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 晨,鄢武先,何承忠,张炜,罗建勋,辜云杰*
(l.四川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四川 成都 6l008l;2.四川农业大学,四川雅安 6250l4;
3.西南林业大学,云南 昆明 650224)
古树是自然界和前人留下的极其珍贵的植物资源,也是优秀的文化遗产,具有较高的经济、观赏价值。古树记载着一个地区的星转斗移、自然演变、社会兴衰等种种自然和文化的历史信息,是研究当地各方面的活化石。因此,认识古树,养护古树,研究和利用古树,在科学、文化、经济、生态、社会等诸多方面,都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保护好一棵古树,就等于保存一部活的森林史话,保存一座遗传基因库,也等于保存一件活的珍贵历史文物。目前我国很多地区都对本地的古树资源进行了调查,并对古树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保存提出了宝贵的意见[l~l0]。
川西高原位于青藏高原东南部分,是四川盆地向青藏高原过渡地带,地形地貌复杂,气候环境多样,特殊的地理环境造就了复杂多样的气候环境,因而孕育了丰富的植物资源,杨树在该区域分布广泛,被认为是一个杨树变异中心[ll~l2],同时在山谷河边、“四旁”等地杨树古树资源众多。本论文通过对青藏高原地区的四川甘孜州地区、香格里拉和德钦县、西藏芒康县等地进行杨树古树资源调查,对该地区古树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提供一定的指导意见,同时利用古树资源来研究杨树变异和进化具有重要意义。
四川省甘孜州为大陆季风性高原型气候,可分为高山、山原和高山河谷三大气候类型,素有“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而异”,年均温7.8℃,极端最低气温-37.7℃,全州平均海拔3 500 m以上,空气含氧量只有内地的50% ~60%左右,是全国第二大林区——西南林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云南省德钦县的气候属寒温带山地季风性气候。气候受海拔的影响较大。大部分地区四季不分明,正常年干湿两季分明,年平均降雨量633.7 mm。年平均气温4.7℃,年极端最高气温25.l℃,最低气温-27.4℃,有霜期每年一般为236 d。
西藏芒康县属高原温带半湿润季风型气候区,夏季湿润,冬季寒冷干燥。年均气温l0℃,年均降水量350 mm~450 mm,主要集中于6月~9月,无霜期95 d。
根据全国古树名木普查建档技术规定,古树被定义为:在人类历史过程中保存下来的具有重要科研、历史、文化价值,树龄在l00 a以上的树木。古树分为国家一级、二级、三级,国家一级古树树龄在500 a以上,国家二级古树树龄在300 a~499 a之间,国家三级古树树龄在l00 a~299 a之间。国家级名木不受年龄限制,不分级。
在20l3年9月6日至9月25日,历经20天,对四川省甘孜州的泸定、康定、理塘、稻城、乡城,云南省的香格里拉、德钦县和西藏芒康县等地进行了杨树古树资源的调查。其中调查内容主要是树种、树高、胸径、生长位置、树龄、立地条件等因素。
本次对杨树古树调查的方法主要是通过:(l)查阅文献,通过对前人的文献报道的综合分析对该地区的杨树资源有个宏观认识;(2)咨询当地林业局,通过对当地林业工作人员的咨询调查对当地的杨树古树分布情况有客观认识;(3)实地考察和访问当地居民,实地查看能够了解古树生长状况和环境,访问群众核实树龄,根据调查结果,归纳分析,对杨树古树资源保护利用提出基础性建议。(4)树高和胸径测量分别用测高仪和围尺。
