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油价暴跌为中国敞开机会窗口

2014-02-27 05:16田野
中国石油企业 2014年11期
关键词:油价油气石油

□ 文/本刊记者 田野

国际油价暴跌为中国敞开机会窗口

□ 文/本刊记者 田野

能源成本一直是我国能源体制和能源价格改革面临的主要障碍,国际油价下跌可以为国内油气市场化改革提供契机。目前我国与能源价格相关的税收主要是资源税,应借机加速深化资源税改革,它关系到不同能源的比价关系问题,最终涉及油气的价格水平。

今年下半年以来,国际油价大幅下跌,已从最高点的每桶110多美元跌至80美元附近,累计跌幅超过了25%。石油被称为“经济的血液”,有关石油的任何波动都能激起市场的层层涟漪。随着油价的“跌跌不休”,多家机构重新调整预期值:国际能源署将2014年原油需求预期,从日均90万桶下调至70万桶;法国兴业银行则将2015年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预估,从每桶103美元,调至每桶91美元;高盛基于欧佩克成员平衡预算的考虑,预计布伦特原油价格会跌至每桶90美元以下;汇丰也在给客户的电子邮件中警告如果欧佩克成员国未能更广泛地承诺减产,布伦特原油价格不排除在每桶80美元以下运行……作为战略资源及金融期货市场的炒作对象,石油牵动着国家安全利益和巨大的商业利益,正如经济学家威廉·恩道尔在《石油战争》一书中所言:“对石油定价相关公司股票走势的控制,可能是除海洛因定价之外世界上最秘而不宣的行当。”此次油价暴跌,背后有哪些因素施力、未来走向如何?对我国及相关国家会产生怎样的影响?为此本刊邀请相关专家,就引发市场诸多分析和猜测的问题进行解读。

记者:国际油价缘何大幅下挫?在供需关系和地缘政治的水面下,究竟还有多少因素暗流涌动?

陈凤英(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国际油价的波动是由多种因素共同造成的,长期油价的不断攀升主要是由经济发展对原油的需求加快所致,而近期国际油价大幅下挫,究其原因,是全球经济的不景气导致对原油等能源性生产资料需求的减少;短期油价波动主要受国际政局变动、利益集团的利益驱动,以及原油期货市场的投机活动等诸多经济和非经济因素叠加作用的结果。除了近期美元较为坚挺之外,全球整体经济疲软是影响国际油价下跌的重要因素。

国际油价和全球经济增长是一个正相关关系。整体经济形势不好,复苏态势不迅猛,就会引发消费需求下降等一系列传导效应,石油需求不如以前那么旺盛,国际油价就会承压走低。《世界经济展望报告》日前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今年以来第三次调低今、明两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报告预测,全球经济今年和明年的增幅分别为3.3%和3.8%,比7月份的预测分别低了0.1%和0.2%。下调预期的主要原因来自欧元区的持续低迷和主要新兴经济体增长的放缓。

郭焦峰(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研究员):从需求角度看,全球经济仍显疲软,复苏态势不及预期,短期和中期下行风险令人担心。具体来看,欧元区经济复苏乏力,核心国家增长缓慢,拖累发达经济体的整体表现。而作为世界经济增长引擎的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普遍放缓。从供应角度看,目前全球原油供应充足。作为国际原油市场上的大玩家,欧佩克给其各成员国核定的生产配额为每天3000万桶,但部分成员国超产已是公开的秘密,市场估计当前欧佩克原油超产规模达每天150万桶,总产量高达3150万桶/天。目前,美国的原油日产量超过890万桶,创近30年来的最高水平。从资金面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最新预测,美国2014年经济增长为2.2%,2015年将升至3.1%。美国经济的向好,使其货币在外汇市场上表现坚挺,美元指数不断延续上行势头。美元走强降低了以美元计价的石油期货投资吸引力,国际油价承受下行压力。

此外,大型投行撤离期货市场也在一定程度上打压了国际油价。长期以来,大型投行在大宗商品市场兴风作浪,大量买空卖空,使得国际原油价格经常背离其实际价格。近来,日益增强的金融监管压力正在使多家大型投行开始削减甚至退出部分大宗商品市场,包括高盛、摩根士丹利、摩根大通、德意志银行、巴克莱银行等已逐步淡出原油期货。这大大削减了国际油市的波动幅度,使国际油价趋于理性。美国当下约3.6亿桶的充足原油库存、中东地缘政治对国际原油供应的影响有限等因素,也使国际油市玩家缺少了重要炒作题材。

