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诗典·典中典

2014-03-02 08:25伊沙
诗潮 2014年11期
关键词:新诗诗人诗歌

新诗典·典中典

主持人:伊沙

协 办:网易读书频道

《新世纪诗典》微博:http://t.163.com/1339279689

【栏目缘起】

《世纪诗典》是1998-2000年《文友》杂志鼎盛时期的黄金栏目,由诗人伊沙担任主持,编选并点评现代汉诗中的优秀篇目,影响广泛而深远,诸多青年读者由此走上了创作道路,专栏作品后结集为《现代诗经》《被遗忘的经典诗歌》两书,被公认为新世纪以来出版的经典选集。《新世纪诗典》是诗人伊沙应网易读书频道之邀通过微博开设的诗点评专栏,与《文友》版《世纪诗典》具有对接和继承性。伊沙对2000年以来当代诗人创作的优秀诗篇展开每日一首的选评,并邀请原诗作者与读者通过微博进行交流。通过建立这个平台,还创设了“新世纪诗典大奖”“新世纪诗典系列朗诵会”“新世纪诗典学术研讨会”等一系列诗歌活动,并出版《新世纪诗典》纸质书,旨在繁荣诗坛、复兴汉诗,也让读者得到美好的诗歌享受。为加强纸媒与新兴媒体的深度互动与合作,第一时间展示中国当代诗歌的现场性、多元性、开阔性与经典性,我刊特开设《新诗典·典中典》栏目,定期从《新世纪诗典》微博专栏遴选佳作集中推出,力求使之成为中国当代网络诗歌的精品窗口。

【栏目主持人】

伊沙,著名诗人、作家、评论家、翻译家。1989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现于西安外国语大学任教。出版各类著作六十余部,获多种诗歌奖项,应邀出席多个国家举办的国际诗歌节。

⊙徐江

为痛风的恐惧而作

痛风就是

从此跟好吃的告别

稍不注意就要坐上轮椅

早早扮演孔明先生

所以

别了,螃蟹

别了,带鱼

三文鱼

黄花鱼

大虾

(包括小河虾)

别了,扇贝

生蚝

麻蛤青蛤

别了,蘑菇

各种蘑菇

毒蘑菇

(虽然从来不吃

但也还是一起别了)

别了,羊肉泡

牛肉面

肉汤

鸡汤

麻婆豆腐

菠菜

以及并不好吃的菜花

别了,喜力啤酒

百威、嘉士伯

雪花、自酿黑啤

以及一应纯生

别了,龙井

碧螺春

别了,内脏、骨髓

所有的海味

鸭、鹅、鸽

别了,绍兴酒

别了,鱿鱼、芦笋

挚爱的咖啡

哪怕没有“蓝山”

也请你还给我

别了,伟大的

过量食用的那一部分盐

别了,为所欲为的欢乐

而此刻,另一种为所欲为

在我大脑的原野上展开

那些威武的队列

在阳光下盔甲鲜明

它们都是吃的呀

现在你看

它们在阵地前

起劲地对我挑衅

然后潮水般退却

抛下可怜的战利品

一两根圣洁的海带

推荐语:在刚刚举行的第二届长安诗歌节成就大奖颁奖礼,徐江以获奖者的身份做了一个精彩的发言(是我所见过的最好的受奖词),随后又朗诵了一首精彩的诗,即本诗。实话说,他命名为《杂事诗》的他的日常创作停滞很久了(我曾建议他关门,另起一组寻求突破),但是突破骤降,拜疾病赐予灵感,疾病将一个思考型的诗人逼成了充满具体细节的感受型诗人。