经过20多天的调研,调查获得青杨派的川杨(P.szechuanica)、三脉青杨(P.trinervis)、康定杨(P.kangdingensis)、乡城杨(P.xiangchengensis)、西南杨(P.Schneideri)、藏川杨(P.szechuanica Schneid.var.tibetica Schneid)、德钦杨(P.haoana Chenget C.Wang)等7个树种的古树共计l26株,详细见表l。
表l 川西高原杨树古树生长及分级
(续表l)
由表l可知,古树中川杨3株,三脉青杨2株,康定杨l4株,西南杨42株,乡城杨33株,德钦杨2株,藏川杨30株。按照国家古树划分标准,l26株古树中一级古树共4株,约占总数3.2%;二级古树4株,约占总数3.2%;三级古树l l8株,约占总数93.6%。由表l备注可以看出不少古树树干有一定的损伤,如树干腐朽、断梢、中空等,也有许多树干拥有多个较大的分枝。
一级古树共有4株,分别是稻城县的2株西南杨和乡城县的2株乡城杨,其中西南杨树龄505年,平均树高20.5 m,平均胸高达267.0 cm,是所有古树中胸径最大的植株,乡城杨树龄520年,树高l3.5 m,胸径242.0 cm,是年龄最老的植株。
二级古树共有4株,分别是乡城县的2株乡城杨和德钦县的2株德钦杨。其中乡城杨的树龄为430年,由于树龄大,树干部分已经枯朽且断顶导致现在树高仅有l0 m,胸径仅有l59.0 cm;德钦杨的树龄为300年,树高22 m,胸径l47 cm,该树干也是遭受病虫害导致腐朽,出现中空现象。
三级古树是数量和种类最多的,共有6个树种l l8个单株,树龄跨度从l00年到230年,平均胸径从l03.0 cm到239.0 cm。三级古树是研究古树重要资源,可以为保护开发利用古树资源提供材料来源。
本次杨树古树实地调查主要是青杨派的7个树种,其中川杨、三脉青杨、西南杨等7个树种分布在海拔l 546 m到4 0l8 m之间,跨越幅度2 500 m,说明不同树种的适应性有差异。西南杨从海拔3 430 m到最高4 0l8 m的高原均有分布,是分布海拔高度范围最大一个树种。另外藏川杨的古树分布在甘孜州大雪山、云南香格里拉和西藏芒康县等3个地方,跨越地域大,平均海拔也在3 500 m以上,分布在山谷河流旁,植被覆盖度大,人迹很少到达的地方。
表2为川西高原杨树古树胸径分级表。
从表2可以看出,杨树古树胸径大小基本呈现正态分布,胸径集中分布在l00 cm~200 cm之间,小于l00 cm为l5株,占调查总数l l.90%,l00 cm~200 cm之间共有88株,占调查总数69.84%,200 cm~300 cm之间共有23株,占调查总数l8.25%。从表2还可以看出,在l26株古杨树中,川杨仅3株,康定杨l 4株,乡城杨32株,西南杨42株,藏川杨3l株,三脉青杨和德钦杨各2株,表明西南杨、乡城杨、藏川杨形成古树的几率远大于川杨、三脉青杨和德钦杨,一定程度上也表明了青杨派树种间的适应性,西南杨、乡城杨、藏川杨可能更适合该区域的生境。
表2 川西高原杨树古树胸径分级
此外,调查到的杨树古树树龄最小是甘孜州的藏川杨,年龄约为l00年,最大是乡城县的乡城杨,年龄约为520年;平均胸径最大的是稻城县的西南杨约为267.0 cm,最小的是乡城县的西南杨约为l03.0 cm,两者相差约l64.0 cm;平均树高最高的是泸定县的川杨约为24.0 m,最低的是乡城县的乡城杨约为l0.0 m。以上表明:树龄大但不一定树高和胸径最大,其原因可能是因为树种的生境或遭遇不同,一些树在几百年的生长过程中遇到不同的自然灾害和病虫害导致其树干遭受严重损坏,而年纪较小者能够保持树干完整,所以树高较高。
本次调查的地方主要是四川甘孜州、云南香格里拉和西藏芒康县的部分地区,所以古树数量较少,仅能代表调查区的杨树古树资源情况,而未调查到的地方的杨树古树资源情况尚未了解,只有在后期进行补充调研。根据相关资料和文献显示,甘孜州其他地区也有相当多的杨树资源,这些资源中一定有更多杨树古树资源。故该地区有丰富的杨树古树资源,是我们宝贵的研究资源,要加强对它们的保护和利用。
(l)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和监督管理不力。
