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东良,岳鹏升,何学昭,高 彪
(1.青海省核工业地质局,青海 西宁810008;2.中国矿业联合会,北京100013)
含金成矿热液在沿断裂构造上升过程中,由于赋矿围岩物理化学条件的不断变化,成矿热液的成分、性质也在发现变化,金及其伴生元素由于沉淀时间、沉淀部位的不同,形成空间分带现象,实践表明,构造叠加晕法是金矿区深部定位预测盲矿的一种较好的新方法技术[1],白日其利金矿目前已发现3条含矿构造蚀变带,圈定矿体12条,已发现矿体金平均品位多在1~3g/t,控制深度300m以浅,但向深部(300m以深)是否还能发现金矿体不清。本文研究了Ⅰ号矿化带7#勘探线钻孔原生晕特征,并对其深部盲矿体进行了预测。
白日其利金矿位于青海省格尔木市东南约50km处,所处大地构造位置隶属秦祁昆晚加里东造山系、东昆中陆块之东昆中岩浆弧带(图1)。区域地层区划归属秦祁昆地层区之东昆仑-中秦岭地层分区、柴达木盆地南缘小区,出露地层主要有下元古界金水口岩群斜长片麻岩、中元古界蓟县系狼牙山组大理岩、板岩,区内岩浆侵入活动强烈,以华力西期和印支期侵入岩为主,华力西期以中-中酸性斜长花岗岩、钾长花岗岩为主,晚期以中酸性石英闪长岩为主,印支期以酸性侵入岩类为主。构造形迹以断裂为主[2],受昆中与昆北两大断裂构造影响,区内构造以北西向-北西西向为主,局部派生有近东西向次生断裂,岩石变形强烈。
图1 白日其利金矿地质简图及构造分区图
白日其利金矿位于昆中断裂带北侧次一级北西西向断裂带中,呈110~290°方向延伸上百公里,矿区已发现的矿化带均严格受构造破碎蚀变带控制。控矿破碎蚀变带内鞘皱褶、拉伸线理、岩石糜棱岩化等现象明显,具脆-韧性剪切、多期次活动特点。控矿构造破碎带分带较明显,由内向外大致分为三个带,最内部岩性为蚀变糜棱岩化岩石,再向外两侧为构造碎裂岩及断层泥,最外侧为节理发育、岩石破碎的围岩。断层带内部的糜棱岩化岩石、碎裂岩是赋存金矿(化)体的有利地段。
Ⅰ号矿化带是区内目前发现规模最大的含金构造破碎蚀变带,呈北西西向展布,长断续出露大于6km,宽2~55m,带内已圈定矿体7条(含2条盲矿体),矿体倾向一般北北东,倾角75~85°,目前控制斜深最大300m。ⅠM2、ⅠM4是区内最大的两条矿体,矿体形态呈透镜状。
ⅠM2矿体为目前区内发现规模最大的一条矿体,地表控制长400m,产状20°∠71°,,控制斜深227m。矿体单工程最大厚度13.86m,最小0.96m,平均厚1.52m,矿体变化系数102.8%。矿体金平均品位1.1g/t,地表平均品位1.58g/t,深部平均品位1.35,金品位变化系数62.7%。
ⅠM4矿体长210m,产状20°∠71°,控制斜深290m。矿体单工程最大厚度3.24m,最小0.8m,平均厚2.11m,厚度变化系数80.7%。矿体金平均品位1.28g/t,地表平均品位1.51g/t,深部平均品位3.22g/t,金品位变化系数80.5%。
赋矿岩石较单一,几乎全为蚀变靡棱岩化大理岩,少部分为碳质板岩。矿石主要金属矿物有黄铁矿、毒砂,黑钨矿,辉钼矿,见极微量的微粒级它形粒状黄铜、黄铁矿和毒砂,多呈星点状分布在岩石中,少数呈脉状充填在岩石裂隙中,脉石矿物主要为斜长石、石英、钾长石、绢云母、方解石。矿石结构、构造常见有残余结构、胶状结构、侵染状构造、网脉状构造。金主要呈铜铅锌硫化物包裹金,占总金含量的51.14%,其次石英碳酸盐包裹金约占12.26%,黄铁矿包裹金约占12.21%。
白日其利金矿成矿元素组合为Au、Ag、As、Sb、W,具中-高温特征。
矿区地表指示元素地球化学参数见表1,Au、As、Sb、Bi、Pb、Zn、Mo背景值大于地壳平均值,Ag、Hg、Cu背景值小于地壳平均值。
表1 矿区地表指示元素地球化学参数特征
1/1万岩石地化剖面显示构造破碎蚀变带内成矿元素含量明显高于地层,片麻岩中的成矿物质严重亏损,大理岩中的成矿物质部分亏损,可能与后期变质、成矿元素迁移有关。但从该区实际情况分析,能形成金矿体的成矿物质不仅仅为初始地层中,还主要来源于顺断层侵入的成矿流体(图2)。
图2 白日其利地区岩石地化剖面图
根据白日其利金矿特征,选择11种指示元素:Au、Ag、As、Sb、Hg、Cu、Pb、Zn、Bi、Mo、W进行了分析研究。Au、Ag、As、Sb、Hg、Mo、Bi、W原生晕较显著,Cu、Pb、Zn原生晕的规模和强度都较低,Au、Ag等主成矿元素原生晕规模和强度大,As、Sb前缘晕元素原生晕规模和强度相对较小,As、Sb原生晕强度和规模中等,尾晕元素Mo、Bi、W原生晕最弱。由此分析可看出,7勘探线金矿体受剥蚀较浅。
4.2.1 Au元素原生晕
