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李军 叶建新
当代中国陶瓷文化的国际化传播
■ 杨李军 叶建新
中国陶瓷文化曾是引领世界的强势语言,拥有当时最为强大的文化话语权,也正是因为中国陶瓷文化的巨大辐射与影响力,中国才被西方称为瓷器(CHINA)之国。然而当中国陶瓷走过极盛的康乾盛世后,中国陶瓷伴随着中国封建社会的衰败而逐渐衰落了。如今,中国想要在新一轮的综合国力竞争中先发制人,依托自身的先天优势,优先提升诸如陶瓷文化这样具有雄厚历史积淀与人文基础的文化软实力应是当务之急。
近代中国陶瓷文化的衰落并非在于工艺,更多在于丢失了传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
瓷器本是最具中国文化特色的人造之物,瓷器上的绘画也是最具东方色彩的独创艺术,但是中国陶瓷的艺术身份却常常被国人忽视。20世纪50年代,在原中央工艺美院的倡导下,陶瓷被划入工艺美术的范畴,从此中国陶瓷绘画就失去了独立的艺术身份,以致今日在中国美术领域,拥有极高艺术价值的陶瓷绘画作品都没能被纳入到国家级的美术展览与美术专业比赛中来。
当然将陶瓷归入工艺美术的范畴也是具有一定合理性的。工艺美术设计关注的是工艺品的适众性,亦即迎合大众的审美趣味,并利于批量生产,其“创造性”的成果体现在为满足“适用”需求而进行功能化提升,并在此基础上体现大众的审美趣味。因此,工艺美术设计最为显著的特点就是设计方案一旦确定后,按方案去实施就能获得大致相同的产品。在批量生产的工艺美术产品中,很难注入艺术家个性化的情感与思想。因此工艺美术无法获取艺术的高雅身份,只能勉强获得“次艺术”的价值认同。因此,大部分的日用陶瓷和一部分按照设计方案完成的、大体相同的观赏陈设瓷是应该纳入到工艺美术的范畴之内的。
但是,以陶瓷为载体的陶瓷绘画,却是与工艺美术完全不同的艺术创作活动。从艺术活动的本质特征来考察,人类艺术创作的灵魂是创作者内心情感的自然流露和充分表达。在纯粹的艺术创作活动中,创作者将自己的思想和情感通过各种艺术手段和载体,并借助极具个性化的艺术表现方式,让艺术欣赏者对作品中蕴含的情感产生共鸣。人类的艺术创作和欣赏活动,其实质是人类的普遍情感通过不同艺术载体在不同时空中的沟通与交流,是艺术家和欣赏者在精神上的交流与融通。完全不同于工艺美术程式化创作方式的陶瓷绘画,是创作者借助瓷器载体表达情感的一种艺术行为。这种新的艺术表达方式体现在借助陶瓷器皿三维立体造型之美,在有限的瓷壁空间中自由表达创作者个人对美好生活和事物的情感体验,是一种真真切切的艺术创作活动。因此,陶瓷绘画与高度程式化、模型化的陶瓷装饰工艺是截然不同的。
目前学界普遍认同的文人瓷画是晚清新安派文人画家进入景德镇所作的瓷画。这批文人画家摒弃了传统陶瓷工匠程式化的装饰方式,以艺术家的独特视角,将中国画的风貌移植到陶瓷上来,创造了名噪一时的浅绛山水瓷画。随后“珠山八友”创立的粉彩瓷画,更是为陶瓷绘画注入了高雅的艺术气质。文人瓷画的横空出世,标志着陶瓷绘画作为一种全新的艺术形式的诞生。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陶瓷绘画以其特有的艺术魅力,吸引着无数的国内外画家到景德镇一显身手,形成了蔚为壮观的当代景德镇“景漂”现象。如今,经过当代中国艺术家几十年的探索和积累,陶瓷绘画的艺术表现语言已经发展成熟,完全可以成为与传统国画、油画相匹敌的绘画类种,而且这种全新的艺术形式只为当代中国所独有。相对于国画走不出东方的尴尬,陶瓷原本就是一种被东西方世界普遍接受的高端艺术品,具有强大的跨文化传播能力。因此以陶瓷为载体的中国绘画艺术借助陶瓷绘画走出国门具有得天独厚的先发优势。
