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淦生
【文题呈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海伦·凯勒曾经说过:“在成长与成功之间,人们往往只重视成功,却忽视成长,其实没有一个成长的过程就不会有成功。每一个人都会有一个成长的历程,可是他最后不一定能成功;但是一个成功的人,一定会有非同寻常的成长历程。”
作为一名中学生,你读了这段话,一定会有不少感触。请联系生活,展开联想,选择合适的角度,自主确定立意,自选文体,以“成长与成功”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思路点拨】
这篇作文在审题上应该说没有太大难度,命题者提供的材料中的海伦·凯勒的话其实已将命题者设置的文章立意表述得很清楚——成长比成功更重要。因为“没有一个成长的过程就不会有成功”,即成长是成功的先决条件;“每一个人都会有一个成长的历程,可是他最后不一定能成功”,即你可能不成功,但你不能不成长。其实,如果我们换一个角度看,一个人真正成长了,他可以说已经成功了——即便这不是世俗意义上的那种轰轰烈烈的成功,因为我们不能要求世界上每个人都功成名就;相反,如果一个人一生永远停留在他的婴儿阶段而拒绝成长(不管是生理的还是心理的),这个人恐怕连真正的“人”都算不上。所以,“成长与成功”的逻辑关系并不是如同它的语法关系那样是并列的,而是成长远重于成功。
正如海伦·凯勒所言,成长是一个每个人都必须经历的过程。没有人能够省略或是跨越成长历程直奔成功而去。但在生活节奏加快、浮躁气息蔓延的今天,很多人都奉张爱玲的那句“出名要趁早”若经典,尤其在对待孩子的家庭教育和基础教育上,完全忽略乃至无视人的成长规律和成长过程,揠苗助长,事事都冲着结果而去——基础教育“应试式”,课外学习“包办式”,将孩子打造成了读书、考试的机器。这样做,美其名曰是“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事实上却是剥夺了孩子自由成长的过程,使孩子成为一只只被催熟的苹果。
所以,这道作文题很有现实意义,而且每个中学生对此都会深有感触。时下,很多地方开始施行的取消“小升初”考试甚至取消中考、取缔“三好学生”评选、对各种学科竞赛进行冷处理等等做法无疑是给社会上盛行的那种只看重结果而不择手段的行为泼上了一盆盆凉水。因为一味看重结果而无视过程的不择手段的做法只会对青少年的成长与成才构成隐患,是一种杀鸡取卵的行为,直接受害者便是我们的大中小学学生。要想让这类现象销声匿迹,明白成长与成功之间的关系极为重要——而这,也正是我们这篇文章立论的依据。
这篇文章从文体上看,选择议论文或议论性散文较合适。要从我们身边找到针砭的话题和批评的对象也不是一件困难的事。古人所说的“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都说明了循序渐进、注重过程的重要性,可以作为我们作文时的有力的论据。
【佳作示例】
成长与成功
冷雨婷
成长,是一种抽丝剥茧;成功,是一场破蛹成蝶。
成长中,我们面对一次次突如其来的暗战和猝不及防的挑战,在黑暗中咀嚼着只属于我们自己的酸甜苦辣,然后被时光缓慢地拔节,进而雕琢成一个全新的自我,一步步迈向成功之巅。而成功,正是成长的顶点,是我们一生仰望的高地。
纪德在《窄门》中说过:“没有进步的状态,不管多幸福,我也不稀罕;没有进展的快乐,我嗤之以鼻。”我想,成长的独特的意义便在于此。第一次的蹒跚学步和牙牙学语,第一次的欢笑与痛哭,都是成长烙在我们人生轨迹上的印记,最终被封存于记忆的一隅。
成长是林徽因的转身,选择云淡风轻的幸福而与惊世骇俗决绝;成长是张幼仪的蜕变,面对喧嚣红尘表现出宠辱不惊的淡然;成长是三毛的流浪,在无垠沙漠上找寻到一片爱的绿洲……这一个个风华绝代的女子在感情的岔路口作出的抉择,便是一种美丽的成长。
事实上,成长除了情感的成熟,更包括精神上的豁然开朗。如陈胜、吴广“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追问,如谭嗣同“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激昂,如秋瑾“人生在世,莫不爱生;爱生之极,进而爱群”的豁达……
这种精神上的成长如同细小的水滴,经过点点滴滴的汇聚,便会形成滔天的洪流。于是便有了时代的更替,天地的翻覆。历史用浓重的笔墨记下了这徐缓却又扎实的步伐,见证着每一个人以至这个世界的成长!
