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英
中图分类号:G633.6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4)02-0173-02
1.恰当地使用多媒体课件
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已受到了越来越多教师的青睐。多媒体课件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能使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在视觉、听觉等感观上受到冲击,使学生有新鲜感、好奇感、独特感与直观感,能唤起学生的激情和想象力,激发他们的兴趣和创造性,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目前的教育软件中,围绕信息技术学习的有几十种,但在中学信息技术课中,由于教学内容具操作性较强的特点,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很少用到教学课件。其实,对于一些理论性较强的知识,若能恰当地使用教学课件可大大增强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兴趣和理解。例如,信息技术基础及网络基础知识两块内容,属于理论性较强的内容,若凭空讲学生不爱听,有限的课时中又不可能容纳较多的相关知识。对于此类信息量大、理论性又较强的内容,适时地采用课件辅助教学;另一方面,课件还可以用于让学生"自主学习"。科学的教育理念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不仅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而且要求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帮助者和促进者。在多媒体网络环境下,我们应从每一位学生的实际出发,制定不同的学习任务,配合课件帮助其实现自主学习,让学生在生动形象、轻松愉悦的学习情景中获取知识、培养能力。我们可以根据需要选择现成的优秀课件,也可以根据学生情况自己编制课件。
2.精心设计教学任务
目前,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中普遍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实施教学。恰当的教学任务不仅可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与欲望,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任务可分为:信息采集式任务、信息处理式任务和综合型任务。在因特网教学中,部分网络的基础知识可以让学生通过因特网直接获取。如Internet的历史、什么叫宽带,TCP/IP协议是指什么等等。这样的任务是信息采集式任务,目的是让学生掌握获取信息的方法,并通过所获得的信息学习相关知识。让学生在Word中制作一个通讯录,或是在Excel电子表格中将考试成绩进行统计,这些都属于信息处理式任务。在布置信息处理式任务时可根据情况给学生提供一定的素材,如在学生掌握了电子表格数据输入的基本方法后,直接给学生提供没作统计的考试成绩表等。综合型任务一般放在一个内容的教学结束时,作为检验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手段。例如,让学生将通过各种渠道所获得的关于"动画发展史"的知识制作成演示文稿。这个任务中既包含了信息的采集,如通过各种方式获取关于"动画发展史"的知识,也包含了信息的处理,如将所获得的文字、图像、声音、视频等内容插入新建立的演示文稿中。加大教学的信息量,突出教学重、难点,弥补教师单纯讲授所带来的不足。
在任务的设计过程中,还应注意尽量采用教材中未出现的例子,这样可以扩展学生实践的内容。一部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应用教材中的例子进行自学,但教材中的例子包含内容是有限的,若整个教学仅围绕已有的例子来进行,会导致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不够灵活,因此教师尤其需要动脑设计一些针对性强,能提高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教学实例帮助提高教学质量。
3.加强学生的"发现学习"
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目的,不是让学生"依葫芦画瓢",按照老师教的步骤依次完成任务,而是启发学生通过探索掌握方法并能灵活地加以应用,因此,在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中,尤其要加强发现学习。传统教育以教师传授知识为中心,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这样往往造成学生循规蹈矩、亦步亦趋,缺乏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创新能力。发现学习的基本过程则是:学生自己从各种特殊事例中归纳出结论,并用其来解决新问题。它强调的是对问题的探究过程而不是现成的知识,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启发学生,为学生发现知识创造条件和提供帮助。
那么,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我们应怎样让学生发现学习呢?例如,在Excel的教学过程中,数据的统计为教学难点之一,我们可以以一份工资表为例,提出问题:如何得到第一个人的工资,学生会采用已有的数学知识基础迅速得出结论,推出求总的第一种方法,即使用传统方式,将求和的项依次累加得到结论。之后,再提出问题:若这份工资表中数据项较多,如有20项,要将这20项进行累加,采用刚才的方法是否太繁锁?学生通过观察实践,找到工具栏中一熟悉的内容来求和,完成操作,此时得到求和的第二种方法。当学生掌握了第二种方法之后,及时指出,在Excel中提供了许多现成的函数供我们使用,并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尝试得到第三种方法……整个教学过程并非让学生"接受学习",而是启发学生不断地探究、发现,从各种特殊事物中归纳出方法与结论,并将这些方法应用到解决新问题的过程中。
应强调的是,发现学习需要有一定的自学或接受学习为基础。在发现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还要根据当时的情况作及时的点拨,让学生在发现学习的过程中,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善于学习且乐于学习。
4.及时评价
教学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对教学活动的过程和结果作出价值判断,最终为教学的改进、完善与下一步的教学决策提供依据。根据教学对象、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的不同及时地作出评价是提高信息技术课教学成效的一个重要内容。这种评价不仅仅是针对学生学习的评价,还应针对教师自己。
对学生的评价方式通常体现在任务的完成过程中。我们可以根据任务的大小,让学生单独完成或以小组协作的方式完成。这一过程中,教师必须随时查看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并进行记录,记录的情况可以包括:哪些学生完成较快、哪些学生采用方法较好、哪些学生具有独创性等等。这些原始记录应及时地反馈和激励学生,也可用作挑选学生进行操作演示的条件。同时,记录下的内容,在帮助我们了解学生掌握程度的同时,可以作为评价本节课教学效果的重要依据,为我们进一步改进教学提供帮助。
另一方面,每节课后对自己的教学作出评价也是提高教学成效的一个重要环节。每节课的效果都会有所不同,教师也会因教学效果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的教学感受,及时地将这些感受记录下来并进行自我总结与评价,能够让我们更好地汲取经验,扬长避短。
综上所述,中学信息技术教育给传统的课堂教学带来了一系列重大的变革课题,为落实教育的"三个面向"注入了活力,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育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的重要举措。信息技术课教学需要我们强化"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我们应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融入教学的各个环节,围绕"授人以渔"的教学目标,在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分析能力、概括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创新能力的基础上让学生"学会学习",善于学习,终身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