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开珍
(云南省楚雄市人民医院,云南 楚雄 675000)
脑梗塞溶栓治疗后继发脑出血35例临床治疗观察
常开珍
(云南省楚雄市人民医院,云南 楚雄 675000)
目的 对脑梗塞溶栓治疗后继发脑出血的临床治疗进行观察研究。方法 抽取2013年4月~2014年4月本院接诊的35例脑梗塞溶栓治疗后继发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n= 17)予以细孔钻颅血肿引流术治疗,对观察组(n=18)患者予以小骨窗血肿清除术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恢复时间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术后平均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总计11.1%明显低于对照组41.2%,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小骨窗血肿清除术治疗脑梗塞溶栓治疗后继发脑出血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促进患者康复,具有非常积极的临床应用价值。
溶栓治疗;脑梗塞;继发脑出血;并发症
动脉硬化性脑梗塞是指由脑部动脉系统动脉粥样硬化及血栓形成导致的动脉管腔狭窄[1]、闭塞,致使该动脉供血区局部脑组织坏死,患者主要表现为偏身麻木、偏瘫、讲话不清等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有效的临床治疗对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本院接诊的35例脑梗塞溶栓治疗后继发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脑梗塞溶栓治疗后继发脑出血的临床治疗进行观察研究,现将研究结果总结报告如下:
1.1一般资料
抽取2013年4月~2014年4月本院接诊的35例脑梗塞溶栓治疗后继发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为CT及X线确诊基底节区出血者,排除血液系统类疾病患者,患者出血量38~92ml,平均(63.2± 3.9)ml;其中男19例,女16例,患者年龄56~78岁,平均年龄(62.3±2.8)岁,患者发病至就诊时间2~12小时,平均(5.6±1.1)小时,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n= 18)和对照组(n=17),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家属均知悉本组研究目的,自愿参与本实验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方法
1.2.1 观察组对术野行常规消毒,采用2.0%利多卡因(国药准字H31020751,上海禾丰制药有限公司)进行局部麻醉。根据CT影像确定颅脑血肿位置,切开4~5cm切口,骨窗开放2.5~3.0cm,十字形切开硬脑膜,明确血肿部位后,缓慢清除血凝块,不清除血肿壁血块,血肿腔中留置3.0mm引流管,采用20000/5ml的尿激酶(国药准字H32023295南京南大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反复地冲洗血肿壁,至清洗液清凉为止。手术完成后,注入20000/5ml的尿激酶关闭引流管,4h后行彻底引流。对患者进行CT复查,确定血肿干净之后拔管。
1.2.2 对照组对术野行常规消毒,采用2.0%利多卡因进行局部麻醉。调整钻头长度为2.0~2.5cm。刺破头皮后勿晃动钻头。根据CT影像确定颅脑血肿位置,钻头指向血肿的中心位置,钻透颜骨,采用12号胶管进行血肿引流,于穿刺点附近处固定引流管,连接无菌引流装置。血肿破入脑室后,对伴有脑室扩大者行侧脑室体外引流术,留置10号引流管。
术后两组患者均予以常规药物治疗。
1.3观察指标
①患者手术时间、术后恢复时间;②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主要包括消化道出血、肺部感染、电解质紊乱。
1.4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应用平均值±标准差(),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恢复时间对比
表1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恢复时间对比(±s)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t值P值例数18 17平均手术时间(min)55.8±6.9 79.2±9.6 8.852<0.05术后平均恢复时间(d)5.2±1.5 8.5±1.8 6.296<0.05
观察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术后平均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下表1。
2.2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
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总计11.1%明显低于对照组41.2%,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下表2。
缺血性脑卒中(Ischemic Stroke,AIS)又称脑梗死[2],是由局部脑血流突然中断所致的局部脑组织缺血坏死,进而导致相应的神经功能受损。据相关研究报道[3],80%脑卒中患者脑血管造影显示存在动脉闭塞,若不及时抢救,脑组织易发生不可逆性坏死。在缺血脑组织发生不可逆损害之前,应及时清除血栓,恢复供血。临床一般对患者采用溶栓治疗,其最大的副作用为发生脑出血[4],严重时甚至会为患者的生命健康带来威胁,具有较高的死亡率和致残率,此外,患者还会出现呕吐、恶心等症状,其为患者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临床治疗脑出血的常用术式为细孔钻颅血肿引流术和皮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前者操作简单,特别适合于急诊抢救年老、危重患者。但此术式不能在直视下进行,因而易损伤脑表面血管,形成新出血灶,其次早期血肿均呈胶冻状血凝块,约占总量的80%,因而单纯抽吸血肿不能有效解决占位效应,此外穿刺抽吸过快,会导致再出血,对血肿扩大者,穿刺无法止血[5]。皮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虽视野开阔,操作方便,止血彻底,但多需全麻,此外,该术式医疗费用较高[6],且创伤性较大,为其不足处。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兼顾二者优点,可在直视下进行,切口较小,止血可靠,血肿清除较为理想[7]。从脑出血发生发展过程来看,在出血6~7小时时血肿周围开始出现脑水肿,导致周围脑组织出现血液循环障碍,缺血脑细胞开始变性坏死,其可造成脑深部结构组织破坏,导致患者迅速死亡。因而确诊患者,应抓住时机,于出血7小时内进行手术。本组研究中,对观察组患者予以小骨窗血肿清除术治疗,对照组予以细孔钻颅血肿引流术治疗,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术后平均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此结果与吴庆建研究结论具有一致性[8],说明小骨窗血肿清除术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促进患者恢复,此外,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说明该术式有效的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在治疗脑梗塞溶栓治疗后继发脑出血方面,其与细孔钻颅血肿引流术相比更具优势。
综合上述,小骨窗血肿清除术治疗脑梗塞溶栓治疗后继发脑出血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促进患者康复,值得临床应用。
[1]曾勇,杜林,邓梅.脑梗塞溶栓治疗后继发脑出血9例临床分析[J].海南医学,2006,11(1):41-42.
[2]于宝成,王玉敏.出血性脑梗死的诊治进展[M].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2001,3:184.
[3]李飞,刘清阁,潘志信,等.脑梗死溶栓后脑出血的影响因素[J].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2012,33(2):187-189.
[4]Naganuma M,Koga M,Shiokawa Y.et a1.Reduced 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 is associated with stroke outcome after intravenous rt-PA:the Stroke A.cute Management with Urgent Risk-Factor Assessment and improvement(SAMURAI)rt-PA resistry[J].Cerebrovasc Dis,201l,3l(2):123-129.
[5]胡永珍,王殿洪,等.抗凝或联合动静脉溶栓治疗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合并脑出血的疗效[J].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12,8(21): 428-430.
[6]余少正.手术治疗脑梗死溶栓后脑出血15例体会[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7,10(6):71-73.
[7]韩光.90例颅内血肿小骨窗开颅术的临床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08,46(6):49-50.
[8]吴庆建.脑梗塞溶栓治疗后继发脑出血46例临床观察[J].中外健康文摘,2013,35(48):253-254.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14年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