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宽 独辟蹊径,画山画骨更画魂

2014-02-26 13:22孙聚成岑其
中华儿女 2014年4期
关键词:雪景山水画

孙聚成+岑其

中国山水画,经过长时间的孕育,至唐末五代趋于成熟,到了北宋时期,迎来了一个辉煌的高峰:北方山水画派雄踞画坛,巨匠辈出,在荆浩、关仝、李成之后,一位“北派”大师精彩登场,他就是山水画大家范宽。

范宽,一名中正,字中立,陕西华原(今陕西耀县)人,生卒未详,略晚于李成。有资料考证他约生于950年前后,卒于1026年左右。北宋郭若虚的《图画见闻志》说范宽“仪状峭古,进止疏野,性嗜酒,好道”。《宣和画谱》也记载,范宽“风仪峭古,进止疏野,性嗜酒,落魄不拘世故”,我们可以得知范宽是一位形貌高大瘦削,好着古装,举止不拘小节,喜欢喝酒并好老庄之道的民间画家。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这是艺术创作的普遍规律,艺术的本源都是来自于大自然的神奇造化,以及艺术家感悟的心灵和勤奋的捕捉。范宽的山水画,初学李成,后来有所领悟,叹道:“前人之法,未尝不近取诸物,吾与其师古人者,未若师诸物也;吾与其师于物者,未若师诸心。”这是他的心得体会,也是中国山水画创作的重要论点。于是,他深入秦岭一带的终南山安家落户,“常居山林之间,危从终日”,不计风寒雪落,潜心观察自然,饱览“云烟惨淡,风月阴雾难状之景”,对景写意,将自己的情感与大自然山水相融合,终于创造了自己独特的表现手法,形成自己的风格面貌,成为独立一家。

被誉为“画山画骨更画魂”的范宽,十分重视到大自然中去写生。他的作品多取材于家乡陕西关中一带的崇山峻岭,将北国山川的雄壮气势和老树密林的荒寒景色,在妙笔生花中生灵活现地铺叙。范宽的作品,画面端庄大气,笔下山水雄伟险峭,气势壮美,笔墨苍老浑厚。构图上,范宽继承了五代画家荆浩全景式高远构图法,画中主峰多为正面描写,傲然矗立,深沉厚重,具有势壮雄强的气势。在范宽的作品中,常用峰间石壁上高挂的山泉,山顶山腰浓密的树林,潺潺流水边静卧的巨石,来丰富画面的层次,使作品静景中还有飘动的感觉。前人评价他的山水画特点是:“真石老树,挺生笔下,求其气韵,出于物表,又不资华饰。”所以在当时即为天下所重。

范宽长期生活在北方山区,北方大自然的地貌特征,对他的画风形成产生重大影响,也形成了他独特的画法。在绘画技法上,范宽多有创建。北方多高山大岭,飞瀑流泉,长松巨木,范宽刻画山石用笔老辣,笔法雄强,下笔短而有力,猛顿而斜上疾出,以此表现岩石的形貌质感。这种笔法被后人称为“枪笔”。用“雨点皴”参以短促的“条子皴”和“小斧劈皴”,也是范宽画作的一大创新。雨点皴就是用雨点般密集的墨点攒簇在一起,表现山石的厚重之感,条子皴和小斧劈皴则用以表现北方山石坚硬的特质。在用墨上,范宽用墨浓厚,采用多遍叠加的积墨法使得画中“线如铁条,皴如铁钉,山如铁铸,树如铁浇”,极富重量感。范宽善用的雨点皴和积墨法,营造了《宣和画谱》所说的“如行夜山”般的沉郁效果,凸显山势的险峻硬朗。这种画法由范宽独创,并成为对后世影响巨大的一种绘画风格。

一幅好的中国画要具四性:正、大、雅、静。一为气相要正,二为气局要大,三为气韵要雅,四为气息要静。一件绘画作品成就的高低,不只取决于章法、笔墨等外在手段,更取决于作者的才情、气质、格调等内在精神,而这种内在精神便是画家文化修养与人格气度的统一。范宽性情宽厚,为人大度,也最终成就了他的艺术风格的伟大。范宽在北宋时已具画名,《宣和画谱》记载当时宫廷收藏他的作品就有58件。流传至今的除《溪山行旅图》和《雪景寒林图》外,还有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临流独坐图》、《雪山萧寺图》等。

艺术史上曾流传过这样一则有关范宽的故事:一天,大书画家、鉴赏家米芾外出游历,在山中一座寺庙的僧房里看到一幅山水画。米芾熟知历代山水画家及其作品风格,于是断定这是唐代山水大家荆浩的作品。但当他走近仔细一看,发现落款竟是“华原范宽”四字。原来,这是范宽在青年时代临摹荆浩的一幅作品,他的笔力已达到了以假乱真的地步,还骗过了精于鉴赏的米芾的眼睛。

