刁庆春:用画笔勾勒历史的轮廓

2014-02-28 07:39王宗亮
东方艺术·大家 2014年1期
关键词:组画庆春油画

王宗亮

中国画家想要通过西方油画传达属于自己民族的语言特色,就肯定要与“错综复杂”的西方油画体系发生碰撞。在油画来到中国一个多世纪以来,面对占据主场优势的西方油画时,中国油画该如何走出具有民族独立艺术品格的道路呢?在“中西融合”的过程中,既要保持属于艺术家自身的、独一无二的魅力,又不能脱离探索的初衷,百年前,我们有吴冠中、赵无极、朱德群这样的大师。而今天,又有许许多多的年轻艺术家加入了这一探索的行列。

刁庆春在上世纪90年代初毕业于包头师范学院油画专业,随后进入四川美院油画画专业进修,1995年即举办了秋季大型油画展,受到了当时包括《人民日报》在内的多家媒体关注。其作品《秋》,《父亲》,《冬日》,《光荣的日子》等在数年间斩获了各类美展大奖,并在三年后创办了包头罗丹艺术学校,亲自担任校长。初获肯定后,经过十余年的沉淀与积累,刁庆春于2009年投入创作“山水系列组画”,“风景系列组画”,“荷花系列组画”等系列大型作品。2010年三月,在参加法国巴黎艺术实践项目后,刁庆春又开始深入意大利-罗马-法国-瑞士等国进行艺术考察和游学,并于同年四月、六月在北京宋庄成立了属于自己的工作室以及“北京罗丹国际艺术空间”。在随之而来的2010年十月上海艺术博览会上,刁庆春所携12幅油画作品参展,更是全部被收藏。通过这样的履历其实不难看出,一向安静、稳重的的刁庆春,其内心应该是一个非常积极自信,且充满活力与动能的人,将其比喻为“攻城拔寨型”的艺术家恐怕一点不为过。表面上,风风火火的个人活动,很难让人相信他会有足够的时间投入创作,而刁庆春在背后所付出的努力则交出了证明自己的答卷。

循迹传统 西为中用

围绕在“中国油画”四周的,始终有三个虽是老生常谈,但却总是绕不开的“重点”—历史符号、民族性格、以及东西技法的融合。这同样是刁庆春的作品中得到特殊关照的三点,而这三点统一成一点来说,就是“中国油画”的传统意识。

在这种结合过程中的艺术创作,时常会受到一个声音的质疑:面对早已成型且壁垒森严的西方油画语言体系,将浓重的中国传统绘画意识和历史背景的直接融入,是否足够理性?就今天的中国当代艺术环境来说,较之百年前的艺术先贤初做融合尝试时已经发生了较大改变,可观的关注度与市场认可对于年轻探索者的生存条件来说诚然是一件幸事,然而,无论是对于“历史”还是“传统”还原,过于简单、生硬的代入,甚至是有些想当然的再创造仍不大可能轻易为人信服。对此,刁庆春则是采取了一种近似“冷处理”方法—艺术家并没有将传统意识和历史背景以一种居高临下的态势楔入作品中,相反却将作品在形式上的表达放在了次要、甚至更低位置。如此获得的画面结合,不仅与“妥协”无关,还使人感受到了作者对于东西方绘画、和审视不同文明时的谦和、包容态度,同时也毫不欠缺存在在作品每一存画布上浓重的中国情愫表达。“壁画系列组图”就是个十分鲜活的例子。

历史“重生” 不止于礼

刁庆春用肌理感强烈的油画技法与中国的传统壁画相结合,带来了一种令人耳目一新的视觉体验。我想,也只有在一个较为宽广的胸怀和视野下,艺术家的创作才可能不会过分的传达出某种对个别文明的畸形偏执、甚至是稍显激进的立场,而这也是对“艺术精神”最为直接的拷问,无论你对不同文明间的文化、艺术、历史有着怎样的见解。在今天这样一个每时每刻都更进一步地朝全球化发展的时代,不同民族对于自己的文化图腾固然要尽最大努力的坚持,但我们是否就可以因此肆意忽略真实存在于每个个体中的独立信仰、从而进行道德绑架般的“宣教”?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具体到创作中,我仍然认为,任何一方面被刻意隐抑的自然企图,都会在作品的另一个点上获得全然的释放,而刁庆春的这一个“点”则是将其对厚重历史、和传统意识的抱负激活在其极富肌理感和由此衍生的空间立体感表现上。今天有许多人都宣称自己掌握了“传统绘画”的秘籍,似乎马上都能一举问鼎民族经典的巅峰。然而,在更为广泛的受众群体中,这样的宣告就有点显得自说自话了:每个人对于传统意识与传统回归精神的认知程度都不甚相同,而画面质感强烈的“中国油画”难道就不会提升民众对于传统意识和回归传统的认知?在这样的问题面前,我相信也没人能够不假思索的给予肯定。

与历史精神上“浓墨重彩”的“壁画系列组画”作品不同,令人略感厚重的刁庆春在“风景系列组画”作品的表现上却让人看到了完全不同的一面。自然风光的唯美表达,富于感情的光色处理,让人很难一下接受一个雄心勃勃的“历史画家”在对于自然风光的描绘上显得如此细腻、感性,温情柔美的画面中弥漫着一种令人重新审视生活的感染力,对此,引用德国画家Kai Hellbardt(凯.希勒巴蒂特)如此评价:“处于原始状态的景观,鲜花,动物等所有的主题被他以其独特的方式完美的表现出来。温暖的颜色让我们感觉安全,冷酷的颜色却能唤醒我们。冬季的雪景让我们感到寒冷,春天的鲜花则给予我们希望,而骄傲的仙鹤带着我们仰头飞翔。我希望能够直接和多次的进入刁庆春作品所描述的地方,只为了观看与惊叹作品的意境”。对于这样的体验,刁庆春则表示,自己对大自然的变化与细节的微妙体悟十分敏感,而对于自己家乡的感情,每个民族其实都是一样的。在自己的风景作品中,一直都在将中国南北方、寒、温、甚至是热带的不同地域特点结合在一起,以此来期待令人兴奋的收获。

在刁庆春宽阔的创作维度中,我清晰的看到了一个中国艺术家在主观上的创造性—既在某种程度上似乎是再现了存在于中国古籍、古迹中那些最令人着迷与神往的世外桃源与人间幻境,也似乎察觉到了一种客观存在的,我们普遍拥有的真实经历:每天都处在不同程度中的漂泊的人们,眼前的风景随着时光的飞逝与记忆的救赎,在不同的空间做着一种有律可循的交错、流转,甚至是同一位面的变换。而我们的潜意识里,又是否早已将他们在自觉或不自觉的状态下排列并重组?而自幼对于“传统”、“历史”旖旎的感悟,就在这样似真似幻的时光旅途中,亲眼看它们安安静静的定格在了真实的生活中。

猜你喜欢
组画庆春油画
陈黎作品选
一张油画
刘海静水墨作品
Paint the Town
Share And Happy
油画《塬下》
油画
开渔后的博贺渔港总是忙碌而又充满生机
《岁月长又长》(油画)
龙江大美湿地组画——罗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