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平
(贵州财经大学, 贵州 贵阳 550025)
《周易》关于气候的本体思想有阴阳观念、象数形式以及乾元天道等,这是封气说的构成基础。《周易》之《剥·彖》曰:“君子尚盈虚消息,天行也。”说的就是天之阴阳行于宇宙。三国易学家虞翻将之归为“太一”或“乾元”并以“乾元”为基础,逐一创造出相关易例,对卦气说作出独特解释。在虞翻看来,太一的本质是不会变化的,其总量也是不会变化的,但是它在宇宙之间的分布是不同的,可以说流变是太一生生不息的运动形式。正如乾卦用九所以能变,而坤卦用六所以能化,用九用六就是流变的形式,而卦气消息也是流变的一种,不管什么流变都受始于乾之一阳,《乾凿度》说“易始于一”就是这个道理。本文试从虞翻易学的立场对卦气说的诠释方法做出综合论述。
卦气实际上是用卦的符号来表现气候的变化,两者是对应的关系,这涉及到“时”的概念。在虞翻看来,“时”即是过程也是过程所涉及的方位。《系辞下》“六爻相杂,唯其时物也”,注曰:“阴阳错居称杂。时阳则阳,时阴则阴,故唯其时物。”这是强调“时”为物的重要属性。《大有·彖》注曰:“谓五以日应乾而行于天也。时谓四时也。大有亨比,初动成震为春,至二兑为秋,至三离为夏,坎为冬,故曰时行。”这里明确提到四正卦,指出“时”的特点是贯穿四时和四方。虞翻对汉代孟喜卦气说取全盘接受的态度,但是其易注又有自己的特点。
首先,十二消息卦是卦变的基础之一,所以虞翻比较重视十二消息卦的揭示。《临》“至于八月有凶”,注曰:“与遁旁通,临消灭遁,六月卦也,于周为八月。”这里结合了《临》的旁通卦《遁》来解释临和遁的相对消息,或者说是从临入遁的消息过程,前者从两卦的静态对待而言,后者是指两卦变化的动态而言。临为十二月,从复至临也就蕴含了其从姤至遁的相对状态。从临至遁六月刚好完成两卦的转换,夏历六月也就是周历八月,这时正是阴气渐旺的时节,所以说灭遁,这是基于阳的立场而言。《大过》九二“枯杨生稊”,注曰:“阳在二也,十二月,周之二月,兑为雨泽,枯杨得泽复生稊。”这是一个比较特殊的例子。关键在于如何看待二爻,六十四卦无非乾坤二卦的变化。阳至二为临也即乾二,临为十二月,周历二月。周历二月为春,为雨泽之时,临下体为兑,亦为雨泽,大过下体巽,《说卦》巽为长为木,故巽为长木,杨可为长木,长木得雨而生。
其次,关于六日七分法,即孟氏卦气卦序,虞翻也已采纳。《解·彖》:“解,险以动,动而免乎险。”注曰:“险,坎。动,震。解,二月,雷以动之,雨以润之,物咸孚甲,万物出震,震出险上,故免乎险也。”虞翻先以象解之,上体震动,下体坎险,水木相生之象。解卦在卦气卦序中为二月,二月由震监司,又二月正是雨水充足之时,所以万物得生,孚甲乃渐生之意。万物出震则结合了《说卦》后天方位之说、卦象和六日七分法,指出震出险上,有生则脱离阴气纠结之险。
虞翻注重吸收孟喜以来卦气说的思想成果,在注释中往往通过旁通和卦变等手段来强调它的价值。下面逐一列举虞氏解释卦气的独特方法。
