新作已由王君开始动笔,名曰《寒梅曲》。系由民国初年北京极繁华之时写起,先述女伶之生活,但与一般的俗流写法迥异;次叙一好学上进的女子,于艰苦环境之中不泯其志气,不失其天真。渐展为一段恋爱,男主角为一音乐家,于是《寒梅曲》遂写入本题矣。其后则此女主角遭境改变,如寒梅之遇风雪,花片纷落,然不失其皓洁。中间穿插许多新奇而合理之故事,出现许多面貌不同、心情各异之人物,但人物虽多而不杂乱,每个人又都是在前几篇中未见过的,可也就许是读者眼前常见的。写至中段,则情节极为紧张,能不下泪、不感动者恐少;斯时又写一洁身自爱、有为之少年人,排万难立其身,颇富伦理知识,且有教育意味。至篇末结束之时,写得尤为高超,读者到时自然赞佩。并且此书与前几篇不同,王君之作风梢加改变,简洁流丽,不作繁冗之藻饰,不用生涩的字句,更以悲哀与滑稽相衬而写,非但令人回肠荡气,有时亦令人喷饭。总之,王君之作品早已成熟,已至炉火纯青之候,已有挥洒自如之才力,此《寒梅曲》尤最,不待多加介绍也。”6日,《虞美人》在《青岛大新民报》载毕。7日,《青岛大新民报》开始连载《寒梅曲》,署“霄羽”,配图:许清。
按:因存报缺失,《寒梅曲》连载结束时间未详。
1944年(民国三十三年)36岁
是年《铁骑银瓶传》在《青岛大新民报》载毕(具体月、日未详)。1月18日,《舞剑飞花录》在南京《京报》载毕,共19章。19日,南京《京报》开始连载《大漠双鸳谱》,标“侠情小说”,署“王度庐”,配图:镜海。7月3日《大漠双鸳谱》载毕,共6章。4日,南京《京报》开始连载《春明小侠》,标“侠情小说”,署“王度庐”。
按:《舞剑飞花录》后由励力出版社印行单行本,改题《洛阳豪客》,被压缩为十七章。连载本之章题与单行本完全不同,文字出入也较大。
1945年(民国三十四年)37岁
2月18日,王度庐之女王芹生于青岛。25日,《春明小侠》载至第20章。5月1日,南京《京报》连载《琼楼双剑记》第二章,署“王度庐”。同日,青岛《民民民》报连载《锦绣豪雄传》,署“王度庐”。是年夏秋之际,《青岛大新民报》停刊。8月15日,日本正式宣布投降。10月25日,青岛举行日军受降典礼。《青岛时报》等老报复刊,《民治报》、《民众日报》等新报创刊。
按:《春明小侠》于本年2月25日载至第20章,改标“武侠小说”,以下报纸缺失,连载结束时间未详。《琼楼双剑记》亦因报纸缺失而不知始载时间;至5月27日,所载内容仍为第二章,以后殆未续载。《锦绣豪雄传》亦未载完。
1946年(民国三十五年)38岁
抗战胜利前后,王度庐为维持生计,曾在周日为赛马场卖马票;又曾兼任“摊商公会”之“文墨”;还与刘镜海一家合卖过春联。12月2日,《青岛时报》开始连载王度庐所著武侠小说《紫凤镖》,署名“鲁云”。
1947年(民国三十六年)39岁
5月1日,青岛《民治报》开始连载王度庐所撰武侠小说《太平天国情侠传》,署“鲁云”。19日,青岛《大中报》开始连载王度庐所撰武侠小说《清末侠客传》,署“鲁云”。6月11日,《青岛时报》开始连载王度庐所撰社会言情小说《晚香玉》,署“绿芜”。7月18日,《紫凤镖》在《青岛时报》载毕。19日,《青岛时报》开始连载王度庐所撰武侠小说《雍正与年羹尧》,署“鲁云”。
按:《太平天国情侠传》仅见一节,未知是否载毕。《雍正与年羹尧》、《清末侠客传》当于次年载毕。
1948年(民国三十七年)40岁
1月31日,《晚香玉》在《青岛时报》载毕。2月1日,《青岛时报》开始连载《粉墨婵娟》,署“绿芜”。4月29日,《青岛时报》开始连载武侠小说《宝刀飞》,署“鲁云”。6月,上海育才书局出版增订本《风雨双龙剑》。7月10日,《粉墨婵娟》在《青岛时报》载毕。15日,《青岛时报》开始连载侠情小说《燕市侠伶》,署“绿芜”。9月17日,《宝刀飞》在《青岛时报》载毕。20日,《青岛公报》开始连载武侠小说《金刚玉宝剑》,署“王度庐”。24日,青岛《军民晚报》开始连载武侠小说《龙虎铁连环》,署“王度庐”。10月,上海励力出版社将《清末侠客传》分为两册印行,分别改题《绣带银镖》、《冷剑凄芳》。11月,上海励力出版社出版《宝刀飞》。同年,上海励力出版社还出版或再版了王度庐的以下作品:《鹤惊昆仑》(即《舞鹤鸣鸾记》);《宝剑金钗》(即《宝剑金钗记》);《剑气珠光》(即《剑气珠光录》);《卧虎藏龙》(即《卧虎藏龙传》);《铁骑银瓶》(即《铁骑银瓶传》);《紫电青霜》;《新血滴子》(即《雍正与年羹尧》);《燕市侠伶》;《落絮飘香》、《琼楼春情》、《朝露相思》、《翠陌归人》(此为《落絮飘香》连载本的四个分册);《暴雨惊鸳》(此为《寒梅曲》连载本的第一分册,以下分册未见);《绮市芳葩》、《寒波玉蕊》(此为《晚香玉》连载本的两个分册);《粉墨婵娟》、《霞梦离魂》(此为《粉墨婵娟》连载本的两个分册)。