在范宽的传世作品中,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溪山行旅图》最能代表他的绘画风格。此画为立轴,水墨绢本,纵206.3厘米,横103.3厘米。画中迎面而来的是巨峰顶天而立,巍然耸矗,山头林木丰茂,山涧中飞瀑如练,直落千仞,岩石斑驳的肌理历历可辨,彰显出一种逼人的磅礴气势。山脚下云雾蒙蒙,几块大石兀然而立,石上杂木丛生,石间流水潺潺。溪岸边的山路上,有旅人赶着一队负重的驮马匆匆前行,人畜虽都画得小如蝼蚁,但却真实生动。人畜之灵动与大山之雄壮遥相呼应,极富美感。范宽以全景式构图,施以雄健冷峻的笔力勾勒出山的轮廓和石纹的脉络,又以厚重的墨色皴染,使整个画面气势逼人,生动地描绘出秦陇山川峻拔雄阔、壮丽浩莽的气概。

《溪山行旅图》在上千年的流转中,多次于民间和宫廷间流动,解放前随大批珍贵文物进入台湾,被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北宋的画家没有题词盖章的习惯,人们只能依据史料记载以及明代董其昌在画上的题跋“北宋范中立溪山行旅图”和画风,来推测这幅画的作者是范宽。1958年,时任台北故宫博物院副院长的李霖灿采用画方格的方法,在画中树从之中,发现了画家的签名。李霖灿在回忆录中记载了那个激动人心的一刻:“忽然一道光线射过来,在那一群行旅人物之后,夹在树木之间,范宽二字名款赫然呈现。”至此,这幅画的千年之谜才得以解开。关于这幅画的地位,徐悲鸿在《故宫所藏绘画之宝》中这样说:“中国所有之宝故宫有二,吾所最倾倒者,则为范中立《溪山行旅图》,大气磅礴,沉雄高古,成辟易万人之作。”

范宽还擅写雪山,喜作雪景寒林,有冒雪出云之势,尤具气骨,所以当时人盛赞他“善与山传神”,能“得山之骨”。在宣和御府所藏他的58件作品中,有三分之一的作品题材为雪景。现藏于天津市博物馆的《雪景寒林图》,也堪称范宽作品中的精粹。这件作品为立轴,水墨绢本,纵193.5厘米,横160.3厘米。全图气势磅礴,境界深远,其山取盘桓向上高远之势,其水造平静冷凝之态,其树显深郁寒峭之意,生动地描绘出秦地雪后山川,林塑如诗景象。画上群山重重壁立,气势苍茫,深谷危径,枯木寒柯,隐现寺观,山麓水边密林数重,后有村居屋舍,一人张门而望。全画布置严整有序,笔墨质朴厚重。正如明代董其昌所说:“瑞雪满山,动有千里之远。寒林孤秀,挺然直立,物态严凝,俨然三冬在目。”

《雪景寒林图》历来受到广泛重视。历经清梁清标、安岐等鉴藏,图上有“蕉林”“蕉林收藏”朱文方印两枚和“观其大略”白文一枚。乾隆时入内府,押有“乾隆御书之宝”。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几天后,在北京某旧书市,有一个英国士兵在兜售一幅画轴。工部右侍郎张翼酷爱收藏,正巧走过,见画上的“乾隆之宝”方印赫然在目,不禁大吃一惊,断定是一宝物,便按其索价买了下来。回家仔细鉴别,见为内府的名画,便秘藏不宣。他死后,其子张叔诚也珍爱文物。直到1981年,张叔诚垂垂老矣,便将毕生收藏捐献国家,《雪景寒林图》从此成为天津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也是大陆现存范宽唯一的作品。

范宽在继承了荆浩的北方山水画派后,独辟蹊径,成就卓然,并对后世影响巨大。宋人将其与关仝、李成誉为“三家鼎峙,百代标程”,元代赵孟頫称范宽的画为“古今绝笔”,明代董其昌评价范宽为“宋画第一”,可见其成就之高。史料记载,后世师法范宽的画家众多,南宋时期的山水画几乎全部出自范宽一系,之后的“元四家”,以至清代的“金陵画派”和现代的黄宾虹等大师,都受到范宽画风的影响。

研读范宽的画作,我们仿佛看见重峦叠嶂间,山石峭岩上,伴着一江秋水的汩汩之音,高士范宽寂然端坐,放眼四望,他眼前的山水,心中的山水,笔下的山水,汇集成画家心灵和精神的归宿,也让千年以后的我们与他共同陶醉。endprint

猜你喜欢
雪景山水画
论南宋山水画的艺术审美性
寻找中国最美雪景
瑞雪兆丰年
《大坂山雪景》《高原平湖》
纸巾山水画
Artist Prints Charms of West Lake
山中雪后
雪夜遇熊
程灿山水画作品
张自启中国画——山水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