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专业五年制高级工班地方特色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2014-02-25 01:17吴丹辉
职业·下旬 2014年1期
关键词:教学体系职业能力宁波

吴丹辉

摘 要:宁波作为一个外向型经济城市,其特定的经济发展模式对外贸人才培养提出了个性化要求,中等职业学校作为宁波地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摇篮,需要结合后金融危机时代的特点和宁波外贸市场的特点,切实地培养出符合企业需要、行业需要、地区需要的国际贸易应用型人才。由此国际贸易专业五年制高级工班应运而生,其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是国际贸易专业改革的重要发展方向。

关键词:职业能力 五年制高级工班 教学体系 宁波

全球金融危机爆发,给宁波这个外向型经济城市带来了十分严峻的挑战,部分经济实力比较弱的外贸类相关企业选择转产或者倒闭。虽然宁波的外贸出口市场仍具有很大潜力,但是,目前国内部分高等院校外贸类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量出现了过剩的情况,外贸类相关企业对国际贸易专业的毕业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使得中等职业学校的国际贸易专业毕业生的对口就业率下降了很多。宁波地区的中等职业学校作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摇篮,必须承担起国际贸易专业改革的重任,需要结合后金融危机时代的特点和宁波外贸市场的特点,切实地培养出符合企业需要、行业需要、地区需要的国际贸易应用型人才。

一、国际贸易专业实践教学基本情况分析

1.学生情况分析

宁波中等职业学校国际贸易专业招生情况大致分为两类,第一类是三年制职高,其中部分是直接以就业为导向培养的专业学生,另外则是以单招单考为目标导向培养的学生。第二类是招收五年一贯制的国际贸易专业学生,这类学生的基本特点是中考成绩与三年制国际贸易专业学生相比,分数相对较高,女生较多,部分学生的英语成绩较高,形象思维能力较强。但实际教学中,笔者发现,大部分学生对专业认知和就业情况不十分明确,抽象思维能力较弱,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较差,英语的听说读写能力较弱,部分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还亟待提高。

2.师资情况分析

大部分中等职业学校的国际贸易专业课教师主要来自普通高等院校的本科毕业生。传统的高等教育让教师具备较高的理论知识,但是从学校学习到学校工作的经历,又使得教师缺乏实践操作能力,与企业岗位的实操要求存在一定的差距,这给教师在平时实践教学过程中带来了巨大的障碍。此外,双师型教师的缺乏,使得教师专业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逐渐成为中职优化专业结构、对接产业发展需求的重要制约因素。

3.实践课程教学环境分析

国际贸易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大部分学生是为了就业导向培养的,这就需要课程教学更加贴近企业真实环境。缺乏相应的国际贸易专业实践教学实训实验室是大部分中等职业学校的通病。大部分学校的专业实训实验室是商务谈判室和机房实训室,但相对其他专业,对商务谈判室和机房实训室的使用频率很低。

国际商务谈判和国际市场营销专业实践课程由于受到师资、学生和教学基本条件的限制,采用全中文教学的国际商务谈判,采用纯理论教学的国际市场营销,更多课时是在普通教室里完成理论教学,真正的实践教学课时非常少。这样造成了学生不清楚对国际贸易专业对英语的听说读写能力的高要求体现在哪里,也不清楚如何开展国际市场营销,更不清楚如何制作出口商品的商务策划方案。

4.企业实际需求及岗位分析

从外贸类及其相关企业的调查分析可知,企业非常注重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的能力、专业实践操作技能和职业道德素养三个方面。就目前宁波地区的就业情况而言,五年一贯制中等职业学校的国际贸易专业学生就业的主要方向是国际货运代理公司的操作员和业务员、报关行的报关员和报检员,小型外贸企业的单证员和跟单业务员。

二、国际贸易专业五年制高级工班毕业生职业能力分解

五年制与三年制的教学相比较,优势在于在校学习时间更长,学生能学到更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如果在教学中不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就不会好好利用四年的在校学习时间,最终导致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更加薄弱。因此,笔者在对外贸类相关企业岗位如外贸业务员、外贸单证员、跟单员、货运代理业务员、货运代理操作员、报关员和报检员的现实及未来需求能力分析后,特别对专业通用能力和专业细化能力进行了分解。

