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文艺
新课程改革以来,课程标准取代了教学大纲。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它能为教师的教学“定向”,让教师明白教什么以及教到何种程度。也就是说,教师的教学应该是基于课程标准的。而在当下,教师普遍缺乏标准意识,盲目教学、随意拔高等现象是常见的,这不仅会导致“低效”或者“无效”的教学,甚至违背学生的思维发展规律,伤害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鉴于此,倡导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要求目标、学习活动、评价都要与标准一致,本文就以浙教版数学五年级教材《小数与整数相乘》为例,探讨如何实现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评”一体化设计。
一、设计全面而具体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来源主要参照四个方面:课程标准、教学参考书、教材、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和认知发展水平。课程标准规定了学生必须掌握的内容与教学的思想、方向;教学参考书则将标准进一步细化,让教师有据可依;教材包含了与目标配套的丰富多样的学习素材,使教师能够更好地理解标准的意图。除了以上三点,教师还需要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特别是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和认知发展水平做出适当的调整,找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教学目标的设计须是全面的。2011版《数学课程标准》将数学课程总目标和分段目标从四个方面加以阐述: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同时提到,“总目标的这四个方面,不是相互独立和割裂的,而是一个密切联系、相互交融的有机整体,在课程设计和教学活动组织中,应同时兼顾这四个方面的目标”,也就是说,教师在确定课时目标时,要针对具体的教学内容,通盘考虑,努力挖掘与上述四个方面目标有关的教育价值,如推理能力、模型思想、创造性思考等,制定比较全面的教学目标,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最终实现学生数学素养的提高。当然,“全面”并不是指一定要涉及课标规定的所有方面,而是根据具体内容有所取舍,合理安排,不然难免会出现形式化的倾向。
教学目标的设计须是清晰具体的。一堂课的教学目标应该是细化到可以评价的程度,例如“通过教师的讲解和示范,95%左右的学生能够学会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一般说来,知识技能方面的目标是短期目标,而另外三方面的目标类似三维目标中的过程性、情感性目标,有的可以在一堂课中给出评价,更多的则是需要长期坚持的过程性评价。
表1就以浙教版数学五年级教材《小数与整数相乘》为例,展示了基于课程标准设计教学目标的过程。自上而下的目标制定较好地分解并渗透了新课标的精神,从提出问题到猜想验证,从算理的理解到方法的掌握,从变式训练到实际运用,层层递进,符合数学学习的基本规律。
二、基于教学目标设计学习活动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灵魂,也是一堂课是否有效的关键。教学目标设计好以后,学生的学习活动便围绕教学目标展开,每一个活动都是有针对性的,都是教师为了更好地实现目标而精心设计,并不是为活动而活动。学习活动可以有多种类型,讲解、示范、问答、自主探究、小组合作、习题演练等等,哪一种方式好就用哪一种,这里实际上是充分发挥教师能动性的地方,教师本人的个性、教育思想、创造性都可以融入到活动设计之中。根据教学目标设计学习活动需要走出两个误区:一是普遍认为学习中有合作探究就是好的,就是遵循了新课标的精神,否则就是不好的,实际上要看能否更好地为目标服务;二是有人认为目标教学限制了教师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实际上它能更好地发挥教师的创造性,同时又能使教学有效,最终实现课标的要求。
在数学教学中,2011版《数学课程标准》将“双基”变为“四基”,增加了“基本数学活动经验”和“基本数学思想”。实际上,“基本数学活动经验”与“基本数学思想”就是学生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中逐步积累与丰富起来的。因此,教师在设计学习活动的时候,需要着重考虑哪些活动能够积累学生的数学基本经验、哪些活动能够渗透基本数学思想,让学生参与到数学思考与问题解决之中,这样就让目标的实现变得更有意义,也为学生数学素养的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
表2(见下页)展示了根据教学目标设计学习活动的全过程,亦可看作表1的续表。
三、根据目标和学习活动设计评价方案
目标与活动设计好以后就要考虑评价的设计,评价的主要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学”。但现实中大部分教师并没有十分在意或者关注一堂课的教学效果,评价的疏忽与缺失会造成教学的盲目,无法做到有针对性地促进学生的学习。评价可以检验教学目标的实现程度,学生哪里还存在问题,从而起到调整教学、促进学生学习的功能。同时好的评价也能激励学生自我监测、自我管理,及时纠正错误观念,不断向目标迈进。
评价的设计必须是与教学目标匹配的,这样才能检测这些目标是否已经达到。这里的“匹配”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评价目标与教学目标有同样的认知要求,不能随意拔高或降低要求;二是评价方法与教学目标要配套,有的目标适合表现性评价,有的目标适合通过问答、交流的方式实现,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三是评价与目标的一致不仅表现为结果,也体现在过程之中,因为教学目标的达成以学习活动为依托,评价需要镶嵌在学习活动的全过程之中,特别是在评价非知识技能目标的时候。
《小数与整数相乘》是一堂计算课,学生的计算技能十分重要,应该被重点评价。同时,新课标要求继续减轻学生在执行计算中的负担,这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及时发现学生在计算规则上是否存在错误,也就是说对算法的理解必须被重视。因此,及时的过程性评价也非常重要,必须渗透在教学过程中。
四、结语
综观全文,围绕课程标准的“目标——活动——评价”实际上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环环相扣,缺一不可,学习活动指向目标,评价检验目标是否达成,根据评价的结果改进教学,使学生的学习形成一个良性循环,不断地朝着终极目标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