第一,运用旁通解释卦气。如《恒·彖》:“四时变化而能久成。”注曰:“春夏为变,秋冬为化。变至二离夏,至三兑秋,至四震春,至五坎冬,故四时变化而能久成。”这里展示了《恒》向《益》旁通变化的过程中所蕴含的四正卦。《恒》至二爻下体为离,所以说至二离夏,至于至三兑秋,有人认为这一句有错误,理由是变至二时,三四五互体为兑。变至三时,则下体为震 为春。当变至五时,上体为坎为冬。[1]999按照旁通渐变的过程来说,虞翻的注释是有问题的,但是虞翻也可能结合动静来强调《恒》所喻示的四时通变。变至二和变至五是从动的角度来论,而三和四是从静态而言的,三是兑,四是震,皆从不变而言。实际上从隐显关系来看,《益》成之后,三四五爻隐兑,四五上爻隐震,因而同样可以诠释四时流通。在这里,我们看到了虞翻以旁通为主要手段,结合动静、隐显来解释四时象正。较能体现旁通渐变而成“四时象具”的要数《大有·彖》“应乎天而时行”,其注曰:“比初动震为春,至二兑为秋,至三离为夏,坎为冬,故曰时行。”《比》变向《大有》,初变下体为震,二变下体为兑,三变三四五爻成离,五爻上体待变为坎,除坎为冬外,下体变化确能很好地解释春夏秋的因循变化。
第二,运用卦变解释四正。比如《随·彖》“天下随时”,注曰:“震春兑秋。三四之正,坎冬离夏。四时位正,时行则行,故天下随时矣。”这里虞翻说“三四之正”并非指爻变中得位变化的一种卦变体例,而是指换爻而变的卦变体例。泽雷随,上兑下震,非常清楚。三四爻均失位,将其互换则得其位,三阳四阴,是为“之正”。变后下体为离夏,上体为坎冬,亦能喻示四时象正。这是取本卦和卦变之卦两卦之象而为之说,也有取本卦和卦变源卦之象来解释的,如《贲·彖》:“以察时变”注曰:“泰震春,兑秋。贲坎冬,离夏。”本卦贲的卦变源卦是泰卦,因为泰卦的上爻和二爻互换则成贲卦。泰卦三四五爻互体震,二三四爻互体兑,所以说“泰震春兑秋”。本卦贲卦下体离,二三四互体坎,所以说“贲坎冬离夏”。有连续卦变解释四正的,如《损·彖》:“损刚益柔有时”注曰:“二五已易成益,坤为柔。谓损益上之三成既济,坎冬离夏,故损刚益柔有时。”虞氏大意是损卦下体兑秋,二三四互体震春,二五爻互换成益卦,益卦的上爻和三爻再互换成既济,既济卦上体坎冬,下体离夏。于是四时显明,四正象成。
第三,运用“之正”解释卦气。比如《节·彖》“天地节而四时成。”注曰:“震春,兑秋,坎冬。三动,离为夏,故天地节而四时成也。”上体坎冬,下体兑秋。二三四互体震春。三爻阴处阳位不当位,变阳位正,三四五则为离夏也。所以虞翻说三动离为夏。此例为之正爻变释四正。
第四,运用旁通和之正相结合解释卦气。比如《革·彖》“天地革而四时成。”注曰:“乾为天。蒙坤为地,震春。兑秋。四之正,坎冬离夏。则四时具,坤革而成乾,故天地革而四时成也。”《革》《蒙》旁通,《蒙》之二三四为震春。《革》上体为兑秋。《革》四爻之正,阳变阴得位,上体变为坎冬,下体为离夏。
第五,运用之正和卦变相结合的方法。比如《萃》六二:“孚乃利用龠”,其注曰:“夏祭也。体观象故利用龠。四之三故用大牲。离为夏。”其大意为初爻不得位,之正成下体震春。上体兑秋。三四互换成既济,则坎冬离夏具矣。
第六,将卦变与反对卦相结合来解释四正。比如《观·彖》“四时不忒”,其注曰:“临,震兑为春秋。三上易位,坎冬离夏。日月象正,故四时不忒。”《观》的反对卦即《临》,孔颖达所谓“非覆即变”的“覆卦”也。《临》下体为兑,二三四为震,此为春秋。《观》三上互换,阴阳得位,则三四五为离,上体为坎,此为冬夏。
第七,运用乾坤变六子的原理解释四正。如《系辞》上“两仪生四象”,注曰:“四象,四时也。两仪,谓乾坤也。乾二五之坤,成坎离震兑,坎冬离夏。故两仪生四象。”乾坤天地相交,二五互夺其精,坎离具而日月成。坎冬而离夏。《坎》之二三四互体为震春。《离》之三四五互体为兑秋。
