猝死患者的院前急救与临床探析

2014-03-04 17:32李云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4年8期
关键词:几率心肺入院

李云

(云南省弥勒县人民医院,云南弥勒652399)

论著/冠心病

猝死患者的院前急救与临床探析

李云

(云南省弥勒县人民医院,云南弥勒652399)

目的分析研究猝死病人入院之前的相关急救方法。方法抽取2010年7月-2013年9月在我院73例猝死病人在入院之前现场抢救的相关临床资料给予回顾性分析。结果本文一共有73例病人,其中现场心肺复苏以后死亡的病人有67例,占总体的91.7%,有效的病人有4例,占总体的5.47%,复苏成功的病人有2例,占总体的2.83%。结论入院之前猝复苏成功率和有效率相对比较低,因此,心肺复苏应该越早越好,这样可以使猝死病人临床抢救效果明显提高,进而使心肺复苏成功明显提高,同时要应该增强病人亲属和非临床医师和护士的认知度,只有这样才能给使心肺复苏成功几率极大提高,使病人健康生活质量得到保障。

探析;院前;急救;猝死;患者根据WHO(世界卫生组织)定义为急性临床症状出现以后六小时当中死亡病人为猝死,其特征包括有死亡急骤、死亡出乎人们意料,自然死亡或者非暴力死亡[1]。其不但是当代急诊医学研究当中的关键课题,同时也是入院之前常常发生一种非常严重的急症。其发病非常突然,发展非常迅速、预测性非常低以及死亡率非常高,并且入院之前心肺复苏成功率非常低,因此,分析研究入院之前猝死发生疾病特征,以及抢救措施,对初期认识高位人员、并增强现场抢救水平,使入院之前发生猝死的几率明显减少。本文笔者抽取近年来在我院73例猝死病人在入院之前现场抢救和临床症状特征,分析研究猝死发生诱因,以及采取相对应的临床急救措施。现将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取2010年7月-2013年9月在我院73例猝死病人,当中男性病人52例,女性病人21例。年龄在34岁-81岁,平均年龄为59.3岁。猝死疾病的基础疾病包括有心血管疾病、呼吸道疾病、脑血管疾病、消化疾病、内分泌疾病、血液疾病以及其他疾病,它们依次为32例、11例、13例、4例、3例、3例、7例。当中以心血管疾病发生率最高,占总体的43.8%。73例病人在发生猝死之前的临床症状有胸部疼痛、胸闷、心悸、呼吸急促、头部疼痛、四肢抽搐、恶心、颈部疼痛、麻醉以及呕吐等,但是也有部分没有任何先兆就发生猝死的病人。在发生猝死现场分别为家中和其他场所,它们依次为56例、17例。现场临床症状和心电图表现包括有心电静止、电-机械分离以及心室纤颤,它们依次为51例、18例、4例。医院出车和抵达现场的时候包括有:在接到120派车指令以后的三到四分钟出车,通常出车半径在一到八公里,平均出车半径为4.3公里,临床医生和护士抵达现场的时间在三到二十五分钟,平均时间为十四分钟。

1.2 现场救治方法

对于本文73例猝死病人全部采取现场心肺复苏,持续时间在半小时到一小时。临床医务人员在对猝死病人进行心肺复苏的时候全部采取气管插管、呼吸气囊加入人工机械通气。对于有心室纤颤的病人马上采取电除纤颤,对电-机械分离和心脏骤停的病人采取持续性胸外心脏按压,并且建立一个静脉通路,同时采取肾上腺素、利多卡因、阿托品、纳洛酮以及地塞米松等相关药物[2]。

1.3 临床治疗效果评定标准

心肺复苏成功:病人可以自主呼吸、心跳和神志都已经完全恢复正常;心肺复苏有效:病人可以自主呼吸、心跳恢复正常、可是病人神志没有恢复正常;心肺复苏无效:病人自主呼吸、神志和心跳全部都没有任何恢复。

2 结果

本文一共有73例病人,其中现场心肺复苏以后死亡的病人有67例,占总体的91.7%,有效的病人有4例,占总体的5.47%,复苏成功的病人有2例,占总体的2.83%。

3 讨 论

心跳搏动呼吸骤停在临床当中是一种最危险的情况,应该马上对病人实施心肺复苏。在一般情况情况之下,心跳停止在三秒的时候病人会感觉到头晕。十秒到二十秒病人就会出现昏厥。大约四十秒的时候病人就会出现四肢抽搐现象。三十秒到四十秒以后病人瞳孔就会出现散大。一分钟以后病人呼吸就会停止,并且会出现大小便失禁。四分钟到六分钟以后病人脑细胞会出现不可逆转损害。所以,如果想要使病人生命得到挽救,以免出现脑部死亡,心跳呼吸恢复正常以及意识恢复清醒的话,就必须要在病人心跳以及呼吸停止以后四分钟到五分钟当中对病人实施合理、有效的心肺复苏,采取复苏时间越早,病人存活率就越高。根据相关临床实践报道表明[3],四分钟当中对猝死病人采取心肺复苏也许有50%病人生命可以得到挽救。四分钟到六分钟对猝死病人采取心肺复苏也许有十分之一病人生命可以得到挽救。在六分钟以上对猝死病人采取心肺复苏也许仅有4%的病人可以救活。超过十分钟才对病人实施心肺复苏,存活的几率极低,几乎没有任何希望,因此,可以表明在对猝死病人采取早期心肺复苏的重要性。

