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生活化实践路径探析

2014-02-26 05:39吴晓璇
教育观察 2014年31期
关键词:案例教学内容思政

吴晓璇

(东莞职业技术学院,广东东莞,523808)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教学生活化就是将教育立足于大学生的生活世界,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关注学生的现实生活需要,真正发挥思政课在引领大学生成长成才方面的主导作用。笔者认为,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生活化的实践路径有以下几方面:

一、挖掘生活化的教学案例

课堂教学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把部分真实生活引入课堂,以丰富的叙述形式,向学生展示生活中的典型案例,解决学生关心和困惑的问题。

(一)从生活情境中提取案例

选择案例事件方面,选择与大学生接受视阈范围接近的典型案例,尤其要联系大学生的生活实际,针对他们最困惑、最关心的问题,多加关注和疏导。如大学生就业问题、诚信问题、恋爱问题等。选择案例典型人物方面,选择与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有共同之处,能够引起思想、情感共鸣的人物。如在讲授“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时,以在大学生挑战杯中获得优异成绩的大学生为代表,拉近案例人物与学生的距离,鼓励学生积极创新。

(二)从社会环境中提取案例

从国际新闻入手,包括国际政治、经济、文化动向等。如在讲授“公共生活需要公共秩序”时,恰逢柬埔寨发生踩踏事故,教师可以展现现场图片,直观而震撼地告知学生维护公共秩序的重要性。从社会热点切入,包括国内的政策走向、社会舆情等。在“概论”课的授课中,恰逢全国两会召开,教师可以从中提取丰富的教学资源,如备受关注的社会保障问题、食品药品安全问题等。从地区特色着力,就我院而言,70%左右的学生来自东莞,从东莞提取的案例能引起学生的注意。

(三)从专业学习中提取案例

高职学生对思政课并不是很重视,“重专业课,轻公共课”的现象比较严重。因而,教学案例的选取结合学生所学专业的内容和特点,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使学生了解学习这门课程的意义。如在讲解职业道德基本内容时,针对会计专业的学生,笔者选取了“2001年朱镕基3次题词不做假账”的案例,强调“不做假账”是会计从业人员的基本职业道德和行为准则。

二、整合学科教学内容与学生活动内容

理论需要实践的检验,实践需要理论的指导,课堂教学与学生活动可以建立联动机制,充分挖掘共享资源,实现优势互补。

(一)整合学科教学内容与学生活动内容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高职院校思政课现有教材内容科学、体系严谨,但其学科性和理论性很强,使学生在心理上产生距离感。学生认为思政课“高大上”,学习积极性不高。适合高职生的教学模式是“做中学,学中做”,虽然思政课不如专业的实训课有很强实操性,但具有教育意义的学生课外活动也有思政课实训的积极作用,具有整合的必要性。

整合思政课学科教学内容与学生活动内容,可待挖掘的资源很多。如“讲出自己的好故事”“我的中国梦”演讲比赛等,学生业余生活参与的这些活动,与思政课的教学内容和教育目标是相符的,具有整合的可能性。

(二)学科教学内容与学生活动内容的对接

学科教学内容与学生活动内容的对接是有针对性地选择部分教学内容与学生活动内容进行对接。每学期开学初,思政课教师根据学科教学内容与学工处、团委的教师统筹协商本学期对接的学生活动,形成活动菜单,并确定活动开展的周时以及理论授课的教学周时。

表1 学科教学内容与学生活动内容的对接

(三)把课程教学内容运用于学生活动

理论教学先行,实践活动后行。这种形式是思政课教师先在课堂上开展学科内容教学,紧接着学生参与学工处、团委组织的与课堂教学对接的课外活动,在活动中运用课堂的理论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如大多数学生都认为概论课的教材内容晦涩难懂。在完成课堂授课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民生问题面面观”的街道采访和家庭采访,让学生从现实中感受,在中国,政策的落实是一项系统工程,自己不能一味地待在象牙塔中对现实指手画脚,从而使思政教育回归实践,解决目标落地问题。

(四)从学生活动中提升课程教学内容

实践活动先行,理论提升后行。这种形式是让学生先参加与学科内容对接的课外活动,然后回归课堂,引导学生把实践中获得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知识,进行理论层面的总结与分享。从实践中总结理论知识,这种发现学习模式,使思政教育激活学生主体,解决学习内生活力问题。