成长是一种积土成山、积水成渊般潜移默化而又循序渐进的过程。只要我们在成长的路上永不懈怠,总会有一天,当我们蓦然回首,忽然发现我们已经登上了成功之巅。
似乎很难给成功下一个精准的定义。因为成功对每一个个体而言,其意义都不尽相同。而每一个个体就好比夜幕上的繁星,都有着与众不同的璀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莫言,于世人而言,毫无疑问,是成功的典范。但是谁又能说鲁迅、闻一多、梁实秋、季羡林就不成功呢——尽管他们身上少了诺贝尔奖笼罩下的五色光环。人们总认为成功当如乔布斯,开创了信息时代的先河,改变了世界;成功当如乔丹,在竞技场上争金夺银,英姿飒爽。在这些人看来,成功似乎便意味着高高在上,至尊荣耀。事实上,这是一种误读,成功藏匿在一些更为细小的方面——成功是史铁生经过思想抗争后活下来的那份执著与勇气,是记者海伦质问美国总统的那份坦然无畏,是郭明义省吃俭用却慷慨助人的那份纯朴善良……其实,成功近在咫尺,就在你我身边,简言之,就是超越自我、超越昨天。正如海明威所言:“优于别人,并不高贵,真正的高贵是优于过去的自己。”成功亦是如此。
说到这儿,人们或许会追问:“成长是一种以成功为目的地的旅行吧?”其实不然。我以为,所谓成功,只是人生路途中的一座座驿站。走进驿站,让你回顾走过的路,更明确未来的方向,然后,依旧身在旅途,依然追求成长。
红学痴儒周汝昌一生著作等身,风烛残年仍然笔耕不辍;居里夫人将诺贝尔奖奖牌作为孩子的玩具,而后再夺桂冠;莫言更是喊出:“是回到书桌前写出好作品的时候了!”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成长才是成功不竭的源泉,人如若不在不断成长中磨砺自已,即便偶获成功也只能是昙花一现。可惜古往今来,迷恋驿站的舒适安逸而放弃远方的人数不胜数,想来不免令人扼腕。《伤仲永》中,聪明的方仲永,只能在虚名中蹉跎年华,最终泯然众人;而今某些一手遮天、称霸一方的官员,也在名利双收之后踏上了人生的不归路,最终锒铛入狱,在幽暗的囚牢中饮恨终生。他们止步于暂时的成功,不再追求成长,最终在一个个人生的岔道口上迷失了方向。endprint
成长与成功,从来都是形影相伴,不离不弃。成长是一种经过,成功是一种结果,当你懂得荣辱不惊、细水长流地成长,成功对你来说便是水道渠成的事了。要坚信,天道酬勤是不变的真理。
电影《阿甘正传》中有一句话:“人生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下一块是什么滋味。”我想,成长就是品味巧克力的过程,而成功就是“哇,味道好极了”这一句简单而充满喜悦的评语。但我们不会因为这一块巧克力而止步,因为我们需要不断地成长,不断地获得这些阶段性的成功,方能成就完美的人生。
当我们行将就木,当我们垂垂老矣,蓦然回首,会发现那不断的成长之中夹杂着点点滴滴的成功的人生,是那样芬芳、那样绚烂、那样惊艳!
