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 静
张汤:廉吏酷吏的人生起伏
■ 杨 静
张汤,西汉杜陵人。张汤因为办理陈皇后、淮南王、衡山王等三王谋反案,得到武帝赏识,先后晋升为太中大夫、廷尉、御史大夫,与赵禹编定《越宫律》、《朝律》等法律著作。用法主张严峻平一,常以皇帝意旨为治狱准绳。助武帝推行盐铁专卖、告缗算缗等政策,打击富商,剪除豪强。颇受武帝宠信,多行丞相之事,权势之大在丞相之上。
张汤的父亲做过长安县丞令,分管刑狱。张汤从小受其影响,在这方面表现出很高的天赋。
张汤自幼天资聪颖。话说 “三岁看小五岁看老”,一日,小张汤父亲下班回家,发现煮好的一块熟肉不见了,父亲认定是小张汤吃了,生气之下打了张汤。幼年张汤自觉委屈,但他明白家里并无他人,自己确有干系。为了找出真相一洗冤屈,张汤在其父上班之后便在家里仔细查找。首先将祸首锁定为家里的活物——老鼠。于是,他在家里开始烟熏火燎,通过挖洞等方式终于捉拿了一只肚子鼓鼓的老鼠,并在老鼠洞里发现一块未吃完的肉。之后小张汤将老鼠捆绑起来,他设下大堂,对老鼠进行拷打,打得老鼠皮开肉绽。并录有记录,讲述自己如何拷掠,老鼠如何认罪,最后拷打,判处老鼠斩立决,俨然当起了执法严明的狱吏。其父回家看到这份“司法文书”深以为奇,赞赏道,“文笔如老狱吏”, 遂教他法令案狱。后来父亲将此事告诉业界同事,长安县衙为之震动,然小张汤的残酷也由此可见一般。
父亲死后,张汤才出来做官,在长安县做了一名小吏。虽然官职不高,但张汤在长安县衙认真工作,在此期间,张汤遇到了自己政治生涯中的贵人——田胜。此人因被冤枉而下狱,张汤发现其人系被冤枉,就凭借一己之力帮田胜洗清冤狱。落难受助的田胜十分感激,田胜不是一般人物,是刘彻生母王美人的弟弟,其兄乃后来的宰相田蚡。汉武帝继位后将其舅父田胜封为周阳侯,田胜举荐张汤去宁城那里做了宁城掾。宁城欣赏张汤才干,举荐张汤为茂陵尉,茂陵乃长安城南汉武帝的陵寝(位于今陕西兴平市地界),古代皇帝一旦继位,第一件事情便是开始给自己修建陵寝。故而这一职位很容易受到汉武帝刘彻的重视,很快茂陵尉张汤就被提拔为侍御史。
张汤真正得到汉武帝的赏识和重用,是从审理“陈皇后巫蛊案”开始的。
张汤在担任侍御史期间,办理了一件惊天大案,“陈皇后巫蛊案”。汉武帝元光五年,汉武帝已经执政十多年,羽翼渐丰。窦婴被杀,田蚡已死,影响其执掌大统的外戚干政慢慢得以解决,只剩下后党一支对其有所掣肘,而在这一年恰好发生了一件涉及陈皇后的巫蛊案。巫蛊作为一种巫术,在古代被传得十分神奇,制作小人偶,被巫师、巫婆加以诅咒,扎其心脏,据传可以使人致死,故为宫廷所严禁。依照汉律规定,巫蛊情实,弃市。
陈阿娇也就是后来的陈皇后,乃馆陶长公主之掌上明珠,汉景帝是其舅舅,刘彻乃其表弟,4岁的刘彻见到姑姑馆陶长公主,在说到长大娶媳妇的时候,刘彻口出童言,将来要娶阿娇姐来做媳妇,用金子做一个屋子来给阿娇住。“金屋藏娇”一语便出于此。
馆陶长公主此先预与太子刘荣接亲,几次试探不成。当听到刘彻这个话自是很高兴,馆陶长公主开始在汉景帝面前屡提太子刘荣不是,连说太子母亲栗夫人的坏话,与刘彻的母亲王美人一起积极争取汉景帝对刘彻的注意,思谋立刘彻为太子。最终导致汉景帝刘启废太子刘荣,立刘彻为太子。在馆陶长公主与其祖母帮助下,刘彻成功登上大位。陈阿娇由太子妃升任为母仪天下的皇后。
