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语文教学以人的发展为最高准则,呼唤学习者主体性的张扬,积极性、创造性能量的释放,要求教学中不仅要注重提高学生的自我意识,更强调充分挖掘学生潜能,培养其自我教育能力,从而逐步实现由依赖性学习向独立性学习,由他主学习向自主学习的过渡。遗憾的是,当前语文作业存在着作业设置的单向性、作业内容的单调性、作业答案的绝对性、作业形式的单一性、作业完成的封闭性、作业评价的片面性等问题。因而教师应根据教材的要求、学生的特点,设计出形式多样的作业,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个性特长发展的真正教育。
一.课前准备类作业和阶段性作业
1、课前扩展性学习作业。要求学生在学习课文前,结合文章内容,查找并阅读相关资料(上网查寻、到图书馆借阅书籍,开始时老师可以向学生推荐相关的网址、需要查阅的书名,时间长了以后,可以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查找各种信息资料),搞好课前预习。例如学习冰心的《荷叶》,可以设计题目如下:上网了解冰心老人的身世及文学作品,阅读其《繁星·春水》,并要求把上网查找到的与课文相关的、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资料下载并共享;也可以让学生探究一下文中的“花”、“芽”、“果”蕴含着什么意思?你从中得到怎样的启示。还可以让学生在初识课文后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提出感兴趣的问题,并尝试探究解决。
2、课堂学习类作业。教师可以通过在课堂上进行讲解或提问方式引起学生注意相关的背景知识,示范完成作业的策略,或提供有助于简化学生作业的框架。教师为学生提供框架的方式有:提供需要的信息,帮助构思怎样达到作业要求。如果要求学生阅读,教师可以总结大意,阅读时提醒学生加强理解,教给学生理解的方式(概括、做笔记、批注、自己提问检测是否理解等),或为他们提供预先组织好的方式,帮助他们按预定方法学习材料。如有必要,教师可以写出部分提纲或笔记的框架,让学生在阅读时填空补充完整。
3、学后反思性作业。学后反思是学习者思考自己的学习活动,自觉主动地对自己的学习行为、决策、情感以及学习结果进行反省和调控的过程;是学习者提高自我察觉、自我评价水平,促进学习能力发展并使学习活动顺利开展的有效途径;也是学习者自我批判、自我超越的过程。在语文作业设计中,教师要重视这种学后反思式的作业,为学生积极创造反思的条件和情境,并强化学生的反思意识,培养学生形成自觉反思的习惯。例如学了《爱莲说》,同学们仿照作者用莲花来寄托自己感情的托物言志的手法,用“我特喜欢……”的句式写一段话。所借之物不拘泥于花草树木。但要注意两点:一是注意所借之物与所言之志之间的内在联系;二是要注意新意。这样的作业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言语一语言智力,同时也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灵活地运用各种写作手法。
4、学后巩固性作业。比如文言文教学中多用背诵、解释、翻译等记忆、理解型作业,应用型的作业似乎不太多见。其实,这类作业还是可以设计的。例如,有些文言词的古义仍然活在今天还在使用的一些成语中,让学生以古证今,由于语言环境已有变化,所以也是一种迁移(应用)。如:
名存实亡—暮而果大亡其财
奔走相告、走马观花—双兔傍地走
痛哭流涕—临表涕零
抱恨终身—未尝不叹息痛恨与桓灵也
休戚相关—休浸降于天、不戚戚于贫贱
5、课后延伸性作业。学习了课文,理解了相关内容,并不意味着学习的结束,延伸性的阅读有关资料、做一些探究,依然是语文学习的内容。学习《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这首词后,可以结合中华古诗文背诵活动,设计如下题目:自古以来,月亮在中国人的意象里就是一个美好、团圆的象征,中国人尤其喜爱月亮,诗人对月亮更是情有独钟,这首词里诗人用“蝉娟”代指月光。请你利用网络和图书馆查找一下,人们还常用哪些词来称呼月亮?注明作者、出处、原诗句,也可以辑录有关咏月的诗句,扩大学生的视野和阅读量。
6、阶段性积累性作业。知识就是积累,学习语文尤其需要知识的积累,可以让学生建立几个本子,摘抄一些名句、古诗、成语、名家名篇等,以课本为主,以课外读物为辅。老师要指导学生作好这些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工作,同时还可举行一些优秀作业展览、名句接龙、说成语比赛等活动,激发学生积累的兴趣。
7、阶段性练笔作业。要求学生养成写日记、周记的习惯,坚持每周写三至四篇日记,一篇周记。老师要指导学生学会选择日记的内容,如:写所见、所思、所感,写读书心得、仿写、改写课文、编故事等等,能记成生活流水帐,这是学生写日记常犯的毛病。老师还须作好指导和定期讲评,发现好文章及时发在班报或校报上,并推荐给相关杂志,激发学生练笔的兴趣,让他们在练笔中获得乐趣。没有乐趣,是谈不上收获的。