1.能力分解假设:教学第四年专业分流

在校前三年学习国际贸易专业的基础知识,经过三年的专业课程的学习,每个学生的特点、优势和不足都会显现出来。在完成三年专业基础学习后,教师根据每个学生的基本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细分子专业与班级分流。将国际贸易专业细化分成国贸实务、国际货运代理、商检与报关三个子专业。将英语听说读写能力较强的学生分流到国贸实务班,营销能力较强的学生分流到国际货运代理班,性格内向努力好学的学生分流到商检与报关班。

2.细分子专业能力分解

国际贸易专业毕业生需要的通用技能主要包括: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团队合作能力、与人沟通能力、计算机软件处理能力、网络信息搜索能力、商务合同能力、基本专业英语能力、商务单证制作能力。

(1)国贸实务班专业能力分解。

(2)国际货运代理班专业能力分解。

(3)商检与报关班专业能力分解。

三、国际贸易专业五年制高级工班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根据对国际贸易细分子专业所需的通用和专业能力的分解,设计了以感性认识学习、校内课程实训、校内制度锻炼和校外企业实习,以及第五年的校外毕业实习这四个循序渐进的环节,并将其串联在一起,贯穿于校内外五年的国际贸易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这是利用校内实训教学环境、校外企业实习环境,全面培养学生的职业竞争能力。

1.感性认识学习

根据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较弱、形象思维能力较强的特点,专业教师需要对学生加强国际贸易专业感性认识方面的教育。这就要求学校与外贸类相关企业建立合作伙伴关系,方便学生进行国际贸易企业、国际货运代理企业、报关行、港口、国际物流公司、航运中心等的参观和调研,了解企业的运作流程及企业间的相互关系。同时也使学生更加充分地了解自身专业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的发展地位、现状,以及对从业人员各方面的素质要求,为今后明确学习方向、选择适合自己的细分子专业奠定坚实基础。感性认识实习安排在入学后的前三年,感性认识实习可采用“参观、调研、专家讲座”等方式进行,除了对企业参观以外,可以邀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企业家来校以讲座的方式与学生进行实践分享。

2.校内课程实训

在二年级到三年级的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我们对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课程安排相应的实践教学环节,使学生掌握各类专业软件的操作,如各类国际贸易单证的缮制、金融结算、进出口实务软件、国际货运代理软件的操作、报关和报检软件的操作等单项业务。

在四年级进行了专业细分之后,我们应该根据各子专业进行有针对性的实践实训教学。如国贸实务班,除了对各类单证软件操作训练之外,还应加强开发客户、商务谈判、合同签订与履行的实训教学。如采用角色扮演等方法,寻找合适的进出口交易背景,来掌握商务谈判和合同签订、履行的具体操作技能。如国际货运代理班,增加国际货运代理相关软件的实操训练,还应加强寻找与开发客户、商务谈判、合同签订和履行的具体操作技能;商检与报关班,增加报检和报关的软件操作,角色扮演模拟整个报检与报关的业务流程,强化计算机五笔录入的能力训练(因现在大部分报关行业的输入系统都是采用五笔输入法)。

通过这些实践课程的训练,除了可以增加学生的操作技能以外,还可以增强学生的表达沟通的能力,同时也有助于学生形成团队合作和互相竞争的职业意识。

3.校内制度锻炼兼校外企业实习

学校内部的各种校纪校规和每个班级的管理规章制度都会对学生的职业素养的养成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同时,我们要求学生利用每年的暑假以“就近原则”下企业实习,企业的类型应尽量选择在生产企业或者外贸类企业。通过学生的每一次下厂实习的经历,锻炼他们适应企业工作的能力,培养并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纠正学生错误的“企业家”观念,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4.校外毕业实习

校外毕业实习是在学生经过四年的专业课学习之后,学校召开实习生选聘会,联系参加企业前来选聘实习生,组织学生在校外的国际贸易相关类企业实习。这让学生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理论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学会分析并解决实际企业工作中的一些具体问题,提高学生的职业竞争能力。

参考文献:

[1]问泽霞,葛莹玉.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院报,2007(24).