陈皇后显贵至极,享尽荣宠。陈皇后本应与“轻则弃市,重则灭族”的巫蛊不相干。陈皇后与汉武帝刘彻二人自小青梅竹马,感情本应很好。然陈皇后自恃娘家势大力大,自恃有其母的帮助刘彻方登大位,性情跋扈,希望皇帝专宠。加之陈皇后也有一大心事儿。结婚十多年,她未能给汉武帝添一子半女。“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况且皇家子嗣多寡事关汉朝社稷。对此陈皇后十分焦急,渐成心病。与陈皇后同样着急的还有一个人,平阳公主,刘彻与这个亲姐姐关系十分要好,二人关系可谓是馆陶长公主与汉景帝二人关系的复写。建元二年,平阳公主广搜天下美女以侍宠皇帝。建元二年,平阳公主将自己家里的歌妓卫子夫推荐给汉武帝刘彻,卫子夫在短短三年便生下了三个女儿。这让陈阿娇更加忧虑,由此看来汉武帝刘彻与自己没有子嗣是自己的原因。依照刘彻对卫子夫的宠爱,不出几年一旦诞下皇子,则很有可能被立为太子。这对陈皇后是一大刺激。陈皇后深觉金屋藏娇的允诺在汉武帝对卫子夫的宠爱中化为乌有,妒火中烧的陈皇后预测到,汉武帝身后卫子夫会子以母贵,届时自己则后位不保,家族也会因此落势。在从小青梅竹马的丈夫移情别恋之后,加之想到自身无嗣可能带来的隐患。失去理智的陈阿娇对于卫子夫又嫉妒又怨恨,陈皇后辗转请到女巫楚服,楚服打扮成男子模样,与陈皇后同床共枕,宛如夫妻一样亲密无间。陈皇后要求楚服致卫子夫于死地,以消除心头之恨。楚服依借巫蛊作法诅咒卫子夫,野史记载称果然有效,卫子夫几次心疼差点儿致死。巫蛊事件败露后,汉武帝选用张汤来彻查真相。汉武帝本就对后党多有不满,此次要求严查。
因张汤出身低微,一路升迁没有任何党派干系,加之张汤才华横溢,使得汉武帝认为张汤是其扫清外戚的最佳人选。张汤接到汉武帝的命令之后迅速行动,封锁后宫,软禁陈皇后,关押后宫所有宦官、宫女,逮捕了楚服及手下小巫等数人,并对其进行刑讯拷打,很快得到真相,张汤禀明汉武帝,有确凿证据证明楚服等人受到陈皇后指使运用巫蛊来宰杀他人,汉武帝听后雷霆震怒。汉法严惩巫蛊,且受害人乃汉武帝所爱女子卫子夫,可能为皇帝生下太子,此关家国社稷,故而勃然大怒。
张汤受命后深入调查事情的原委,丝毫没有留情。本来此事只是涉及陈皇后与楚服,然张汤在审理中将自己的严酷与智慧发挥到了极致,依法判处楚服死刑,接着又深入追查参与者及知情者,落难受牵连者数人。最后受株连被杀者达三百多人。陈皇后被判为“大逆不道”,废掉后位,幽禁在长门宫。
威胁皇权的外戚,在张汤贯彻严厉查处的谕令下,得以扫除。 “巫蛊案”表面上是一场宫闱斗争,其实它是汉武帝欲扫除坚持黄老统治思想的窦太后余党,以独尊儒学的一场政治斗争。陈皇后作为窦太后的外甥女自然成了重点打击目标。从此以后外戚之祸被清除。张汤在陈皇后巫蛊案中的出色表现,在审理此案时,深入追查余党的做法及表现出来的干练作风,深受汉武帝赏识。张汤很快被提升为太中大夫,掌管法令、政策的草拟。
不久,张汤奉命与中大夫赵禹
共同修订法令。赵禹为官也一贯清廉,执法严格,不徇私情。他甚至有意与公卿贵族、亲朋好友断绝往来,以便秉公执法,杜绝因私枉法。张汤对赵禹十分敬重,以兄礼事之。二人紧密合作,共同把过去的法律细致化、条文化,增补了许多内容。通过这次修订,律令增补到359条,砍头罪409条,并且拟用了13000多件案例来说明死罪,使法网空前严密。其中有两条专门用来约束在职官吏的新法:一叫“知见法”,是指官吏遇到有人犯罪而不告发就与犯人同罪;二叫“故纵法”,就是指官吏审案,如果错误地把罪犯从轻发落也要治罪。这次制定的律令与酷刑的矛头,主要指向政府贪赃枉法的官吏和地方豪强。新律令很快得到汉武帝批准,后张汤升为廷尉,列属九卿。
