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海鸥
提名
北海民间志愿者协会 护鸟项目
项目实施时间:2010年3月至今
提名理由
四年间,北海民间志愿者协会作为连结社区、森林公安、政府、企业、公民多方的核心力量,在北海建立起了公众参与的北部湾鸟类巡护和监测网络体系,形成了可持续可借鉴的多方护鸟合作模式,让一座捕猎之城变成了爱鸟之城。
北海位于东亚一澳大利亚全球候鸟迁徙路线上,是重要的候鸟迁徙停歇地。每年秋天,都有无数南飞的候鸟途经此处。但是由于南方好吃野味的食风,盗捕偷猎的现象一直不绝如缕,这个护鸟只能靠自觉的城市,曾经是许多候鸟的亡命之城。最猖獗的时候,北海冠头岭上一天能听见两千声枪响,菜市场内四处可闻贩鸟议价的声音。在捕猎现象过于严重,以至于伤害了大自然生态平衡的年头里,北海还一度爆发过虫灾……
早在民间志愿者协会介入之前,也曾有不少护鸟勇士。13年前,冠头岭上一位73岁的退休干部,将自己承包的20亩山林当成迁徙候鸟庇护所,用从山上捡拾来的几千发猎枪子弹壳,在山坡上拼成了“不要打鸟”的匾牌。10年前,两名民警在与偷猎者的搏斗中受重伤;九年前,志愿者徒手与偷猎者抢枪……当护鸟力量仅以单方的姿态迎战偷猎者时,势单力薄的胜利总是脆弱而短暂。
北海民间志愿者协会2004年成立之初,便以“创建爱鸟之城”为努力的目标。当时的口号是“让我看着你飞翔”。于是从2004年至2009年,每至秋天,当地志愿者就配合警方的“收枪治暴行动”,向市民和当地村民宣传护鸟,到海边和鱼塘边拆除村民布下的捕鸟网,配合工商、林业部门打击野生鸟类的交易。但是,真正成规模的保护还是要从2010年初开始……
一个项目吸引一群爱鸟志愿者
2010年3月初,协会与青年摄影师协会合作,承接了“全球环境基金小额赠款中国项目(北海)SGP南澫社区参与式护鸟项目”。这背后还有一群爱鸟人的故事。
大雨是北海一个用镜头记录鸟类生存状况的摄友。2007年冬天,大雨和一个朋友到海边拍海鸥时,听说金海湾红树林附近有红嘴鸥栖息,便跑过去拍摄。“没想到,这里的海鸟非常多,非常美。”他很快就对这些小生灵着迷了,“开始我根本不知道它们叫什么,拍下来后,拿回去对照着认,后来才慢慢熟悉起来”。铁嘴沙鸻、小环颈鸻、中杓鹬、金斑鸻、鸦鹃……大雨都叫得出它们的名字。
大雨的照片在观鸟网上慢慢引起了一些鸟类保护学者的关注。广西知名鸟类学者蒋爱伍博士发现,大雨拍的“黑面琵鹭”,是极少能被镜头捕捉到的海鸟。
然而,彼时的大雨正为严酷的现实而痛苦。半岛形的北海是南迁候鸟的栖息地,总有大量候鸟在这里被捕杀。每年这时,大雨就会频繁地跑到海边和山上拆捕鸟的网具和猎具,“但我个人的力量实在有限,无法制止这些捕杀行为”,他说,他要拍下海鸟的美,让人们不忍再伤害它们;还要拍下捕鸟人的暴行,让人们唾弃他们。许多市民通过他的照片爱上了鸟,进而加入到这个护鸟群体中来,成为了传播环保意识的环保志愿者。
大雨和这群爱鸟志愿者顺理成章地加入了项目组,大雨还在其中担任向导和技术指导。当时志愿者的主力军主要是在校大学生及社会上的爱鸟人士,这批护鸟小分队经过2004~2009年的淘洗,都积攒了一身的爱鸟知识和战斗经验。他们分批进入社区,走访村民,邀请村民共同参与项目。如今,南澫社区里许多居民也成了项目组的朋友甚至成员,有些还成了护鸟活动的主要负责人。
志愿者爱鸟心辐射周边市民
贯穿项目始终的,一是对捕猎的监控和干预行动,二是对市民、社区的环保教育,这是北海民间志愿者协会护鸟项目最基本的“两条腿”。这两项工作也会互相补充壮大实力。