(作者单位:宁波第二技师学院)endprint

摘 要:宁波作为一个外向型经济城市,其特定的经济发展模式对外贸人才培养提出了个性化要求,中等职业学校作为宁波地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摇篮,需要结合后金融危机时代的特点和宁波外贸市场的特点,切实地培养出符合企业需要、行业需要、地区需要的国际贸易应用型人才。由此国际贸易专业五年制高级工班应运而生,其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是国际贸易专业改革的重要发展方向。

关键词:职业能力 五年制高级工班 教学体系 宁波

全球金融危机爆发,给宁波这个外向型经济城市带来了十分严峻的挑战,部分经济实力比较弱的外贸类相关企业选择转产或者倒闭。虽然宁波的外贸出口市场仍具有很大潜力,但是,目前国内部分高等院校外贸类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量出现了过剩的情况,外贸类相关企业对国际贸易专业的毕业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使得中等职业学校的国际贸易专业毕业生的对口就业率下降了很多。宁波地区的中等职业学校作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摇篮,必须承担起国际贸易专业改革的重任,需要结合后金融危机时代的特点和宁波外贸市场的特点,切实地培养出符合企业需要、行业需要、地区需要的国际贸易应用型人才。

一、国际贸易专业实践教学基本情况分析

1.学生情况分析

宁波中等职业学校国际贸易专业招生情况大致分为两类,第一类是三年制职高,其中部分是直接以就业为导向培养的专业学生,另外则是以单招单考为目标导向培养的学生。第二类是招收五年一贯制的国际贸易专业学生,这类学生的基本特点是中考成绩与三年制国际贸易专业学生相比,分数相对较高,女生较多,部分学生的英语成绩较高,形象思维能力较强。但实际教学中,笔者发现,大部分学生对专业认知和就业情况不十分明确,抽象思维能力较弱,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较差,英语的听说读写能力较弱,部分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还亟待提高。

2.师资情况分析

大部分中等职业学校的国际贸易专业课教师主要来自普通高等院校的本科毕业生。传统的高等教育让教师具备较高的理论知识,但是从学校学习到学校工作的经历,又使得教师缺乏实践操作能力,与企业岗位的实操要求存在一定的差距,这给教师在平时实践教学过程中带来了巨大的障碍。此外,双师型教师的缺乏,使得教师专业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逐渐成为中职优化专业结构、对接产业发展需求的重要制约因素。

3.实践课程教学环境分析

国际贸易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大部分学生是为了就业导向培养的,这就需要课程教学更加贴近企业真实环境。缺乏相应的国际贸易专业实践教学实训实验室是大部分中等职业学校的通病。大部分学校的专业实训实验室是商务谈判室和机房实训室,但相对其他专业,对商务谈判室和机房实训室的使用频率很低。

国际商务谈判和国际市场营销专业实践课程由于受到师资、学生和教学基本条件的限制,采用全中文教学的国际商务谈判,采用纯理论教学的国际市场营销,更多课时是在普通教室里完成理论教学,真正的实践教学课时非常少。这样造成了学生不清楚对国际贸易专业对英语的听说读写能力的高要求体现在哪里,也不清楚如何开展国际市场营销,更不清楚如何制作出口商品的商务策划方案。

4.企业实际需求及岗位分析

从外贸类及其相关企业的调查分析可知,企业非常注重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的能力、专业实践操作技能和职业道德素养三个方面。就目前宁波地区的就业情况而言,五年一贯制中等职业学校的国际贸易专业学生就业的主要方向是国际货运代理公司的操作员和业务员、报关行的报关员和报检员,小型外贸企业的单证员和跟单业务员。

二、国际贸易专业五年制高级工班毕业生职业能力分解

五年制与三年制的教学相比较,优势在于在校学习时间更长,学生能学到更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如果在教学中不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就不会好好利用四年的在校学习时间,最终导致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更加薄弱。因此,笔者在对外贸类相关企业岗位如外贸业务员、外贸单证员、跟单员、货运代理业务员、货运代理操作员、报关员和报检员的现实及未来需求能力分析后,特别对专业通用能力和专业细化能力进行了分解。

