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灵动有效的语文课堂

2014-02-26 09:52祁红霞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4年2期
关键词:荷叶师生情境

教师和学生是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师生互动,信息交流非常重要。而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和灵活性?本文作者谈谈自己的一点看法。

一.师生灵活互动,让心灵在对话中沟通

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师生进行互动的前提。教师要在课堂上构筑自由对话的平台,让师生的心灵在互动中沟通,使学生处于积极、活跃、自由的状态之中,让学生在与教师的互动中敢于张扬个性,表达心声,建立起自信和进一步互动的欲望,使学生的生命价值得以体现。如在教《秋天的图画》一课时,为了让学生很好地理解秋天的概念,我们应从生词入手,设计情景如下:

师:老师在黑板上写两个字,如果你认识,就大声读出来。(板书写秋天)

师:(指着秋天二字)你们知道关于秋天的哪些知识?

(评析: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使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亲近感。)

生:秋天的时候果实都成熟了……

生:在秋天树叶就变成黄色和红色,漂亮极了……

生:菊花在秋天才开……

所以,教师应把自己放在与学生合作学习的位置上,在这种平等、和谐、交互的氛围中,学生才会对所学知识、所研究的问题产生浓厚兴趣。从而更好地实现师生间的心灵沟通,使课堂成为创新思维的理想场所。

二.学生之间灵活互动,让思维在碰撞中激发

学生之间互动是学生相互学习的一种活动,既有行为互动也有思维互动,既有知识的交流也有情感的传递。学生间互动也是构建和谐课堂的一种很有效的手段。在这样的互动中,每个学生都处于一种相对放松的心理状态,不用担心说错,想怎么说就怎么说,这样就特别容易激活思维,为每个学生提供畅所欲言的思维环境。如在教学《亡羊补牢》时,有一位学生提出,养羊的人真是一个坚持原则人,别人劝都不听。又一位同学马上发表不同见解:养羊人那种行为不是固执己见,而是只看眼前,不顾实际。于是班上分成两派,有的认为是坚持原则,有的认为是不顾实际。针锋相对的观点证明学生动了脑筋,主动性和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老师这时相机引导,学生互相切磋、分析、争论,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拓展和深化。尤其是学生的合作精神、交往能力也得到培养和提高。

三.人与情境灵活互动,让情感在情境中遨游

有位老师曾经说过:“当教师把儿童带入有意创设或优选的富有美感的情境时,发现学生情绪热烈,带着情感色彩去观察、体验客观情境。在情感的驱动下,想象、思维积极展开,进而激起表达动机,且达到不由自主的情动而辞发的境界。”比如新学期第一堂语文课,笔者是这样上的:同学们,新的学期开始了,你们知道从这本崭新的课本里,我们将学习哪些课文?那就随老师在这个自由的王国里漫游一番吧!首先,让我们去野外好好观光游览,看看《五花山》的美丽风光,再跟着乌云伯伯去看《秋天的雨》。在我们这个倡议绿色环保的世界中,《路旁的橡树》为我们展现了一个伟大工程师高尚的心。这样的情境创设,使学生对所学的教材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产生了某种冲动,有了探求真知的欲望。可见,学生与情境的互动,可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对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十分重要。

四.有效的教学目标和课堂结构

首先,教学目标的有效性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前提。语文教学目标只有体现学科的特点,才能保证其有效性。一篇课文、一节课的教学目标不明确,是影响语文教学是否有效的重要原因。语文教学的目标大致可以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

1.建立语言形象。如对《荷叶圆圆》一课的教学,学生对荷叶在池塘里的形态理解上有一定的困难,在表述目标上,可借助图片帮助学生理解。还如读到“荷叶是我的摇篮……”时,学生能展开想象,体会到荷叶的蓬勃生机。

2.生成思想意义。通过与文本、作者、教师的对话,解读出文本的意义。如学习《小壁虎借尾巴》一课时,能够从小壁虎的外形、动作的描写及文中的对话中体会到小壁虎断尾后寻找尾巴的情景。

其次,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语文课堂教学必须拓宽语文学习运用的领域,把学生引向更加广阔的学习空间,主要由以下拓展:

①由课内向课外拓展。第一,向“原著”拓展。例如学了《盘古开天地》,就要读一读《女娲补天》等神话故事。第二,向“作者”拓展。即学习了作者的某一篇代表作,就应该读一读作者的其它一些作品。

②由单纯的学习本本向丰富多彩的生活拓展。“课内打基础,课外求发展”应该是大语文思想。把主动学语文辐射到学生生活的各个方面,这样才能增强语文学习的活力。例如,学习了《金色的草地》后,可激发学生到广阔的大自然中去观察一年四季的变化,让孩子们体会多色的草地含义。

祁红霞,教师,现居内蒙古包头。

猜你喜欢
荷叶师生情境
荷叶像什么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荷叶圆圆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荷叶伞
麻辣师生
小蚂蚁喜欢躺在荷叶上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
成功的师生沟通须做到“三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