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说专业”浅析
——以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模具专业为例

2014-02-28 10:07:36肖志余袁小会刘小宁
教育教学论坛 2014年43期
关键词:模具武汉课程体系

肖志余,袁小会,刘 兵,刘小宁

(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湖北 武汉 430205)

高职院校“说专业”浅析
——以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模具专业为例

肖志余,袁小会,刘 兵,刘小宁

(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湖北 武汉 430205)

“说专业”是专业带头人或骨干教师通过口头陈述、图解说明与讲演展示的方式介绍本专业的建设经验和改革理念。本文对“说专业”的内涵和思路进行了理论探析,并以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模具专业为例,以“说专业”形式介绍了专业建设情况,旨在进一步推动专业建设与改革,提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

高职院校;说专业;模具专业;专业建设与改革

一、说专业的内涵

随着国家高职骨干院校建设计划的实施与推进,各高职院校出现了一种新的专业建设经验交流形式——“说专业”[1]。

“说专业”是专业带头人或骨干教师通过口头陈述、图解说明与讲演展示的方式介绍本专业的建设经验和改革理念。与会教师通过观摩与研讨,交流专业设置与调整、课程体系开发、制度环境建设等关键问题,以使每位教师更加清晰自己所在专业的顶层设计及其配套思路,从而进一步推动专业建设与改革[2]。

二、说专业基本思路

“说专业”即从剖析本专业的行业、企业需求出发,针对就业岗位(群)所需技能,以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为目标,进行专业定位,从而确定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通过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团队、实践教学条件、教学管理体系等保障条件,确保人才培养质量;最后总结出本专业建设的特色与创新之处,并指出专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今后改革发展的目标。“说专业”思路如框图1所示。“说专业”重在说出本专业的存在有理,专业建设保障有力,专业建设内涵丰富,人才培养质量过硬和在同类专业中的特色鲜明之处。

图1 说专业思路框图

三、说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为我校国家骨干校重点建设专业,专业建设过程中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有很多不足之处,以下按“说专业”的形式从十个方面将专业建设情况进行介绍[3]。

1.专业建设背景。(1)行业背景调研。目前,我国已成为模具制造大国,预计至2015年模具总销售额将超过1740亿元,而且每年以10%的速度增长。湖北省已有近300多家模具生产企业,行业产值超过20亿元。武汉为1+8城市圈的中心,为振兴武汉模具产业,预计政府每年投入3000~5000万元资金,吸引20家大型模具企业入驻武汉,形成“模具国际工业园”。(2)人才需求调研。通过对湖北省模具相关企业的调研和分析,得出企业对于模具专业人才的需求呈上升的趋势。我国模具行业“十二五”计划培养模具专业人才25万,其中武汉都市圈模具人才需求约3万人,而且人才需求正以级数放大。(3)专业定位。根据市场调研和专家论证,确立了我校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定位是培养模具设计人员,模具制造技术人员,冲、塑压生产工艺员,以满足武汉及周边区域经济发展对模具人才的需求,对接武汉先进制造产业,为武汉地区制造产业升级服务。

2.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根据行业调研,人才需求调研结果和专业定位面向,确定了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培养面向武汉及1+8城市圈的汽车制造业、电子制造业、装备制造业,掌握模具设计与制造基础理论知识,具有模具设计、模具制造、冲塑压工艺编制及生产管理等能力,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3.人才培养模式。高素质的人才是如何培养出来的呢?根据模具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要求和职业素养的成长规律,我们设计了“一主线,二突出,三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一主线,工学结合分层递进的培养主线。培养学生的基础能力,岗位专项能力,综合职业能力。二突出,突出计算机应用能力;突出实践动手能力。三融合,即校企融合、工学融合、校内外评价融合。校企融合即通过校中厂实现了教学与生产过程相对接,通过厂中校实现了课程与岗位相对接;工学融合方面,我专业实行的是“分段式、柔性化”教学组织模式,按能力递进模块,安排学生多学期、分段式进行工学交替;校内外评价融合,采取以企业为主导对学生的职业能力进行评价,学院根据反馈结果对人才培养跟踪改进。

