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生:以富有实效的校本教研来提高教师素质

2014-03-04 19:49林静
中国教师 2014年1期
关键词:王生校本课题

林静

王生,中学高级教师,北京市房山区良乡第三小学校长兼党支部书记。

《中国教师》:王校长,您好!学校历来有学科教研组的活动,例如备课研讨、听课评议等,对于校本教研,您认为在概念以及实施方面与学科教研组活动有什么区别?

王生:学校不同,对校本教研的理解可能也会不同,具体操作方式也会不同。教师素质与基础参差不齐,通过校本教研来提高教师的素质,这是开展校本教研的关键。

传统的教研活动基本上都是这样一种模式:备课、听课、评课。首先我们会制订一个活动计划,通常是四五位教师分成一组,每人轮流做一节课,做完课以后,其他教师就开始评课,在评课结束之后,教师还有一个后续的改进活动。可以说,原来的教研活动通常是以研究如何备课、上课为主的现实性活动,看重的是眼前问题,只停留在教学层面上。我认为这种形式更多的是关注眼前利益,如明天的课怎么上,没有想过或很少涉及明年的这节课要怎么上。我认为这种教研只能说是一种活动,谈不上研究,缺乏像课题研究那样的研究论证,缺乏后续成果。

校本教研就有所不同,它是以问题为核心、以理论学习和行动研究为方法,以解决问题为目的的提高性研究活动。我们学校的校本教研注重两点,第一是从工作中发现问题,以问题作为一个小的课题去研究。这个研究可能和课题研究类似,教师在前期发现问题之后,要根据问题查找有关资料,可以上网或者阅读文献资料与书籍,首先要学习和了解这一领域的知识,看看其他地区和国外对这一问题有什么研究。我觉得校本教研突出的是对问题的研究,探索的是一种有规律性的东西,它不是要研究明天的课怎么上,而是要考虑以后在遇到类似的问题或同类型的课时我应该怎么上,要怎么处理问题,是要研究出一种策略性的东西,探索规律性的策略。我认为这一规律性的策略研究出来之后存在一定的科研味道,这是一种成果,对以后的工作具有指导意义。我认为,这就是校本教研的新意。

现在,我们学校正在努力推校本教研,即各个教师要不断地研究问题。例如,房山区现在正在做“课堂质量评价”,我们学校是一个试点校,重点探索课堂质量评价到底应怎么做。开学初期,我们会对每一位教师的课堂教学实施诊断性评价,然后评议、改进。我们会根据开学初的诊断性评价确定一个学年中着重要解决的问题,校本教研就围绕这个问题开展。中期时我们会进行指导性评价,着重探讨开学初确定的这个问题各个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是如何解决的,有哪些成效,进展如何,下一步要怎么做。最后,一学年结束之后,我们会有个终结性评价,反思这一年这个问题的解决情况。反思一年的课堂质量评价,就是从课堂当中发现一个问题,用一年的时间来研究和解决这个问题。我认为学校应该努力地构建工作问题化、问题课题化的形式,用这种形式来推动学校的发展。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素质也会不断地提高。

通过在本校近十年的管理实践,我最大的感受是提高教师素质的最快的途径就是做课题,做出成效。在上一个五年规划时,我们学校申请了一个校本课题,这是北京市规划办立项批准的课题,有经费资助,现在我们又申请了一个。我们学校会将立项课题作为一个大课题,将其分成各个子课题,将教师分成若干小组,选出组长与组员,之后去研究各个子课题。由于时间与精力的问题,我们让教师主动去学习,可能有些困难,但是一旦要做这个课题,就得学点东西,不然没有办法做,也做不出来什么成果。课题研究一方面促进教师自主地学习,可以提高教师的素质;另一方面能够让几个教师形成团队,产生团队意识,共同研究。研究团队的合作、同步提高、资源共享,这是教师进步的主要渠道。各个教师相互之间都有长处,但是不管是普通教师,还是校长或者干部,都存在一个很大的弱项,那就是不会写论文。每个研究小组最后要写一个子课题报告,这也会促进教师素质的提高。

《中国教师》:您能为大家谈谈您对校本教研“校本”含义的理解吗?校本教研的“校本”之特点有哪些?