这样开放性、探究性、合作性的作业,没有固定的答案,学生大多乐意完成。其实这样的作业,目的也不在于寻求一个答案,更重要的是通过这样一个过程,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查阅资料的能力,改变学生片面依赖老师的习惯,提高语文学习的兴趣。
二.表演表现型作业
1、表演型作业。对于故事情节性较强或场面描写具有较强动作性的课文,可以让学生在熟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基础上通过戏剧或展示等形式亲自演一演,能够使学生更直接地使课文联系在自己的生活感受,促使孩子的思维发展,激发孩子们的创作意识。例如学了《我的叔叔于勒》之后可以给学生设计这样的作业:表演课本剧,可以使用道具,配上音响效果,小组合作完成。
2、创编性作业,给学生展示的机会。学生都是极富个性的生命体,他们对教材的理解和注释也富有独特性和创造性。创编型作业就是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通过改、说、唱等形式再现、拓展、延伸课文内容,或加工、整理、采集、剪贴、展评与课文有关的图文资料,编辑专题手抄报、电脑报,或根据对诗文的理解进行书法、绘画创作等。例如《陈太丘与友期》作业设计:
a.归纳所学重点文言虚、实词;列出你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以便下节课与老师、同学讨论解决。(运用内省智能)
b.以“假如陈太丘友听了元方的劝告,那么……”或以“假如我是元方”为题,写一篇短文。(运用数理逻辑智能、语言智能)
c.演一幕《陈太丘与友期》短剧,可以使用道具,配上音响效果。小组合作完成。(运用音乐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人际关系智能)
这样学生在完成作业时,至少有两种智能可得到开发:朗读课文、编写剧本,能使学生语言智能得到锻炼;表演课本剧,可让善于表演,具有身体运动智能优势的学生显示他们的才能;学生在音乐、音响的选择上,可展示他们对课文、对音乐的理解能力;用绘画、舞台设计等作业形式,能使学生感受色彩、感受空间的才华得以施展。而教师用“假如……那么……”这样演绎推理形式向学生提问,则培养学生数理逻辑思维。
3、表现型作业。学生可以根据课文的文字描述,简要地画出内容。这样有利于学生搞清文章的条理,理解文章的内容,更重要的是激发了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儿童丰富的想象和创造能力。例如学完周敦颐的《爱莲说》让学生画一幅他心中的莲花。对文辞优美,朗朗上口,极富童真童趣的课文配上自己喜欢的曲调,编成童歌童谣唱给自己的家长(好朋友)听。比如有些文章,本身就是词,而且早就有乐谱,如《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兼葭》(《诗经》)、《武陵春》(李清照)等,对于这些可以直接学唱的内容,教师在教学之前可以给学生布置学唱的作业。
三.专题搜集和社会实践型作业
收集一些与课文相关的资料,学生将收集到的资料信息带到课堂上与同学们交流、讨论,能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大量的信息,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拓宽知识面,对学生来说,收集本身也是一种学习的过程,他们必须经过查阅、筛选、整理等步骤,才能找到合适的材料。通过这样的学习,实现语文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例如结合单元综合性学习的主题“让世界充满爱”,完成“学生乘坐公交车让座状况调查”的课题。事实上,这份在假日布置学生完成的调查报告作业,效果相当理想,最后在假日作业展示活动中受到了师生们的广泛好评。学生为完成这项作业,通力合作,积极进行实地考察、问卷调查,并通过上网等方式查找资料,共同建立与课题有关的学习资料包,实现资源的共享,享受合作带来的成果和乐趣。
实践性作业能成为连接课堂与社会生活的桥梁,能把学生的家庭生活、社会生活以及其他各科的学习活动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和谐的学习整体,促进合作学习,从而培养学生协作交往的创新个性。它又可以分为知识实践型、生活实践型、劳动实践型等作业。
总之,立足教材,布置学生个性化的预习作业和阶段性作业,努力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引发学生思维的碰撞,为课堂教学奠定基础。
王云娜,教师,现居浙江宁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