4.课程体系开发思路与措施。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体现是一个完善的课程体系,我们从模具设计与制造技术人员职业岗位要求出发,分析岗位的工作过程,将职业资格标准融入课程内容、将素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构建基于工作过程、双证融合的课程体系设计。课程体系如图2所示。

图2 课程体系框图

5.专业教学团队建设。高质量的课程教学需要优秀的教学团队来实施。模具专业教师团队现共有52人:其中专任教师29名、兼职教师23名;副教授以上18人、高级技师8人;来自企业兼职教师16人。教师团队结构中,企业兼职教师达31%,双师型达84%。通过整合社会资源,发挥专业教师团队与兼职教师团队优势互补作用,打造了一支“专业强、会操作、懂教育、能研发”的专兼结合的优秀教学团队。

6.实践教学条件建设。过硬的技能是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特色,实训系是培养和提升学生技能的基本保障,为此我们构建了“四级递进式”实训体系,从基本技能训练、专项技能训练、综合能力训练到职业能力训练。整个体系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技能到综合技能,遵循学生的认知及职业成长规律。在校内实验实训室,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校外实习基地“三级职业训练”平台,安排学生多学期、分段式进行工学交替。

7.教学管理体系与机制。制度是保障人才培养计划顺利实施的条件,我院建立了校、院两级教学管理制度;教学督导制度;企业评价制度;学生评教制度。

8.专业建设成效。经过10年度专业建设,我们取得了一些成绩。人才培养方面,本专业已有八届毕业生共2086人,2011、2012、2013年,学生报到率连续攀升,就业率达到91%,用人单位满度90%以上。专业毕业生获双证率达96.8%。学生参加省、市机械创新大赛,数控操作比赛、钳工大赛,3D建模大赛多次获奖。

9.特色与创新。在10年的专业建设中,我们逐渐形成了以下办学特色:在人才培养方式上,我们采取企业主导,共同培养“特定岗位人才”模式;并将企业的关系从“客户型”发展到“伙伴型”;开展企业深度合作,为企业“订单式”培养人才。在就业上,将顶岗基地与就业基地相统一。在人才素质培养上,我校采用导师制加专业辅导员管理制,对学生进行德育指导、学习指导、专业指导、就业指导。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教学法,使学生全面掌握知识并提升技能,达到教学做一体化。

10.规划与发展。产业和地方经济的发展对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兄弟院校相比较,我们还存在以不足:第一,校企合作中教学团队社会服务能力有待加强;第二,教学团队双师素质建设需向不断双师型发展。针对以上不足,在今后专业建设上,我校将加强社会实践项目的开发;加强校企合作技术开发,对外加强社会服务;加强校企教师互动交流制度建设建设,使教师实践知识能动态更新,适应企业现实需求。

“说专业”活动重在对专业进行剖析与改进,根据调研数据结合院校特点,确定专业改革思路和措施,全面把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切实加快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步伐,提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4]。

[1]黄光宇.高职院校“说专业”解析[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0(2).

[2]郭萍.高职院校“说专业”活动解析[J].湖北三峡职业术学院学报,2011,8(1).

[3]马树超,范唯.以专业改革与建设践行高职教育科学发展[J].中国高等教育,2009,(8):48.

[4]卢兵.基于职业技术领域专业群的高职课程体系的建构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09,(9):76-78.

G710

A

1674-9324(2014)43-0252-03

武汉市教育局教学研究项目(2013157)

肖志余(1982-),女,讲师,从事高职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模具武汉课程体系
别哭武汉愿你平安
歌剧(2020年4期)2020-08-06 15:13:32
我们在一起
歌剧(2020年3期)2020-08-06 15:12:36
武汉加油
决战武汉
环球人物(2020年3期)2020-03-02 02:15:22
《模具制造》月刊2020年订阅通知
模具制造(2019年10期)2020-01-06 09:13:10
第十三届Asiamold广州模具展盛大开幕
模具制造(2019年4期)2019-06-24 03:36:38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辅导员(2017年18期)2017-10-16 01:14:48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擦擦模具
童话世界(2017年8期)2017-05-04 04:08:34
模具制造中高速切削技术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