王生:校本指的就是以校为本,立足本校的实际。而各个学校的实际是不同的,教师不同,生源也不同,其家庭背景也不同,诸多因素造成了校本只能立足于本校的实际来开展一些校本研究活动。

校本教研应具有不可仿制性。假如校本可以仿制的话,就没有了校本的含义,就变成普遍的了,没有了自己的特性。基于学校自身,以校为本,根据学校的实际来进行教研活动,这也是校本教研的一种方法。

校本教研应具有整合性,指的是要整合学校的一切资源,如人力、物力与财力。在上一个五年规划的时候,我校所做的课题就是“利用社会资源,同步提高学生的环境素养与学业成绩”,这实际就是在整合我们学校前勤的、后勤的、党务的所有资源,将其整合,让其参与。上述仅仅是针对学校内部资源的整合,还应整合社区资源,学校应当研究在教学当中如何利用这些资源,并将其运用到课堂当中。为此,我们建立了一个资源库,包括学校、家长、社区等所有资源,学校会组织教师去学习、培训,进行交流,做课题,做校本教研。为了提高教师的学习质量,我们也开展了许多活动,如“同读一本书”、“读书沙龙”等。我们针对不同的课题安排了教师培训,有外出培训,也会请专家进行培训,举行沙龙性质的交流,并在交流之后进行问题研究。

校本教研应具有主动性,即要能够提高教师参与的积极性。当前五年规划我校申请的课题是“基于项目学习的小学生信息能力培养的研究”,整合教师工作中的问题,使课题研究和教师日常工作为一体,这样教师的主动性就会有所提高。

校本教研应具有时效性,即通过研究,能够提高教师的素质,让教师与时代共进步。我们学校的办学特色是服务教育,并构建了服务型课堂。服务型课堂的“服务”理念是什么,如何评价,我们学校就是要对其进行研究。之所以没有将其叫做一个模式,是为了不将教师框在里面,因此我们强调的是理念与核心词,强调如何评价。我们服务型课堂的理念是以尊重为核心,以服务为载体,促进师生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教师》:贵校的校本教研现在形成了哪些特色?

王生:我们学校在校本教研中形成了以行政引领为主、自由结合为辅,逐渐到以自由结合为主、行政引领为辅的形式。这也是一种探索。刚开始的时候,活动与人员都是领导分配,几个人一组,但是这种形式往往研究味并不是很浓。我们学校的周生利老师,是语文学科的市级骨干教师,建立了一个工作室,教师自由报名参加,不是行政命令,而是自主的,群众性的。我认为这种活动的氛围,其研究的意味就会很浓。我认为今后要慢慢地过渡到这样一种形式:我愿意做研究,我就参与进来,这样每个人的积极性就会比较高。

还有就是以课题为引领的校本教研。不管是北京市规划办批的课题,还是我们日常工作中产生的小课题,我们都要构建“服务型课堂”这一大课题和其他比较小的问题形成的课题,都以它们为引领来做校本教研。

另外,课题研究要系列化。一个研究问题可能一年能够结题或者不能够结题,假如在一年的时间内结题了之后我要做什么,这些都是可能出现的问题。因此,我们应该围绕课堂与教师在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将其做成一个系列,将市规划办批的大课题分成各个子课题,分成小组,实现课题的系列化。这也是我们学校正在做的事情,之后我们会围绕一个大的课题进行研究,组与组之间能够交流,这也可以说是一个促进。

《中国教师》:贵校为有效校本教研创设了怎样的氛围与条件?目前影响校本教研有效性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王生:时间保障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我们学校一直在给教师提供充足的时间,例如在刚开始排课表的时候,尽力实现周一上午是体育组活动,那么就会努力让体育老师在这一天上午没有课,实在不行的话,就让体育老师前两节没课,开展体育组活动。但是班级多,教师人数也多,在时间保障上就会比较难。