通过大雨的牵线,项目组把蒋爱伍博士请到北海,给志愿者们做“野外观鸟及北海的鸟类资源”的讲座。蒋博士结合大量鸟类保护科研课题、野外考察实例、精美鸟类摄影图片,系统介绍观鸟和护鸟的基本常识。
带着“全面武装”过的护鸟知识,志愿者在社区的小学里开展环教和科普活动,给学生们讲保护鸟类的知识,深受学生的欢迎。有趣的是,不久之后,志愿者在社区的海边进行拆除捕鸟工具行动,社区接受过环教课教育的孩子一同参与了行动,有些学生还带着志愿者去拆父亲立的网,他们称在家无法说服父亲,又不愿看到可爱的小鸟受难,便希望帮志愿者做点事。
为了扩大“没有交易便没有杀戮”的影响,志愿者来到社区的餐馆宣传,邀请他们参与保护活动,并与餐馆签订不烹饪野生保护动物(鸟类)的协议。
为了让村民改变以打鸟维持生计的方式,志愿者还设计了替代养殖的新思路,为村民提供鹌鹑种苗并请来专家传授养殖技巧……
冠头岭上,志愿者悬挂起了宣传爱鸟的横幅,打印了巨幅的彩照。如今,冠头岭上可以看到几十幅美丽的迁徙候鸟图介绍,许多游客和市民皆以此为景,并由此了解了候鸟的迁徙路径。周末,协会经常组织观鸟活动,带着市民上山观鸟,或到海边看红树林及湿地中的水鸟。许多市民慨叹:在北海这么多年,竟不知还有这么美丽的鸟就在身旁。
耳濡目染之间,许多过去爱好打鸟的村民也改变了自己的爱好。一些村民还主动带志愿者上山,对冠头岭上的捕鸟场地进行实地调查。这些捕鸟场大多数是这些村民设的,他们自然熟门熟路。“在一次调查中,村民直接带我们查到了14个捕鸟场。”大雨说。
政府、企业、公益组织多方联动
2010年秋,项目组织广西区内外的摄影家到北海进行观鸟活动。观鸟活动也吸引了野生动植物保护国际(FFI)的专家。专家们在冠头岭上惊人地发现了许多少见的猛禽。他们决定,从当年开始在冠头岭上设立监测组。野生动植物保护国际提供的监测数据显示,每年从北海冠头岭上空迁徙或在此处停歇的猛禽达到五千多只,超过20种,均被列为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在国际专家机构的支持下,北海民间志愿者又得到了2011年“联想微公益—广西北海鸟类迁徙地调查与救助项目”,2012年“FFI广西北海冠头岭鸟类保护宣传活动项目”和2013年“让候鸟飞—北海鸟类保护公众行动项目”。
项目内外,协会展示了作为公益平台的作用,依靠政府部门,团结社会力量。2011年秋,在北海市森林公安局的支持下,配合森林执法的“百林鸟志愿护鸟队”成立。三年来,协会与警方合作巡山、拆除鸟网、定期打击非法交易市场、联合进行社区宣传。
“现在冠头岭、红树林和河滩处都分布着红外线的监测点,只要一有动静,监测点附近的志愿者就会出动,并通知森林公安联合执法。”近年来,随着执法力度的加大和志愿者行动的干预,冠头岭上的枪声逐年减少,从过去的枪声不断到现在偶有枪声;野生鸟类的非法买卖也减少了约2/3。
行动也得到了许多企业的支持,香格里拉饭店是最早与协会合作的企业之一,广西斯道拉恩索林业公司则多次支持保护项目,并组织员工参与巡山、巡市场行动;很多餐饮企业自觉承诺不烹饪不出售野生鸟类。
如今,北海已经建立起公众参与的北部湾鸟类巡护和监测网络体系,形成了政府—民间—专业机构—企业的多方最佳合作模式。2013年,北海几家民间组织与企业联合发起成立“北海迁徙候鸟保护联盟”的倡议。千年候鸟迁徙之路仍在延续,北海也终于摘下了捕猎之城的标签,以一座新创的爱鸟之城的面貌迎候飞翔的可爱生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