⊙晓音

我会看到透明的狐狸长袖飞舞

我早该这样:低下头来

与黑暗中那些泛着微光的事物说话

这是中年人的生活

用内心包裹着自己的世界

像织茧的蚕

把世界分隔在那边

我会看到透明的狐狸长袖飞舞

我会看见那些隔世的牡丹

盛开在帝国斑驳的墙下

我会用耳朵倾听说话

我会用长于时间的唇舌

接住一颗匆匆滴下的露水

秋天,顺着人的想往如约而至

往事不经意的就会让我们战栗不止

直到春天,万物复苏

在季节的交替中

我反复窥视那些飞流般增长的日子

像水中的百合

岁月轻轻滑落

推荐语:《新诗典》第400首,推荐在一个特殊的

夜晚——今晚,我回到了母校北师大,为其110周年

华诞而诵。老同学、《新诗典》诗人徐江有云:《新诗

典》或许会成为《全唐诗》——不是在此刻的母校而

是在十天前的世界屋脊之上。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或

许因为这句话,《新诗典》会延长,至少该有1000首

吧?晓音这只透明的狐狸,也完全配得上今晚的华

美。

⊙丫丫

变奏:片段

巨大的浴镜前

我小心翼翼

穿上——

不锈钢内衣

塑料背心

红木短裙

玻璃外套

橡胶连裤袜

水泥长筒靴

最后不忘戴上

亲爱的纸花小礼帽

你站在镜子背面

一语不发

拿着透明螺丝刀

不慌不忙,将我

一件一件,一点一点

拆下来……

我终于成了

一堆废土

推荐语:诗人是用来干吗的?并非所有的诗人都能提供新鲜的思想,诗人的第一要务也并非是提供思想,而是能够形象地说出世相人心,是提供“妙说”的专家。本诗就是如此,那一连串形象的比喻很妙。又是我此前全然不知的广东诗人,那片红土看来很厚;又是来自湘莲子的推荐——我举个相反的例子,我请两个省的“独苗”入选者推荐所在省的优秀诗人,一年过去,杳无音讯。

⊙左右

聋子

声音有没有颜色如同黑暗

声音有没有味道如同酸涩

声音有没有梦想犹如三天光明

声音有没有冷暖

声音有没有最初的爱

声音在哪里出生的呢,请你告诉我

我想在我的耳朵里也怀孕一些声音

我想在我的意识里也制造一些声源

我想将自己出卖给一个懂得声音的精灵

请你告诉我,外面的世界是不是喧嚣的

昨夜地震了,我没听见妈妈最亲近的哭泣

我最想要的答案

我想做一个能听见声音的聋子

推荐语:本诗作者左右是个聋哑人,他在西安的一所民办大学里读书,也发表过一些作品。他在长安诗歌节上表演过手语朗诵,令在场者大为感动。《新诗典》开办以后,他在博客上两次给我发字条,语气很生硬:“给我推荐一首……”——我读罢一笑,你以为那么容易啊?他的诗又来了,此次令我大为震撼,他写了“必须写的”(而非“可以写的”),诗便一下子长了三段。

⊙湘莲子

病房记事12

3床,习惯夹包的手瘫了

8床,习惯鼓掌的手瘫了

9床,习惯签字的手瘫了

这医院没有4号病床

5床病人推开门,深凹的眼

幽灵般盯着我:“我要报警,我老婆

耍流氓,昨天吃剩的豆子今天还煮给我吃。”

他老婆骂他神经,他们争辩了半天

他谴责我假装听不见他肚子里的警报声

他要告我包庇罪,他说:“那么刺耳的声音

我一个病人都听见了,你会听不见?”

他好像刚刚从墓地下班回来

推荐语:陕北“高原荐诗”之二:湘莲子绝对是《新诗典》上最有效率的诗人:她自去年11月22日被推荐第一首,到今天升级为4.0,用了不到8个月时间,并且主要靠其不断写出的新作。她也借《新诗典》宣告自己是目前中国最优秀的女诗人之一,她似乎天生与《新诗典》合拍——如何与《新诗典》“合拍”?那就是不断写出现代的充满新意直取诗核的佳作,图穷匕首见。

