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州多措并举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2014-02-28 16:47王灿鑫
云南教育·视界 2014年1期
关键词:大理州全州教师队伍

王灿鑫

2013年12月18日,大理州祥云县教育局内,25名来自基层一线学校的家庭经济特困教师分别获得了1万元的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励耕计划”资金。受助教师激动地说:感谢教育主管部门和基金会对我们基层教师生活的关注,真正解决了我们生活中的困难!

据了解,这是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励耕计划”在大理州内的首次实施。在州教育局的重视下,各县市教育局严格按照实施程序,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经过个人申请、学校初审、县教育局复审及公示、国家教育基金会终审等环节后,在全州12县市对306名基层一线特困教师发放了306万元的资助资金,真正缓解了特困教师的经济困难或燃眉之急。

全力促进教育公平,保障师资资源合理配置,全面提高教师待遇,保持教育系统和谐稳定历来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一直以来,大理州高度重视教育系统稳定工作,并将之作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出台政策措施,努力营造全社会尊师重教良好氛围,千方百计解决特困教师的家庭经济困难,并切实加大教育培训力度,提高师德水平和业务素质,保障各级各类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全面推进教师资源均衡配置,努力提高教师待遇

2012年,大理州以全面贯彻实施“十二五”规划和国家、省教育规划纲要为契机,出台了《中共大理州委 大理州人民政府关于优先发展教育 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决定》和《大理州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等一系列文件,为全面推进城乡资源配置,切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推进教师系统稳定等各项工作提供了坚强的政策依据。针对大理州山区众多、教学点分布广泛、城乡教育差距较大等多种原因,为切实加强农村和山区教学点教师队伍建设,文件明确指出:“鼓励优秀教师扎根农村。农村学校教师中高级职数比例可高于城镇同类学校,条件特别艰苦的校点,高级教师职数比例可不受限制。对在农村连续任教20年以上的教师,由县市人民政府颁发荣誉证书并给予奖励;对在山区连续任教20年以上的教师,由州人民政府颁发荣誉证书并给予增加一级薪级工资的奖励。”“凡年龄在40周岁以下的城镇中小学教师评聘高级教师职务,要有在农村学校或薄弱学校任教1年以上的经历。城市(含县城)中小学校长和中小学高级教师每年至少有一次到农村学校作专题辅导的经历,并作为年终考核合格的必备条件。农村学校要有计划地将本校教师送往州内外优质学校顶岗培训。”“设立专项经费,对长期在边远、民族、山区及农村地区从教、贡献突出的教师给予专项补助。将教师住房纳入政府保障性住房体系,在城镇为农村教师修建保障性住房,为在乡村学校工作的教师建设周转房,保障食宿基本需求。进一步落实和完善教师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障政策。”一系列规定,为提高广大基层教师待遇提供了政策基础。

努力营造全社会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

多年来,大理州积极加大宣传力度,有效借助报刊、电视、广播及各级媒体积极宣传教育系统涌现出的先进典型,编辑出版《红烛精神——大理州优秀教师集锦》画册,在州教育机关内刊《大理教育》开辟“教师风采”专栏等,极力弘扬大理教师爱岗敬业、勤奋工作的良好形象。同时加大对教育发展过程中的新举措、新进展、新成就、新经验的宣传报道,努力促成推动教育科学和谐发展的社会正能量。

每年教师节来临,州、县各级党委、政府都要大规模开展庆祝活动,走访慰问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大张旗鼓奖励教育工作先进县市、先进学校,并对一年间涌现出的优秀教师进行表彰。自2008年以来,仅州一级表彰先进个人就达550人,人均奖励达5 000元,用于表彰先进个人和先进学校的奖励资金总额已超过1 000万元,营造了全州上下关心教育、支持教育、发展教育的良好社会氛围。

多年来,州教育系统工会积极开展困难职工救助和各种慰问活动,多渠道争取资金,近5年间,共救助、帮扶因病致贫的困难教职工187人,金额83.6万元;严格实施程序, 2012年对全州114名家庭经济特困幼儿教师发放114万元的中央彩票公益金教育项目—家庭经济特别困难幼儿教师资助项目,2013年对306名特困中小学教师发放306万元“励耕计划”资金,让广大教职工充分感受到系统组织的温暖。