第八,运用卦变和月体纳甲相结合的方法。最能体现这个例子的是《归妹》卦。虞翻对于《归妹》的解释是:“归,嫁也,兑为妹。泰三之四,坎月离日,俱归妹象。阴阳之义配日月,则天地交而万物通,故以嫁娶也。”归妹来自于泰卦,泰三四爻互换则为归妹,三四动变天地交通,互体坎离,日月象具,阴阳和合。比之于人事则为男女嫁娶。《彖》曰:“归妹,天地之大义也。”注曰:“乾天坤地,三之四,天地交,以离日坎月战阴阳,阴阳之义配日月,则万物兴,故天地之大义。乾主壬,坤主癸,日月会北。震为玄黄,天地之杂。震东兑西,离南坎北。六十四卦,此象最备四时正卦,故天地之大义也。”这段话很好地将泰变至归妹的过程,归妹所具备的阴阳大义诠解出来。而所谓坎离战阴阳,日月相配,万物兴盛则是用到了月体纳甲的说法。按月体纳甲方位,乾纳甲壬,坤纳乙癸,日月和朔在壬癸位即北方,所以说“日月会北”。至于震为“天地之杂”亦是取月体纳甲方位,《参同契》上篇说:“壬癸配甲乙,乾坤括始终。”“三日出为爽,震受庚西方。”[2]54是说日月和会后,于初三日在西边出现新月,震象同于新月,纳庚西方。前此诸语实际上都是在解释三四易位的变化,只不过用到了纳甲一说。这是取动态成象。静态言之,震兑坎离全备,所以虞翻说此卦“最备四时正卦”,具有“天地大义”。另外归妹九四爻辞注和六五爻注也提到四正,六五“月几望”注曰:“坎月离日,兑西震东,日月象对,故曰几望。”日月象对是指坎离,所谓几望则是指三四正位,回复泰卦,上震下乾,从震至乾,正是月体由弦到望的过程,所以说“月几望”。《归妹》注解是颇有特色的,既有月体纳甲方位的动态诠解,又有后天八卦方位的静态描述,可谓水火既济,相得益彰。
第九,运用月体纳甲、旁通、之正相结合的方法解释卦气。比较明显的是提到“月几望”的小畜上九和中孚六四。小畜旁通有兑西震东的震东之意。小畜上九注曰:“几,近也。坎月离日,上已正,需时成坎,与离相望,兑西震东,日月象对,故月几望。上变阳消,之坎为疑,故君子征有所疑矣。与归妹、中孚月几望义同也。”这里除了旁通,很明显地有之正,所谓“上已正”。上爻变正,成需之上体坎,三四五成离,震隐而乾显,日月象对,所以说“月几望”。这里也有纳甲方位的意思。因为《归妹》、《小畜》、《中孚》注在描述爻辞“月几望”时都用到月体纳甲,故而虞翻说此三卦“同义”。
虞翻易例中,有一种比较特殊的卦变形式,即连动。通过对“连动”卦变形式的深入分析,我们能看到六十卦接续符现所显示的象的世界,这对于探讨从易象角度揭示孟氏卦气是有帮助的。
所谓连动,是指卦变中由于累进爻位而导致的卦的变化形式,这和一般所说的卦变是不同的。比如《否》上九《象》曰:“否终则倾,何可长也。”虞翻注曰:“否终必倾,盈不可久,故先否。下反于初。成益体震。民说无疆,故后喜。以阴剥阳,故不可久也。” 否终必倾是指上九将返于初位,但非两爻的交换,而是上居初,其它爻依次前进一位,得出新卦益卦。盈不可久是指下体坤卦将有变化,下体为先,上体为后,坤有变则先否。通过上爻居初,益下体震,震为庆为喜,故民说无疆而后喜。若否不成益,则下三阴将剥阳而尽直至复初,所以说以阴剥阳不可久也。《大畜》卦辞:“大畜。利贞。”注曰:“大壮初之上,其德刚上也。与萃旁通。二五失位,故利贞。此萃五之复二成临,临者,大也。至上有颐养之象,故名大畜也。”大壮卦之初爻至上位,其它爻依次向下减一位,则成大畜。其德刚上谓阳上入阴。大畜与萃是旁通关系。大畜二五失位当变,故利于贞正。按萃上下象易为临,也可由萃五至复二成临,《序卦》“临者,大也。”大畜三四五上体颐象,颐为养为畜。故有大畜之名。《益·彖》“天施地生,其益无方”注曰:“乾下之坤,震为出生,万物出震,故天施地生。阳在坤初为无方,日进无疆故其益无方也。”此条同于第一条。