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MDFC算法研究与应用

2014-02-27 13:16赵双柱
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 2014年4期
关键词:列表边界约束

赵双柱

(兰州文理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甘肃 730000)

0 引言

DBSCAN算法[1]是聚类分析中最经典的基于密度的聚类分析算法,但算法存在一些问题:聚类质量对参数敏感;不能处理多密度数据集。针对DBSCAN缺点,学者们提出了改进算法,如GDBSCAN算法[2],KNNCLUST算法,这些算法在执行过程中不能获得任何关于数据项的类属信息,因而通常被看作是一种无监督学习。

1 半监督聚类算法SCMD

1.1 SCMD 算法概述

半监督聚类算法SCMD[3]是Yangqiang Yu等人针对多密度数据集提出的。算法中的先验信息以成对约束(must-link 和cannot-link)形式给出。算法中涉及到两个定义:k最近邻距离和k最近邻列表,分别用P-Kdistance和P-Kneighbor表示。

SCMD算法主要包括三部分内容:首先根据must-link集计算出参考Eps列表;然后根据cannot-link条件从参考Eps列表中选择不同密度分布的代表Eps;最后,以这些代表Eps为参数的多阶段DBSCAN算法运行于数据集,得到最终聚类结果。

1.2 SCMD算法存在的缺点

SCMD算法在一些数据集上确实有着良好的性能,但是仍存在两个问题。

(1)先验约束不充分时不能检测到所有的簇

SCMD 算法在聚类过程中用到的所有Eps都是从must-link约束中计算而来,所以,如果有一个簇不包含must-link约束,则这个簇可能不会出现在最终的聚类结果中。尤其是当这个不包含must-link约束的簇是数据集中最稀疏的簇的时候,它一定会被丢失,而簇中的所有点被分配成噪声。而实际情况是,专家或者用户并不总能提供出数据集中所有簇的must-link约束。

(2)不能处理簇内多密度数据集

SCMD算法不能处理簇内密度不均的情况。而实际存在的数据集合中,簇中间密集而边缘稀疏的情况又是很常见的,这也是一种多密度表现形式。对于簇之间密度不同的数据集,SCMD 算法有良好的性能,因为它能够计算不同密度的不同Eps。而同理,对于一个密度不均的簇,用SCMD 算法可以得到两个或多个Eps,这样这个簇会被分割成几个小的子簇。

2 基于极少约束的多密度半监督聚类算法SCMDFC

2.1 算法主要思想

针对SCMD算法的不足,本文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半监督聚类算法SCMDFC。该算法的主要思想是:在原算法的基础上添加对这两种问题的处理;问题一的解决方法是:充分利用给定的先验知识,从约束条件集合中挖掘与可能会被丢失的簇的相关信息,从中提取其密度信息,从而查找出所有的簇。问题二的解决方法是:簇内密度不均匀时,该簇会被聚为多个子簇,但在这些子簇中,有一个较大的簇是原来簇的主体部分,通过一定的再分配准则将周围的小的子簇合并到较大的簇中,从而获得自然的簇结构。

2.2 算法详细描述

具体来说,SCMDFC算法主要增添了两种方法来弥补SCMD 算法的不足。

(1)查找可能会丢失的簇,添加Eps

由 SCMD算法可知,如果一个簇中不包含有提供的must-link约束,则这个簇可能不会出现在聚类结果中,因为它的Eps没有被计算出来。所以本文试图添加它的Eps到参考Eps列表中来解决这个问题,关键是如何查找这样的簇。这里,假定这个簇虽然不包含must-link约束,但是包含cannot-link约束中的点。根据约束的传递性,(A,B)属于must-link 集表明数据点A和B属于同一个簇,(B,C)也是一样,我们可以得出数据点A和C属于同一个簇。属于cannot-link集,表明数据点A和B不可能在同一个簇中。如果(A,C)是一个must-link 约束,则数据点B和C也不可能在同一个簇中,我们可以从约束集合中得到传递闭包,则只包含一个数据点P的闭包就属于在聚类结果中可能会被丢失的簇,也就是SCMDFC算法要检测的簇。然后,把P-Kdistance定义为该簇相应的Eps,并将其加入到参考Eps列表中,这样,簇结构将不会丢失。