⊙马非

拉利伯塔省省长

刚刚他还在武器广场

检阅部队

站在将军们中间

双目炯炯,神采飞扬

现在在特鲁西略大学

由教堂改造的礼堂里

在一份宣读的长名单中

他排在诗人和教授之后

他坐在主席台一角

校办秘书的旁边

没有他发言的份儿

像个蜡人般面色安详

他知道自己的位置

推荐语:《新诗典》长安诗会后的一次上课,课间,某女生到我面前谈观感,我问她印象最深的是哪首诗,她脱口而出:“《那个人》。”——那一刻,我替马非感到高兴,作为诗人,这来自纯粹读者的印象深刻是很高的奖励!我很难想象:一首好诗,只有同行觉其好,到读者那儿便成绝缘体,那也是可疑的“好诗”。马非的第四首,走出了办公室,走出了国门,得自南美的秘鲁。

⊙李岩

削玻璃

削玻璃——这是不可能的

削玻璃——这是不可能的可能

削苹果,削梨,削土豆,削木头

玻璃如何削?

如何削掉玻璃透明的皮肤?

——它只能切割。

但我们削玻璃。

这是不可能的可能。因为不可能,才可能。

但是我们削。

像削苹果一样削,像削梨一样削,

像削土豆一样削,像削木头一样削。

像龇牙咧嘴的小工头,克扣工钱一样削。

像小学生削铅笔那样削,削了再削。

我们不断削,我们不停削,

我们像削玻璃一样削。

但不用刀具削,用心削,用手削,

用感觉去削。用灵魂去削。

正因为不能削,我们才要削。

我们削玻璃,我们削。

我们在它透明的土地上刨、挖、掘、抠。

在边棱上用劲削。咬紧牙关,用疼削。

推荐语:有目共睹,《新诗典》擦亮了一批诗人,它是最有成效的,李岩是其中之一,是较为突出的一个。《新诗典》擦亮的是那些早就做好了准备的诗人,是与它方向一致节奏合拍的诗人。李岩写得慢写得少,但在关键时刻拿得出好诗,能做到刺刀见红。本诗是他在5·26长安诗歌节第85场朗诵的作品,是我这个主持眼中当晚的最佳诗歌,我以为看出这一点并不难。

⊙马召平

孩子

孩子在打电话 他三岁

他要给鸽子打电话

他要告诉鸽子午饭做好了

快来吃饭

他是那么喜欢鸽子

鸽子是从哪儿飞来的 没人知道

鸽子每天都要在窗前停留

梳理羽毛

孩子就喊鸽子鸽子我爱你

他还喜欢过金鱼

楼下的宠物狗

和一头进城的驴

每天

我们给他讲童话 童话里全是动物的影子

全是动物们的故事

我们把动物说得那么可爱 可亲

但我们从来没让孩子亲近过动物

我们会说脏 会说动物咬人

我们内心想说的那些东西

孩子不明白

推荐语:在中国唯一与诗人沾边的节假日将尽之时,在我们给自家孩子“收心”之夜,请为他(她)朗读一首诗,不要朗读屈子之作,也不要朗读唐诗——如此,他们会有提前开课的反感。古诗也不好玩,请为他们朗读一首《新诗典》作品,就读本诗,为孩子读《孩子》,从诗人做起,你千万别以为他们听不懂,你千万不要低估你的行为对他们可能造成的美好的影响。

⊙毓梓

姥姥寡居了

带着妈妈

回娘家

妈妈寡居了

带着我

回姥姥家

幽暗的浴室

妈妈坐着

给姥姥擦腿

我跪着

给妈妈擦背

我要做绝缘体

停止重复的

悲剧

推荐语:印象中毓梓还有一首可以推荐,我去找那首诗却发现了这首诗——选诗当如写作,有意外才好,做起来才有乐趣。本诗寥寥数语,勾勒出

女性的宿命,表达出自我的抗争——内行人懂得:微言大义,并不容易,更可贵的是,它有形象有画面(这才是属于诗的):“幽暗的浴室/妈妈坐着/给姥姥擦腿/我跪着/给妈妈擦背”——刺人眼目,震撼人心。