[点评]文章以富有诗意的语言告诉我们这样一条人生哲理:成长是一条伴随我们一生的河流,而成功不过是这条河流上的几多浪花。即便我们不能收获煊赫的成功,但是我们不能拒绝成长。无论你是一棵不起眼的小草,还是一棵参天大树,我们一刻都不能停止生命的追逐,因为我们一旦沉湎于一时的成功,就注定会迷失方向,以致虚度了美好的岁月。
成长与成功
单楚玉
当曾经的冰公主以傲然的姿态站在政治家这个男人的世界里时,你无法想象那张平和的脸上经历过什么,你只看到苦难的伤口上开出了一朵又一朵的蓝莲花。那是历经成长之后成功者的生命姿态。
众所周知,铸剑的过程是异常艰辛的,必须经过不断打磨、淬火、冷却,方能成为良材美器。同样,一个人想要成功,成长是必须的,也是必然的。
2012年,当朴槿惠成为韩国首位女总统,《时代周刊》给予她“巨人女儿”的称号时,我却说——不,不是这样的!
的确,少时青瓦台粉红色的岁月曾给予朴槿惠无限荣光,可当母亲倒在敌人的枪下,她不得不成长——从“第一女儿”到“第一夫人”的蜕变意味着什么,只有她自己知晓;当父亲殒身于自己人的枪下,她终于看穿了政界的腥风血雨,于是她选择了19年漫长的隐居生活。成长,无疑是痛苦的,尤其是需要面对原先朋友的集体性的背叛,面对亲人亡故的悲痛,面对无尽的黑暗。
最终,朴槿惠如一只涅槃的凤凰,浴火重生,赢来了属于自己的时代。
孙杨历经风波,夺下世锦赛首金时泪流满面;那位捕鱼的老人奋力拼搏,最终拖回了那只大马林鱼的骨架;那群“站着”上北大的保安哥们历经生活磨难,最终在研究生考试中折桂……他们,用汗水、泪水乃至血水证明了一条人生的真谛:成长是每个人的必修课,只有经历成长,方能到达成功——那片花团锦簇的圣地。
可是,当时代的节奏快得令人窒息,人们似乎早已等不及循序渐进,迫不及待地渴望成功。于是,大学生们追逐着公务员的职位却忽略了最适宜他们的土地;于是,德国前国防部长古藤贝格也会身陷丑陋的“抄袭门”……殊不知,未曾经历成长的成功是畸形的、恐怖的。
成功必须经历成长,而成长却不一定成功。这是一道令人无奈却无法逆转的命题。
历史记录了那一刻:林丹成功卫冕羽毛球男单冠军后忘情地奔跑庆贺,而赛场的另一端,李宗伟蹲坐在地板上,迟迟不愿起身……
既生瑜,何生亮?万人之上一人之下的李宗伟注定是一个悲情人物。“千年老二”似乎很难摆脱命运的捉弄。其实,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菲尔普斯时代的其他泳将,刘翔光环下的史东鹏,乔丹世界里的NBA巨星,张继科领衔下的王皓……
那些各行各业的“瑜”,他们也在不断刷新着自己的记录,不断成长,不断超越,却似乎永远也难以企及“亮”的高度。在一个胜者为王、败者为寇的世界里,这样的角色未免有些落寞。但若没了瑜亮之争,《三国演义》还会如此脍炙人口吗?缺了李宗伟的林丹,是否担得起“超级丹”的称号?没有世界乒坛群雄逐鹿,怎会有中国乒乓健儿的强势崛起?
