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尿酸血症的相关体质研究进展

2014-03-04 13:19师晓毅孙维峰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4年35期
关键词:湿质高尿酸气虚

师晓毅,孙维峰

(1. 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广东 广州 510010;2. 广州中医药大学,广东 广州 510405)

高尿酸血症的相关体质研究进展

师晓毅1,2,孙维峰1

(1. 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广东 广州 510010;2. 广州中医药大学,广东 广州 510405)

高尿酸血症;痰湿体质;肥胖;综合调理

高尿酸血症是由嘌呤代谢紊乱使尿酸生成过多和肾脏排泄减少所引起的一组异质性疾病,其显性临床表现可有痛风发作和关节损害,而隐形表现更多在于高尿酸可引起的血管内皮损伤和肾脏的慢性损害,加重胰岛素抵抗,增加糖尿病和代谢综合征以及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等发生的风险。据估计,我国普通人群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大约为10%,与糖尿病患率相当,沿海和经济发达地区达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在20%以上,已经达到或接近欧美发达国家水平[1]。高尿酸血症和痛风总体呈现出高发生率、年轻化、男性高于女性、沿海高于内地的流行趋势。基于其危害,防治高尿酸血症已不容忽视,而西医治疗本病药物有限,且不良反应较多,例如经典的别嘌呤醇亚裔人群包括中国汉族人使用时发生严重超敏反应的风险高于白人[2]。而祖国医学博大精深,众多医家秉承“治未病”思想,近年来对高尿酸血症的研究,已呈现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盛况。从中医体质特征上寻找规律,可为高尿酸血症的防治寻找新途径。现将高尿酸血症的相关体质研究综述如下。

1 中医的病名

中医多将本病归属于“痹证”“痛风”“白虎历节”等范畴。如《诸病源候论·历节风候》有:“此由肾精虚”引起,“风毒之气,与血气相击”而发;《太平圣惠方》则有“是风寒暑湿之毒……受风寒湿毒之气,使筋脉凝滞,血气不行”在先,而后“其疾昼静而夜发”。朱丹溪首提“痛风”之名,指出:“彼痛风者,大率因血受热已自沸腾,其后……”,认为痛风发作之前已有血热之证。

朱良春先生根据痛风的中医病因病机,提出了新病名“浊瘀痹”[3];仝小林等[4]从传统医学辨证角度认为血尿酸升高是由膏人中满,气血运行不畅,积聚成浊,或进一步流注经络而成,属“尿酸浊”范畴。

2 病因病机

中医认为高尿酸血症的发生与先天禀赋不足、脏腑功能失调、饮食习惯及体质等有关,胖人多发,食肉饮酒会诱发加重。多数医家认同高尿酸血症的病机为肝肾不足,脾胃损伤,湿热痰浊内蕴、痰瘀互阻:脾失健运,痰浊内生,日久从热而化,形成湿热痰浊内蕴(血中尿酸生成过多);若肝失疏泄,肾司二便功能失调,不能化气利水,则痰浊湿热排泄缓慢或减少(血中尿酸排泄减少),以致湿热痰浊内蕴更甚[5]。

仝小林等[4]则认为高尿酸血症(尿酸浊)的形成无外邪侵袭,主要由患者过食膏粱厚味、内蕴胃肠,食郁、痰郁、湿郁、气郁和热郁为中满转变为内热的基础,中满初起多为实证,在中满的基础上化热,形成内热,湿热下注而致。因此不可按照历节病辨治,其病理中心在胃肠,核心病机为“中土壅滞(中满内热浊停)”。以尿酸浊为主者,入血脉则为高尿酸血症,湿热下注则发痛风,蚀脏腑则见心、脑、肾等脏器损害[6]。

3 中医体质

3.1 体质的定义 中医体质学认为,体质是人体生命过程中,在先天禀赋和后天获得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心理状态方面综合的、相对稳定的固有特质[7]。人类体质是人群及人群中的个体在遗传的基础上,在环境的影响下,在其生长发育和衰老过程中形成的与自然、社会环境相适应的人体个性特征,功能结构与代谢上相对稳定的特殊状态[8]。从状态辨识学说看,体质属于人“未病态、欲病态、已病态”三态中未病态表现阶段,它是生命整体状态时序变化过程的阶段[9],许多相关疾病发生的“共同土壤”在于其体质基础,体质状态决定发病与否以及发病的倾向性[10]。研究结果证实体质的偏颇与发病有着密切的关系,体质是证的基础之一[9]。

