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

2014-03-02 06:21邵景均
重庆行政(公共人物) 2014年2期
关键词:腐败现象腐败分子理想信念

文/邵景均

坚持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

文/邵景均

反腐败,态度问题至关重要。2014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反腐败高压态势必须继续保持,坚持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这充分表明了中央在反腐败问题上的坚强意志和坚定决心,也说明了零容忍态度是防治腐败的必要条件。我们一定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要求上来,坚持有腐必反、有贪必肃,坚决把反腐败斗争进行到底。

零容忍,是中国共产党人反腐败的基本态度

什么是反腐败零容忍?就是对腐败现象毫不忍受、毫不宽容,有腐必反、有贪必肃,对腐败分子发现一个、坚决查处一个,对腐败行为发现一起、坚决纠正一起,坚持“露头即打”,不准滋生蔓延。

反腐败零容忍,是由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唯一宗旨。这就决定了,党与腐败水火不相容。从1926年8月4日中共中央向全党发出关于《坚决清洗贪污腐化分子》的通告,到1932年5月9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枪决第一个腐败分子谢步升,从新中国成立之初严惩腐败分子刘青山、张子善,到改革开放以来惩治的一百多名省部级贪官,无不表明,不论是在夺取政权的艰难岁月,还是在执掌政权的和平年代,党从不容忍自身的腐败,始终坚持有腐必反、有贪必肃。

反腐败零容忍,是由党执政条件下腐败的严重危害性决定的。历史上,统治集团的严重腐败,历来是导致政权更替的一个主要原因。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的几代领导人都清醒地认识到,严重的腐败会引发人民的“二次革命”,使红色政权改变颜色。腐败现象是侵入党和国家机关健康肌体的病毒。如果我们掉以轻心,任其泛滥,就会葬送我们的党,葬送我们的人民政权,葬送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大业。腐败问题越演越烈,最终必然会亡党亡国。面对如此严重的危害,岂可有些许容忍吗?当然不能!

反腐败零容忍,是由当前反腐败的严峻形势决定的。这些年来,尽管我们党不断加大反腐败工作力度,但腐败现象在一些地方和部门仍然易发多发,有的案件涉案金额巨大、涉及人员众多,特别是高级干部中发生的腐败案件影响恶劣;腐败行为更加复杂化、隐蔽化,监督机制和预防腐败手段还不健全,揭露和查处难度加大;一些领导干部利用职权或职务影响,为配偶、子女、其他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谋取非法利益问题突出;少数领导干部理想信念动摇,宗旨意识淡薄,缺乏艰苦奋斗精神,严重脱离群众,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和铺张浪费问题比较严重;个别领导干部无视党纪国法,甚至严重违法乱纪。在如此严峻的反腐败斗争形势面前,我们的态度别无选择,只能是“零容忍”。

反腐败零容忍,是十八大以来反腐败成功经验的科学总结。十八大以来,在社会心理和社会舆论方面,有一个突出的变化,那就是普遍感到党和政府对反腐败工作抓的更紧了,成效更显著了,大家对反腐败的信心更足了,反腐败斗争形势明显向好的方向发展。这种变化是从哪里来的呢?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来自反腐败零容忍。首先,是党中央带头“零容忍”。中央政治局从自身改进作风抓起,制定了“八项规定”,凡是要求全党做到的,中央政治局首先要做到。中央政治局各同志以身作则,敏于行、慎于言,降虚火、求实效,实一点,再实一点,充分发挥了表率作用。在中央政治局的带领下,各级领导干部层层带头,使腐败现象赖以生存的不良作风得到有效遏制。其次,是全党对腐败现象零容忍。各级党委、纪委按照党中央的部署和要求,坚持有腐必反、有贪必肃,不管是谁、不管地位多高、权力多大,只要触犯国家法律和党的纪律,就要一查到底、决不手软。2013年,全国纪检监察机关共给予党纪政纪处分18万人,查处了31名中管干部、200多名厅局级干部,涉嫌犯罪移送司法机关处理的9600多人。这样大的反腐败工作力度是近年来少有的。如果没有“零容忍”,就不可能取得这样大的工作成效。