我要向那些最伟大的失败者致敬——他们渴望胜利,于是激励自己成长、强大;他们也许无法到达那个叫做“成功”的地方,但他们仍坚韧地站在英雄的身后,以自己的执著、拼搏留给世人一声赞叹,一个传奇,一种精神……
成长比成功更重要——这不是成功者的故作姿态的谦逊,也不是失败者的自我安慰,而是历经成长后对于成功的最深刻的感悟。
成长,是一条漫长的路。每个人都必须专注于脚下的路,在这条路上踽踽而行。不是为了证明什么,获取什么。成长,只是为了成就一个更加完美的自己。或许你离成功还很遥远,但你的生命在成长的路上早已变得丰盈、美丽。
——这是破茧成蝶后纷飞的精灵告诉我的。
[点评]文章以丰富的事例和飞流直下的气势向读者展示了这样一个道理:只要你以成功为目标,并为之不懈努力,不管你最终能否获得成功,你其实已经超越了从前的自己,已经是走在了通向成功的路上。也正是因为有那些走在成长路上的人们的奋力拼搏与竞争,才会有世界的发展,才会有万紫千红的美丽春天。其实,这岂不是另一种意义上的成功?
成长与成功
刘沁怡
亲爱的女儿:
昨天我去参加了你的颁奖典礼,看着你站在舞台上捧起奖杯,我比你更骄傲,仿佛那个奖杯是授给我的一样,满心都是欢喜。然而,在为你高兴的同时,我心里又掺杂着一丝忧虑。
我知道,这不是你第一次获奖。你从小就是一个要强的孩子,在一次次大大小小的比赛中,你逐渐长大成人。你喜欢对别人说:“让成功伴我成长。”可是孩子,只有成功才能伴你成长么?我想可能是这些比赛没有让你真正品尝过失败的滋味,让你始终认为在成功中成长是一件顺理成章的事——而这正是我心中为你担忧的。我担心你一旦你遭遇了失败,又该如何应对?因此,我想通过这封信告诉你:成长绝不仅仅需要成功,莫把成功看得太重。
我的一位朋友曾向我谈到过自己的小孩如何不肯学习,最后无奈地叹了口气说:让他先成人再成才吧。可见,和成功比起来,还是成长更为重要。endprint
成长是终生的,并非仅仅表现为由少年到青年的过程,而是一个不断更新自己、不断充实自己、不断完善自己的过程,它贯穿我们一生。它就像一次旅行,沿途那些或绚丽或平淡的风景就是你成长的见证,而成功不过是那些比较美一些的景色罢了。其实,失败、挫折、坎坷都是一个人成长的组成部分,并且缺一不可。
况且,成功只是一时的,有如昙花一现。你不会记住你获得的每一个奖项、得到的每一项荣誉。而失败会在你的心头留下丑陋的疤痕,时时刻刻地提醒着你,告诉你曾经在这里犯过错——而这恰恰是成长中最需要的。记得我的老师曾对我说过:若一张试卷在你做对了你会做的题目的基础上你还有几道题不会,你把它弄懂了,那就是收获,就是成长;若这张试卷你做了满分,也就是说没有你不会的题目,那么这张试卷对你来说就是废纸一张。我认为,老师的话是极其正确的——成功并不意味着成长。
成长是坎坷的,没有谁会轻易地成长。每个人成长的过程都是磕磕碰碰的。就像蛹变成蝶一样,它要冲破厚厚的茧层,方可展翅飞翔。倘若你助它一臂之力,帮它扫清成长路上的一切障碍,结果便是蝶会由于缺少营养的供给而飞不起来,最终饿死在自己织的茧里。没有哪位真正成功人士是在蜜罐里泡出来的,这一点,我相信你比我更清楚,你最崇拜的著名作家海伦·凯勒便是一个最好的例子。
有的人对成功过于迷信,对成功的认识过于狭隘,因此活得很辛苦。因为成功只是人生中一两个点,它是外在的,是由别人去评价的。没有成功的人渴望成功,已经成功的人担心失去,因而内心始终得不到轻松与愉悦。孩子,我不希望你成为上面这样一种人,这种人往往最容易迷失在名利场里,最终是万劫不复。