益自否来,否上体乾,上九阳入初阴坤位,为震,万物出震,故上体乾施之,下体坤生之。《坤·文言》“至静而德方”,故阳在坤初为无方。《坤·彖》:“德合无疆”,震为动为进,二三四体坤,故日进无疆。益卦乃否卦之阳损上益下,阳入坤故无方,所以说其益无方。《无妄》卦辞“元亨利贞”注曰:“遁上之初。此所谓四阳二阴,非大壮则遁来也。刚来交初,体乾,故元亨。三四失位,故利贞也。”卦变四阳二阴之例。此例由大壮或遁来,但无妄显然不可能由大壮而来,因为两阴爻所居上下体位不同,在一爻变的情况下只能来自遁。按常变规律,遁之初三换爻即为无妄,但是虞翻说遁上之初,即上爻居初位,其它爻依次累进即为无妄,这是明显的连动形式。上九阳刚来居初位上体为乾,阳居初正,所以体乾元亨。累进后初二得位,三四上失位,不言上失位,是三上相应,三正则上正,然三系于四,欲正者四,故言三四失位,利于贞正。连动实则卦变特例,连动变化与常变规律就结果上没有什么不同,但是采用连动能够更好地解释卦爻辞。以《无妄》为例,其卦辞说到元亨利贞,如果按常例由遁来,则三初易位,三在下体,与上爻居于乾体是不同的,上爻居初,乾阳正位,虽与三爻居初结果一样,但从变化过程来说,更能体现元亨的意思。因为上九自乾体来,并且累进后上体仍为乾体,是为元亨,亨为通,这里比较注重上下体交互的作用,若按常变,则是下体变化,不能体现乾阳的亨通之意。连动后,二为三,三为四,三四失位当变,其重心在四,四变前为三得位居下体,进入上体则需变为阴,这里很好地体现了阴阳转化的特点,有类于河图一变于六,阳变成阴的情况,以常例看,三初易位则难以体现这样的特点,利贞是利于贞正,三初易位三又当变,仅拘于下体,以全局累进则能突出四当变化的特征。并且三应上而系于四有一种动态的诠解。这大概就是虞翻设置连动形式的初衷,因为虞翻非常注重乾阳的变化形式,而且都是基于动态的考虑,上述几个例子,无一不是阳爻自乾体上下往复的运动,当然此例之设乃是为了卦爻辞注解,但是我们通过连动也可以看到乾阳的另外一种变化形式。
既然一卦之内可以连动累进爻位,那么卦与卦之间是否可以呢?既然虞翻在乾坤生六子中预示了卦与卦之间的联系,并且在十二消息、之正的常变和特变、卦变的爻变和特变、旁通的渐变和终变有卦之间的联系,那么有些不相连属的卦与卦之间也有一定的变化形式,比如上例《大畜》,大畜与萃旁通,萃五之复二成临,萃就与复卦临卦通过爻的交换取得了联系。这就说明任何两卦之间都会因某种关系而相连,所谓六十四卦无非乾坤二卦也。
对于卦气卦序,目前没有令人信服的解释。李尚信通过六十卦的阴阳爻数分布进行统计,得出了阴阳爻因月份的不同呈现出较有规律的排列,这反映了上下半年的阴阳消长,这应该是对全年不同气候的符示。而且在卦气卦序中似存在乾坤的九六之数,大衍之数,洛书之数和参五之数。[3]43这表明卦气卦序是一种有规律的排列,但是卦气卦序中卦与卦之间为何是有定的,比如十一月的未济卦是否可以与四月的旅卦相互交换位置?此二卦交换既不妨碍上下卦的阴阳爻数之比,也不影响此二月的阴阳爻总数。但是如果都能交换,卦气卦序也许就取消了自身。从爻数的统计只能揭示一些有规律的现象,并不能解释卦气卦序的内部结构。既然从数的方面不能作出合理说明,那么从象的方面是否能够得到解释?从虞翻的连动易例,我们可以尝试一种新的解释办法。这种办法就是把除开四正的六十卦看作一个整体,其中任何一个爻的累进就会变出一个全新的六十卦,这样就给卦气卦序结合七十二候的解释提供了极大的方便。比如未济上九进入上一卦蹇卦,蹇卦诸爻依次累进,与蹇之初六、六二、九三、六四、九五构成噬嗑卦,而未济本身则由最后一卦坤之上六累进而得蹇卦。按照这个办法,下面举例对六十卦配七十二候以象释之。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当六十卦成为一体,结合本卦与进爻成卦卦象对于气候的解释表现了气候的渐变过程。
