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约束”条件下经济结构调整的缺口测度及路径选择

2014-02-26 06:43孙华臣
东岳论丛 2014年4期
关键词:库兹涅排放量二氧化碳

刘 冰,孙华臣,卢 华

(1.山东省宏观经济研究院,山东济南250014;2.山东能源经济协同创新中心,山东烟台264005)

一、引 言

雾霾天气持续席卷我国中东部地区,除特殊的气候原因外,造成雾霾天气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大气污染问题。这与我国能源消耗量和污染物排放量有直接关系。2012年《BP世界能源统计》显示,2011年我国化石能源消费量为254570万吨油当量,远超于美国的196150万吨,其中煤炭消费量为188870万吨,占比为74.19%。国际能源机构(IEA)最新报告显示,2010年我国二氧化碳排放量达72.69亿吨,高于美国53.69亿吨1数据来源于国际能源机构IEA发布的《Key World Energy Statistics 2012》。。我国已成为能源消费和二氧化碳排放总量最多的国家之一,节能减排的责任和压力越来越大。

为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我国政府主动提出建设“两型”社会的目标,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从一般的约束性指标上升为强制性约束指标,倒逼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如何实现节能减排“双约束”下的经济结构调整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

对于可持续发展模式下经济与环境的关系问题,“环境库兹涅茨假说”是学者们讨论的焦点。Grossman and Krueger(1991)利用42个国家的城市地区截面数据研究了空气质量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提出了著名的“环境库兹涅茨假说”: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污染物排放(二氧化硫、烟尘)会经历先升高后降低的过程,即两者之间呈“倒U型”关系①。国内外学者以“环境库兹涅茨假说”为研究基点,通过选取不同的研究样本、不同的样本区间对环境库兹涅茨假说进行验证、拓展。Millimet and List(2003)运用美国国家层面数据检验了排放(环境污染水平)与收入间的关系,证实在国家层面倒U型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存在②。Stern etc.(1998)认为,传统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拟合忽略了重要的解释变量,加入这些解释变量会改变曲线的拐点,研究发现:当仅用OECD国家硫排放数据进行拟合时,拐点水平要远低于运用世界范围内的国家数据进行拟合的拐点③。国内相关研究中,国家层面数据支持“环境库兹涅茨假说”的存在。林伯强等(2009)基于时间序列数据的检验表明,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存在拐点,符合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特征④。李小平等(2010)证实在中国工业行业存在环境库兹涅茨假说,人均产出和碳排放呈显著的“倒U型”关系⑤。李锴等(2011)在估算中国省区CO2排放量的基础上,验证了“环境库兹涅茨假说”的存在,当分地区验证库兹涅茨曲线时,“倒U型”假说的适用性存在分歧⑥。蔡昉等(2008)在讨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及生活质量改善对环境质量要求的基础上,通过拟合二氧化硫排放和经济发展的库兹涅茨曲线,发现东部地区已进入库兹涅茨曲线转折区域,而中西部地区还处于排放不断增加的阶段⑦。高静等(2011)则发现东部地区存在倒U型的EKC(环境库兹涅茨曲线),西部地区存在正U型的EKC,中部地区不存在EKC⑧。

碳排放的驱动因素研究是学者们关注的另一重点方向。基于Kaya恒等式(1989),采用LMDI分解、投入产出结构性分解及夏普里值分解是研究碳排放驱动因素的主要方法⑨。通过分解分析发现:能源强度是降低碳排放的主要因素(陈诗一,2011)⑩。收入是现阶段导致碳排放增加的主要因素(林伯强等,2010⑪;张友国,2010⑫;Ming Zhang etc.,2009⑬;林伯强等,2011⑭;王锋等,2010⑮)。贸易因素对碳排放也产生影响(刘华军等,2011)⑯。

关于能源消费、二氧化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袁富华(2010)认为碳排放与经济增长存在双向因果关系,且与能源消费同步增长⑰。杨子晖(2010,2011)认为,能源消费与碳排放是现阶段支撑中国经济增长的战略性要素,因此,实施节能减排将会对经济增长产生冲击。随着中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经济发展引发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加剧等环境问题日益凸显,“转方式、调结构”成为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重要途径⑱⑲。