1.能力分解假设:教学第四年专业分流

在校前三年学习国际贸易专业的基础知识,经过三年的专业课程的学习,每个学生的特点、优势和不足都会显现出来。在完成三年专业基础学习后,教师根据每个学生的基本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细分子专业与班级分流。将国际贸易专业细化分成国贸实务、国际货运代理、商检与报关三个子专业。将英语听说读写能力较强的学生分流到国贸实务班,营销能力较强的学生分流到国际货运代理班,性格内向努力好学的学生分流到商检与报关班。

2.细分子专业能力分解

国际贸易专业毕业生需要的通用技能主要包括: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团队合作能力、与人沟通能力、计算机软件处理能力、网络信息搜索能力、商务合同能力、基本专业英语能力、商务单证制作能力。

(1)国贸实务班专业能力分解。

(2)国际货运代理班专业能力分解。

(3)商检与报关班专业能力分解。

三、国际贸易专业五年制高级工班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根据对国际贸易细分子专业所需的通用和专业能力的分解,设计了以感性认识学习、校内课程实训、校内制度锻炼和校外企业实习,以及第五年的校外毕业实习这四个循序渐进的环节,并将其串联在一起,贯穿于校内外五年的国际贸易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这是利用校内实训教学环境、校外企业实习环境,全面培养学生的职业竞争能力。

1.感性认识学习

根据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较弱、形象思维能力较强的特点,专业教师需要对学生加强国际贸易专业感性认识方面的教育。这就要求学校与外贸类相关企业建立合作伙伴关系,方便学生进行国际贸易企业、国际货运代理企业、报关行、港口、国际物流公司、航运中心等的参观和调研,了解企业的运作流程及企业间的相互关系。同时也使学生更加充分地了解自身专业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的发展地位、现状,以及对从业人员各方面的素质要求,为今后明确学习方向、选择适合自己的细分子专业奠定坚实基础。感性认识实习安排在入学后的前三年,感性认识实习可采用“参观、调研、专家讲座”等方式进行,除了对企业参观以外,可以邀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企业家来校以讲座的方式与学生进行实践分享。

2.校内课程实训

在二年级到三年级的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我们对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课程安排相应的实践教学环节,使学生掌握各类专业软件的操作,如各类国际贸易单证的缮制、金融结算、进出口实务软件、国际货运代理软件的操作、报关和报检软件的操作等单项业务。

在四年级进行了专业细分之后,我们应该根据各子专业进行有针对性的实践实训教学。如国贸实务班,除了对各类单证软件操作训练之外,还应加强开发客户、商务谈判、合同签订与履行的实训教学。如采用角色扮演等方法,寻找合适的进出口交易背景,来掌握商务谈判和合同签订、履行的具体操作技能。如国际货运代理班,增加国际货运代理相关软件的实操训练,还应加强寻找与开发客户、商务谈判、合同签订和履行的具体操作技能;商检与报关班,增加报检和报关的软件操作,角色扮演模拟整个报检与报关的业务流程,强化计算机五笔录入的能力训练(因现在大部分报关行业的输入系统都是采用五笔输入法)。

通过这些实践课程的训练,除了可以增加学生的操作技能以外,还可以增强学生的表达沟通的能力,同时也有助于学生形成团队合作和互相竞争的职业意识。

3.校内制度锻炼兼校外企业实习

学校内部的各种校纪校规和每个班级的管理规章制度都会对学生的职业素养的养成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同时,我们要求学生利用每年的暑假以“就近原则”下企业实习,企业的类型应尽量选择在生产企业或者外贸类企业。通过学生的每一次下厂实习的经历,锻炼他们适应企业工作的能力,培养并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纠正学生错误的“企业家”观念,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4.校外毕业实习

校外毕业实习是在学生经过四年的专业课学习之后,学校召开实习生选聘会,联系参加企业前来选聘实习生,组织学生在校外的国际贸易相关类企业实习。这让学生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理论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学会分析并解决实际企业工作中的一些具体问题,提高学生的职业竞争能力。

参考文献:

[1]问泽霞,葛莹玉.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院报,2007(24).

