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幼兰
杜甫一生创作诗词1500余首,其中许多著名诗句都是在他悲喜交集的生活经历中有感而发,触境生情,挥笔写就而流芳百世的。杜甫在定居成都草堂期间,经过他的一番经营,草堂园亩扩展了,树木栽多了。水亭旁,还添了专供垂钓、眺望的水槛。诗人经过长期颠沛流离的生活以后,现在得到了安身的处所,面对着绮丽的风光,情不自禁地写下一些歌咏自然景物的小诗。《水槛遣心二首》就是其中较为知名的杜甫组诗作品。
组诗大约作于公元761年(唐肃宗上元二年)。全诗如下:
去郭轩楹敞,无村眺望赊。
澄江平少岸,幽树晚多花。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城中十万户,此地两三家。
蜀天常夜雨,江槛已朝晴。
叶润林塘密,衣干枕席清。
不堪柢老病,何得尚浮名。
浅把涓涓酒,深凭送此生。
第一首诗,首联先写草堂的环境:草堂离城郭很远,庭园开阔宽敞,旁无村落,因而诗人能够极目远眺。中间四句由近而远写眺望到的景色。尤以五、六两句刻画细腻:鱼儿在毛毛细雨中摇曳着身躯,喷吐着水泡儿,欢欣地游到水面来了。燕子轻柔的躯体,在微风的吹拂下,倾斜着掠过水濛濛的天空……“出”写出了鱼的欢欣,极其自然;“斜”写出了燕子的轻盈,逼肖生动。诗人细致地描绘了微风细雨中鱼和燕子的动态,其意在托物寄兴。这二句诗流露出作者热爱春天的喜悦心情。尾联呼应起首两句,更显得草堂的闲适幽静。
第二首诗,前两联写景,后两联言志。开篇描绘的是四川一带夜里常常多雨的天气,由此也引出下文:由于雨水的淋洗,四周的花叶变得很湿润,树林里也布满了水洼;淋湿的衣服已经干了,枕席也变得干净,表现出诗人生活环境的清幽和静谧以及住所的简陋。紧接着,诗人描写自己年老多病的现状,表达了他厌倦浮名的心情。最后两句写他慢慢倒酒而饮,借此来消遣余生,表达了诗人对自己身世遭遇的感慨和无奈。
两首诗写傍晚时分所见到的微风细雨中的景象,描写中远近交错,精细自然。它们句句写景,句句有“遣心”之意。诗中描绘的是草堂环境,然而字里行间含蕴的,却是诗人优游闲适的心情和对大自然、对春天的热爱。
读了杜甫这组诗歌,笔者至少有三点感悟:
一是惊叹作者的胸襟。杜老浪迹天涯,在人生十分落魄的生活中,还能够精细地发现大自然的美好,并将内心深处的苦闷表白出来。他真不愧是那个时代的大诗人,而只有诗人才有这样的情怀。
二是敬仰作者的文笔。这首组诗将唐代草堂的景观和诗人本身的心境描写得入木三分。只可惜,杜甫笔下那种“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城中十万户,此地两三家”的自然风景再也一去不复返了。草堂周围的风景早已被现代人用高楼大厦、霓虹灯和大马路掩盖得严严实实,车流和人流已替换了草堂内外当年的静谧……好在杜甫草堂的管理者一直以来非常注重历史文物的保护,使我们今天还依稀能看到杜甫《水槛遣心二首》笔下描绘草堂景色的丝丝痕迹。这是一种荣幸。
三是感谢作者的启迪。欣赏这组《水槛遣心二首》让我常常这样想,当我们在福禄功名的诱惑前费尽心机,在声色犬马的放纵中忘乎所以,在面临生老病死的冲击下而忧心忡忡时,何不学学杜甫的壮心不已,宏观豁达,去直面生活,笑对人生呢?
尽管这组《水槛遣心二首》读来让人感觉有些许凄凉,些许无奈,但是,我仍然对诗人的良苦用心所感动。是啊,诗言志。如果我们能够苦中作乐,能够主动在大自然美丽风光的陶冶中去感受人生的美好,我们的生命不是会更有意义,更显光彩么?
作者单位: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