树立陶瓷艺术的文化自信是重振中国陶瓷文化的首要之举,亦是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可凭借的重要途径。当前,以景德镇为中心的中国陶瓷绘画创作已具备雄厚的物质基础和创作实力。
首先,“天下至精至美之瓷莫不出于景德镇”。景德镇得源于明、清瓷器文化的高度发达和强大的辐射能力,即使在今天陶瓷文化高度发达的日本,乃至于欧美发达国家,对景德镇的瓷器也拥有极高的地域品牌认同基础。迄今无论中西方,人们心目中最好的瓷器还是出产在景德镇。
其次,当前景德镇拥有陶瓷绘画最为雄厚的物质基础。景德镇拥有千年的陶瓷创作工艺经验积累;拥有国家、省、地(市)三级完善的现代陶瓷科研机构;具备从中专、中技,到本、硕、博完整系统的现代陶瓷教育体系;集聚着一大批高水平的本土陶瓷艺术家创作人才;吸引着全国乃至世界各地无数慕名而来的画家、雕塑家来此探索体验陶瓷艺术的魅力;全市星罗棋布,具有数以万计的从瓷土釉料配方研发,到制坯成型、彩绘上釉、烧窑出炉等的陶瓷产业作坊;陶瓷产业集群更是为世界所独有;景德镇发达的物流配送体系也为瓷器的运输流转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笔者曾到景德镇进行田野考察,发现景德镇目前仍然保留着体系完备的陶瓷创作条件。如在凤凰山、雕塑瓷厂、艺术瓷厂及周边,均能找到完备的坯户、窑户、红店、瓷行、笔行、釉店、物流配送点等一整套瓷器生产销售的产业服务链条。外来画家轻易就能在市区找到他们进行陶瓷绘画创作所需要的所有条件。这也是近年越来越多的外地画家跻身景德镇从事陶瓷绘画创作的客观物质基础。
最后,经过当代陶瓷绘画艺术家三十多年的探索,中国陶瓷绘画已经走在了世界前列。当前没有哪个国家像景德镇那样拥有烧制数米规格的大型瓷板瓷器的工艺水平,这些大型艺术瓷器能为陶瓷绘画提供更为广阔的想象空间和表现空间;世界上也没有哪个国家能拥有当代景德镇如此丰富的釉下彩绘造型、色彩还原及艺术表现能力和表现手段;世界上更没有哪个国家拥有数量如此庞大的画家群体积聚在一地,相互探讨和交流当代瓷器绘画的创新观念和心得体会的现象。显然,中国陶瓷绘画已经远远走在了世界陶瓷绘画的前列,具备快速发展的强劲动力和基础。
当然,目前景德镇陶瓷绘画也面临着诸多的挑战,如果不能很好地克服,中国陶瓷艺术“走出去”或许也只能是个畅想。
首先,景德镇家庭作坊式的陶瓷生产方式不利于发挥整合优势。改革开放后,景德镇原有的十大国有瓷厂相继倒闭。部分有一技之长的瓷厂职工以家庭为单位租用厂房继续从事陶瓷生产并延续至今。家庭作坊式的生产方式有利于调动从业者的生产积极性,也正是这些连点成片的家庭作坊,为外来画家提供了便利的陶瓷绘画创作条件和环境。但这种家庭作坊式的生产方式其局限性也异常明显。以家庭为单位的小作坊间各自为政,作坊集中的厂区公共环境残破不堪,作坊空间狭小,创作环境简陋艰苦,陶瓷质地、工艺水平也参差不齐,作坊间相互模仿抄袭,生产重复性大。如同景德镇历史上的民窑,在这些小规模的作坊群中,生产的大多是质量不高的粗瓷,难以形成有较大市场影响力的艺术瓷品牌。因此,需要相关部门牵头,整合景德镇现有的作坊资源,将其转换成符合现代企业制度的产业集群,并在此基础上打造有竞争力的艺术瓷品牌。