(作者单位:宁波第二技师学院)endprint

摘 要:宁波作为一个外向型经济城市,其特定的经济发展模式对外贸人才培养提出了个性化要求,中等职业学校作为宁波地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摇篮,需要结合后金融危机时代的特点和宁波外贸市场的特点,切实地培养出符合企业需要、行业需要、地区需要的国际贸易应用型人才。由此国际贸易专业五年制高级工班应运而生,其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是国际贸易专业改革的重要发展方向。

关键词:职业能力 五年制高级工班 教学体系 宁波

全球金融危机爆发,给宁波这个外向型经济城市带来了十分严峻的挑战,部分经济实力比较弱的外贸类相关企业选择转产或者倒闭。虽然宁波的外贸出口市场仍具有很大潜力,但是,目前国内部分高等院校外贸类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量出现了过剩的情况,外贸类相关企业对国际贸易专业的毕业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使得中等职业学校的国际贸易专业毕业生的对口就业率下降了很多。宁波地区的中等职业学校作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摇篮,必须承担起国际贸易专业改革的重任,需要结合后金融危机时代的特点和宁波外贸市场的特点,切实地培养出符合企业需要、行业需要、地区需要的国际贸易应用型人才。

一、国际贸易专业实践教学基本情况分析

1.学生情况分析

宁波中等职业学校国际贸易专业招生情况大致分为两类,第一类是三年制职高,其中部分是直接以就业为导向培养的专业学生,另外则是以单招单考为目标导向培养的学生。第二类是招收五年一贯制的国际贸易专业学生,这类学生的基本特点是中考成绩与三年制国际贸易专业学生相比,分数相对较高,女生较多,部分学生的英语成绩较高,形象思维能力较强。但实际教学中,笔者发现,大部分学生对专业认知和就业情况不十分明确,抽象思维能力较弱,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较差,英语的听说读写能力较弱,部分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还亟待提高。

2.师资情况分析

大部分中等职业学校的国际贸易专业课教师主要来自普通高等院校的本科毕业生。传统的高等教育让教师具备较高的理论知识,但是从学校学习到学校工作的经历,又使得教师缺乏实践操作能力,与企业岗位的实操要求存在一定的差距,这给教师在平时实践教学过程中带来了巨大的障碍。此外,双师型教师的缺乏,使得教师专业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逐渐成为中职优化专业结构、对接产业发展需求的重要制约因素。

3.实践课程教学环境分析

国际贸易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大部分学生是为了就业导向培养的,这就需要课程教学更加贴近企业真实环境。缺乏相应的国际贸易专业实践教学实训实验室是大部分中等职业学校的通病。大部分学校的专业实训实验室是商务谈判室和机房实训室,但相对其他专业,对商务谈判室和机房实训室的使用频率很低。

国际商务谈判和国际市场营销专业实践课程由于受到师资、学生和教学基本条件的限制,采用全中文教学的国际商务谈判,采用纯理论教学的国际市场营销,更多课时是在普通教室里完成理论教学,真正的实践教学课时非常少。这样造成了学生不清楚对国际贸易专业对英语的听说读写能力的高要求体现在哪里,也不清楚如何开展国际市场营销,更不清楚如何制作出口商品的商务策划方案。

4.企业实际需求及岗位分析

从外贸类及其相关企业的调查分析可知,企业非常注重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的能力、专业实践操作技能和职业道德素养三个方面。就目前宁波地区的就业情况而言,五年一贯制中等职业学校的国际贸易专业学生就业的主要方向是国际货运代理公司的操作员和业务员、报关行的报关员和报检员,小型外贸企业的单证员和跟单业务员。

二、国际贸易专业五年制高级工班毕业生职业能力分解

五年制与三年制的教学相比较,优势在于在校学习时间更长,学生能学到更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如果在教学中不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就不会好好利用四年的在校学习时间,最终导致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更加薄弱。因此,笔者在对外贸类相关企业岗位如外贸业务员、外贸单证员、跟单员、货运代理业务员、货运代理操作员、报关员和报检员的现实及未来需求能力分析后,特别对专业通用能力和专业细化能力进行了分解。