考虑到七十二候象解内容较多,拘于篇幅,下面笔者以冬至、小寒、大寒、立春、雨水、惊蛰几个节气所对应的卦象用连动方法进行解释。
一行所制孟氏卦气图以冬至中孚卦为首。[1]112冬至三卦:中孚、复、屯内。中孚候蚯蚓结。张惠言谈到卦气卦序中孚为首时说:“卦气阳气也,中孚卦名也。中者,和也。孚者,信也。经言中孚豚鱼吉庶人养也。举庶人言之其所养,微也。言微阳生于坎而气尚微。寒温未知,万物变形,律气先得中孚,卦气乃信,爱而养之,故言卦气起中孚也。”[4]张氏主要从卦辞言中孚微阳生的情况,从卦象看,三四中爻为阴,不能说明微阳的状况,且与监司卦坎之阳爻被阴所拘相反。若把六十卦看作一个整体,则能很好地说明气候渐变的过程,六十卦之最后一卦颐卦上九进位,诸爻累进,则与中孚初至五爻构成大畜。大畜下体乾,《系辞》下:“乾,阳物也。”蚯蚓有松土生物之功,动而屈伸,故以大畜乾阳前遇重阴喻之,以示微阳渐生。三四五互震为动,四五上体艮为穴,这就是蚯蚓结曲表现的微阳状况。复候麋角解。复下体震为麋鹿,虞翻在屯之六三,比之九五均注明震为麋鹿。中孚五上进位为泰,泰下体乾,乾为首,为顶,故为麋角,二三四为兑为折,上体坤为灭,都能解释角之解即角脱落而新长的意思,此候诠释阳之渐进。屯内卦候水泉动,复之三四上进位而与屯内卦构成豫卦,三四五为坎为水泉,上体为震为动,下体为坤为地,表示乾阳将克服重阴而至地表。小寒三卦:屯外、谦、睽。屯外候雁北乡。《周易尙氏学》渐卦初六注曰:“鸿大雁也。艮为鸿。周公时训。以雁北乡当屯卦。是以坎为北。互艮为雁。”[5]240屯外为坎为北,上互艮为雁,下体震动,雁向北之象,复初乃配北方,北一阳动雁则向北,以此喻之。谦候鹊始巢。谦下体艮为雁为鸟为鹊,上体坤为囊为聚为巢象,故言鹊始巢。谦之二三四五上累进与睽之初九成蒙。蒙为蒙养,四至上体颐,颐亦为养,鹊始有哺乳之象,此言阳渐动。睽候雉始鸲。鸲,《说文》“鸲鹆也”,即今之八哥,善仿人言。此言雉鸟开始善鸣。睽下体兑,虞翻以兑为讲习为言,上体离,二三四互离,离为鸟,群鸟学言之象。睽阳渐长,阴阳相接。大寒三卦:升、临、小过内卦。升候鸡始乳。睽上九累进,升下体变为离,离为鸟为鸡。升三四五互震为动,升三四五上累进与临初九体颐,颐为养为乳。本卦二阳处群阴之中,但阳已至二,将破除群阴而升。临候鸷鸟厉疾。升五上进位成小过,小过全卦尽言飞鸟,虞翻以为小过自晋而来,是取离为飞鸟之象。艮亦为鸟象,二三四互巽为风,上体震为动,艮也为击为霆,此言鸟将急飞,预示乾阳破群阴而动。小过内卦候水泽腹坚。临上六进位小过下体变为坤,坤为下为柔,下柔者水,本卦三四五互兑,兑为泽,坤又为腹,下体艮为硕果,果者外阳内柔,故为坚。此言阳渐进而上。立春三卦:小过外卦、蒙、益。小过外卦候东风解冻。上体震为东,二三四互巽为风,二至五累进与蒙初六成上体坤,东风吹过坤地,坤为黑地,孔颖达说:“其于地也为黑,取其极阴之色也。”[6]733黑与寒相配。此言乾阳将如春风一般动出。蒙候蜇虫始振。二至五累进与益之初九构成上体巽,《焦氏易林》巽为虫。二三四互震为动,蒙上体艮,艮为山石为洞穴,此候百虫开始活动。乾阳运动较为明显之征。益候鱼上冰。《易林》巽为鱼,坤为寒为水为冰,下体震为动,鱼至冰上。鱼随乾阳而动。雨水三卦:渐、泰、需内卦。