三、扩展教育空间

当前网络在学生的生活中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实现思政课教学生活化不应局限于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活动,还要占领网络阵地。此外,高职院校丰富的校企合作基地也是思政课教学适应学生职业生活的重要资源。

(一)开发网络课堂资源:以微信为例

微信在改变大学生生活方式的同时,也在改变他们的思想观念。对微信应该作为网络课堂资源加以开发利用,作为思政课教学生活化的阵地。

第一,从学生网络生活中把控教学内容。微信群和微信公众平台的组建,可以实现教师与学生随时随地进行语音、文字交流,深入到学生的生活中,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使得教学有的放矢。高职学生虽然关心发生在自己周边的社会民生问题,但缺乏是非辨别能力。如今年发生的广东茂名PX项目事件,我院有学生是茂名的,看到微信朋友圈发布的所谓“茂名市民上街游行反对PX项目”图片和死伤人员数据后,对问题产生片面认识。这时,任课教师通过班级的微信平台,适时共享对事件客观的分析,对不合事实的图文进行证伪,使学生形成一定的分析和判断能力,起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第二,借助网络平台推送教学资源。教师借助微信平台发布课程相关的知识,比如人生、道德养成、时事评论等内容,形式可以是文字、图片、语音、视频,学生可自行阅读浏览。“虽然微信的信息是碎片式的,但是一旦大量碎片式的信息集中围绕在某一个热点问题之下,很容易形成一种浓厚的网络舆论氛围,占据思想教育的制高点。”

教师也可以精心设计一些大学生所关心的问题作为讨论主题,在学生交流和讨论中做好“意见领袖”的角色。如我院大部分学生来自东莞,对今年“东莞扫黄”新闻关注度很高,但不少学生的认识有失偏颇,笔者结合“概论”课的相关内容,组织学生围绕此事件展开讨论。教师在学生的讨论中及时回应,推送相关的评论文章和视频,作为“意见领袖”引导舆论导向,达到教育目的。

(二)增进校企协同育人

校企双方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教育价值和教育功能相符,能够促使学生在职业环境中培养对自身专业和未来职业的积极情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职业观,适应社会发展需要。

第一,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堂延伸到企业。增强学习动力,提高成才自觉性。高职学生学习动力不足所占比例比较高,尤其是大一新生不了解高职的课程与学习方式,没有进入学习状态。高职学生的学习以就业为导向,在思修课绪论第一节“适应人生新阶段”,把课堂延伸到企业,让学生走进企业,现场感受企业员工的竞争压力,清楚认识没有一技之长的高职生在激烈的人才竞争中是没有立足之地的,从而努力学习,提高技能。

以课题为导向,带动学生学习。让学生带着问题下企业,调研的课题围绕思政课的教学内容。如围绕与“概论”课知识相关的分配制度改革、健全保障制度等问题展开调研,让学生在职业生活中领悟教学内容。

第二,把企业文化引进思想政治理论课堂。高职学生既需要具备专业技能,还应具有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和团队协作的人格素养。职业道德是企业的核心价值体系,这些道德规范为思政教育提供了生活化的素材。邀请遵纪守法、爱岗敬业的优秀员工走进思政课堂,作为学生的德育导师,使学生将道德规范内化为个人的内在要求,树立德才兼备的成才理念。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职业观。在课堂上阐述人生观、价值观、职业观等理论,学生的接受总是有限的,而如果是由企业来说明他们的用人理念是选拔全面发展的人才,学生更能接受,也更有实践动力;由企业的优秀员工讲述个人成长经历中人生观、价值观的引领作用,学生也更能明白应该走一条怎样的道路,成为一个怎样的人。

把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放在生活的大环境,立足于高职学生的生活实际,关注学生的现实生活需要,才能更好地体现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

[1] 陶行知.陶行知全集:第二卷[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5.

[2] 白浩,郝晶晶.微信公众平台在高校教育领域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3(4).

[3] 曹砚辉.当前高校师生关系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教育探索,2012(3).

[4] 叶学文.高职思政课改革探究[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6).

[5] 罗云.关于高校思政课教学若干问题的研究综述[J].教育观察,2012(10).

猜你喜欢
案例教学内容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思政课“需求侧”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高卷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发生在你我身边的那些治超案例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一个模拟案例引发的多重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