牛梨(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宏观经济研究室主任):本轮油价下跌主要是5种因素作用导致的:一是美国油气产量增长强劲。目前北达科他州每天能生产石油100万桶,让美国这个全球最大的石油消费国变成一个主要的石油生产国。美国的油气产量给全球能源市场带来冲击,分析人士认为,到今年年底,汽油的价格将下滑至每加仑3美元以下。二是沙特拒绝减产保价。沙特每天的石油产量超过1000万桶,在国际石油市场上有着巨大的影响力。由于担心自己的客户被美国和其他竞争者抢走,所以在本轮油价大跌中该国一反常态,一再表示不会降低产能抑制油价下滑。三是亚太地区需求下降。全球经济疲软让亚太地区石油需求低于预期,目前亚洲各国削减了对能源的补贴,导致汽油、柴油和其他日常燃料成本上升,使需求进一步萎缩。四是美元走势强劲。美元价格与石油价格呈负相关关系,美元的升值导致以美元作为计价货币的原油等大宗商品价格快速下降,从而加速了国际原油价格的下跌步伐。五是利比亚和伊拉克恢复产能。目前利比亚、伊拉克、南苏丹和尼日利亚等国都开始恢复了石油生产,使得需求较低的石油市场供给却十分充足。

目前北达科他州每天能生产石油100万桶,让美国这个全球最大的石油消费国变成一个主要的石油生产国。

记者:此轮国际油价大幅跳水,俄罗斯等国将美国视为始作俑者,指责美通过操纵油价来制裁俄罗斯,这一指控是否属实?从技术角度讲,美国是否有能力控制国际石油价格?

郭焦峰:单从技术角度分析,利用美元来操纵油价并不难实施。

早在1972年,布雷顿森林体系摇摇欲坠时,尼克松和基辛格便联手与世界主要产油国建立贸易联盟,并以美元为基础进行货币结算,创造了美元石油的循环体系,美元与石油的反相关已经成为市场默认的规律。美联储几乎可以通过调节美元的供给来左右石油等重要大宗商品的价格。近几个月来,油价一直在持续下跌,而美元升值几乎与之如影随形。早些时候,美国放出风声,表示可能在10月底或者是未来的一个时期退出量化宽松,这意味着它不会像过去那样增加流动性,投入大量美元,这就带给市场一种未来美元会升值的心理预期,所以国际金融炒家会把资金从石油期货转向美元,无论美国是否真正退出量化宽松,这种带有引导性的口头干预都会造成美元升值,油价下跌。

但不可忽视的是,油价下跌也可能对美国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瑞士央行的数据显示,占美国原油产量55%的页岩油的成本价格为每桶85美元,而国际能源署的数据则显示,如果国际原油价格保持在目前的每桶80美元,美国80%的页岩油生产企业和几乎所有的生物汽油和油砂企业将陷入亏损。而一旦开采的资金出现问题,页岩油产量将急速下降,也许会导致页岩油泡沫破灭。

陈凤英:很多人认为今天的国际油价暴跌是美国、沙特和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联手打压的结果。但事实上,石油输出国组织生产的石油产能只占全球市场的1/3,且委内瑞拉还是该组织成员。虽然沙特仍然是国际原油市场的重要卖家,但其市场份额不断面临来自外部世界的挑战,这其中就包括美国。此次沙特、科威特等国宁愿承受日复一日油价下跌的损失,也不愿意通过减产让油价回升,主要原因也是保卫市场、对抗页岩气等新能源的冲击。目前欧美乙醇汽油每桶约105美元,生物柴油每桶约112美元,这些能源都很贵,如果石油价格长期维持在每桶80多美元,谁还会花高价使用这些乙醇汽油和生物柴油呢?

目前来自北美的油气已成为沙特等传统产油国最大的竞争对手,所以它们宁愿接受一段时间的低油价,也要保持市场份额。亚太市场对于沙特来说非常重要,可问题是,瞄准亚太市场的不仅只有沙特,还有表现更加强势的俄罗斯,以及北美天然气。沙特非常担心这些国家利用天然气抢走它的市场份额,而市场一旦被抢走,便会永远失去,因为能源消费模式的改变需要巨大投资,况且谁都知道天然气比石油更加干净高效。所以这次国际油价震荡,与其说美俄博弈,不如说是中东和北美产油区的博弈。让博弈对手之间联手压价,可能性非常小。

记者:一面是阴谋论言之凿凿,但缺乏关键证据;另一面是市场说老调重弹,似乎也没什么新意。关键的问题是,这次油价下跌对于我国意味着什么,将会给我国带来哪些机会和启示?