本文选择山东省作为研究对象,探讨节能减排约束下的经济结构调整问题。选择山东省作为研究对象主要基于以下三点考虑2数据来源于2011年《中国统计年鉴》和《山东统计年鉴》。:一是与全国相比,山东工业带动经济增长的作用更加突出,2010年生产总值构成中工业比重全国为40.1%,山东为48.2%;二是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更加明显,2010年全国煤炭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为68%,山东为76.21%;三是山东是二氧化碳排放总量最大的省。总之,通过研究典型省份情况,达到“透过典型看全国”的目的。

基本的研究思路是:首先利用山东省化石能源消费数据,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下发的《省级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指南(试行)》中的方法估算山东省1995年至2010年二氧化碳排放量。在此基础上,采用时间序列模型对二氧化碳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进行拟合;然后,在单位根、协整检验的基础上,采用向量误差修正模型研究能源强度、碳排放强度与经济增长的短期动态与长期均衡关系,同时分析三者短期波动偏离均衡时的调整速度和经济增长在三者关系中的主导地位;最后,根据实证研究结果,结合山东省2015年及2020年预期目标,提出实施主动减排、促进经济结构调整的具体路径。结构安排为:第二部分是变量与数据;第三部分是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拟合;第四部分是计量模型与结构调整目标;最后是结论及政策建议。

二、变量与数据

实证研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在测算山东省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基础上,对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拟合;二是考察能源强度、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与经济增长的短期动态及长期均衡关系。

1、二氧化碳排放量测算

目前,我国尚未公开二氧化碳排放量数据,实证研究前需要根据化石能源消费量估算二氧化碳排放量。比较常用的估算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方法是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编制的《2006年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IPCC,2006)第二卷介绍的方法,主要是根据各化石能源消费量、二氧化碳排放系数相乘加总得到。2011年,国家发改委下发了《省级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指南(试行)》,《指南(试行)》中建议利用参考方法核算化石燃料二氧化碳排放量,同时明确了参考方法各种燃料所需单位燃料含碳量及碳氧化率参数。与IPCC(2006)最大的不同是各种燃料的碳氧化因子不再等于1,煤炭、石油与天然气的碳氧化因子分别为0.94、0.98、0.99。本文分别采用上述两种方法对煤炭、石油、天然气三种化石能源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进行测算。根据《中国能源统计年鉴》中的分地区能源消费量、山东能源平衡表测算了山东省1995-2010年的化石能源二氧化碳排放量,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山东省1995-2010年化石能源二氧化碳排放量(单位:万吨)

由于《2006年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与《省级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指南(试行)》中单位热值含碳量、碳氧化率的差异,两种方法测算的排放量也存在差异。结合我国实际,实证研究采用《省级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指南(试行)》提供方法测算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图1描述了山东省1995至2010年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变化趋势。总量上看,二氧化碳排放变化趋势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95至2000年,排放量变化不大甚至有所下降;第二阶段是2001至2005年,排放量快速增长;第三阶段是2006至2010年,排放量平稳增长。

图1 山东省1995年至2010年二氧化碳排放量变化趋势

2、变量及数据说明

实证研究的样本区间为1995年至2010年,采用时间序列数据。涉及变量主要包括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能源强度、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及能源消费结构、贸易开放度等。为消除价格因素的影响,以1995年为基期(价格指数=100)对GDP等数据进行平减。数据来源于相关年度《山东统计年鉴》,描述性统计如表2所示。

表2 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三、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拟合

张红凤等(2009)分别拟合了山东省人均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工业烟尘排放量及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⑳。本文在估算山东省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基础上,对二氧化碳排放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进行拟合,同时引入产业结构、能源消费结构、贸易开放度等控制变量考察曲线形式的变化。为了降低异方差等因素对模型估计的影响,对所有变量进行取对数运算。

1、库兹涅茨曲线拟合

表3描述了库兹涅茨曲线拟合的结果。模型1以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为被解释变量对库兹涅茨曲线进行拟合,拟合结果发现各变量回归系数均未通过显著性检验,Breusch-Godfrey检验及Durbin-Watson检验结果表明:模型存在严重的序列相关。因此对模型进行改进,引入被解释变量的一阶滞后项,重新进行回归分析,检验发现模型2不再存在序列相关问题,解释变量回归系数均高度显著,模型拟合结果较好。