切实加强师德教育和业务素质培训

以培训教育为抓手,将教师继续教育制度与教师绩效工资制度、教师资格认证、教师职务评聘结合起来,形成教师终身学习和职业发展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全面提高教师队伍师德水平和业务素质。通过启动文明创建、师德讲坛和校本教研、校本培训、课例研究、集体备课、交流课、公开课及名师队伍送教、送研、送训下乡等一系列工作,多渠道加强教师培训。近5年来,全州共有81 014人次参加了中小学教师培训,其中Ⅰ类课58 711人次(考试),Ⅱ类课6 354人次(考核),全员远程培训15 949人次,合格率达98.1%;积极开展高中课改远程通识培训和教材培训,推进高中阶段课程改革,坚持“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原则,全州共有4 171人次教师报名参加课改远程培训,3 821人次参加高中新课程教材培训;启动19个省级“名师工作室”创建,辐射培训教师1 000余人;认真做好“国培计划”的实施,仅2013年前10个月,已培训教师5 514人次,其中置换培训190人,远程培训4 490人,其他培训834人。一系列培训和教育活动的开展,有效提高广大教师师德水平,促进了中小学教师队伍专业成长,保障了教育系统的稳定和各级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改革评价制度,探索为教师“减负”

2011年12月23日,《大理州高中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听证会在大理州教育局举行,州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刘洪全程参与听证会并耐心细致地回答听证代表的质询。经过各种严格的程序,《大理州高中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于2012年起正式试行。两年多来,全州高中招生工作和教育教学工作严格按照该方案提出的核心内容实行:“一是从注重结果评价向注重过程评价转变,二是从注重单一评价向注重多元评价转变,三是从注重分数评价向注重素质评价转变。”在不断完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面,教育评价制度改革的突破性环节中,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注重对原始资料的分析与概括,避免以偏概全。评价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基本素质评价指标,包括思想道德、学习态度与能力、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5个方面。二是个性发展评价指标,包括个性特长、个人成果及其他自主选择的内容等。

与此同时,大理州以实施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工作为契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积极鼓励学校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实验,努力办出特色、办出水平,为每位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各级学校纷纷建立课程安排公示制度、学生体质健康状况通报制度、家校联动制度,及时纠正加重学生课业负担的行为。因评价制度的改变和全州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加之各种培训工作和教师心理健康咨询活动的有效开展,大理州在2009年全面对学生“减负”的基础上,开始向教师“减负”转变。

不断创新教师补充录用新机制

长期以来,大理州全面实施“人才强州”战略,不断创新教师补充录用新机制,多渠道吸引优秀人才加入到教师队伍中来。一是将义务教育阶段教师招聘全部纳入国家“特岗计划”,2011年以来,共考核录用特岗教师1 098人,其中2011年考核录用69人,2012年录用403人,2013年录用626人。二是广开渠道,采取考核录用、考试录用、免费师范生录用和特岗教师转聘等多种形式,大量吸收各种优秀人才加入全州教育战线,仅2013年,就有330人补充到高中、中职、幼儿教育教师队伍之中,特岗教师届满转聘为正式在编教师88人,保障了全州教育系统朝气、蓬勃的局面。三是转变作风,竭诚服务,3年来共认证教师资格证4 900人,评审中小学一级教师1 061人,推荐评审中小学高级教师1 242人,推荐评审中小学正高级教师13人。在培养了大量优秀教育人才的同时,推进了全州教育事业的全面科学跨越发展。截至2013年,大理州高考综合成绩连续第九年位居全省前茅。滇西教育中心建设迈出重大步伐,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较大贡献。

猜你喜欢
大理州全州教师队伍
扎实推进新时代乡村教师队伍建设
常德市依托名师网络工作室推进教师队伍建设
实施精准园本培训 建强培优教师队伍
古代诗歌对全州的文学书写
教育部扩大实施“特岗计划”创新教师队伍补充机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