张汤在任廷尉时审理了 “三王谋反案”。
“三王谋反案”由淮南王刘安所起,淮南王刘安是汉武帝刘彻的叔叔。刘安是一个才子,喜欢琴棋书画,奉行黄老之术。在担任淮南王期间编纂了《淮南子》一书,是鼓吹黄老之道的。在刘安的治理下,淮南国出现了国泰民安的景象。然刘安对于其父老淮南王刘长的死一直耿耿于怀。老淮南王刘长在汉文帝时,淮南国土地肥沃,经济发达,人民安居乐业,军队强势,治理得很好。但刘长在任职时十分嚣张,渐有谋反之心,后来被汉景帝流放到蜀地,在蜀地拒食而死。在淮南王刘安看来,此乃杀父之仇,早有反心。但因谋反会诛灭三族,而隐忍不发,一直等待合适时机。一次与丞相田蚡酒酣耳热之后的闲谈,坚定了其谋反的决心。
田蚡当丞相的时候,邀请来长安办事的淮南王刘安酌酒闲饮。酒间田蚡逢迎淮南王刘安,称刘安有才能,且是太祖嫡亲,淮南国富庶,被治理得很好。刘安受到田蚡的煽动,回去后就开始招兵买马,建兵工厂打造兵器,收揽天下奇人异士,养士以备将来之用。
而就在此时,淮南王家里后院起火——雷被案发。
雷被是一个剑术高超的剑士,人称淮南第一剑,淮南王刘安之子——淮南国太子刘迁,作为一个纨绔子弟自以为是,喜欢逞凶斗狠。听闻雷被剑术高超,便一而再再而三地挑衅,雷被深知刘迁来路,一再避让。后避让不及拔剑相向,斗剑之时因实力悬殊太大,误伤刘迁。刘迁输剑蒙羞心里生恨,跑去向其父淮南王告状,控诉雷被故意伤害己命。淮南王刘安听到爱子受人欺凌,一怒之下将雷被下狱。
此事被朝廷知道了,成为削藩王的口实。何以被朝廷知道呢?案发时间正是朝廷征兵之季。为了对抗匈奴,尤其要征召这些身怀绝技、武功高强的人,雷被属于重点被召之列。
雷被在被羁押的时候逃脱,跑到中央向汉武帝告状,说自己愿意去北边征打匈奴。但是因受淮南国太子刘迁所害被关押不能前去。依照当时汉律规定,阻碍壮丁应征上战场是死罪。此事对于汉武帝来说无疑是个机会。
西汉初年诸侯国已经成为与中央抗衡的豪强势力,这也是汉武帝的一块心病。汉武帝一直寻机削除诸侯王势力,加强中央集权。而雷被的告发,无疑给汉武帝送来可以向淮南王发难的一柄利剑。汉武帝抓住机会委派已经升任御史大夫的张汤前往淮南国彻查此案,要求缉拿淮南国太子刘迁。张汤自然了解汉武帝心思。一到淮南国,便大张旗鼓地在相对独立的淮南国进行搜查取证。得知太子刘迁已经被淮南国王后荼所藏匿,差派河南郡的一干人马前去淮南王府宅找刘安要人,坚称经查得知刘迁已被王后荼藏匿,要求必须交出嫌犯刘迁。并授意河南郡一干人极尽羞辱之能事,意图激怒淮南王。张汤自己则只身去找淮南相,要求淮南相依法办事,捉拿刘迁归案。
依据当时的制度,诸侯国的丞相是由中央朝廷委派给地方诸侯国的。因人事隶属关系的特殊,以及张汤不断施压,使得淮南相经过一番权衡之后,前去淮南王处,找淮南王手下的人要求交出刘迁。淮南王一看平日之同事淮南相也向自己要人,便顺势说情,淮南相严词拒绝。淮南王刘安治国有道,治家无方。情急之下生出下策,前去中央朝廷找皇帝刘彻告御状,以皇叔身份提及淮南相竟敢侮辱本王,无视朝廷纲纪。汉武帝没有给皇叔刘安面子,斥责道,淮南相是不懂国家纲纪,而您的太子刘迁阻挠国家壮丁去应召征战,您的王后藏匿嫌犯刘迁相比要重的多。严加训斥之后要求淮南王回去,密切配合张汤彻查此案。淮南王沮丧而返。
张汤回到京城向汉武帝报告此案的进展。此案大致已经查清,雷被愿意效力国家,以武力应召入伍
攻打匈奴。 但是被刘迁所关押,刘迁犯有死罪。而朝廷下令捉拿刘迁,淮南王后荼阻拦藏匿,这些罪责都应该由淮南王来承担,惩其死罪。汉武帝紧急召集朝廷重臣上朝议事,专门讨论雷被案。皇帝对于淮南王的态度众大臣十分清楚,在这样的场合下,朝廷重臣纷纷声讨淮南王的罪责,要求极刑于淮南王刘安。