在经费方面,周生利工作室就有自己的经费,大约在1万元,这样可以充分地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教师可以购买一些书籍与学习资料,也能够外出学习与培训。我们让教师开拓视野,也创造一些机会,搭建大家沟通交流的平台。

我们也会给教师一定的任务,让教师申报不同的课题,这些课题都是要结题的,结合这些课题给教师创造各种有利的条件,如建立工作室、请专家培训。

目前影响校本教研的另一个因素是教师的理论水平。一线教师通常都比较忙,从学校来说,不管是校长还是普通教师,压力都比较大,事务性工作也比较多,还有就是家长与社会对教育的期望很高,这些都是导致教师压力比较大的原因,教师也就没有时间琢磨其他的事情。教师首先要关注学生安全,班主任、普通任课教师都是如此,先要把学生安全放在首位,其次才会考虑如何才能将课上好,假如时间允许的话,还要进行家访、处理个别生的问题,之后如果有时间的话,才会考虑其他的事情。并且教师行业女同志比较多,还要承担较大的家庭责任,时间就更少了,很难谈得上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

《中国教师》:在提升教师校本教研能力方面,贵校做了哪些方面的工作?

王生:强化教师学习应该是每个学校都在做的,我们比其他学校做得比较早的方面就是建立了工作室,一个是学科教学工作室,聘请四位专家,音乐、语文、数学与英语学科的,这是因为当初我们只有这四个学科的专家主管学科教学工作;一个是班主任工作室,张红老师是这个工作室的专家;一个是科研工作室,聘请原房山区教师进修学校的副校长陈瑞颖,这位副校长就是搞科研出身的,指导我们做科研。这三个工作室加上之后又建立的周生利工作室,可以说工作室中专家的引领对教师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作用。通常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仅仅知道怎么做,但不知为什么这么做,理论知识相对要差一些,专家的指导让教师不仅知道了应该怎么做,也知道了为什么要这样做,还能够举一反三,实现自身“造血”的功能。专家的引领对我们学校校本教研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我们学校也建立了领导带学科的制度。学校领导根据其特长深入一个学科来做校本教研。领导做的具体工作可能不多,主要起引领作用,领导和教师一起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引领是领导在校本教研中存在的主要价值。

此外,和我们学校建立“手拉手”关系的学校也比较多,尤其是那些山区学校,我们学校每年都会派1~4个骨干教师全年支教一年。每年除了支教之外,我们还会做一些活动,例如教研活动、总结活动等。这些活动对教师素质会有很大的提升作用。

《中国教师》:在接下来的新课标与新教材教学实践中,您认为校本教研的重心应该放在何处?

王生:校本教研的重心主要是要把握课标要求与教材的关系,准确把握新教材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现在我们房山区正在搞“三说”活动,即说课标、说教材、说教法,这对教师来说是很好的学习交流机会,具有很强的可行性。

《中国教师》:关于校本教研,您还有何建议?

王生:首先要推进校长负责制的真正落实。北京市区的学校存在校长末位淘汰机制,这一机制对校长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再有就是要建立校本教研的评价机制,如果真正将这一机制贯彻落实,取得的效果是会很明显的。另外,我们还应该对教师岗前培训有个规划。比如提前一年招聘教师,用一年的时间进行岗前培训,第二年正式上岗。现在我们虽然也有老教师与新教师之间的学徒制,但是实际上每人都是各教一班,真正学习的机会很少,应该提前一年招聘新教师,用一年的时间进行培训,这样效果会更明显。岗前培训也可以和教师轮训相结合,共同提高教师的素质。

(责任编辑:孙建辉)

猜你喜欢
王生校本课题
推行产学研一体化基地建设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抉择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价值导向的校本课程建设——以“兰质教育”校本课程为例
追求“四合” 洋溢“四味”——二十四节气语文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策略
第十单元 课题1常见的酸和碱(第二课时)
借尸敲诈,“死者”复活
王生拜师
竹溪县实施“五个一”工程开展草根课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