表3 山东省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拟合结果

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的一阶滞后项回归系数为正,且高度显著,同李小平、卢现祥(2010)的研究结果相同㉑,说明单位产出的碳排放是一个连续、累积的调整过程。模型2回归结果表明人均二氧化碳排放与收入水平呈显著的倒U型关系,支持环境库兹涅茨假说。根据曲线(如图2所示)形状判断,曲线的拐点为人均收入等于20791.51元,2007年山东省人均收入水平为23603.26元,已跨越拐点。随着经济的增长及居民环保意识的增强,人们对环境质量的要求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政府多次出台环境保护的相关政策,加快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旨在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在低碳经济背景下,加快经济增长能够提高政府和居民的治污、减排能力,有利于环境质量的提高,主动减排是合理的政策选择。

2、引入控制变量

图2 山东省环境库兹涅茨曲线

表4描述了分别引入产业结构、能源消费结构、贸易开放度等控制变量后,库兹涅茨曲线拟合的结果。考虑到序列相关因素,模型解释变量均引入被解释变量的一阶滞后项。引入控制变量后,人均收入及人均收入平方项均不再显著,被解释变量的一阶滞后项除在引入产业结构控制变量时不显著外,在引入其余三个变量时均高度显著。产业结构对人均二氧化碳排放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由于能源消耗主要集中在工业部门,三次产业中工业的碳排放特征最为明显,产业结构中工业比重越大,人均碳排放越多。能源消费结构、贸易开放度对人均碳排放有正向影响,但并不显著。易艳春、宋德勇(2011)认为出口增加了二氧化碳排放,支持了“污染天堂假说”㉒,而李小平、卢现祥(2010)认为发达国家和我国相互转移了“污染产业”,也转移了“干净产业”,中国并没有成为发达国家的“污染天堂”㉓,本文的实证研究结果不显著,没有为“污染天堂假说”提供支持。

表4 引入控制变量后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拟合结果

四、计量模型与结构调整目标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拟合结果表明,山东省实施主动减排有利于在加快经济增长背景下促进环境质量的提高。本部分通过协整检验及误差修正模型分析能源强度、碳排放强度及经济增长的短期动态及长期均衡关系,进一步揭示变量间的相互影响。在此基础上,根据山东省“十二五”规划目标及参照国家2020年目标,提出实施主动减排、进行结构调整的具体路径。

1、单位根检验

采用ADF方法进行单位根检验判断变量的平稳性。根据变量的时序特征进行单位根检验的类型选择。从表5中可以看出,ADF检验和PP检验的结果基本相同。除能源消费结构变量是一阶单整外,其余变量均为二阶单整。考虑到能源消费结构受能源资源禀赋的制约,再加上协整分析对变量单整阶数相同的要求,在协整检验时将能源消费结构变量予以剔除。此时,剩余的五个变量均为I(2)序列,可以进行协整检验。

表5 单位根检验结果

2、协整检验

经过单位根检验发现变量满足同阶单整的条件,因此采用Johansen协整检验分析经济增长、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与能源强度间的长期均衡关系。协整检验结果如表6所示。

表6 Johansen协整检验

迹统计量表明在5%的显著性水平存在两个协整方程,而最大特征值统计量表明在5%的显著性水平不存在协整方程,在10%的显著性水平存在两个协整方程,为统一起见,我们取10%的显著性水平,认为三个变量之间存在两个协整方程,即经济增长、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与能源强度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

3、误差修正模型

在单位根、协整检验的基础上,采用误差修正模型分析经济增长、碳排放强度与能源强度间的短期动态及长期均衡关系。根据回归结果,写出误差修正模型:

在误差修正模型中,(lagdp-7.1684*lco2q+11.0024*lnyq-3.2853)反映了变量间的长期均衡关系,差分项反映短期波动的影响。-0.0147、-0.1185、-0.1646为短期波动偏离长期均衡的调整速度,调整速度为负值说明:当偏离长期均衡时,总会通过反向调整回到均衡位置。从调整速度大小看,当能源强度值过高时,其调整速度最快,而经济增长的调整速度最慢,说明在三者的互动关系中,经济增长的作用占主导地位。

4、结构调整目标

我国《“十二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方案》明确了山东省“十二五”期间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指标下降18%。根据模型预测结果,到“十二五”末,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将下降11.49%,与“十二五”规划约束性目标要求还存在差距。山东省2020年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指标,参照国家提出的2020年目标进行计算。模型预测表明:到2020年山东省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比2005年将下降38.65%,与40%—45%的目标要求稍有差距。图2描述了二氧化碳排放强度、能源强度变化预测图。

上述预测是根据经济增长、能源强度及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关系的现状做出的,没有考虑未来技术进步及新能源替代对能源强度及二氧化碳排放强度的影响。据《山东统计年鉴》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山东省能源消费总量为34266万吨标准煤,地区生产总值为39169.92亿元,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小于1%。山东省“十二五”规划提出了2015年经济发展主要指标,其中国内生产总值达到60000亿元,年均增长9%;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6%。我国《“十二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方案》明确了山东省“十二五”期间能源强度指标下降17%,能源强度衡量的是能源利用效率,反映了技术进步水平,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的提升反应了新能源替代水平的提高。根据2015年目标数据,以2010年为基期进行计算发现,技术进步及新能源替代使二氧化碳排放强度降低13.31%3由于篇幅关系,在此省略了该数值的计算过程。。经过模型测算得出完成“双约束”条件下山东省结构调整目标,测算结果见表7。

图3 二氧化碳排放强度、能源强度变化预测图

(1)不考虑技术进步及新能源替代对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影响情况。根据测算,无论完成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十二五”规划目标,还是完成2020年目标,山东省都存在一定程度的缺口,必须进行结构调整。根据测算结果,实现“十二五”规划碳排放强度下降的目标,需工业占比下降10.52%;实现2020年减排目标,需要工业占比下降2.1%。两者相比,显然“十二五”期间,山东省结构调整幅度和难度更大,需要下的力量更多。2010年山东省三次产业比例为9.2:54.2:36.6,“十二五”规划要求到2015年调整为7∶48∶45。假设我们把第二产业结构近似的看成工业结构,山东省“十二五”期间工业占比设定下降目标为6.2%,与二氧化碳减排强度要求的工业占比下降10.52%的调整目标存在4.32%的缺口。考虑到三次产业结构中,农业占比呈现不断下降的规律性趋势,结构调整的方向集中在发展第三产业上。山东省也采取了这一基本做法,要求“十二五”期间第三产业占比从36.6%提升到45%,提升幅度为8.4%。显然即使不考虑农业占比下降的情况,与工业占比下降10.52%的调整目标也存在缺口,即使全面实施“十二五”规划,也无法确保完成减排目标。为加快提高服务业的占比水平,山东省提出每年提高服务业占比2%的高标准目标,那么,五年下来可以实现约10%的服务业占比提升目标,如果不考虑农业占比下降的情况,基本上能满足“十二五”二氧化碳排放强度降低的预期设定目标。但从两年的实践情况看,达到这样目标的难度很大,经过艰苦努力,“十二五”前两年每年只完成提高1.7%的服务业占比成效。就是这样的成绩从全国情况看,也是难能可贵了。从山东样本看,要想实现十二五”节能减排设定目标,除实施结构调整措施外,还必须充分实施技术进步及新能源替代战略。

表7 结构调整目标测算结果

(2)考虑技术进步及新能源替代对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影响情况。经测算如果考虑技术进步及新能源替代对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影响,“十二五”期间经济结构调整的力度为工业占比下降7.57%,与“十二五”规划预期目标存在1.37%的调整缺口,但比未考虑技术进步及新能源替代对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影响时,工业结构调整少2.95%,经济结构调整难度明显降低。