(2)分配边界簇,解决簇内多密度问题

定义1:(边界簇)一个簇C中的数据点数目小于K时,这个簇是边界簇。即,|C|< K。

为什么簇内数据点数目小于k的簇就是边界簇呢?它不一定就位于某个较大的簇的边界,也许它是远离其他簇的一个独立的簇呢?本算法中是不可能出现这种情况。一个簇必然含有一个或多个核心点,因为簇是由核心点根据直接密度可达的规则扩展来的。核心点的Eps邻域内至少含有M inpts(本算法中是 k)个数据点。如果该簇是一个独立的簇,则它的核心点不可能有k个邻居,因为簇中数据点的总数目小于k。所以该簇中没有核心点。反证证得簇成员数目小于k的簇不是一个独立的簇,而是位于某个较大的簇的边界。

边界簇形成的原因是真实世界中的数据集是多密度的,簇的密度不均匀,且通常是中间密度高边界密度低。SCMD 算法的第三步,Eps值按升序排序,当较小的Eps作为参数用于扩展簇时,某个簇中间绝大多数点被分配为同一个簇标签,而周围的点分配为噪声。当较大的Eps作为参数用于扩展簇时,之前被分配为噪声的一个或多边界点变成核心点开始进行簇扩展,但这些要扩展的点之前已经被标记,所以就形成了成员数目小于k的边界簇。

边界簇就是 SCMDFC算法所要查找的需要再分配的小的子簇。通过定义可以检测边界簇。查找到边界簇后,算法把边界簇分别分配给距离它们相对较近的较大的簇。

2.3 实验结果及分析

下面通过SCMD算法与改进算法SCMDFC的实验对比,来分析SCMDFC算法的优越性。我们选择了两个数据集作为实验数据集,均为多密度数据集,且含有噪声。实验结果中,不同的颜色结合不同的形状代表不同的簇,其中黑色圆点代表噪声。

(1)成对约束(must-link)不充分情况

图1 SCMD算法运行于Data1

图2 改进的算法运行于Data1

数据集Data1(如图1和图2所示),包含1707 个数据,具有三种密度分布、四个簇结构,且包含噪声。其中两个方形的簇具有相同的密度分布,“∞”形的簇是最稀疏的。设置k=6。如果must-link约束充分,即每种密度分布的簇中都至少包含一个must-link 约束,则SCMD算法和SCMDFC 算法均能有效地发现簇结构。然而,当“∞”形的簇中的must-link约束没有提供时,实验结果显示SCMD算法只能找到三个簇,“∞”形的簇中的数据被分配成了噪声,如图2所示,而算法SCMDFC仍能精确地发现四个簇,如图2所示。

(2)簇内多密度情况

数据集Data2包含1938个数据。该数据集具有三个自然的簇结构且包含噪声,每个簇中的数据都是高斯分布的,也就是说簇中心密度高边缘密度低。设置 K=20,实验结果显示应用SCMD算法聚类三个簇中的大部分点都被正确分配,但簇边界的点被聚成了一些小的簇。改进的算法可以有效地发现三个完整的簇,并正确的识别噪声。

3 结论

本文提出的 SCMDFC算法充分挖掘成对约束集中所包含的信息,在must-link集不充分的条件下,仍能完整查找到所有的簇结构,而且通过一定的再分配准则解决簇内多密度问题,但也存在不足,在must-link和cannot-link约束均不充分的条件下,不能查找到全部的簇结构。在今后的研究工作中,希望能有进一步的改进。

[1]Martin Ester,Hans-Peter Kriegel,JörgSander,et al.A Density-Based Algorithm for Discovering Clusters in Large Spatial Databases w ith Noise[C].In Proceedings of 2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Know ledge Discovery and Data M ining(KDD '96).1996:226-231.

[2]Jörg Sander, Martin Ester, Hans-Peter Kriegel, et al.Density-Based Clustering in Spatial Databases:The Algorithm GDBSCAN and Its Applications[J].Data M ining and Know ledge Discovery.1998,2(2):169-194.

[3]Yang-QiangYu,Tian-QiangHuang,Gong-DeGuo,et al.Sem i-supervised clustering algorithm for multi-density and complex shape dataset[C].In Chinese Conference on Pattern Recognition(CCPR '08).2008:1-6.

猜你喜欢
列表边界约束
拓展阅读的边界
学习运用列表法
扩列吧
意大利边界穿越之家
约束离散KP方程族的完全Virasoro对称
论中立的帮助行为之可罚边界
自我约束是一种境界
列表画树状图各有所长
适当放手能让孩子更好地自我约束
“伪翻译”:“翻译”之边界行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