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光武帝的知人术

2014-02-28 11:42
人民公仆 2014年5期
关键词:光武帝刘秀韩信

■ 王 文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光武帝的知人术

■ 王 文

刘秀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皇帝,毛泽东评价他“最会用人、最有学问、最会打仗”。说到用人,刘秀知人善任,手下人才济济,有“云台二十八将”,这些人大都擢拔自小吏、布衣、行伍之中。刘秀的用人之道,值得后世借鉴。

德才并重,尊邓禹为功臣之首

邓禹是“云台二十八将”之首。在东汉中兴功臣中,邓禹的战功并不算首屈一指,刘秀之所以尊他为功臣之首,不仅看重其能文能武的才干,更看重他的品德和忠诚。

邓禹是在刘秀最艰难的时候前来投奔的。在昆阳之战中,刘秀以少胜多,名声大震,但也引起了绿林军内部一些将领的猜忌,哥哥刘縯在内讧中被杀,刘秀自己也危在旦夕。为了摆脱危局,刘秀带着少数随从,离开洛阳去河北发展。当时河北也是群雄逐鹿,前途难测。

当时邓禹正隐居乡下。他早年与刘秀是同学,对刘秀的行踪非常关注。一听到刘秀赴河北的消息,二话不说,立即渡过黄河,北上追赶刘秀。因为要赶路,所以还拄着一根拐杖。一路上历尽艰辛,终于在邺城(今河北磁县南)赶上了刘秀。

两人见面时正下着大雪,邓禹的鞋都烂了,脚也磨破了。刘秀见到老同学,既高兴又感动,因为他是以更始政权河北监军名义出来活动的,所以开玩笑地问:“我现在掌握着封拜大权,可以封官,你老弟远道而来,是不是愿意出来当官?”

邓禹答:“不,当官非我所愿。”

刘秀笑道:“那你抛下家人一路跑来找我,不会只是想追忆友情吧?”

邓禹开门见山地说:“我的心愿,就是希望您日后能威震海内,一统天下,成为一代明君。而我邓禹能够在您身边为您所用,以开国功臣名留青史,就心满意足了。”

创业初期总是艰难的,一次刚躲避了敌人追击,又遇上狂风暴雨,刘秀、邓禹等人跑到一间空房子里躲雨,邓禹忙着点柴生火,才使刘秀得以就着火炉烘烤衣服。后来,刘秀几经苦战,终于在河北广阿夺取了一个立脚点。夜里,

刘秀在广阿城楼上点着灯火,查看地图,一想到夺取一个城池都这么难,何时才能统一天下?刘秀对前途不免产生了畏难情绪,对身边的邓禹感叹道:“天下郡国这么多,我现在好不容易才得到一座城,你以前还说平定天下不足虑,这什么时候才能成就大业呀!”邓禹鼓励开导说:“当今天下纷乱,百姓渴望明君就像儿子思慕慈母一样,古来成就大事的人,主要在于对百姓仁德的厚薄,而不在于一时势力的大小。”刘秀听了点头称是。“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共同打拼的经历,使刘秀对邓禹的人品才干非常赞赏。后来刘秀刚一称帝就马上任命邓禹为大司徒。大司徒是三公之一,刘秀对三公的人选特别重视。邓禹不负重托,不仅帮助刘秀运筹帷幄,而且能文能武,出将入相,协助刘秀在建立东汉政权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用人不疑,不使耿弇做韩信第二

耿弇是刘秀手下的常胜将军。据史书记载,耿弇在一生的戎马生涯中,总共收复过四十六个郡,攻克三百多座城池,连战连捷,从未打过败仗。耿弇在东汉开国的二十八将中虽然年纪最小,但是刘秀对他非常器重,把他比作韩信。在征伐张步的战争中,表彰耿弇说:“当年韩信攻克历下,从而开创了西汉基业;如今耿弇将军攻克祝阿,声名远扬。二位将军所攻之地,都是齐地的西界,单从这一点看,耿将军与韩信功劳相等。但是,韩信当年攻击的是已经准备投降、没有多少战斗力的敌人,而耿将军攻击的是劲敌,所以说耿将军取得的功劳要比韩信难得多。”

把耿弇与韩信相提并论,自然让人联想起汉高祖刘邦残杀功臣的故事。但是光武帝又说:朕一定不会使耿弇有淮阴侯韩信的下场,对耿弇给予了充分的信任。耿弇出征平定彭宠叛乱时,考虑到父亲耿况曾与彭宠是好友,自己率大军去平定父亲的故友,光武帝会不会放心?为了避嫌,耿弇上书请求另派大将。光武帝明白耿弇的顾虑所在,下诏抚慰说:将军举家归汉,为国效力,冲锋陷阵,功劳卓著,联深信不疑,何必顾虑?将军放心出征。

天下平定后,光武帝谨守诺言,耿弇也主动解除了兵权,君臣配合默契。但是一旦四方有事,光武帝还常常把耿弇招入宫中,寻问对策。建武十二年(公元36年),耿弇的父亲耿况病重,光武帝亲自来到耿家探视询问,表示关切,并封耿弇的四弟耿广、五弟耿举为中郎将。耿况病逝后,小儿子耿霸继承侯爵。耿家兄弟六人都成为将军,为世人所称道羡慕。

