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体育教学改革探究

2014-02-25 01:29何密成
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 2014年4期
关键词:挫折竞争高中生

何密成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4-0028-01

高中体育教学是发展学生身体素质、促进学生身体和心理健康的基础性课程,以培养合格的高中生为目的,培养学生勇于进取和敢于竞争的精神。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体育教学改革是社会政治、经济以及科技文化不断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履行“教育为社会服务”这一原则的综合要求。高中体育教师应以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思想为指导,创新体育的教学方法和模式,通过广博的体育与健康理论知识以及坚实的体育技术技能,更好地适应新课标教学环境下高中体育教学发生的一些变化。指导学生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锻炼习惯。

一、高中体育教学改革的目标

新课程标准中高中体育教学是以培养合格的高中生为目的,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针对高中体育教学的改革,其目标在于培养高中生在以下方面的能力:

1.培养社会竞争力。社会文明发展越快,竞争也就越激烈。对于高中生来说,竞争意识的提高能为其参加高考和进入社会做好心理准备。而体育竞赛的优胜劣汰则是最能直接体现出竞争的意识和能力的一种方式,因此在高中体育教学中需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竞争意识,敢于正视胜负,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在胜利中找差距、失败中找原因,总结经验,以坚定的信心去拼搏直到最后胜利。同时,还要引导学生运用正确的竞争意识处理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挫折。

2.培养抗挫能力。对于面对有一定升学压力的高中生来说,抗挫能力是帮助其建立自信心,为其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的心理机制之一。高中体育教学中完成一个动作不仅需要良好的协调性、力量素质,还需要有经受挫折的信心和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有意设置一些较难的环节让学生去接受挫折,在克服挫折的过程中逐步提高学生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和承受力。引导学生在面临挫折时把挫折看成是一种锻炼,通过百折不挠地克服困难来实现既定的目标。

3.培养人际交往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是在社会中生存所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之一。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学业、事业的成功以及自身心理健康的有效催化剂。学生在高中阶段,需要形成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互相尊重、互相支持,形成相对稳定的交际圈,而实际上,由于高中生的心理还不够成熟,个性比较鲜明,往往不适应复杂的人际交往,人际关系也处理得不够理想。新课标下的高中体育教学中,存在多种人际关系交往活动,如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个人与集体等,教师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处理好教与学以及配合度的问题,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身,并通过体育项目中需要的团结和契合度来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二、高中体育教学的改革措施

1.转变思想观念,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高中体育教学的首要任务是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根据全民健身计划和培养素质人才的要求,要彻底改变传统教育方式,从单纯追求学生的外在技能水平转移到全面追求学生的身心协调发展上来,不仅要让学生掌握体育运动的基本知识、技术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懂得体育运动的价值,使体育活动真正成为学生的内在需求而主动参与进来,体育教学质量才能得到真正提高。另一方面,要进一步更新观念,基础体育教育要主动适应社会的发展。

2.构建新型的体育课程体系

建立2l世纪我国高中体育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就是要根据邓小平同志“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指示,根据社会发展的要求,努力实现教学内容体系的综合化、基础化、信息化和现代化。要根据高中体育的总体要求和课程的自身规律,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多种类型的体育课,为学生提供更大的选择空间。实施分层、分流教学,普修与专修相结合,课堂教学与课外练习相结合,充分利用多媒体,获取信息,不断充实、更新课程内容。

3.建立合理的考评机制

高中体育课程的考评通常采用测试成绩作为唯一的评定方法,而这种方法往往会忽略学生在体育学习中的进步幅度与程度以及学生身心素质的培养。新课程标准下高中体育教学的改革应建立科学的考评机制,对学生成绩做多维评价,充分发挥考评在体育教学运行中起的导向、调节、激励、鉴定作用。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既要考核体能锻炼的结果,又要重视学生在心理、价值观以及创新能力上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责任编辑 刘 馨)endprint

猜你喜欢
挫折竞争高中生
《发明与创新》(高中生)征稿啦
挫折使我更坚强
高中生应如何适应高中数学的学习
高中生是否应该熬夜学习?
感谢竞争
在挫折与攻关中铸就优雅
儿时不竞争,长大才胜出
生活需要挫折
竞争
竞争等5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