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的标题通常是文章内容或中心的概括, 很多时候,抓住标题就可以带领学生简单快捷地走进文本。下面笔者就结合教学实例谈一下如何巧借标题设计课堂教学的。
一.以点代面,长文短教
高中的很多课文篇幅较长,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长文短教成为一种可行的方法。而依托标题这一语文教学的“支点”,就能以点代面,实现长文短教,从而“窥一斑而见全豹”,激活整个语文课堂。如中国古代小说《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一文,篇幅较长,选修课教学计划安排中要求一节课结束课文,这确实很棘手。而笔者以标题中的“怒”字为抓手展开教学活动,所有的问题都迎刃而解。在学生通读课文的基础上,老师直接提出以下问题(1)杜十娘“怒”的表现有哪些?(学生会依据文本作出回答,如怒骂孙富,抱匣沉江等)(2)从杜十娘“怒”的表现,你认为她突出的性格特点是什么?这一性格特点有着怎样的转变过程?(温柔多情——刚烈)(3)杜十娘为什么会有这样“怒”的表现?(孙富的横刀夺爱,李甲的懦弱薄情,世俗与封建礼教的重压等)围绕标题中“怒”字设计的几个简单而有层次的问题,就把本文需要探究的核心问题——人物性格分析和十娘悲剧原因解读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一切,都源于对标题中关键字“怒”的把握。
二.以线贯穿,明晰思路
有人曾经打过这样一个比喻:“语文教学就像削菠萝麻一样,要是你不按照它的规律胡乱切,你肯定吃不了好吃的菠萝麻。如果你找到了切开课文的办法,那么各个环节就会像优美的弧线自然而然地连接在一起,这是一种灵活的线性课堂教学艺术。”确实,好的切入点就是统帅课堂教学过程的纲领,是登堂入室领悟课文的“枢纽”和“锁匙”。而标题就是这样的“枢纽”和“锁匙”,从文章的标题切入,可以准确地把握住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从而以此为主线展开语文能力的各项训练。如莫泊桑的小说《项链》,标题“项链”正是文章的题眼,与作品内容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可以说“牵一发而动全身”。首先文章就是以“项链”为线索展开故事情节的,从借项链、丢项链、赔项链到最后发现项链是假的,故事情节因“项链”的存在摇曳多姿却散而不乱。其次,玛蒂尔德爱好虚荣的性格也在上述环环紧扣的情节中得到完整呈现,人物的命运和作品主题也在戛然而止、催人联想的结尾得到最大程度的揭示和表现,作品的艺术魅力也因标题“项链”的存在而熠熠生辉,整个教学过程因选择了“项链”这一标题而合理有序,思路明晰,教学效果自不待言。
三.取舍有度,优化结构
教学过程中,好的切入点往往有利于提供和调控学生思考方向,有利于重点、难点的突破,所以教师要选择最佳切入点,给学生搭建阶梯,这有利于学生顺利理解课文。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文,若按照传统的教学方式从小说三要素情节、人物、环境入手,结果必然会面面俱到,平均用力,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笔者有意尝试从标题中“风雪”切入,以“风雪描写的作用”为起始点和落脚点,在探究过程中辐射到人物和情节的教学。我是这样设置问题的:文中共有几处描写风雪的典型文字?(三处)这些描写风雪的文字有何具体作用?(作用之一即推动情节发展)描写风雪的文字和人物有着怎样的联系?(为人物活动提供背景,在血与火的对照中表现了林冲一忍再忍最后被逼上梁山的全过程)。这样大胆取舍,不患得患失,既打通了小说三要素的关系,又在局部的鉴赏中完成了对文本的全面把握,同时还优化了课堂结构,有“四两拨千斤”之效。
四.舒缓有致,把握节奏
高效课堂的标准不仅在于课堂容量的适中,也在于课堂节奏的合理把握。好的课堂节奏要做到舒缓有致,张弛有度,而标题的选择有时至关重要。如《蜀道难》一文的教学,如果从标题中“难”字切入,就会抓住这首古体长诗教学的命脉。我们可以围绕“难”作如下设置(1)读出“难”之味(文中语气词、感叹词对表情达意的作用)(2)读懂“难”之意(3)体味“难”之情(4)探究“难”之由。教学过程中学生可以深情地诵读,可以慢慢地品味,可以合作式讨论探究。课堂节奏也因为标题中“难”字的巧妙选择,时而如大河奔涌,时而如小溪流水,时而如湖面涟漪;急、缓、动、静,舒缓有致,能够带给人艺术的享受。
可见,标题是吸引学生兴趣的切入点,也是学生探求新知的着眼点,还是情感共鸣掀起高潮的兴奋点。抓准标题,从标题切入,能使教师从一个较高的层次审视教学内容,从一个更巧的角度安排教学程序,从而有效地组织好语文课堂教学。所以,标题,是高效课堂切入的最佳选择。
高福荣,教师,现居山东平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