其次,当前还没有形成健康的艺术品投资环境。民众投资艺术品,鲜有人是真正喜欢某件作品而投资收藏的,更多的人是听闻当代艺术品投资回报率高而收购作品,看中的是转卖艺术品的获利空间,艺术品本身蕴藏的艺术价值却往往被忽视。民众在投机心理的支配下,已不重视有关艺术品的专业知识,收藏者短、平、快地依赖某些机构或个人的推荐,迷信专家鉴定、作者头衔,靠“耳朵”进行收藏,这就造成了国内艺术瓷收藏浮躁之风盛行。譬如,近年来当代艺术瓷市场价格不断攀升,吸引越来越多的外地艺术家加入到“景漂”队伍中来,这其中也不乏淘金者。他们有的人依靠代理机构的商业炒作,将自己水平不高的瓷画作品炒作到很高的价位牟利;有的人只顾眼前利益,为完成订单而日夜赶工,作品的艺术原创性、品质质量都不在顾及中。笔者曾在景德镇艺术瓷厂遇见过一位画家,其为在三个月内完成数百件作品的订单量,在一天之内竟要画完十余只100至200件大小的瓷瓶。目睹其在瓷画创作过程中拿着画册四处借鉴,涂涂抹抹,寥寥数笔就完成一件作品,笔者真为其作品的艺术原创性及品质捏一把汗。艺术家为金钱沦落成重复生产的画匠,是当代陶瓷绘画的悲哀。
最后,地摊式的售卖行为严重损害了景德镇艺术瓷的声誉。近些年,一些游商在景德镇低价收购三、四流甚至不入流的陶瓷作品,辗转运到全国各地,乃至海外展销。这些展销规模往往不大,在城市街边随处租用一块场地,进行为期几天的叫卖。其中售卖的瓷器大多是仿制品或粗制滥造的残次品。由于没有可供对照的价格标准,这些瓷器往往标价随意,常常以景德镇精品艺术瓷的面貌出现。售卖者看人要价,利用人们缺乏辨识当代艺术瓷收藏价值的知识缺陷,极尽吹嘘之能事,诱骗人们购买。这些近似地摊式的展销活动,在快结束的几天里往往还以极低的价格抛售瓷器。乱象丛生的瓷器销售环境,令景德镇艺术瓷在民众心目中的形象急剧下跌,也破坏了景德镇艺术瓷交易市场的正常秩序。
中国陶瓷艺术在世界人民心目中是中华文化的杰出代表。在世界各国大力提升综合国力的今天,在党和政府努力倡导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背景下,我国应以极具中华文化特色和竞争潜力的当代陶瓷绘画艺术为着力点,重塑中国陶瓷艺术传播的文化自信,努力探索构建诸如新艺术品银行等现代化的艺术品交易方式与平台,实现艺术陶瓷创作与市场的良性互动。期待在不久的将来,以景德镇艺术陶瓷为代表的中国陶瓷艺术可以以此为契机,再次获得跨越式中发展的强劲动力。
① 钟莲生:《以中国特定文化优势引领世界陶瓷艺术的发展》,《美术报》,2014年1月4日。
② 雨木:《当代陶瓷艺术的几个问题》,《美术报》,2014年1月11日。
③ 王庆友:《景德镇艺术陶瓷的发展优势及措施》,《景德镇陶瓷》,2012年第4期。
(作者杨李军系中国传媒大学艺术研究院讲师、博士研究生;叶建新系中国传媒大学广告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责任编辑:李 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