⊙苏不归

我看见一个身体被锯掉一半的人在跑

人群中

我看见一个身体被锯掉一半的人

在跑

只有下身

横截面似年轮

刚拐过国会大街

有些人在惊叫

有些人假装

没看到

他的尖头皮鞋迈着方步

小声在跑

只有反战的流浪汉

在帐篷外

面朝他微笑

他正试图

找到一个

谷歌地球搜索不到的地方

他要让世界的

任何一枚时针都无法将他瞄准

他还想

与从不会老去的河水双宿双栖

他正在露天酒吧的

一个角落

喝酒

可不是为了清嗓

为一通政治宣言

做准备

他压根不懂政治

也没打算懂

他穿着裤子

他有可能是白人、黄种人

或是黑人

他只是在

奔跑的过程中

稍作休息

瞧,他的皮鞋

永远铮亮

双腿蔓延着

享受的曲线

车与人的喧嚣间,他

安静得就如同

一个树桩

推荐语:为《新诗典》选首诗的成本有多大?5· 26长安诗歌节朗诵会现场,我听作者本人亲诵本诗,当时的感受是:标题太好,压了正文。就放过了。事后我看南人录制的全程视频,觉得正文也不错,就请作者将诗发给我,仔细一读,所有细节都看清楚了,这是一首相当好的诗。这两年苏不归的进步用“惊人”来说都不过分,我以为是开悟了好诗的方向,见识经历修养在起作用。

⊙黄默

空弹壳

我看见一只鸟 在一块石头上

啄一枚空弹壳

它扑腾着翅膀 用力地 一下 两下……

跳起来 扑下去 狠狠地

——它在啄!像行刑 像拷问

如果是枚松塔 肯定啄烂了

如果是块木板 肯定啄穿了

如果是根骨头 肯定啄出一个洞

它在啄 好像不知道

也许知道弹壳比石头更坚硬 或许

它知道更多

但它并不理会 只是啄 不停地

跳起来 扑下去 仿佛小小的身子

蕴藏了巨大的怒火 拼命地

——它在啄!像鞭尸 像泄愤

它在啄 一枚铜制的弹壳

曾经滚烫 现已冰凉

但在鸟的记忆里 它属于枪 指向死亡

推荐语:“我看见一只鸟/在一块石头上/啄一枚空弹壳”——如此开头,力大万钧!有了如此这般的一个开头,你想把此诗写坏变得很有难度,因为它抓住了诗核!如此意象是世界级的!难道你不感到震惊吗?《新诗典》至今仍然好诗无穷,出自往常不那么耀目不那么灿烂甚至寂寂无名的诗人之手!我的震惊在于:诗坛麻木不仁!如此好诗也任其在荒草连天中自生自灭!

⊙零雨

缝隙

我穿过花与玻璃的

房间

我穿过花香与

碎片的巷弄

我穿过

荆棘与刺的街道

我找到笔在公园

木椅上

种下一朵昨日的黄

明日的花

想告诉别人

宇宙的圆与虚无

三只足的鼎

倾听流浪人闲聊

生活的褴褛

我决定投向你

那面墙与墙

之间的缝隙

朴实而且窄得

而且没有人通过

推荐语:译了那么多外国优秀诗人之作后,我对诗歌的晦涩持有的警惕空前之高,甚至对朦胧的怀疑也加剧到极点(我已放言:是中国人发明了“朦胧诗”),因为我已经摸清楚了:是伪劣翻译的“译不通”造成了我们以为可以“写不懂”。零雨也是学府出身学院体系的,怎么就不晦涩?也不过分朦胧,而是异常清晰。说穿了:有东西就敢亮出来,没东西才要遮遮掩掩,都是写诗的,谁能蒙了谁?

⊙艾尼瓦尔·艾合买提

后来

知道吗,我出生在托克苏县农村,童年

能背诵整部《古兰经》

能让琴弦发出简单而优美的音符

后来,记得是坐着驴车进城

后来,我才知道那地方是龟兹国的领地

国王与妃子早就死了

工匠们隐身于更深的民间

伫留在壁画里的人,早被人掏去眼睛

却依然能看到我长大

到处行走,或根本就不曾出生

推荐语:又一位汉语并非其母语的诗人,来自于女诗人丁燕的推荐。《新诗典》的开阔早已超过了

我最初的设想:汉语非其母语的入选者已达七位:吉狄马加、梅丹理、嘎代才让、鲁若迪基、德乾恒美、才旦多杰,还有今晚的艾尼瓦尔·艾合买提。他们中既有少数民族又有外国诗人,他们不但带来了独特的文化和思维,还带来了中文的别样风采,本诗很典型。