待人以诚,马援择贤主而事

刘秀与人交往开诚布公,坦诚相见,不居高临下搞花架子,常使人心悦诚服。马援是东汉著名的开国将领,一开始并不在刘秀阵营。在投奔刘秀之前,也有过比较选择。当时公孙述已在四川称帝,马援跟公孙述是老相识,过去交情很好,于是先到四川打探虚实。本以为老朋友见面,场面一定会很热烈。没想到公孙述做了皇帝,见面程序复杂而繁琐。他先把卫兵摆满宫廷,做足架式,然后才请马援进宫;待刚见过礼,又马上让马援出宫,住进宾馆;接着命人给马援制作衣冠。然后才在宗庙中聚集百官,设宴招待。公孙述来赴宴,途中摆列仪仗,前呼后拥。宴席十分丰盛,完全按君臣礼节招待百官。遭遇这一套阵势,马援非常不自在,也非常失望。天下纷争未定,公孙述却如此沉醉于小朝廷带来的满足,可见其器宇心志之狭小。席间,公孙述表示要封马援为侯爵,并授予他大将军的官位。马援的随从挺高兴,以为受到了礼遇,都愿意留下来。马援告诫随从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他说:“现在天下纷争,鹿死谁手尚未确定。公孙述不学习周公吐哺礼贤下士,反而尽搞这些华而不实的形式,把人搞得像木偶人一样,这种人怎么能拢得住天下人才,又怎么能最终成就大业呢?”

不久,马援又来到洛阳,拜见光武帝刘秀。遇到的情况与在四川公孙述那里迥然不同。刘秀很快召见了他,只戴着头巾,满面春风地迎了出来,完全没有那一套繁琐的礼节。一见面就同马援开玩笑说:“先生您可是游走在两个皇帝之间的人啊!”

马援机智地解释说:“当今之世,不单单是君主选择大臣,大臣也要选择君主啊!”

接着马援谈了自己的观感:“臣与公孙述是同县的老乡,从小关系又好。可是上次臣去他那里,他把卫兵摆满了宫殿,然后才让我进宫。而这次臣来陛下您这里,陛下就没有像公孙述那样,又是仪式又是卫兵什么的,您怎么知道我就不是刺客奸人,为什么如此信得过我?”

刘秀听后笑道:“您不是刺客,是说客。”

马援说:“如今天下纷乱,徒有虚名的人不可胜数。今天见到陛下,我感到您恢宏大度,很像汉高祖,我终于见识了本色率真的帝王风度。”

后来马援投靠了刘秀,在东汉初年,西定陇右,南平交趾,北御匈奴,成为历史上著名的“伏波将军”。

维护团结,调节寇恂和贾复之争

刘秀爱护人才,善于化解矛盾,避免内耗。寇恂、贾复都是深得刘秀信任的大将,但是两人之间一度矛盾很大。寇恂做颖川太守时,执金吾贾复的部将在颍川杀了人,为了严明法纪,寇恂把杀人的将领明正典刑,斩首示众,这下得罪了贾复。当时天下尚未评定,法令不很健全,军中将领犯法,往往互相包容,搪塞了事。所以贾复对寇恂竟然不顾情面杀掉自己部将一事深为恼火,扬言有朝一日一定亲手杀掉寇恂。寇恂听说后,为了避免不必要的冲突,就常常借故躲着贾复。有一次,贾复率部队路过颖川,颍川是寇恂的地盘,贾复对左右随从说:“我与寇恂同为将帅,却被他羞辱,大丈夫岂有怀怨不报之理,这次如果见了寇恂,一定亲手杀了他。”寇恂知道贾复的预谋,尽量不得罪他,还传令各属县,多备酒肉,盛宴款待贾复的部队。当贾复率军进入颍川地界后,属县为将士们准备了双份酒肉,寇恂先是出迎,寒暄完毕,称病转身而回。贾复想率兵去追,无奈士兵们吃的吃,喝的喝,很多人已经醉倒,只好悻悻作罢。

刘秀很快得知了寇恂、贾复的矛盾。他深知两人都是忠心耿耿之士,相互内耗只会自损,决意出面调节。刘秀召两人入朝。贾复先来,寇恂后到。寇恂一上大殿,抬头正看见贾复也在殿中,于是转身就想离开,被刘秀叫住。他对两人说:“天下尚未平定,你们两只猛虎怎么能为个人的恩怨斗个不停?今日都听从朕的劝解,从此携手同心。”皇帝亲自劝和,贾复哪敢不听,何况寇恂宽厚大量,一再忍让,贾复也有所省悟。于是两人尽释前嫌,君臣三人相谈甚欢,出来时,贾复与寇恂同车而去。由此可见,光武帝刘秀不但会识人、用人,还善于诲人、教人。

(作者为国家行政学院办公厅副巡视员)

猜你喜欢
光武帝刘秀韩信
韩信在淮安的遗迹
“糟糠之妻”的由来
一只蝼蛄里的尊重
刘秀苦寻同窗
追韩信
一饭千金的故事
宋弘糟糠之妻不下堂
刘秀苦寻同窗
任延拒不奉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