汉武帝刘彻见时机已到,便主张放淮南王一马。淮南王刘安虽然罪当处死,但念及往日,死罪可免,活罪难逃,要求削去淮南王两个县划归中央朝廷。
淮南王见此方才明白汉武帝刘彻的用意。刘彻一直在等待机会削弱自己的实力。与其被皇帝刘彻软刀子所杀,不如奋起谋反争取主动。
淮南王在诸子之中尤其偏爱太子刘迁,对于其他孩子就比较淡漠。刘不害乃刘安的庶出儿子,依据汉武帝当时的推恩令,应当享受分封郡的权利,可以封候。刘不害的儿子刘建是淮南王的孙子,对此颇有怨言。与其他人商议想搬倒太子刘迁,保护其父权益。此事被刘迁知道,抓来刘建暴打一顿。刘建对此心生愤恨,连夜跑去长安向汉武帝告发其祖父淮南王与太子刘迁一直图谋不轨,意欲谋反,汉武帝旋即将此事交给张汤严肃查办。
张汤一看刘建来告状,恰到好处,让其供述其祖父淮南王与太子刘迁是如何谋划造反的。而且将刘建与刘不害父子进行穷追猛打式的纠问审讯。此事传回淮南国,淮南王一看时势如此,不得已与太子刘迁匆忙起事,然因准备不足,加之汉武帝羽翼已丰,淮南王谋反兵败。
太史公评价说,“国家赖其变”。具体来说对于汉武帝削藩以加强中央集权,扫除后党干政,集中全国之力来攻打匈奴,稳固边疆、发展经济有重要的功劳。兵败之后,张汤接着审理此案,依照汉朝法律谋反者诛杀三族。张汤对于淮南王进行牵引勾连,首先判处淮南王后荼和太子迁死刑,对于淮南幕僚,也全部处死,并悉数灭族。所有与淮南王家族有直接关系的人都被牵扯进来。其中,淮南王门客伍被和严助也参加了刘安的谋反活动,可汉武帝爱惜他们的才华,又加上他们曾劝阻过淮南王谋反,打算赦免他们二人。张汤得知这一消息后,立即向武帝进言,认为伍被虽有劝阻之功,但仍然是淮南王刘安的臣子,属于逆臣,必须杀掉,以儆效尤。并进一步讲明了姑息养奸后患无穷的道理,最终获得武帝同意,仍将二人处死。
“三王谋反”主要因淮南王刘安而起,其他同时举兵的有淮南王亲弟衡山王刘赐、江都王刘建(易王刘非的儿子)。二王并非真心谋反,而是因与淮南王关系密切,封地比邻。担心国土被淮南王吞并,而随之起来,依照法律,三人本应有主犯、从犯之分。但张汤迫使刘赐、刘安二兄弟自杀身亡,此案中数万人被杀害。江都王刘建因重金走动上下,得以豁免。然刘建从事不谨慎,挂着天子旗,拿着先帝给其父的将军印到处招摇。对此有人举报到京城,汉武帝命张汤查处。张汤着手办理,听闻张汤来办案,刘建在其封地自杀,三王谋反案到此结束。此案前后株连达数万人,其中仅受牵连的诸侯、二千石及贵族就达数千人。这是自西汉建立以来,中央政府对诸侯王势力最沉重的打击。至此,诸侯王再也无力与中央对抗了。
张汤在司法审讯中十分残酷,用刑苛酷,不赦不宥。与此同时,在办案中廉洁奉公、不避权贵、严格依律办事。太史公对此评价说,“国家赖其变”。具体来说对于汉武帝削藩以加强中央集权,扫除后党干政,集中全国之力来攻打匈奴,稳固边疆、发展经济有重要的功劳。并对张汤的公正无私与廉洁给予较高评价:“其廉足以为仪表”。可见官吏廉洁是受到肯定的,廉洁本身有着超越意识形态的普世价值。
张汤因三王谋反案中平叛有功,获得武帝的进一步信任。元狩二年(前121年),他被擢升为御史大夫。张汤在任七年。这期间的两任丞相李蔡和庄青翟皆平庸无能之辈,因而朝政大事皆由张汤裁决,张汤也达到了其政治生涯中最辉煌的时期。
