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艳
近年来乳腺癌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相关报道也渐增多,但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并发多发性骨髓瘤的病例鲜有报道,本文分析如下。
患者女性,61 岁。主因恶心、呕吐、发憋、气短、尿量减少1周入院。既往慢支病史多年,冠心病病史1 年,平素口服“稳心颗粒”治疗;左侧乳腺癌切除术后3年,应用阿霉素、替加氟、异环磷酰胺行5次化疗,此后未复查;腰部疼痛1年余,近期加重,周身骨关节疼痛。入院查体患者神志清楚,精神差,贫血貌,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及压痛,眼睑浮肿,左侧乳腺缺如,胸骨压痛,腹部膨隆,上腹部压痛,无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触及,肝区叩击痛(-),双侧肾区叩击痛(-)。肠鸣音正常,双下肢无水肿。白细胞4.03x109/L、嗜中性粒细胞比率55.90%、红细胞1.90×1012/L↓、血红蛋白57.0g/L↓、血小板计数30×109/L↓、C反应蛋白(免疫比浊 法)13.40mg/L ↑;尿 素35.97mmol/L ↑、肌 酐1215umol/L ↑;钾4.37mmol/L、钠134mmol/L、氯93.0mmol/L↓、钙3.02mmol/L↑、总二氧化碳20mmol/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6U/L、总蛋白98.7g/L↑、白蛋白29.4g/L↓、β球蛋白58.7g/L↑、白蛋白/球蛋白0.42↓、提示β区见M蛋白;IgA43.5g/L↑。凝血酶原时间16.7sec↑、活动度53.1%↓、国际标准化比值1.45/↑、活化部分凝血活酶39.9sec↑、纤维蛋白原1.521g/L↓、凝血酶时间17.4sec;2次尿本周氏蛋白定性阳性。胸腹部及腰椎CT:左侧乳腺术后缺如、右肺下叶片状高密度影,考虑炎症;双侧胸膜增厚;双侧局部肋骨、多发胸椎及腰椎、双侧髂骨多发骨质破坏,考虑转移瘤;腰3~4及腰4~5 椎间盘膨出;腰椎骨质增生;肝胆脾胰及双肾未见异常。头颅及骨盆平片:头颅、骨盆、双侧股骨颈及双侧股骨上段多发囊性密度区,考虑多发骨髓瘤。
由于患者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改良根治术后腰部疼痛,之后渐加重至出现周身骨关节疼痛,因此最易认为乳腺癌骨转移。然而鉴于上述结果(肾功能明显异常,血清蛋白电泳见M蛋白,IgA显著增高,尿本周蛋白阳性及CT 结果)提示,骨髓象结果显示:浆细胞显著增多(32%);病理组织活检确诊为多发性骨髓瘤。
MM是浆细胞克隆性异常增生的恶性肿瘤[1-3],是恶性浆细胞病中最常见的一种,多见于50~60岁的中老年人。骨髓瘤细胞的大量增生和由骨髓瘤细胞分泌的大量异常单株免疫性球蛋白(称M蛋白)是其产生临床表现的病理生理基础。骨痛为其早期主要症状,是由于骨髓瘤细胞对骨骼的浸润和破坏所致。M蛋白易引起感染、肾功能损害等临床症状。实验室诊断中血清蛋白电泳出现M蛋白、尿本周蛋白阳性、肾功能异常等对MM的诊断意义重大,然而最终确认还要依赖骨髓象检查、病理组织活检。有研究显示[4],骨髓象检查、病理组织活检同时检测对MM的诊断敏感性大大提高,有利于充分判断病情。
近年来,乳腺癌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其骨转移较常见[5],多发于胸骨、颅骨、肋骨、脊椎、骨盆等。临床中乳腺癌骨转移易与MM混淆。实验室检查中,乳腺癌CT 检查主要表现为溶骨性破坏软组织,肿块内有“残余骨”或“肿瘤骨”等;而多发性骨髓瘤CT 检查主要表现为多发穿凿状或虫蚀状骨质破坏,可辅以鉴别。乳腺癌治疗前后并发多发性骨髓瘤的情况也曾有文献报道[6],但乳腺浸润性导管癌者较罕见,本例患者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术后多发骨痛,若不结合CT结果综合考虑极易误诊为乳腺癌骨转移。
乳腺癌因发病率上升而引起人们高度重视,但目前人们对于MM的认识仍然不足。本病例分析,重点提示临床在遇到乳腺癌患者或在对其进行术后随访期间,若出现周身骨关节疼痛,不应仅考虑骨转移,还应认真分析判断,鉴别多发性骨髓瘤的可能。
[1]Raab MS,PodarK Breitkreutz I,Richardson PG.Anderson KC:Multiple myeloma[J].Lancet,2009,374(9686):324-339.
[2]梁艳丽,范婵,蒲泽宴,等.23例多发性骨髓瘤的实验室检查及临床表现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2,9(8):952-953.
[3]陈世伦.重视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研究[J].中华内科杂志,2008,47(2):80-90.
[4]刘健,欧阳清,王晓桃.骨髓活检与形态学检查诊治多发性骨髓瘤的价值[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0(18):2249-2250.
[5]林晓燕,胡赞宏,崔蝾嵘,等.乳腺癌同时合并多发性骨髓瘤l例[J].肿瘤防治研究,20ll,38(4):485-486.
[6]方志坚,李德津,余延芳.以乳腺肿块为首发症状的多发性骨髓瘤1例[J].白血病.淋巴瘤,2001,l0(6):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