牛梨:油价持续下跌自然会影响国际政治与经济结构,也会产生相关的受益者与受损者。对中国而言,国际油价下降至少可以带来两大好处:一是节约成本,并由此提升产品竞争力。2013年,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超过58%,原油进口突破2.8亿吨。按照这一基数计算,如果2014年平均进口油价每桶减少10美元,我国就将节约200多亿美元。具体到生产领域,油价下降有利于降低工业燃料和石化产业成本,增加企业利润,提升产品竞争力。在经济增长动力有所减弱的情况下,要素成本压力的减轻,对经济增长会起到正向推动作用。二是为扩大石油战略储备提供了机遇。供应稳定和价格相对低廉,是石油战略储备的有利时机。目前我国战略石油储备(加上商业储备)为70天左右,距离90天的储备目标仍有一定距离。如果油价继续下跌,可利用此次机会增加原油战略储备。

海关总署的最近统计数据显示,9月份,我国从俄罗斯进口原油较去年同期大增56.79%,达到284.1万吨,从哥伦比亚进口的原油总量比同期飙升389.6%。促使我国原油进口短期剧增的主要原因,正是新一轮的国际油价持续下跌。

郭焦峰:能源成本一直是我国能源体制和能源价格改革面临的主要障碍,国际油价下跌可以为国内油气市场化改革提供契机。由于历史原因,我国能源价格受到管制,受支付能力和民众支付意愿限制,能源价格改革过程比较缓慢。

具体而言,国际油价下跌可以从两方面推进我国能源改革:一是建立准市场化的能源价格体系。目前我国原油价格已与国际市场接轨,但成品油价格则是设置最高限价,大约每10天调整一次。可考虑借此机会缩短调整周期,每周公布一次最高指导价。在炼油企业方面,目前是按照成本加成的方法确定出厂价,应借助油气价格低位的机遇推进其市场化,这有利于鼓励更多炼油企业到国际市场买油。在天然气方面,国家发改委确定的是“市场净回值定价法”,即将天然气的销售价格与由市场竞争形成的可替代能源商品价格挂钩,在此基础上倒扣商品物流成本(如天然气管道运输费)后回推确定天然气销售各环节的价格。目前的调价方案是按2013年的基数确定的,而那时的油价较高。按这一计算公式,即使是在目前油价下跌的情况下,天然气价格仍旧要上涨。天然气与石油是互相替代的产品,石油价格下降的情况下,天然气价格也应下降。所以我们应该利用这次机会,应改变国内天然气价格形成机制,调整可替代能源价格的折价系数,改变目前的涨价惯性,这样才能提高天然气的利用效率。

二是尽快出台和完善相关的能源税收政策。目前我国与能源价格相关的税收主要是资源税,应尽快深化资源税改革,它关系到不同能源的比价关系问题,最终涉及油气的价格水平。同时,应尽快完善消费税政策。目前的成品油消费税主要在生产或进口环节征收,属于价内税,消费税被作为增值税的税基一并计算。而实际上,消费税应作为价外税体现在消费者的日常行为上,这样可以理性引导消费者的消费行为,树立节约用能的意识。

陈凤英:此次国际油价下跌,除了要关注其对我国带来的短期影响外,还需要从长远着眼,加速破解目前存在的机制障碍,为未来的能源生产和消费创造良好的环境。

从深层次看,国际油价下跌有益于我国石油企业“走出去”战略和国际能源合作,这关系着更长久的能源供应。一般而言,在低油价时期“走出去”会比较容易,除了价格比较低,谈判也会比较容易,因此可以增加国际能源合作机会。从长远筹谋我国能源生产与供应角度,应尽快对石油天然气的基础设施进行规划,加强对油气管网等基础设施的建设,鼓励多元资本对这一领域进行投资,这也是推进混合所有制的重要领域。还应尽快解决油气管网输送与销售捆绑问题,推动油气输送与销售业务的分离,解决油气管网等基础设施第三方准入等问题。

事实上,无论是建立准市场化的价格体系,还是推进第三方准入,目的都是为了向市场化方向迈进。与之配套的就需要加强对市场规范运作的监管。目前看,我国油气领域上中下游的监管力量都比较薄弱,亟需加大环保立法和执法力度,完善相关的标准。目前油气领域上中下游都存在一定的环保问题,比如在上游的页岩气勘探开发,存在着压裂液对水资源的污染、化学品的挥发、油气的溢散等,应提高相关的法律层次,同时加大对违反环保法规行为的处罚力度。此外,油价下跌到一定程度会挤压可再生能源发展空间,短期影响不大,但如果持续时间较长,对于高成本的非常规油气的勘探开发会造成一定的影响,比如页岩油气、煤层气、油砂、深海石油、可燃冰等的开发。必要时,应有相应的政策设计,推动这些领域的持续深入发展。

猜你喜欢
油价油气石油
石油石化展会
《非常规油气》第二届青年编委征集通知
奇妙的石油
下半年国际油价仍旧承压前行?
《中国海上油气》2021年征订启
油价上涨的供需驱动力能否持续
2019年国内外油价或将波动加剧
2019年上半年豆油价低
油气体制改革迷局
延长石油:奋力追赶超越 再铸百年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