零容忍,是对各级党组织的严格要求

中国共产党是国家的执政党,对国家的盛衰兴亡负有重大历史责任,自然也包括廉政建设和反腐败的责任。反腐败零容忍是对各级党委、纪委的起码要求。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就意味着腐败没有“特区”,反腐没有“禁区”;意味着党纪国法面前没有例外,不论什么人,不论其职务多高,都要一查到底,决不姑息;意味着我们必须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对腐败分子发现一个就要坚决查处一个,构筑起惩治和预防腐败的“高压线”与“防火墙”。这就要求各级党组织把坚决遏制腐败蔓延势头作为重要任务,切实加强对反腐败工作的领导;建立健全查办案件组织协调机制,进一步明确各级反腐败协调小组工作职责,加强同司法、审计等机关协调配合,增强反腐败合力。各级纪委要不辱使命,履行好监督执纪的职责,严格审查和处置党员干部违反党纪政纪、涉嫌违法的行为,严肃查办贪污贿赂、买官卖官、徇私枉法、腐化堕落、失职渎职案件。坚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反腐败。加大国际追逃追赃力度,堵住贪官外逃的“出路”,决不让腐败分子逍遥法外。

近年来,有的基层党员干部借口公务活动“小吃小拿”,利用公权之利“小卡小要”,或趁生日节日铺张浪费、红白喜事收受财物。而那里党组织对此并不及时提醒、批评和纠正,甚至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认为这都是些“小问题”,“不要吹毛求疵、求全责备”。这种认识和态度是非常错误的。从一些案例看,某些党员干部的贪污犯罪就是从笑纳一瓶酒、一条烟开始,从推推让让收红包、逢年过节收赠礼开始的。这些“小腐败”点多线长,面广多发,离人民群众最近,像白蚁食木一样地啃噬党员干部形象、削弱党的执政根基。如果对这些问题置之不理,或者“适度容忍”,那么必然会积小腐成大腐、积小贪成大贪,使一些干部一步步走向腐败深渊。“网开一面、法外施恩”的结果,很容易养痈成患,最后出大问题。各级党组织特别是基层党组织,应充分认识问题的严重性,切实树立“抓早抓小、治病救人”的反腐败思路。有病马上治,不要把小病拖成大病。对问题要早发现、早提醒、早纠正、早查处,对苗头性问题及时约谈或进行诫勉谈话,防止小问题演变成大问题。对于已经发生的腐败现象和不良风气,必须以零容忍态度严厉惩治。在惩治腐败问题上,一切“温情”的土政策必须废止,一切“罚酒三杯”式的假惩罚必须摒弃。只有对腐败分子依纪依法严厉惩治,才能以儆效尤,发挥出惩治的教育作用,也才能有针对性地编织起防治腐败的严密的制度笼子。

零容忍,坚持从党员干部的廉洁自律做起

反腐败零容忍,是对党和政府以及各类社会组织的要求,更是对每一个党员干部的要求。人们都知道,反腐败重在治本。“本”在哪里?从个体看,“本”就在人的内心。古往今来,有多少官员为内心的贪、欲所害,在腐败泥潭中越陷越深。贪似火,无制则燎原;欲如水,不遏必滔天。每一个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一定要充分认识贪、欲之心对人民、对事业、对自己、对家庭的严重危害,切实牢记“手莫伸,伸手必被捉”的道理。孔子说:“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意思是,一见到善要觉得赶不上似地急切追求,见到不善就要像用手试沸水一样赶快躲开。领导干部要心存敬畏,不要心存侥幸。要知道,人不能靠侥幸过日子。对自己的错误要及时纠正,须知,“小洞不补,大洞吃苦”。只有按照“零容忍”要求自己,做到“坚定廉洁之志、全无贪腐之心”,才能远离腐败。