如果让我选择让你成功还是让你成长,我会毫不犹豫地选择让你成长。作为一位母亲,我想让你活得更好。成长是属于自己的,是内在的,是内心愉悦的存在。成长的过程虽然缓慢,却会让你充实,让你充满自信,不会患得患失,让你撒开脚步向着既定的目标前进。
女儿,当你哪一天真正遭遇了失败,我希望你不要恐慌,不要怀疑,不要企图用成功来掩盖它,而是尽可能地接受它,品味它,并从中汲取营养。它会慢慢地让你获得比从成功得到的多得多的东西。
换一个角度来看,成长其实是一种最大的成功。在一生中不断成长,这应该是我们每个人所要追求的。
最后,再次祝贺你这次取得的成绩。你永远是妈妈的骄傲,无论你成功还是失败。
爱你的妈妈
2013年12月28日
[点评]文章以书信体的格式借一位母亲对女儿的忠告表达了作者对于成长与成功的关系和意义的理解。文笔朴实,但饱含哲理和深情。文章没有列举和引用多少典型事例与名人名言,而是以一位母亲人生路上的经验、教训启发和开导着女儿这个至今尚未受到过挫败困扰的“成功者”不要被成功所迷惑,要时刻准备迎接并坦然接受失败这位不速之客的光临。
成长与成功
卞伟杰
世上目前还没有一条定义成功的标准,或者说世上就没有成功,成功永远都在迷雾笼罩的前方。但人们的内心里却有一根衡量成功的标杆,譬如木匠认为鲁班是成功的,画家认为毕加索是成功的,像我这样的中学生认为清华、北大学子是成功的。至于鲁班、毕加索抑或是顶尖高校的学子却不一定认为自己有多成功,他们其实是在不知不觉中“被成功”了。
世上定义成长的标准却是存在的。从生理层面上看,当第一批胡须在你脸上定居抑或俏美的脸蛋时时与梳妆镜作伴时,你就知道自己成长了;从心理层面上看,当你对异性产生倾慕之心又时时对世事有大胆地作出自己的评判的冲动,你就知道自己成长了;从法律层面上看,当你过完18周岁的生日,拥有法律赋予你的权利,同时又需要肩负起重重的担子,那么你就该知道自己成长了……你无法否认这一切,也无法逃避这一切。
成长是每一个人都无法拒绝的岁月的恩赐,而成功则是少数人才能领教到的幸运女神的馈赠。之所以成功会是无标准的,是因为成功的定义只活在人们心里。而每个人的内心活动往往像指纹一样各不相同。我们大可不必活在别人的成功观里,但前提是你自己也能建立起一个像样的成功观。你若是刘备,便会以匡扶天下兴复汉室为成功;你若是陶渊明,便会以远离尘嚣安守内心的宁静为成功;你若是林肯,便以缓解乃至消除种族歧视为成功;你若是莫言,便会以多出作品引领社会文明为成功……
成功永远只活在世人的评价中,而成长却是存活在你的生命里。所以,你可以对成功不感兴趣,但你不能将成长拒之门外。
成长是一次蜕变,是一次破茧,更是一次涅槃,一次浴火重生。还记得美国励志电影《当幸福来敲门》中那位落魄但不失尊严的困窘的父亲对儿子说的那番话吗?“永远不要让别人告诉你不可以。”这是那位父亲在困窘的生活下依然坚守的信条。毋庸置疑,那位父亲在残酷的现实中成长,在冷漠的目光下成长,在教育儿子的过程中成长。哈姆雷特说过:“生存或毁灭,这是一个问题。”惟有在生活中成长,才能不被时代所摒弃,才能摆脱毁灭的跟踪。既然要成长,就得准备足够的勇气面对随时可能到来的磨难和挫折。
你成长了并不意味着你会成功,你成功了就意味着你已经成长。
成长与成功本不是简单的因果关系。重要的是,你不要将成功设置为成长的端点,而在成功到来的时候,更要保持清醒,居安思危,让成长伴随终生。
[点评]文章冷静、客观地分析了成长与成功之间的辩证关系,提出了成功是一种外在的评价,其标准因人而异;而成长却是一种自然的法则,任何人都无法回避这样一个很有创意的观点。作者希望人们不必去追求那种人人承认的世俗的成功,但是却不能不在生活中成长。因为“惟有在生活中成长,才能不被时代所摒弃,才能摆脱毁灭的跟踪”,诚哉斯言!