3.2 体质现象 体质现象作为人类生命活动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与健康和疾病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近年来,以王琦为代表的学者在前人的基础上提出中医体质学说,中医体质学说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研究人类各种体质类型的生理病理特点,并以此分析疾病的状况、病变性质及发展趋向,从而指导疾病的预防和治疗的一门学科[11]。

4 高尿酸血症者的体质

高尿酸血症者的体质受到性别、年龄、地域、饮食习惯、体质量指数等众多因素的影响,不能一概而论。如郭世俊等[12]通过对998例广州市HUA患者的体质类型研究发现:单一体质533 例(54.2%),其中平和质最多(18.8%),偏颇体质最多的为痰湿质(16.7%),提示血尿酸与痰湿质的形成有一定的关系。痰湿质多见于中青年,尤其是中年人(占该年龄段人数的21.5%);单一体质中,男性以痰湿质、平和质为主;女性以平和质、气虚质为主。兼夹体质中,男女性均以气虚兼痰湿质、气虚兼湿热质为主,且构成比大致相同。此种体质以中年人多见,与年龄段有关,以及此年龄段饮食习惯、地区有关;青年以平和质和痰湿质为主;中年以痰湿质、气虚兼痰湿质为主;老年以气虚质为主;不同体质类型体型分布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不同体质类型BMI比较,痰湿质者的BMI是最高的。平和质、痰湿质、气虚兼痰湿质均以轻度肥胖为多,且痰湿质>气虚兼痰湿质>平和质。湿热质、气虚质、气虚兼湿热质均以正常体型为多。

李莉等[13]通过对1 400例新疆地区高尿酸血症患者进行中医体质辨证,统计发现以痰湿质621例,湿热质543例,和瘀血质3 种体质为主。偏颇体质总人数600例,单一体质223例,夹杂体质437例,从而表明痰湿质、湿热质和瘀血质体质患者易患高尿酸血症。此次调查中新疆地区高尿酸患者的体质类型是以兼夹体质、虚实夹杂体质的类型为主;女性患者多以气虚质、血瘀质、痰湿质、阴虚质为多见;男性患者的体质类型中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湿热质为多见。男性患者的体质类型中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所占的比例要高于女性患者,而在女性患者中血瘀质、气虚质、阳虚质、气郁质、阴虚质的体质类型比例要大于男性患者;随着大部分人的年龄不断增长,平和质这一体质类型在各年龄段高尿酸血症患者中的比例有下降趋势,痰湿质以及湿热质所占的比例也有不同程度的减少,而血瘀质及气虚质的患者人数呈现出逐渐增加的趋势,这个比例在大于80岁的人群中比例最高;西北地区喜食酒肉炙烤,脾胃湿热,易生痰湿的饮食习惯是形成痰湿体质的重要影响因素;1 400例高尿酸血症患者中,超重621例,肥胖482例。由此可见:体质量指数超标的患者占大多数。而体质量指数正常的患者常见体质以痰湿质、血瘀质、阳虚质为主,超重患者中以气虚质最为常见,其次是痰湿质、血瘀质、湿热质,肥胖患者中以痰湿质最为常见占28.14%,其次是气虚质、血瘀质、湿热质,各组体质类型相比较,痰湿、湿热质在肥胖患者中所占比例最高。

合并不同疾病时体质亦会不同:翁思颖等[14]通过对单纯高尿酸血症组、高尿酸血症伴糖尿病组、健康对照组人群共785 例进行体质辨识,发现在单纯无症状高尿酸血症人群中,出现频数较多的体质依次为湿热、痰湿、瘀血,当其合并糖尿病时,出现较多的体质频数依次为湿热、痰湿与气虚,而通过进一步对肥胖的高尿酸血症伴2型糖尿病人群进行分析,则发现痰湿质,湿热质、气虚质出现较多。这提示湿热、痰湿、气虚是无症状高尿酸血症伴2型糖尿病患者的共同发病体质。

