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霄++舒炜
编者按:过去的2013年,可以说是公权的“禁令之年”,从“八项规定”到“六项禁令”,再到“纠四风”,规范吏治、整肃官场成为了今年各地政府的重头戏。见微知著,廉政瞭望将视角投射到一个西部县,在这特殊的一年里“帐薄”的变化,以及该县官场的生态变迁,为读者解读政府在新风之后怎么花钱,怎么省钱?本文调查对象为西县(化名),工业较发达,人口50多万,2012年GDP约为150亿元。
喝不喝茅台,刘华泽这两天一直在纠结。
“县里来了重要客人,听说对方老总就总爱这一口,但这次怕是要得罪客人了。”这名西县接待办主任在廉政瞭望记者面前‘诉苦,“上次人家来,是好酒好菜招待着,真是为难呀。”
相比于刘华泽的暂时纠结,西县纪委常委张德更是为难:“因为没有具体的接待细则,每当干部向纪委请示时,我们甚至不能提供具体意见,只能提点原则上的要求。”
不过,西县财政局副局长王钊则很高兴,他对记者表示:“八项规定出台已有一年多,西县‘三公经费大大减少,在2013年省下了1400多万元。”记者还了解到的大县一年“三公”节省了5000多万元。
部门里的花钱谱系
在王钊口中的这1400万元中,“饭桌”上用的钱大幅减少。他说:全县在去年1~10月中,共接待中央、省市客人70余批,2100余人次,接待费用同比减少30%。一名公务员的公务接待费用预算,本来是一年一万元,在2013年压缩至9000元。
西县农工委,在年终全县大会上得到了县委书记的表扬。因为他们在2013年的接待费用同比减少了61.56%,排名第一。分列二、三位的,则是老干部局和档案局。
在另一头,招商局、农业局和计生局成为了三个“反面典型”。
不过这样的结果一宣布,当场就有人小声质疑:“被表扬那些单位,人来客往本来就少,这样简单排名,不公平!”
似乎是预料到会有一些质疑,县纪委书记钟立在会上作了情况说明:公务接待费用高的单位,并不意味着一定有问题。有招商引资任务的单位经费使用多一点是可以理解的,但要和自己往年比,和兄弟区县比;需要经常下基层的单位,出差补助、公车下乡油费可能也会高一些,我们会分别对待。
但钟立话锋一转:“据我们所知,个别单位公款接待多的原因,和领导的个人喜好有关系。有的领导家住在市里,一些接待自然放到市里去了;有的领导嗜酒的毛病一直没改过来,难免不会上行下效。”
此话一出,让台下几个单位的一把手面红耳赤。
其实,在西县纪委的调查中,各单位和各乡镇中,自带食堂的比没有食堂的接待费用明显要低。去年这里最大的一个乡镇,就因为接待费用偏高,被口头批评。有意思的是,当地干部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仍有一些“不服”:这个镇因地理位置特殊,很多组织上、政策上的示范点都在该镇,参与检查,接待学习的次数相对较多,花销也大一些。
不过县上并不同意这种“辩解”,“压缩后,再压缩。”是西县财政局局长于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吐露的未来“花钱策略”:2013年全县一般性支出预算,同比削减了10%,今年将在2013年基础上再压缩10%。
省下来的钱,怎么花?
钱是怎么省下来的?