五、结论及政策建议

本文在估算山东省1995至2010年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基础上,对“环境库兹涅茨假说”进行检验,并据此判断了山东省所处的发展阶段。在此基础上,采用协整检验及误差修正模型分析了能源强度、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与经济增长的短期动态及长期均衡关系,并基于变量间的定量关系进行目标预测,结合“十二五”规划目标和2020年目标测算了产业结构调整的比例。研究结果表明:(1)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与人均收入水平存在显著的“倒U型关系”,山东省已进入“倒U型”曲线的下降阶段,随着经济的增长及居民环保意识的增强,人们对环境质量的要求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在低碳、循环、生态经济背景下,加快经济增长能够增强政府和居民的治污、减排能力,有利于环境质量的提高,主动减排是合理的政策选择;(2)如果不考虑技术进步及新能源替代对二氧化碳排放强度的影响,实现“十二五”规划碳排放强度下降的目标,需工业占比下降10.52%;实现2020年减排目标,需要工业占比下降2.18%。在技术进步及新能源替代因素的作用下,实现“十二五”规划目标,需工业占比下降7.57%。近年来,中央及地方政府均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目标,出台了环境保护的具体政策,但由于环境规制政策的时滞性,再加上环境治理的复杂性,短期内还需要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并且实现二氧化碳排放强度降低预期目标所对应的结构调整比例要求的实现难度很大,需要付出百倍努力才能确保实现。不过随着社会环保意识的逐渐提高和生态经济形成常态,主动减排的效果在“十三五”期间体现的更加明显,2020年减排目标能够顺利实现。

要实现“十二五”规划目标及2020年目标,需积极探索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有效途径,从源头上减少高碳能源的使用,同时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加强技术创新、升级,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实现节能减排与经济增长的同步发展。

一是加快现有能源利用技术进步,大力发展新能源,走低碳高效发展之路。控制二氧化碳排放可以从源头上着手,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和发展化石能源的替代,减少碳源使用。也可以从排放端着手,对产生的二氧化碳进行适当的处理,减少向大气中的排放。应增加研发投入,搞好科技创新,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技术和新能源利用技术水平,同时积极研发碳捕获、碳保存等技术,多环节、多途径降低二氧化碳排放。我国的主要能源为煤炭,特别是山东,煤炭占能源消耗的比例近80%。而煤炭是不清洁能源,其含碳量较高,调整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对减排有着积极的影响。不过受资源禀赋的影响,煤炭在能源供给结构中的高比重决定了其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高比重,短期内调整能源消费结构的难度较大。因此,一方面需大力发展风能、太阳能、核能等清洁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另一方面,加快提高电力、钢铁、水泥、有色冶炼等行业的能源使用效率,实现低碳产业高效化发展和高碳产业低碳化发展,有效降低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最终走上绿色发展、清洁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健康发展之路。

二是加快工业结构调整,促进结构优化升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的实施,对我国经济增长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对环境、生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完成节能减排目标,促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应加快工业结构调整,促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在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的同时实现节能减排。当前形势下,应紧密结合国家整体区域发展战略和主体功能区规划布局,加快产业布局和产业结构调整,实现产业合理化和高度化,提升产业竞争能力和对外开放度,提高产业发展质量和效益。山东省应仅仅围绕“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和“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两大国家战略,大力发展“蓝色经济”和“高效生态经济”,突出海洋经济和涉海经济,重点做好海陆统筹,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新信息、新医药和海洋开发”等“四新一海”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高端装备制造业,走低碳、高效新型工业化道路。

三是加快发展服务业,不断提高服务业占比,走协调发展之路。我国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发展,已经进入工业化中期的后半期,实现了从农业大国向工业大国的转变。工业的快速发展一方面提升了国家整体技术水平,工业占比快速增长,要素投入产出效率提高;另一方面,过去发展工业的方法基本采用传统大规模工业作业方法,资源消耗较大,污染物排放较多,环境破坏严重。随着世界技术革命的再次出现和社会财富增长目的新理念的形成,追求精致生活和幸福宜居,成为未来社会发展的动力和目标,服务业成为未来的重要产业。我国服务业整体发展落后,加快发展服务业,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以及新兴服务业,成为经济转型的重要内容和具体形式,也是降低二氧化碳排放强度的重要措施。山东省服务业发展又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发展服务业的形势更加紧迫。应全面实施财税优惠,强化金融支持,保障土地供应,规范价格和收费等扶持政策,重点抓好传统服务业的升级改造和新兴服务的发展提升,打造“重点城区、重点园区、重点企业、重点项目”等“四大载体”,实现服务业发展新跨越。

[注释]

①Gene M.Grossman and Alan B.Krueger.Environmental Impacts of A North American Free Trade Agreement,NBER WORKING PAPER,NO.3914,1991.