1.能力分解假设:教学第四年专业分流

在校前三年学习国际贸易专业的基础知识,经过三年的专业课程的学习,每个学生的特点、优势和不足都会显现出来。在完成三年专业基础学习后,教师根据每个学生的基本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细分子专业与班级分流。将国际贸易专业细化分成国贸实务、国际货运代理、商检与报关三个子专业。将英语听说读写能力较强的学生分流到国贸实务班,营销能力较强的学生分流到国际货运代理班,性格内向努力好学的学生分流到商检与报关班。

2.细分子专业能力分解

国际贸易专业毕业生需要的通用技能主要包括: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团队合作能力、与人沟通能力、计算机软件处理能力、网络信息搜索能力、商务合同能力、基本专业英语能力、商务单证制作能力。

(1)国贸实务班专业能力分解。

(2)国际货运代理班专业能力分解。

(3)商检与报关班专业能力分解。

三、国际贸易专业五年制高级工班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根据对国际贸易细分子专业所需的通用和专业能力的分解,设计了以感性认识学习、校内课程实训、校内制度锻炼和校外企业实习,以及第五年的校外毕业实习这四个循序渐进的环节,并将其串联在一起,贯穿于校内外五年的国际贸易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这是利用校内实训教学环境、校外企业实习环境,全面培养学生的职业竞争能力。

1.感性认识学习

根据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较弱、形象思维能力较强的特点,专业教师需要对学生加强国际贸易专业感性认识方面的教育。这就要求学校与外贸类相关企业建立合作伙伴关系,方便学生进行国际贸易企业、国际货运代理企业、报关行、港口、国际物流公司、航运中心等的参观和调研,了解企业的运作流程及企业间的相互关系。同时也使学生更加充分地了解自身专业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的发展地位、现状,以及对从业人员各方面的素质要求,为今后明确学习方向、选择适合自己的细分子专业奠定坚实基础。感性认识实习安排在入学后的前三年,感性认识实习可采用“参观、调研、专家讲座”等方式进行,除了对企业参观以外,可以邀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企业家来校以讲座的方式与学生进行实践分享。

2.校内课程实训

在二年级到三年级的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我们对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课程安排相应的实践教学环节,使学生掌握各类专业软件的操作,如各类国际贸易单证的缮制、金融结算、进出口实务软件、国际货运代理软件的操作、报关和报检软件的操作等单项业务。

在四年级进行了专业细分之后,我们应该根据各子专业进行有针对性的实践实训教学。如国贸实务班,除了对各类单证软件操作训练之外,还应加强开发客户、商务谈判、合同签订与履行的实训教学。如采用角色扮演等方法,寻找合适的进出口交易背景,来掌握商务谈判和合同签订、履行的具体操作技能。如国际货运代理班,增加国际货运代理相关软件的实操训练,还应加强寻找与开发客户、商务谈判、合同签订和履行的具体操作技能;商检与报关班,增加报检和报关的软件操作,角色扮演模拟整个报检与报关的业务流程,强化计算机五笔录入的能力训练(因现在大部分报关行业的输入系统都是采用五笔输入法)。

通过这些实践课程的训练,除了可以增加学生的操作技能以外,还可以增强学生的表达沟通的能力,同时也有助于学生形成团队合作和互相竞争的职业意识。

3.校内制度锻炼兼校外企业实习

学校内部的各种校纪校规和每个班级的管理规章制度都会对学生的职业素养的养成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同时,我们要求学生利用每年的暑假以“就近原则”下企业实习,企业的类型应尽量选择在生产企业或者外贸类企业。通过学生的每一次下厂实习的经历,锻炼他们适应企业工作的能力,培养并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纠正学生错误的“企业家”观念,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4.校外毕业实习

校外毕业实习是在学生经过四年的专业课学习之后,学校召开实习生选聘会,联系参加企业前来选聘实习生,组织学生在校外的国际贸易相关类企业实习。这让学生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理论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学会分析并解决实际企业工作中的一些具体问题,提高学生的职业竞争能力。

参考文献:

[1]问泽霞,葛莹玉.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院报,2007(24).

(作者单位:宁波第二技师学院)endprint

猜你喜欢
教学体系职业能力宁波
一图读懂宁波
拖起明天的希望
聚焦·宁波
基于CDIO模式的机械电子工程专业教学体系改革
虚实结合和科教融合的计算机实验教学体系
数字媒体技术课程体系及实践教学环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