金元素在地表具有较高的强度一般1000~2000ppm,向深部到ZK701~ZK702之间强度逐渐扩大,ZK701中金品位最高6700ppm,晕宽度在ZK701~ZK702之间也达到最大值约160m,至ZK702强度、范围逐渐减小。
4.2.2 Ag元素原生晕
银元素由地表向深部逐渐升高,晕宽度在ZK702中局部发散,尤其是内带异常较分散,向深部逐步集中,在ZK703中总体晕宽度变小,但内带晕有变大的趋势,有多点银含量大于3200ppm。
4.2.3 As、Sb、Hg元素原生晕
As、Sb元素相比其他成矿元素不但强度高而且晕宽度也大,体现了其前缘晕的特征。As地表含量为237.1ppb,Sb地表含量为23.7ppb,Hg元素原生晕宽度虽小但强度较高,地表均值达到547.7ppb。
4.2.4 Mo、Bi、W原生晕
在7勘探线地表Mo、Bi、W原生晕均较弱,规模也小,向深部逐渐增强,基本分布于矿体下部(图3)。Bi异常在ZK702中强度最高,W、Mo在ZK702中强度也达到最大值,但相比Bi异常规模和和强度有所不及。
图3 白日其利金矿7勘探线地球化学剖面图
4.2.5 组合晕特征
白日其利金矿床金品位一般较低,矿体平均品位一般1~3g/t,Au、Ag、Cu、Pb、Zn单个元素原生晕强度和规模较低,本文对其组合晕进行了研究。Au+Ag和Cu+Pb+Zn浓集中心与金矿矿体明显正相关,Sb/Bi圈出两个浓集中心,上部中心与发现的矿体较吻合,下部异常未发现矿体。白日其利金矿7勘探构造叠加晕剖面如图4所示。
图4 白日其利金矿7勘探构造叠加晕剖面图
4.2.6 轴向分带特征
白日其利金矿7勘探线,在地表有槽探控制,深部有3个钻孔,为深部钻孔原生晕的研究提供了必要条件。由7勘探线剖面指示元素原生晕形态看,白日其利M2矿体中中上部产状较陡,一般75~85°,向深部逐渐变缓。ZK701见矿情况较好,ZK702见矿化体视厚度近30m,ZK703仅见矿化。
指示元素分带序列的建立对于预测盲矿体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本文采用格里戈良分带指数法计算,确定成矿元素分带序列(前缘→尾部)为:As—Sb—Hg—Au—Cu—Zn—Pb—Ag—W—Mo—Bi,As—Sb—Hg为前缘晕元素,Bi、Mo、W处于矿体尾部,Ag元素处于中下部,显示了逆向序列的特点。
李惠通过研究全国63座典型金矿床,建立了地球化学参数轴向变化理想模型,认为地球化学参数由降低转为升,即发生转折时,则是深部另一阶段形成矿体的头部或前缘的显示,预测深部有盲矿的存在。
本文构建了Au+Ag、Cu+Pb+Zn和Sb/Bi轴向变化参数。由图4可以看出,白日其利金矿原生晕轴向具有3个明显特征:①矿体富集地段,组合晕曲线都明显的突变升高;②ZK703中虽然没有发现金矿体,但是组合晕突变升高,由降转升;③Sb/Bi上部异常与已发现矿体吻合,下部异常未发现矿体,但是在ZK703还有异常,预示深部可能有盲矿体存在。
综合分析,ZK703中虽然未发现金矿体,前缘晕元素Au、Ag、As、Sb、Hg还具有外带异常,尾晕元素Mo、Bi、W也还具有异常,这是一个典型的叠加晕模型(图5)。
作为深部盲矿预测有效的手段之一,通过白日其利金矿7勘探线原生晕轴向分带规律,构建了东昆仑白日其利金矿地区原生晕叠加模型图,显示深部可能有盲矿体的存在,下一步将进行深部钻探工程的验证。
图5 白日其利金矿原生晕叠加模式图
[1] 李惠,张国义,王支农,等.构造叠加晕法在预测金矿区深部盲矿中的应用效果[J].物探与化探,2003(12):438-440.
[2] 袁万明,莫宣学、王世成,等.东昆仑金成矿作用与区域构造演化的关系[J].地质与勘探,2003,39(3):5-8.
[3] 邵跃.热液矿床岩石测量(原生晕法)找矿[M].北京:地质出版社1996.
[4] 李惠,张文华.中国主要类型金矿床的原生晕轴向分带序列研究及其应用准则[J].地质与勘探,1999,35(1):32-35.
[5] 孙胜龙.预测与寻找隐伏矿体的几种方法介绍[J].黄金科学技术,1994,2(1)7-13.
[6] 李惠,张国义,王支农,等.构造叠加晕及其在金矿区深部盲矿预测的效果[C].中国地质学会80周年文集,2002.
[7] 李惠,张文华.金矿盲矿预测的原生晕轴向“反分带”和地化参数轴向“转折”准则[J].桂林工学院学报,1999,19(2):114-117
[8] 李惠,王支农.金矿床(体)深部盲矿体预测的构造叠加晕前、尾晕共存准则[J].地质找矿论丛,2002,17(3):195-197
[9] 代西武,杨建民,张成玉,等.利用矿床原生晕进行深部隐伏矿体预测—以山东埠上金矿为例[J].矿床地质,2000,19(3):245-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