但多数人仍支持痰湿体质是高尿酸血症者的主要体质。李海昌等[15]通过临床观察163 例原发性痛风及高尿酸血症患者,其中痰湿体质者占60.7%。痰湿体质与痛风、高尿酸血症存在一定的相关性,痰湿体质是痛风、高尿酸血症重要的体质基础。刘文琴[16]通过对392例高尿酸血症患者进行调查发现,高尿酸血症的中医体质以痰湿质、湿热质和阳虚质多见,分别占27.55%,21.94%和15.31%,明显高于其他体质,认为痰湿质、湿热质和阳虚质是引起高尿酸血症的病理体质。

从以上文献可以看出高尿酸血症者的确偏痰湿体质,兼夹体质中,又以气虚兼痰湿为主,但这是在当调查者所搜集的人群中出现较多中年肥胖男性的条件之下成立的。因为首先男女存在体质差异,男性更容易出现高尿酸血症,原因可能是雄性激素促进肾脏尿酸重吸收,抑制肾脏对尿酸排泄,而雌激素的作用正好相反[16]。随年龄增长体质又会发生改变,从青少年到中年,痰湿质者会逐渐增多,中年到老年人的各脏腑功能逐渐衰退,体质更多偏向气虚。同时中年男性体质量逐渐增加体质才更多演变为痰湿质,合并其他疾病体质又会发生变化,这些因素是相互影响的,满足以上条件结论方能成立。若改变人群结构特点,结论又会不同,例如杨倩春[17]通过对广州市55岁及以上中老年高尿酸血症筛查,调查研究235名高尿酸血症患者中132例有中医体质辨识结果,中医体质类型依次为平和质68例、气虚质23例、阳虚质18例,认为高尿酸血症人群中最常见中医体质类型依次为平和质、气虚质及阳虚质。总之当高尿酸血症者大多为中年肥胖男性时痰湿体质才是首要体质类型。

“肥人多痰湿”“肥贵人则膏粱之疾”,痰湿体质是中年肥胖男性高尿酸血症者重要的体质基础。陈淑娇等[18]观察男性无症状高尿酸血症264例,腰围>85 cm占49.24%,无症状高尿酸血症合并腹型肥胖的比例显著增高,前3位的体质依次分别为:痰湿质(24.62%)、湿热质(20.00%)、气虚质(15.38%),说明肥胖与高尿酸血症关系密切。张仲景《金匮要略》指出“体胖之盛人”易患此病;清·金子久谓:“体质魁梧,似属阳虚,皋嗜茶僭,必有内湿,湿痰偏多;仝小林等[4]的研究认为腹型肥胖属于“膏人”范畴,脾虚痰湿是主要原因;既往研究显示痰湿质和气虚质是肥胖人群的主要体质类型;骆斌等[19]对41例肥胖人与50例正常人的白细胞抗原(HLA) 进行检测,结果显示携带HLA-B12抗原的痰湿体质者人群,其肥胖的可能性是未携带该抗原人的3.868倍。中医痰湿体质与HLA-Ⅱ类基因(DPB1、DRB1、DQB1)多态性有一定关联性[20],国内外的流行病研究都表明血尿酸和三酰甘油之间存在相关性[21],关于血尿酸水平同三酰甘油水平间关系的一项队列研究发现,基础三酰甘油是未来高尿酸血症的独立预测因素。

5 小 结

综上所述,近几年从中医体质角度研究高尿酸血症的防治虽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但各家各派仍众说纷纭:病名、病因病机尚不统一,多数认为本病病机特点为脾肾亏虚,饮食内伤,湿浊、痰瘀交阻;中医证候分型亦不相同,但以痰湿体质为首要,提出调理痰湿体质是降低血尿酸的重要举措。但临床上对高尿酸血症的治疗不应单纯调理痰湿体质,在辨体调护上还应考虑不同中医体质人群的差异性,如中年肥胖男性者的体质量控制。调理痰湿体质联合减重等一系列重要举措方能更有效地减少高尿酸血症人群。《高尿酸血症和痛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指出,高尿酸血症是痛风发生的最重要的生化基础和最直接的致病因素,痛风是否发生以及发作的频率与血尿酸水平的直接相关,唯有有效而长期地控制血尿酸水平,才可能从根本上避免痛风的发生与复发。