按:《燕市侠伶》之后集为《梅花香手帕》,殆未动笔。
1949年41岁
是年,王度庐之弟谭立(即王探骊)出任中共大连市委副书记。1月1日,青岛《民治报》开始连载《玉佩金刀记》,署“王度庐”,未完。2月,《金刚玉宝剑》改由《联青晚报》连载。4月,上海励力出版社出版《金刚玉宝剑》,共三册。6月29日,王度庐幼子王宏生于青岛。是年秋,王度庐夫妇与长子王膺、女王芹同由青岛迁往大连(幼子王宏暂留青岛)。王度庐先任旅大行政公署教育厅编审委员,不久调旅大师范专科学校任教。李丹荃先在市教育局初教科任科员,后任教于英华坊小学和大同坊小学。本年,重庆千秋书局出版《紫凤镖》。上海励力出版社出版王度庐下列作品:《朱门绮梦》、《小巷娇梅》、《碧海狂涛》、《古城新月》(此为《古城新月》连载本的四个分册);《海上虹霞》、《灵魂之锁》(此为《海上虹霞》连载本的两个分册);《琴岛佳人》、《少女飘零》、《歌舞芳邻》(此为《虞美人》连载本的前四个分册,以下分册未见);《洛阳豪客》(即《舞剑飞花录》);《风尘四杰》、《香山侠女》;《春秋戟》;《龙虎铁连环》。
按:《金刚玉宝剑》之“玉”字当系“王”字之误,参见丁福保主编之《佛学大辞典》:【金刚王宝剑】(譬喻)临济四喝之一,谓临济有时一喝,为切断一切情解葛藤之利剑也。《临济录》曰:“师问僧:有时一喝如金刚王宝剑,有时一喝如踞地金毛狮子,有时一喝如探竿影草,有时一喝不作一喝用,汝作么生会?僧拟议,师便喝。”《人天眼目》曰:“金刚王宝剑者,一刀挥断一切情解。”又:【金刚】(术语)Vajra梵语曰缚罗。……译言金刚,金中之精者,世所言之金刚石是也。……又(天名)持金刚杵之力士,谓之金刚。……【金刚王】(杂语)金刚中之最胜者,犹言牛中之最胜者为牛王也。
1953年45岁
王度庐调沈阳东北实验学校(现辽宁省实验中学)任语文教师,李丹荃任该校舍务处职员。
1955年47岁
5月,《人民日报》公布《关于胡风反革命集团的材料》。清查“胡风分子”时,王度庐受到怀疑。
1956年48岁
1月13日,文化部发出《关于续发处理反动、淫秽、荒诞图书参考目录的通知(56)(文陈出密字第9号)》,其第二条称:“有一些人专门编写反动、淫秽、荒诞的图书,如徐訏、无名氏、仇章专门编写政治上反动的、描写特务间谍的小说,张竞生、王小逸(捉刀人)、蓝白黑、笑生、待燕楼主、冷如雁、田舍郎、桑旦华专门编写含有反动政治内容或淫秽、色情成分的‘言情小说’,朱贞木、郑证因、李寿民(还珠楼主)、王度庐、宫白羽、徐春羽专门编写含有反动政治内容或淫秽、色情成分的神怪、荒诞的‘武侠小说’。为了肃清反动、淫秽、荒诞的图书,请各省市文化局在审读图书时,对于徐訏……徐春羽等二十一人编写的图书特别加以注意。但决定是否处理和如何处理,仍应按书籍内容而定。”同年,王度庐加入中国民主促进会,任沈阳市委委员;又被选为沈阳市人大代表、皇姑区政协委员。
1966年58岁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爆发。王度庐受到冲击。
1970年62岁
春,王度庐以退休人员身份,随李丹荃下放到辽宁省昌图县泉头公社大苇子大队,不久转到泉头大队。
1971年63岁
1月14日,长子王膺突然亡故,王度庐夫妇不胜哀痛。同年,幼子王宏在铁岭的沈阳农学院农学系毕业,留校任教。李丹荃于下放人员“落实政策”时也被安排退休。王度庐夫妇迁往铁岭,与幼子团聚。
1977年69岁
2月12日,王度庐因病卒于铁岭。
致谢:承王芹女士提供大量资料;张元卿博士协助查阅南京《京报》并发现、提供有关陕西教育月刊、旬刊资料,均此致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