对此,西县的经验是在管住一张嘴。
西县在30个乡镇设置廉政灶,不管来者何人,一起吃大锅饭。一份蒜苔炒肉,一份红烧茄子,再加一碗素汤,人均15块钱。
尽量不买高档烟酒,也省了一大笔开支。西县去年的酒水市场上,茅台等高档酒面临绝境。张德向记者透露:今年最常见的接待酒水,是最高价格为200多元一瓶的本地产白酒。
西县的另一个经验是通过花钱来省钱。
2013年,西县共采购节能产品1838万元,占同类产品采购金额的63.13%。西县国资局将各单位原来较耗电的10967支T8型灯管,换成T5型节能灯管,综合节电律达到了48%。“羊毛出在羊身上,这些钱都是各单位自己掏啊,最开始大都不愿意,我们挨个给这些单位做做了很久工作。”西县国资局局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而在外界关注的政府采购领域,从以前“只买好的贵的”向“物有所值”转变,追求 “少花钱”和“花得值”。该县财政局一名主管预算的工作人员向记者透露,去年各单位压缩开支,在政府采购上比上一年共节约了700多万元。
此外,“腾笼换鸟”也是西县的惯用招术。
为了物尽其用,西县新设了单位固定资产的“公务舱制度”,把档案馆闲置的档案架划拨给别的单位用,把市委办空置的桌椅拨给一事业单位使用,这又为西县在账簿上省了一笔。
西县民政局办公室主任张明则给记者讲述了该局的“公车使用史”,他说:“民政局共有3辆公车,一辆年久失修,但修理费用高不划算,报废年限又没到,只能干放在车库里;一辆是技术落后的手动挡,司机开下乡踩着脚都疼。”民政局申请购买公车的条件虽已达到,但也没有被上级允许。而交通局因主要办事人员要值夜班,需要买一张便携钢丝床,这一件事由也要向纪委询问,在当下是否合适。
省下来的钱怎么花?简单来说,要用在了“刀刃”上,那怎么区分是不是“刀刃”呢?
廉政瞭望记者在西县财政局的一份文件中看到,2013年,西县节约出的财政资金主要投放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因西县正大力发展现代化农业;社会保障工程,这是节约款项中花费最多的领域,也是财政资金使用的民心所向;还有突发灾害援助,在一次重大泥石流灾害中,西县动用了节约的部分款项,安排给交通部门,用于救灾。
并未“官不聊生”
县委书记带着方便面下乡,是西县人尽皆知的事,一度还登上过省级媒体。
当地一名纪委干部向记者表示:“人家大领导都能做到的,我们只是学习而已,目的是不给基层增加负担。贵州去年不就规定了吗?省委省政府和省直部门负责同志到乡(镇)、村调研一律自带干粮、方便面。”
据他回忆,有一次,来了上级领导,西县某单位要留人进餐馆吃饭,被婉拒,说:“你们县米粉有特色,最出名,要不然我们就一人来一碗米粉如何?”
因没有具体的标准,让某些单位在执行中不知如何拿捏,大多是异常小心,“宁左勿右”。西县司法局在接待一次来客访察后,给县纪委报告并咨询:“让他们自己去找吃饭的地方,我们各自回家吃可妥?”
没了大吃大喝,大部分官员都表示欢迎,西县国土局的张明就对记者说,“以前自己搞接待,一个星期要参加四五次饭局,现在一个月都吃不到两次,‘三高也降下来了。”
不过,对公务员的荷包也卡紧的话,不少人就要紧张了。
据王钊透露,西县经济较好,基层公务员一年的收入大约在四到五万元,但去年光是福利就减少了数千元。一些公务员们甚为发愁,纷纷抱怨自己沦为“中低层收入者”。此外,对公务员个体的补贴也几乎绝迹了,如县国土局取消了对本单位中层干部每月120元的通讯补贴和值班补助。
前几年,各单位还流行组织人员外出旅游,每人每次补助2000到3000元。如今,这一块基本化为了泡影。
“对于过去年底泛滥的购物卡和红包,我们正在反复盘查”,张德表示,“但还是收到两起举报,说有人在顶峰收礼。”
过去,在西县人情交往的主要方式有吃饭、打牌和送礼,但现在这三项活动都在慢慢减少,“准确说,不如过去那样‘大张旗鼓,要让这些完全绝迹,还需要更多的时间。”张德表示。
一名西县官场人士在接受采访时还谈到:“公车私用查的很严,用公车麻烦,心里不舒坦,我自己有私车,为了方便,我宁愿开私车。”在西县官场里,私车的购买率正在上升。但也有人对此表示:“说明干部不差钱嘛,远没有外界所说的‘官不聊生局面。”
但对不知分寸的官员而言,意义就截然不同了。西县纪委在2013年,共查处没有严格执行八项规定的官员13人。其中,有大张旗鼓摆宴席的,有公费旅游,有吃拿卡要的。西县某镇村支部书记梁某,使用村集体资金带着家属出门旅游,事情过了3年,照样被追查。
官场的吃喝接待少了,官员们也自由闲适了不少。西县普通民众看到了往日见不到的景象:周一至周五的傍晚,西县的各部门官员,甚至有县领导,在河边陪着老婆孩子散步闲逛。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