渐候獭祭鱼。獭为水兽。渐二三四互坎为水,下体艮,虞翻以艮为狐为豹为狼,故艮为兽。渐上体巽为鱼。益上九进位为噬嗑卦,噬嗑为食。渐之阳爻在上下体皆居上位,獭祭鱼言乾阳运动较为明显。泰候鸿雁来。泰上六进位与需初九成上体艮,艮为鸿雁,本卦三四五互震为动,下体为乾,虞翻以乾为高为远为野,又上体坤为地,此鸿雁飞来之象。泰之乾阳聚而成党,雁为群鸟,此言阳气已经成势。需内卦候草木萌动。泰上六进位需下体变巽,巽为草木,本卦下体乾,三阳并聚,言草木随阳盛而长。惊蛰三卦:需外卦、随、晋。需外卦候桃始华。需五上进位与随初九成上体离。本卦三四五又互离象。离为文为明为文明,花为文,重离有花开之象,此为阴阳调和,万物文明以止。随候仓庚鸣。《说文》曰:“离黄,仓庚也,鸣即蚕生。”《礼记》曰:“仲春之月,仓庚鸣。”仓庚即黄鹂。随下体震动二三四为艮为鸟,三四五为巽为风,三至上互小过亦为鸟象,上体为兑,兑为言,五上进位与晋初六成震为动,一派鸟鸣上下翻飞之象。此为阴阳错落有致。晋候鹰化为鸠。晋下体坤为大地,二三四互艮,《易林》艮为喙属为鹰,离为鸠鸟,晋上体离,晋上九进位与解之初二成离,重离群鸟之象,孤鹰与群鸠同飞于大地之上,以示万物焕然也。
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的思想最早可以追溯到夏商之时,作为体系则成熟在汉初。卦气的初步形态也来源很古,卦气说的最终形成应该在气候说的完善时期,即从《月令》开始到《淮南子》或者是《淮南子》稍后的时期,大概是战国末到武帝的这段时间。[7]54卦气说的实质是以卦象符示气候的变化,用直观的思维方式把握天道运行、日月更替的规律。在此基础上延展到干预政治伦理,对于天道,采用以卦推气,对于人道则是以气证卦,如果卦和气相符则天人和合,如果卦和气相悖,则将预示着政治人伦的失序。西汉京房就是通过这个方法推行他所谓“考功课吏法”的。东汉谶纬神学的广泛流行使得卦气说逐渐丧失了它原本应具有的科学理性内容,东汉末期的政治现实又迫使易学家纷纷改变研究易学的理路,其大致门径是回到治易本身,通过创造纷繁的易学体例,企图在易的象数系统和易的语言系统之间找到相关联系,这期间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便是虞翻。虞翻一方面承续旧有的卦气说内容,一方面又根据自己独创的易例对卦气进行了解释。这种解释基本上用到了他所创易例的大部分,比如卦变、旁通、月体纳甲等等,这些易例的结合,进一步揭示了气候的作用,深刻表现了事物发展的渐进性、阶段性、对立统一和体用不二的道理。
参考文献:
[1] 刘玉建.两汉象数易学研究(下)[M]. 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
[2] 孟乃昌,孟庆轩.周易参同契三十四家注释集萃[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3.
[3] 李尚信.孟喜卦气卦序反映的思想初论[J].江汉论坛.2001.(4).
[4] 张惠言.易纬略义卷二“卦气”[M].复旦大学图书馆藏清光绪十九年刻聚学轩丛书本.
[5] 尚秉和.周易尙氏学[M].北京:中华书局.1980.
[6] 孔颖达.周易正义[M].北京:九州出版社.2004.
[7] 文平.虞翻易学思想研究[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