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子江
【摘 要】随着农业科技不断进步和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目前农村职业中学的农业类专业教学,已不适应农业技术人才市场的需求,也难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多样化职业教育的要求,存在的主要问题,教育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关键词】农村 职业中学 农业类专业 教育教学 改革
农业类专业是农村职业中学的主干专业之一,曾经为农村培养了大批专业技术人才、管理人才和较高素质的劳动者,为农村经济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但是,随着农业科技不断进步和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目前农业类专业的教育教学,已不适应农业技术人才市场的需求,也难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多样化职业教育的要求,教育教学现状令人担忧,存在许多问题。
一、农业类专业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主要反映在:教育观念和教学模式比较陈旧;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定位不准确,专业设置欠合理;课程安排片面强调学科的传统体系,忽视相关学科的渗透、综合和创新;教学中重视知识灌输、轻视实践的状况仍很普遍,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培养重视不够;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实践能力普遍有待提高;实训基地建设投入不足,现代教育技术和手段在教学中的应用还不够广泛等。这些问题影响着高素质劳动者的培养,制约着农业职业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因此,进行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二、农业类专业教育教学改革措施
根据以上存在的问题,改革措施如下:
1. 改革的培养目标
随着农村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从现实农业现代化和新农村建设的需求分析,农村职业中学应该成为培训农村剩余劳动力和培养新型农民的主阵地。这就要求农村职业中学要对原有的培养目标进行调整,由原来主要培养当地农业生产和家庭经营的“新农民”转向既要培养脱离农村进城务工经商的“创业者”,还要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这是当前农职业中学的基本任务和基本目标。
2. 改革办学模式
农村职业中学的主要任务是向农民传授新知识、新技术,帮助农民创业致富。因此,应积极创新办学模式。把原来以学历教育为主,转变为学历教育与短期职业培训并重,且以短期培训为主。通过学分制把专业知识与职业技能、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有机地联系起来。以满足农民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和新农村建设,培养造就新型农民。
3. 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要突出职业教育的特点,根据先进性、应用性、实践性的原则,制订好以就业为导向的技能人才培养方案,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使学生在取得学历证书的同时,获得用人单位认可、对学生就业有帮助的培训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具体来说,对于全日制学生,前两年打好文化课基础,到高三根据学生志愿及学习能力进行分流。对成绩好的学生加强理论学习,面向对口升学;对成绩差的学生重点学习专业技术、加强技能培训,面向就业。而对于非全日制的学生,可采取校企合作、订单培养,既促进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也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4. 改革专业结构
农村职业教育与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只有伴随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而不断调整其专业结构,职业教育才会充满生机和活力。因此,职业中学在专业结构改革中,应大胆地、毫无顾忌地废弃那些教学内容陈旧过时、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成效差、招生困难的传统农业类专业,努力开发具有显著时代特色和发展潜力的新型农业专业,开发适应就业市场需要和促进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的非农专业。使传统的以农科专业为主的专业结构逐步过渡为农科专业与非农专业结合,以非农专业为主的专业结构。
5. 改革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改革要立足于为农村经济发展服务,必须与当地农业产业发展、农村经济结构、农民技术需求相适应。具体来说,在课程设计时,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要与农村经济发展相适应;突出职业培训,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课程要着眼于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课程内容凸显为三农服务的特性;课程实施注重理论讲授与实践训练相结合。应围绕培养农村实用型技术人才、增强农民的职业技能、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这一主题,建构服务于“三农”的课程体系。
6. 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创新应用人才的落脚点。要打破课程界限,将相近的学科内容加以重新组合,实现课程的综合化;教学内容能贴近生产前沿和改革前沿,以便学生接触到最新、最实用的知识和内容。同时,要根据专业特点积极推进教学方法的改革。由于农业类专业课实践性强,在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中心,综合运用多媒体教学、生产考察、现场教学等多种方法教学方法,把技能传递给学生。
7. 加强师资队伍和实训基地建设
由于“技能型技术”更新快,农村职业中学要建立专业教师定期轮训制度,支持教师到企业去见习和实践,以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和实践教学能力;也可聘请生产一线的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加强实习指导,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另外,实践基地是保证学生动手能力的重要基础,因此,要努力建设符合职业教育需要的专业实验室和实训基地。同时,要关注农业行业领域最新技术发展,组织开发和编写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教材,要加强同农业高校、农业企业的协作,编写出高质量的培训教材。进一步提高以应用性人才培养为目标的农村职业中学的教育教学质量。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