⊙罗思容

地鼠

瑟缩的 床上隆起两座小土丘

是伏在地底的两只鼠 在土里

奋力地挖着属于它们的秘道

鼠儿 鼠儿 要挖向哪儿 是否

地底也有月亮和星星 是否地底

也有许多被我们遗忘的童话

我们用不太多的悲伤加上梦想作为工具

我们还用回忆和童年的孤独

使劲地敲凿 我们对一无所知的

未来装得若无其事 我们总是

被自己的恐惧诱惑着 一不小心就

在嘴角里牵动了惴惴不安的痕迹

并且醉心于日子的苍白

推荐语:昨天,我们还在谈论《新诗典》对汉语非母语的诗人(主要是少数民族诗人)的挖掘和呈现的这一美好现象,今天我们或许还可以总结一下《新诗典》对台湾中青年诗人的大力推荐,至少在关注《新诗典》的人群中已经大大改变了对台湾诗的固有印象。罗思容便是他们中很活跃的一个,或许是因为她还兼做歌手,她似乎有更多在舞台上呈现的诗歌真人秀,其诗也是颇有诗心、诗趣盎然。

⊙唐兴玲

我如此贪恋人世的甜

当一个又一个死亡或者即将死亡的消息传来,

这个春天更冷了。估计这细雨还得下好几天。还说什么人生何去何从,还寻找什么爱的真相。

我握过的某双手,今夜会成为骨灰,

它最后在灼热中,成为我无法认识的样子。

它肯定流不出眼泪吧。兰花还要一个月才开吧?

兰花开的时候,有人对我笑得像棉花糖。

我贪恋甜,贪恋柔软,贪恋温暖,贪恋植物香。

我这时发现死者有了曾经活过的证据,

全在这冰冻的春雨中,可是终场也无法也无人

准确收集。这中间有许多错误,可是忧伤太多,

也就无法纠正。就这样了。悼诗写得最好的那个,

最后肯定写到自己,曾经空过的怀抱和酒杯。

他哀悼的还有他千疮百孔的心和失魂落魄的肉身。

我在一个濒临死亡的人眼里,

看到种种爱,都健康、快乐,没有一丝怨毒。

为什么我还在问自己怎么过下去?

我必须让我最爱的他知道我过得很愉快,像个正常人,

天晴的时候会去北面的山上摘果子,

做果酱,给儿子吃。儿子会像我一样贪恋人世的甜吧。

推荐语:有多少诗人,在我们还不知道他(她)还来不及认识的时候,便悄然离去了。唐兴玲对我来说就是如此。我只依稀记得湖南一位女诗人病了,需要捐款。我不富裕,但捐款本是积极的,但是后来出了骗子。或许我正是在这一段看到的消息。不久前,我才读到她的诗,小吃一惊,毫无疑问,她是应该属于《新诗典》的,在天堂也一样。本诗是其最后的遗作。

这样的夜色

你会再听到我的笑声

——我的天使或死神

会再为我做花一样香的玉米汁

我爱你一身白衣,亲爱的

娇艳的石头窃窃私语

关于爱情、死亡以及我们隐秘的传说

亡灵在林间穿梭,她们轻轻唱

推荐语:《新诗典》是一台显微镜——此前不曾有过如此精密的仪器来观测一首诗的好坏、一个诗人的实际成就,于是在这里,你会看到在资历、名气上还不够的诗人却在诗歌的某些细微之处其实已经跃上了汉语的巅峰。发来一组短诗,首首都有大师之句,前两天我随口对老G背出一句,还不在本诗中。《新诗典》,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

⊙君儿

原因

十六年了,生活在同一屋檐下

我们仍没有来得及彼此相爱

我知道,这主要原因在我

一个自大又自弃的写诗的——人

推荐语:恕我直言:君儿目前写作的整体状况并不令我感到满意,她似乎进入了一种自白的惯性:形式不“尖”,内容不“独”,是一种无法避免的中年知足感使然?本诗是个意外,她近三首入选《新诗典》的作品都是游离于整体的意外。我得再次说到一首诗的成本,本诗便下得格外足:不仅是勇气,还有自小到大的反省。照我看:写诗不折腾不行。

⊙雨人

1982年的妹妹

妹妹,你还住在1982年的山坡上吗?

