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基于自身兴趣和需要,在老师指导下能自发地从自身生活中选择正确研究专题,从而能够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对于语文学习而言,它是以探究性的方式去认识课程中或与本课程相关的某一问题,是应用所拥有的知识去发现、探求我解决问题的一种学习方式。”(赖瑞去《语文课程理论与应用》)研究性学习不仅仅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更要改变传统的师生关系,老师不再作为权威,全知者,将知识灌输给学生,而是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与学生讨论、探究,因此有有助于培养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的,这是因为:
第一,研究性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升语文素养。在教学过程当中,学生必须认真去研究学习内容,并找出需要解决的问题,这是学生要提出一个问题必须得调动自己已有的知识,并的参与到对课文的理解当中,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的学习状态之下。学生的思维被集中于学习材料当中,为了发现问题或者解决他人提出的问题,学生必须从不同角度去思考,学生长期这样处于积极主动学习状态之下,思维能力会得到培养,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必须接触到各类不同的语文材料,学生的语文素养也会得到提升。
第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研究性学习是在一个单位性质的群体中完成的,在这个群体当中不同成员依据其特长承当着不同的任务,要想完成整个任务,需要每个人的努力与协作,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合作意识就得到了培养,在学习过程中他们也就学会了与他人合作。
第三,有助于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想提出问题或者解决一个问题,就需要获取大量的知识,而这些知识不是由老师直接抄摘,而是让学生主动去获取,学生在获取信息的过程中必须得将大量的信息进行筛选、组合,提取最有用的知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就得到的培养。
研究性学习对于学生的发展有诸多益处,主要在于研究性学习有其自身特点所决定。
第一,研究性学习是探究性的学习过程。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研究研究课题,不是由老师“牵着”学生完成学习,而是在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下,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总结经验的过程,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必须通过探究、思考、发现才能完成学习任务。
第二,研究性学习过程是学生实践的过程。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根据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假设,然后再用自己假设的方式去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必须依据问题来调整或者重新制定方案,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知识量会获得增加,实践能力会获得提升。
第三,研究性学习是创新的创新过程。针对同一个问题,学生会从不同的角度去入手解决,例如对于一个人物的分析,可以从语言、动作、心理、外表以及所影射出的社会现象诸方面来入手,针对不同的角度学生会得到不同的答案。或者当学生遇到一个问题时,会采取一种方法解决,当发现一种方法不行时,学生必须得选择另外的方法来解决问题。或者完成一个阶段的学习后,对学习过程进行小结,学生又会发现其他解决此问题的方法,而这一过程其实就是学生创新的过程。这一个过程实际上就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创新的过程
在整个学习过程当中,学生的思维努力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处于思索的状态,经过这样长期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也会不断得到提升的。
第四,研究性学习是一个开放的学习过程。研究性的学习过程中,学生要解决一个问题必须得搜集大量的资料,而需要哪些资料则是学生依据学习任务或者要求自主的寻找,教师也只是学习的参与者与指导者,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尊重,能力得到了培养。
研究性学习也并不是什么都完全由学生完成,听之任之,而是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的,因此老师进行指导时要遵循以下几点原则:
第一,尊重学生自主兴趣的原则。教师在分组与分配学习任务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特点与优势,充分发挥学生的优势进行任务分配。
第二,学习过程中分工协作原则。就是要求每一个小组的每一个成员必须全部参加学习,不能成为优生的“专利”,要学尽其才。
第三,学习过程程序性原则。就是学习过程中要按一步的程序逐个完成,不能任意而为。
第四,学习过程反馈、指导原则。就是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及时调整学习,并对学生进行指导。
裴东,教师,现居甘肃张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