②Daniel L.Millimet and John A.List.The Environmental Kuznets Curve:Real Progress or Misspecified Models.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2003(4).

③David I.Stern,Tony Auld,Michael S.Common,Kali K.Sanyal.Is There an Environmental Kuznets Curve for Sulfur.Paper presented at the World Congress on Environmental Economics,Venezia,Italy,June 1998.

④林伯强,蒋竺均:《中国二氧化碳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预测及影响因素分析》,《管理世界》,2009年第4期。

⑤李小平,卢现祥:《国际贸易、污染产业转移和中国工业CO2排放》,《经济研究》,2010年第1期。

⑥李锴,齐绍洲:《贸易开放、经济增长与中国二氧化碳排放》,《经济研究》,2011年第11期。

⑦蔡昉,都阳,王美艳:《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节能减排内在动力》,《经济研究》,2008年第6期。

⑧高静,黄繁华:《贸易视角下经济增长和环境质量的内在机理研究—基于中国30个省市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面板数据分析》,《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11年第5期。

⑨Yoichi,Kaya.Impact of carbon dioxide emission on GNP growth:interpretation of proposed scenarios.Paris:Presentation to the energy and industry subgroup,response strategies working group,IPCC,1989.

⑩陈诗一:《中国碳排放强度的波动下降模式及经济解释》,《世界经济》,2011年第4期。

⑪林伯强,刘希颖:《中国城市化阶段的碳排放:影响因素和减排策略》,《经济研究》,2010年第8期。

⑫张友国:《经济发展方式变化对中国碳排放强度的影响》,《经济研究》,2010年第4期。

⑬Ming Zhang ,Hailin Mu,Yadong Ning,Yongchen Song.Decomposition of energy - related CO2 emission over 1991 –2006 in China,Ecological Economics ,2009(68).

⑭林伯强,孙传旺:《如何在保障中国经济增长前提下完成碳减排目标》,《中国社会科学》,2011年第1期。

⑮王锋,吴丽华,杨超:《中国经济发展中碳排放增长的驱动因素研究》,《经济研究》,2010年第2期。

⑯刘华军,闫庆悦:《贸易开放、FDI与中国CO2排放》,《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1年第3期。

⑰袁富华:《低碳经济约束下的中国潜在经济增长》,《经济研究》,2010年第8期。

⑱杨子晖:《“经济增长”与“二氧化碳排放”关系的非线性研究:基于发展中国家的非线性Granger因果检验》,《世界经济》,2010年第10期。

⑲杨子晖:《经济增长、能源消费与二氧化碳排放的动态关系研究》,《世界经济》,2011年第6期。

⑳张红凤,周峰,杨慧,郭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双赢的规制绩效实证分析》,《经济研究》,2009年第3期。

㉑㉓李小平,卢现祥:《国际贸易、污染产业转移和中国工业CO2排放》,《经济研究》,2010年第1期。

㉒易艳春,宋德勇:《经济增长与我国碳排放:基于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分析》,《经济体制改革》,2011年第3期。

猜你喜欢
库兹涅排放量二氧化碳
扬眉吐气的二氧化碳
饲粮蛋白质水平对妊娠期云南半细毛羊氮平衡和养分排放的影响
天然气输配系统甲烷排放量化方法
“抓捕”二氧化碳
如何“看清”大气中的二氧化碳
GDP之父 西蒙·库兹涅茨
50%,全球最富有的10%人口碳排放量占全球一半
我国中等收入陷阱解构:收入分配与库兹涅茨转折点
高性能可变进气岐管降低二氧化碳排放
耕地非农化与中国经济增长质量的库兹涅茨曲线假说及验证——基于空间计量经济模型的实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