反腐败零容忍,基础是坚定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容易屈服于金钱、美色,沦为腐败分子。大量事实表明,一些党员、干部出这样那样的问题,走上违纪违法的道路,说到底是信仰迷茫、精神迷失,思想根源上“想腐败”。如果一个党员干部有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始终恪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那这个人还会腐败吗?!衡量党员干部抗腐败意志力的根本尺子是公私二字。古人说:“一心可以丧邦,一心可以兴邦,只在公私之间尔。”作为党的干部,就是要讲大公无私、公私分明、先公后私、公而忘私,只有一心为公、事事出于公心,才能坦荡做人、谨慎用权,才能光明正大、堂堂正正。在腐败问题上犯错误,很多是因公私关系没有摆正产生的。有的问题看起来不大,几顿饭,几杯酒,几张卡,但都与公私问题有联系,都与公款、公权有关系。应该懂得,公款姓公,一分一厘都不能乱花;公权为民,一丝一毫都不能私用。做到了公私分明、克己奉公、严格自律,就能够做到反腐败零容忍。

零容忍,必须做好反腐败的基础工作

反腐败是一个系统工程,惩治腐败只是“台面上”的事,大量的基础性工作在幕后。如果对一系列基础工作做不好,那么“零容忍”就可能等于零。

教育是基础。要认真学习党章,深入开展党的理想信念和宗旨教育、党风党纪和廉洁自律教育。坚决抵制一切迷惘迟疑的观点、一切及时行乐的思想、一切贪图私利的行为、一切无所作为的作风,使党员干部常怀忧党之心、恪尽兴党之责,始终保持蓬勃朝气、昂扬锐气、浩然正气,始终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如果有了这样的教育效果,反腐败零容忍就有了坚实思想基础。

制度是保证。当前,腐败问题多发,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制度不完善、管理不严格,为腐败滋生留下了缝隙、提供了漏洞。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必须紧紧围绕对权力的监督和制约这个核心,抓住腐败现象易发多发的关键环节,结合落实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工作规划,加强法规制度体系建设和反腐败国家立法,健全廉政风险防控、防止利益冲突、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等制度,逐步形成内容科学、程序严密、配套完备、有效管用的法律法规制度体系,切实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当前,要认真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推动党的纪律检查工作双重领导体制具体化、程序化、制度化,强化上级纪委对下级纪委的领导;明确规定查办腐败案件以上级纪委领导为主,各级纪委书记、副书记的提名和考察以上级纪委会同组织部门为主。缝隙弥补了,漏洞堵住了,腐败产生的可能性就会大大降低。

落实责任是关键。改革、创新反腐败制度是重要的,理清责任、落实责任更重要。不讲责任,不追究责任,再好的制度也会成为纸老虎、稻草人。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党委负主体责任,纪委负监督责任。其中,党委能否落实好主体责任,是影响反腐败斗争全局的关键。这就要求各级党委特别是主要负责同志必须树立不抓党风廉政建设就是严重失职的意识,常研究、常部属,抓领导、领导抓,抓具体、具体抓,种好自己的“责任田”。着力在以下方面尽到责任:加强领导,选好用好干部,防止出现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强化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从源头上防治腐败;领导和支持执纪执法机关查处违纪违法问题;党委主要负责同志要管好班子,带好队伍,管好自己,当好廉洁从政的表率。党委领导反腐败的主体责任、纪委的监督责任落实了,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的工作就能够长期坚持下去,我们党就能够向人民交出合格的执政答卷。

本文原载于中央纪委监察部网,作者系中央纪委研究室研究员

猜你喜欢
腐败现象腐败分子理想信念
理想信念是“政治灵魂”
诠释理想信念的写作追求
坚定理想信念 锤炼优良作风
插画的视觉效应对腐败分子的警醒研究
得罪人新说
腐败分子也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水利工程建设领域腐败现象研究
增强青年理想信念教育的实效性
给企业家腐败现象开“药方”
关于加大对腐败分子处罚力度问题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