30年后的9月,我

捧着草原和马蹄声来看你

秋天胀疼着,野菊花

也胀疼着,你银子一样的笑声

铺满灿烂的山岗……

穿着当年的旧裙子

你跑出了松树林,跑出了

油画里的童年,松果受到惊吓

纷纷掉在草地上

妹妹,我是今天唯一的登山者

我知道,你给我留着

最蓝的天,那

是你亲手染出来的

(注:我有一个亲妹妹,比我小两岁,1982年因病离世,时间停止在她童年的花瓣上。)

推荐语:中国人对时空关系天生敏感,这种敏感即诗。古诗里为什么会有句与句之间的大跳跃,并非生造的技术使然,正是这种永恒的时空感所造就——值得庆幸的是:这种时空感被中文现代诗继承了下来,本诗即是,这种感觉一定会让读者感到分外亲切,因为你是中国人。又见陕西诗人,《新诗典》什么都未预设,包括向我身下发现陕西这片厚土。陕西多闷人,十年磨一剑,杀出潼关去。

⊙李涵淞

孤决

我总有异于常人的地方,这

注定我一生的疼痛

我不是天才,也不是疯子

我是一颗尖锐带刺的种子

只能自己种植自己

风,从遥远的地方吹来

每路过一次就抖落一些负担

在一片常青藤的叶子上,交出我的命运

世界小得,难以放置安全

生活千人一面

把脊椎压弯

像叶子渐渐拱起身子

蚂蚁负重爬行

可,我是一颗尖锐带刺的种子

为了生长改变刺的向度

用鲜血来浇灌家园

一只嗅觉灵敏的黑蚂蚁

知道界限究竟在哪里

伤害我唯一的方式是毁损我的肉体

这个最柔弱的女子随时准备死亡

我的青春是一部独特的大型组诗

与族谱里的亡灵无关

推荐语:这是西娃推荐的诗——说实话,一看是西娃推荐来的,我的警惕一下提高了,为何?我怕在诗里喊了几声阿弥陀佛,就被西娃瞧着亲看着好。于是,在我警惕目光的审视之下,一个早熟的诗才突出素养全面的在校女大学生浮出水面,一跃而起成为《新诗典》诗人!这是第八个或第九个90后,貌似最有分量最有潜力的一个。让我们期待她的未来,也感谢西娃的热心举荐。

⊙黄默

劳务市场

一位步入中年的女工,头发白了

她站在那儿,卑怯的神情,把一生的荒废

写在脸上

她不太说话,像我的母亲

她低着头,我眼前的天空便暗了下来

许多步履匆忙的人,都绕着她走

害怕,不小心带起的旋风

会把她吹倒

她太单薄

工厂说垮就垮了,她想活!

她说:要是有人像旧货一样把她收走

无论钉在什么地方

她,都是一颗坚硬的

铁钉!

推荐语:《新诗典》不是给少数人办的,也不是给多数人办的,21世纪的中国有多少真正的好诗人,我就为他们而办——唯其如此,第一季的纸版书方才火了;唯其如此,即便是第一流的诗人也不可能频频露面。要想增加被推荐的次数,你的上一首诗的推荐效果一定要好,或者下一首令我格外激赏。黄默较快地再度出现,至少占据了前一种情况。

⊙吕刚

风中的戈壁

车子停下来。停在戈壁滩上

让我看一看

想象中的你与你给我的想象有何不同?

坚硬的石头俯拾即是

柔软的植物若有若无

万有归于沉寂

发出声响的是风

车子停下来。停在戈壁滩上

让我想一想

看见你的我与没见时有何不同?