成长与成功
孙骞禹
法国“农民画家”让·弗朗索瓦·米勒,年轻时一幅作品也卖不出去,这使他陷入了贫穷与绝望的深渊。后来,他回归乡间,虽然他仍然未能摆脱贫困的厄运,但是他并没有停止作画,而且一改画风,更多地表现美丽的大自然和淳朴的农民,因为他从小就看着农民在近乎不人道的繁重的劳动中求生存。因此,当他眺望大自然时,也就毫不忽略在自然中与大地融为一体的人类。他凭借着《播种者》、《牧羊少女》、《拾穗者》等作品震惊了法国画坛——最终他成为法国近代绘画史上一位最受人爱戴的成功的画家。endprint
中外都有这样一句谚语:“失败是成功之母。”那么成长就好比是孕育成功的过程。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珠穆朗玛峰也是经过无数次的地壳运动形成的。当凯撒拔出刻有“狄克推多”字样的佩剑时,他才彻底感受到自己八年的高卢总督生活没有白白度过。他在征服高卢的过程中成长,最终拥有成为“终身独裁官”时的成功。
1814年,英国人史蒂芬孙制造出世界上第一辆蒸汽机驱动的火车。当时有人驾着一辆马车和它赛跑。火车又丑又重,马车又美又轻。结果马车胜了火车。可是史蒂芬孙并没有放弃,而是不断改进。两百多年过去了,马车仍按原来的速度转着车轮,而火车早已进入“高铁时代”。当史蒂芬孙每一次皱眉时,他就在成长;当史蒂芬孙每一次修改设计时,他就在成长;当史蒂芬孙每一次拿起改锤时,他就在成长……一步一步地,火车向现代走来,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
如果说失败是起点,那么成长是赛道,成功就是终点;如果说失败是源头,那么成长是河道,成功就是海洋;如果说失败是未变,那么成长是量变,成功就是质变……
蒲松龄落第,愤而著书,留下了名作《聊斋志异》;欧力希经历了605次的失败,才能发明出药物“606”;大文豪托尔斯泰的文章都要修改4次有时甚至10次才能发表……而这一次次的失败和修正带给他们的正是一步步的成长。爱迪生在一次新发明中失败了八千多次,但他依然乐观地说:“8000次的失败,起码让我知道了这8000个办法行不通。”这便是成长。而事实上,他一生成功发明了一千多件产品,绝对堪称成功的典范,不是吗?
不过,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在失败之后赢得成功。能在失败中成长的人是明智的,然而生活中也的确存在许多庸人。其中有的人,碰了壁了,却一而再再而三地走着老路,结果是一再碰壁;而另外一些人,明明失败了,却拒不承认,这种人更是危险。在失败中总结,在总结中成长,在成长后成功,这才是一条通向成功的阳关大道!在生活中,在学习中,在工作中,若是我们每一个人都能不因失败、挫折而气馁,能努力成长、成人、成才,那么还有什么事情不能成功?什么梦想不能实现?什么样强大的国家不能建成?
[点评]文章以充足的论据证明了这样一个道理:挫败并不可怕,只要在挫败中吸取教训,努力成长,就一定能走向成功。作者告诉我们:失败往往就是成功的源头,失败与成功之间,缺少的正是一个成长的过程。而健康成长就意味着需要找准人生的方向和目标,剔除酿成失败的杂质,寻觅到更为有效的途径。失败是成功之母,而成长乃成功之父。不是吗?
[作者单位:江苏省盐城市景山中学高中部]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