在调查中发现,许多古树遭受人为不同程度的伤害,这主要是因为我国现行的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或者由于地域差异,法律法规实施不坚定,对违反法律法规的打击力度小。因此要加大对古树保护的监管力度。
(2)保护意识淡薄。
由于相关的宣传教育工作不得力、群众的保护意识薄弱、社会各界的重视程度不足,导致古树保护工作很难进行。
(3)古树缺少必要的养护。
调查中发现多数古树树干出现腐朽,中空等由于病虫害等因素造成的损伤却没有任何治疗措施。这些伤害如果不及时治疗最后会导致古树死亡,活化石的消失,是人类的损失。应加大对古树的养护。
(l)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保护古树资源。
对现行的法律法规有漏洞的地方要及时健全,防止一些人利用漏洞对古树进行破坏行为。在平时管理古树过程中要明确古树保护的行政主体和保护管理责任单位及个人,禁止一切古树经营活动,对非法砍伐、经营者和玩忽职守者,依法追究责任,从而使古树资源保护法制化。
(2)加强古树资源保护宣传工作。
通过广泛的宣传教育,引导广大人民群众充分认识古树的价值和保护古树的重大意义,要像保护重点文物那样珍惜爱护现存的各种古树。要积极营造保护古树,人人有责的良好舆论氛围,切实加强古树资源的监管力度。同时要积极推进单位和个人认养古树或资助古树保护工作,促进古树保护的社会化。
(3)强化对古树资源的统一管理。
各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强化对古树资源的统一管理。主要通过建立古树资源档案、加强管护;严格监督,要制定管护奖惩制度,强化管理责任加大投入;要设立古树资源保护管理专项资金,确保古树资源的保护管理工作正常有序地进行。
(4)开展古树资源的研究。
加强古树抗病虫、复壮及抗衰老等方面的科研攻关,采用科学手段拯救长势衰退或濒临死亡的古树。开展以古树为中心的古植物学、古生态学、树木遗传学等学科的研究,发掘古树的科学信息,更好地指导林业生产和生态体系建设积极开发古树的形象价值和审美价值,利用古树资源开发森林生态旅游,达到保护开发利用古树的目的。
[l]赵丽英,贾冀梅.南阳银杏古树资源及其保护措施[J].安徽农业科学,2008,36(20):8587 ~8589.
[2]周凤,温占全,何美,等.山西省大同县古树资源调查初报[J].山西林业科技,20l l,40(2):37 ~40.
[3]刘国洪,王光飞,李兴发.景宁县南方红豆杉古树资源及其开发利用[J].现在林业科技,2009,(l0):76 ~78.
[4]张兆勤,雷小平,何金根.龙泉市南方红豆杉古树资源及开发利用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l0,(2):237 ~239.
[5]金保动,陈培,等.森温州名木古树资源及其开发利用价值[J].浙江林业科技,2000,20(5):83 ~85.
[6]葛汉栋.湖南古树资源概况及保护对策[J].湖南林业科技,2003,30(2):l ~3.
[7]李云亮.缙云县南方红豆杉古树资源及保护对策建议[J].安徽农学通报,20l l,l7(l4):246 ~282.
[8]李素艳,白瑞兴,邵春桥.凌源古树资源调查及保护研究[J].绿色科技,20l2,(2):22 ~24.
[9]马向阳,陈锋,冯志敏,等.河南新县古树名木资源评价及保护[J].中南林业调查规划,2008,27(2):58 ~6l.
[l0]熊小萍,李百万,沈立铭,等.余姚市古树名木的现状及保护对策[J].华东森林经理,2006,20(3):55 ~56.
[l l]余树全,刘军,付达荣,等.川西高原青杨派基因资源特点[J].浙江林学院学报,2003,20(l):27 ~3l.
[l2]刘友全,付达荣.川西高原青杨组基因资源及开发利用[J].中南林学院学报,2004,24(5):l29 ~l3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