具体措施:高尿酸血症的治疗应根据其危险因素进行分层管理。如中年肥胖男性高尿酸血症者在调理痰湿体质的同时还应进行相关中药治疗、中医食疗、针灸推拿等理疗帮助其减重。其次健康教育、随访对防治高酸血症具有更重要的意义,包括低嘌呤饮食、戒酒、运动、生活方式的改变。可以将生理、心理和社会管理相结合,逐渐引起全社会对高尿酸血症的重视,充分调动高尿酸血症人群的参与性、积极性、依从性。今后还应进行大规模的高尿酸血症中医证候分型及证候演变的临床调研,对高尿酸血症不同体质与痛风发作的相关性、体质与代谢综合征的相关性等情况进行研究,掌握高尿酸血症中医证候分型及演变规律,明确高尿酸血症的主要证型,探讨不同证型最有效的治法及方药,以更好地发挥祖国医学防治高尿酸血症的优势,最大限度减少痛风发作及对其他脏器的影响。

[1] 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 高尿酸血症和痛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J].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13,29(11):913-920

[2] 郭立新. 从《高尿酸血症和痛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谈高尿酸血症的治疗[J]. 药物与临床,2014,11(1):21-23

[3] 田华,顾冬梅. 朱良春教授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经验介绍[J]. 新中医,2010,42(9):132

[4] 仝小林,刘文科. 论膏浊病[J]. 中医杂志,2011,52(10):816-817

[5] 眭蕴慧,殷海波,石白. 从中医“治未病”探讨高尿酸血症及痛风的防治[J]. 北京中医药,2013,32(1):44-46

[6] 刘桂芳,周强,仝小林. 仝小林治疗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经验[J]. 中医杂志,2010(12):1072-1073

[7] 王琦. 中医体质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245

[8] 匡调元. 人体体质学[M].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2203

[9] 李灿东,纪立金,杨朝阳,等. 以状态为中心的健康认知理论的构建[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11,26(2):313-316

[10] 朱燕波,王琦,吴承玉,等. 18805例中国成年人中医体质类型与超重肥胖关系的Logistic回归分析[J]. 中西医结合学报,2010,8(11):1023-1028

[11] 宋红普. 对中医体质调研的几点思考[J]. 上海中医药杂志,2007,41(3):50

[12] 郭世俊,蔡小丽,李春霖. 广州地区高尿酸患者中医体质类型与相关影响因素的研究[J]. 新中医,2013,45(12):132-133

[13] 李莉,安冬青,李凯利,等. 新疆地区高尿酸血症患者体质类型调查分析[J]. 中医临床研究杂志,2012.4(15):100-103

[14] 翁思颖,周建扬. 无症状高尿酸血症2型糖尿病中医体质特点的研究[J]. 浙江中医杂志,2014,49(1):18-19

[15] 李海昌,温成平,谢志军. 痰湿体质与痛风及高尿酸血症的相关性探讨[J]. 中华中医药学刊,2013,31(4):841-842

[16] 刘文琴. 高尿酸血症与中医体质的相关性研究[D]. 昆明:云南中医学院,2013:1-2

[17] 杨倩春. 中老年人群高尿酸血症及常见体质类型的代谢组学特征[D]. 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2013:2-3

[18] 陈淑娇,李灿东. 男性无症状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病患者中医体质类型分布及与肥胖关系比较研究[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13,28(11):3174-3176

[19] 骆斌,王琦. 痰湿体质论析[J].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1999,18(5):10-11

[20] 高洁,吕凤娟,林蒋海. 中医痰湿体质与HLA-II类基因相关性研究[J]. 陕西中医,2007,28(5):622-625

[21] 王超英,何金红. 高尿酸血症与高血压﹑肥胖﹑高血脂﹑糖尿病的关系分析[J]. 实用医学杂志,2010,26(5):819-821

10.3969/j.issn.1008-8849.2014.35.044

R589.7

A

1008-8849(2014)35-3988-03

2014-01-04

猜你喜欢
湿质高尿酸气虚
高尿酸患者用药多讲究
中老年人痰湿质评分与认知功能相关性研究
高尿酸血症的治疗
老年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痰湿质患者与瘦素受体和脂联素基因多态性的关联研究*
代谢综合征痰湿质研究进展*
气虚便秘用白术莱菔汤
气虚了,病多了
中医特色健康教育对痰湿质高血压患者生活方式的影响
中西医结合治疗高尿酸症血症与痛风40例
气虚发热病机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