对于心跳骤停的抢救就需要争分夺秒,然而猝死绝大部分出现在入院之前,因此,错过了最佳的抢救时间。根据本文统计的73例病人当中,自从接到求救电话一直到抵达病发现场的时间大约在三分钟到十五分钟,通过临床医务人员现场对病人实施心肺复苏以后,其有效的病人有4例,占总体的5.47%,复苏成功的病人有2例,占总体的2.83%。

出现猝死以后,大多数病人都将在四分钟到五分钟开始形成不可逆转的脑损害,之后随着几分钟过度一直到生物学死亡。入院之前猝死现场是目前采取心肺复苏的最为困难的一个环节,同时也是代表全面救治水平的一个表现,其核心就是表现为“时间就是生命”。

对心肺复苏成功的原因包括有以下几点:(1)疾病自身原因:因为猝死发生非常突然、预测性非常低,同时病情发展非常迅速,大部分都是在发生猝死数分钟到一小时当中死亡;(2)临床抢救人员没有在心肺复苏有效期当中抵达现场。现如今,根据国内中等城市都已经逐渐开始成立急救分站,可是要在接到求救电话大约四分钟,特别是病人心跳搏动停止五分钟当中抵达现场仍然非常难以实现;(3)病人家属以及非医疗人员对心肺复苏的相关知识以及技术非常缺乏。当医务人员抵达救治现场的时候,通常都只看见病人亲属或者附近的人们着急以及期盼的眼神,没有发现有人对病人采取心肺复苏进行抢救,因此,大部分病人都错过了最佳抢救时间。

对提高心肺复苏成功率包括有以下几点措施:

(1)对其高危人群有一个明确的识别,并对原发疾病采取有效治疗。根据以上相关临床资料显示,在猝死病人当中,原发性疾病包括有心血管疾病、呼吸道疾病、脑血管疾病、消化疾病、内分泌疾病、血液疾病等,其中以心血管疾病最高,因此,应该对患有这些疾病的病人采取大力推广宣传教育,同时应该对病人变化进行仔细观察以及护理,对出现疑似情况应马上来到医院进行救治。同时病人要戒除烟酒、不要过度疲劳、以及过于激动等,并且对自身疾病能够做到自主预防,使发生猝死的几率明显减少。

(2)专业的抢救人员应该在接到求助电话第一时间到达现场,同时在去往救治期间应该对救治准备工作,尽可能在病人心跳以及呼吸停止以后五分钟当中抵达现场,使发生猝死的几率明显降低。

(3)专业救护人员抵达病发现场以后应该按照国际GPR和ECC指南对病人心跳是不是已经停止进行立即判断,明确以后马上按照上述要求实施合理、有效的心肺复苏,其最关键的就是时间,不然就会错过最佳抢救时间。

(4)出现猝死的时候,非临床医务人员(第一目击者)如果能够对病人采取心肺复苏,通常可以取得明显的效果,使病人救活几率明显提高。可是在国内入院之前猝死现场心肺复苏的成功几率非常低,和国外一些其他国家相比较都有不小的差距,这和第一目击者在专业救治人员还没有抵达现场以及没有采取生命支持有关,因此,应该对其心肺复苏相关知识以及方法进行大力推广以及宣传教育,特别是对能够最先抵达现场的工作人员,其中包括有警察、消防员以及交通员等,即便病人发生猝死,也可以获得最佳的抢救时间,使心肺复苏的成功几率明显提升。

总而言之,心肺复苏越早进行,猝死病人的救治效果就越加明显,为了可以使心肺复苏成功几率得到明显提高,不但要加强临床医务人员的相关急救技术的培训,同时还有提高全民对其的急救意识,同时还要对心肺复苏的知识以及方法进行大力推广以及宣传教育,对挽救猝死病人生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1] 刘杨基,林丰,胡晓梅.52例猝死患者的院前急救与临床分析[J].吉林医学,2010,30(19):2260.

[2] 何五建.78例猝死患者院前急救临床分析[J].青海医药杂志,2011,41(4):15.

[3] 何新华,李春盛,许丽,等.影响心肺复苏预后的相关因素分析.中国急救医学,2011,25(10):709.

猜你喜欢
几率心肺入院
睡眠不好可能会增加青光眼的发病几率
利用信息技术再造急诊入院管理流程*
心肺康复“试金石”——心肺运动试验
中医急诊医学对心肺复苏术的贡献
《心肺血管病杂志》
Finding the Extraterrestrial
“心肺之患”标本兼治
晒后修复SOS
晒后修复SOS
入院计划概念框架系统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