张汤开始执掌朝政的时候,西汉政府的财政经济已极度困难,国库空虚,入不敷出,连汉武帝也不得不节衣缩食。究其原因,一方面是连年战争,消耗太大,又适逢连年水旱灾害;另一方面是贵族豪强及富商大贾趁机利用铸钱、煮盐、冶铁等生意牟取暴利,使财富愈来愈集中到他们手中的缘故。为了扭转这种局面,西汉政府接受了著名理财家桑弘羊的建议,采取了统一货币、禁止私人铸钱,对盐、铁等由国家实行专卖、均输平准等一系列财政改革措施,与豪商地主争夺财源。改革收到了明显的效果。国家的财政状况由原来的入不敷出,一下子变成各种费用以亿万计。财政问题基本得到解决。
张汤在担任侍御史时处理了“陈皇后巫蛊案”,在担任廷尉时处理了“三王谋反案”。前后两案涉及三百余人,株连杀害几万人。用刑之酷令人胆寒。但张汤为官清廉可以为官者的榜样。《史记》记载,张汤死后家产值不过五百金,全部来源于朝廷赏赐与俸禄。盖棺定论,张汤是一个清官。可见张汤既是酷吏,也是廉吏。
由于张汤严行法度,不避权贵,也引来不少人的不满与怨恨。张汤在政治上有三大死敌,朱买臣、王朝 、边通三位长史。这三长史勾结当时宰相庄青翟共同陷害张汤。三长史逮捕了张汤的亲信田信,严刑拷打逼问田信。最后从田信口中得知一个重大信息。供述说,每次皇帝与张汤言及重大决策,在决策没有公布之前,张汤利用方便透露给我消息,根据这个政策囤积居奇,等政策一出就大赚一笔,所获两人平分。三人将此告诉汉武帝之后,汉武帝大怒,有次上朝汉武帝将此事质问张汤,每次我们公布政策之前,总有外边的人事先知道。张汤说自己绝没做过此类事情,但以其狱吏习性补充说道这种事情一定存在。由此汉武帝对张汤心生嫌疑。之后三长史等人屡屡向汉武帝攻讦张汤。汉武帝连续八次派人去张汤家里兴师问罪。张汤矢口否认,等着真相大白。但有一天,张汤同事酷吏赵禹,依汉武帝之命来到张汤府上问罪。赵禹亲至府上的一番说辞让张汤走向了不归路。赵禹说:“你为政多年,怎么就不明白事理呢,你张汤办理了那么多大案,得罪了那么多权贵,很多人恨你是必然的。他们中有人举报了你。当今皇帝在没有任何证据的情况下,三番五次找人来兴师问罪。就是要叫你明白,让你自行了断而已。难不成非要等待对簿公堂吗?”
“国家赖其变”张汤听后恍然大悟,汉武帝扫清后党、打击诸侯等一系列政策是他张汤执行的,而今积怨甚多,汉武帝需要他背负这一罪名,以消靡怨愤。张汤留下遗书:“臣出身毫末,无能而位列三公,是源于陛下的赏识。现在有人控告我,我必须承担起责任,但是我要向陛下说清楚,陷害我的是三长史。”张汤深文周纳,他在人生最后一刻,用遗书表明态度愿意承担责任,但是没有认罪,也没有说他有什么罪。同时还向汉武帝告了一状,说三长史陷害他。后世有人说张汤了不得,用遗书杀人。自己自杀但是在身后留下了深深的伏笔。果然,事后这封遗书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张汤死后,张汤母亲派人将张汤用一辆牛车草草拉出老家,一具棺材草草埋葬。张汤家族子侄后辈受“厚生厚死”的观念影响,有主张说厚葬的。说到张汤毕竟是朝廷重臣,即便十分清廉,办个葬礼还是可以的。然张汤母亲说道:“汤为天子大臣,今为恶言所死,何厚葬为?”这番话传到汉武帝耳中,汉武帝大为感慨:“非此母无以生此子。”无论是汉武帝心中愧疚也好,还是早有预谋也罢,张汤死后,汉武帝迅速为其平反昭雪。将此账算到三长史头上,将三人杀头以后弃市,街头暴尸。并将宰相庄青翟下狱。不仅如此,还将张汤的次子张安世召入宫中,封为富平侯。据史书记载,颇有乃父之风,张安世低调、清廉,威信很高。由此张汤的家族七代为侯,成为西汉时期最为显赫的名门望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