坚硬的脑壳触手可及

柔软的思想妙不可言

万有归于沉寂

发出声响的是风

推荐语:今年4月18日,《新诗典》推荐了吕刚一首绝佳的三行诗:“人生的路啊//去表姐家那一条/最熟”(《1970年代纪事》),深受同行与读者的喜爱——这便是他再获推荐的资格。秋日我在杜公祠举行的纪念杜甫诞辰1300周年活动中见到他,约其新作,他过后用手机给我发了一首,也不错,但是差了一点点。看来,好诗还得我亲自去找,于是便找到了本诗,读来让人多么舒服的一首诗!

⊙黄柏轩

光阴

天是灰色,蓝蓝的灰

我和你并着肩

坐在大厦顶上

吃补习前的晚餐

我们看落日

落日在冷冷的天边

像一匹小马

一匹脸颊黑黑的小马

身上湿湿的

闻起来像爽身粉

那是好久以前的事了

我们已经很久不往上爬:

我们冷。

推荐语:“想要了解一个人/就去他的故乡看一看”——这是多年以前,我自己写下的两行诗。不到一个月前,我到台湾走了一圈,就等于到所有台湾诗人的故乡去看了看,确实如此:我比以往的任何时候都更加了解他们,都更加领悟其诗,都更加喜欢他们在诗中所创造的这一种别样的中文。黄柏轩第一首推荐诗《父身如纸》获得过大家的好评,相信本诗一样会赢得喜欢。

⊙蓝蓝

真实

死人知道我们的谎言。在清晨

林间的鸟知道风。

果实知道大地之血的灌溉

哭声知道高脚杯的体面。

喉咙间的石头意味着亡灵在场

喝下它!猛兽的车轮需要它润滑——

碾碎人,以及牙齿企图说出的真实。

世界在盲人脑袋的裂口里扭动

……黑暗从那里来

推荐语:在蓝蓝新世纪的诗中,能够看到传统的影响——我指的是“朦胧诗”这个距我们较近的“小传统”,甚至可以辨析出北岛加多多的混杂影响,这二位正代表着“朦胧诗”的正路,这令蓝蓝的诗变得强大了,大有后来居上直取当代诗歌“女一号”的架势。但我以为:蓝蓝对自身的做强做大要保持一定的清醒和警惕:从警惕大词开始,到居高临下的位置和俯瞰世界的视角。

苏历铭随笔集《细节与碎片——一个人的诗歌记忆》近日出版

诗人苏历铭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诗歌写作,他依据自身多年来亲历的诗歌往事,通过对数十位诗人的精炼描述,展现了当代中国诗人丰富的写作追求和精神世界,揭开改革开放以来现代诗演变和发展的另面。该书以单独人物为篇章,穿插其他诗人或事件以及各种诗学的随感杂述,使私人记录成为宏大叙事中最生动的文字,具有超越个体记忆的文本价值。苏历铭说,他“既不代表也不隶属任何权威机构,没有树碑立传的职能”。“只是根据自己亲历的诗歌往事,触碰到个人写作生涯中遇见、交往或肝胆相照的诗人”。同时,他提到书中所涉及到的诗人“远非是中国诗人的全部,并不能呈现中国诗歌的全貌,只是其中的一些人或许是当代中国创造诗意文化的诗人群体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人物”。北岛评价说,此随笔集是“重要的是历史的细节,正如诗歌形成的源流及走向,苏历铭的回忆文字与诗、与人息息相关,激荡出诗意特别的八十年代的重重回声。”该书共计30余万字,收录76篇随笔,每篇以一位诗人为主线,涉及中国诗坛百名以上重要诗人,生动准确而又内容翔实地通过生活细节或作品文本,展示出当代诗人探索和创造诗意的努力与荣耀。本书覆盖三十年来诗坛上的多项重要事件,配有珍贵的诗人照片,也是一份难得的当代诗歌史料。

猜你喜欢
新诗诗人诗歌
晒娃还要看诗人
诗人猫
诗歌岛·八面来风
新诗画
诗人与花
诗歌过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