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雅
“带上故园青山绿水的眷恋,带上舍小家为大家的凛然大义,16.5万淅川移民又一次远行……”1月的北京,一股股暖流在寒冬中涌动,一波波感动在人们心中荡漾,一个个感人肺腑的移民事迹,撞击着每个人的心灵。
1月16日,淅川县委宣传部夏季风刚从北京归来。他说,南水北调中线渠首淅川县移民精神报告团在北京巡讲的一周里,走进政府机关、走进部队院校、走进社区街道,让人们重新认识了淅川,了解了淅川移民,感知了南水北调工程这个千秋伟业。
夏季风说,淅川,对很多北京人来说,都是陌生的。“从来没有听说过淅川,不知道在哪里。”71岁的中国科学院电子所退休干部李世胜说,“知道丹江口在湖北,听说过南水北调,不很了解,今天才知道源头在河南,在淅川。”
李世胜的话,也许代表不了所有北京人对南水北调工程的认知,但事实却是:2013年12月25日,以河南省境内南水北调中线主体工程的完工为标志,宣告了南水北调中线干渠全线贯通。2014年汛后中线全线正式通水之时,丹江水将一路向北,滋润沿线2亿多人。
从构想到现实
当雾霾徘徊不去,空气质量饱受口诛笔伐的时候,人们或许没有意识到,另一种环境危机也在凶猛袭来。针对日益严重的水资源问题,联合国曾发出这样的警告:未来的战争,很可能是以争夺水资源为主的战争。
南水北调工程的建设就缘于我国水资源分配不均的严峻现实。我们在方便地使用自来水的时候,很难想到:北京缺水!人均水资源量仅100立方米,比沙漠之国以色列还少一半;天津缺水!人均水资源不足全国平均的1/17,远远低于世界缺水警戒线……
据统计,中国水资源总量2.8万亿立方米,居世界第六位,但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广袤的长江流域以北水资源量仅占全国的19.6%。其中,黄淮海流域是中国水资源承载能力与经济社会发展最不相适应的地区。该区域国内生产总值、耕地、粮食产量均占全国的1/3以上,而水资源总量仅占全国的1/14,资源性缺水非常严重。
回望历史,从构想到现实,南水北调已经跨越了半个多世纪。在20世纪中期,毛泽东提出伟大构想,借南方之水,解北方之渴,共和国由此开始编织宏大的“调水梦”。直到2002年12月23日,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南水北调工程总体规划》,我国历史上最大的调水工程就此展开。
解决北方资源性严重缺水,必须实施跨流域调水。为构建起中国水资源“南北调配、东西互济”的新水网,按照总体规划,南水北调工程将通过东、中、西三条调水线路,与长江、淮河、黄河、海河相互连接。在我国的大地上,一条水上“长城”正在渐渐成型。
“南水北调规划最终调水规模448亿立方米,相当于一条黄河的水量!”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公室主任鄂竟平说,东线、中线一期工程可使1.1亿人直接受益,每年增加经济效益560亿元。
据介绍,东线一期工程从长江下游抽水,多年平均调水可达88亿立方米,供水范围涉及江苏、安徽、山东的21个地级市和71个县(市、区)。与原有江水北调相比,年净增供水量36亿立方米,将给沿线城市及工业增加供水量22.34亿立方米,农业灌溉面积增加3025万亩。据测算,东线一期工程多年平均供水效益为109.5亿元。
中线一期工程从丹江口水库引水,主要面向北京、天津在内的19个大中城市及100多个县市供水,多年平均调水量95亿立方米,可使受水区城市生活供水保证率达95%以上,工业供水保证率达90%以上。
河南省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主战场,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干线最长、占地最多、征迁任务最重的省份,省内既有干线工程,又有配套工程,还有水源工程,在中线工程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从淅川县陶岔渠首起,河南省境内全长731公里,约占干线全长的57%。工程需要征用土地60.3万亩,搬迁安置21.7万人(其中干线搬迁群众5.5万人、丹江口库区农村移民16.2万人)。为全力支持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河南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丹江口库区移民安置“四年任务、两年完成”的基本目标,移民安置涉及郑州、平顶山、新乡、许昌、漯河等6个省辖市的20个县(市、区),最终顺利实现了“和谐、平安、文明搬迁”和“不伤、不亡、不漏一人”的目标。
南来之水润中原
作为重要受水区,中原也将成为南水北调千秋伟业的受益者。南水北调中线全线贯通对作为人口大省和农业大省的河南意义重大。一期工程通水后每年可向河南省提供用水37.69亿立方米,约占年输水总量95亿立方米的40%,可使河南省11个省辖市、34个县(市、区)受益。
“郑州市作为我国北方25个水资源极度短缺的城市之一,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198立方米,还不到全国人均占有量的1/10。”郑州市节水办的一位负责人说。
何止郑州,整个河南都身陷缺水的囹圄。调查显示,如果世界人均水资源是一满杯水,我国人均水资源不过是一个杯底,而河南省仅是杯底的1/5。
“在南水北调构建的中华水网中,中线工程的水龙头就在淅川县陶岔渠首,工程建成后将为我省注入源源不断的生命之水。”河南省水利厅厅长王小平说,建设中线工程,就是为了解决京、津、冀、豫四省市的严重缺水问题。
依据规划,一期工程通水后,将有37.69亿立方米的水分配给河南,占中线工程调水总量的40%,相当于增加了目前河南省年均水资源总量的9.2%。
届时,河南省受水区城市供水的一半以上将来自丹江水,直接受益人口达2000多万,受惠城市包括南阳、平顶山、漯河、周口、许昌、郑州、焦作、新乡、鹤壁、安阳、濮阳11个省辖市市区和34个县(市、区)。
润泽沿渠经济带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河南省虽创造了粮食总产“十一连增”的奇迹,但愈演愈烈的极端天气,使稳产增产的担子越来越重。
随着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矛盾日益加剧,水多、水少、水脏、水浑,水危机正从四面八方步步进逼,成为制约河南省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
迫在眉睫的水资源短缺困局何以破解?碧波浩渺的丹江水一路北上,将大大缓解非农产业与农业、城市与乡村的争水矛盾,驱散中原水危机的阴霾。
“大量被挤占的农业用水得以返还,‘中国粮仓抗灾夺丰收的底气将更足。”河南省农业厅有关负责人感慨。
未来,引领郑州飞向世界的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会镶嵌上两条纵贯南北的“绿色长廊”,其中一条就顺着南水北调干渠蜿蜒迤逦,她的周围,森林公园、生态水系、休闲景观星罗棋布。贴上“绿色生态”标签的航空港,将把“美丽河南”的声名远播,助推现代临空经济在这里集聚。
作为南水北调唯一穿城而过的城市,焦作已提前勾画出沿渠经济发展“黄金线”。南水北调工程每年送来的水资源,相当于14个青天河水库,资源型城市焦作将迎来转型发展的又一个春天。
“依托良好的水生态环境,南水北调工程受水区将培育出一批主业突出、关联度高、核心竞争力强的大产业、大集群,形成独具南水北调特色的绿色经济发展新模式。”王小平信心满怀。
碧波如镜,南水北调总干渠水面宽70米,沿线规划百米宽的林业生态带,一条人造“生态长廊”在中原腹地纵贯南北,更多的乡亲将畅饮丹江水,越来越多的城镇村庄将成为诗意的栖居地。
更为重要的是,河南在工程中的战略地位,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在河南省总投资超千亿元,从2009年到2013年的几年里,平均每年在河南省投资达200多亿元。根据估算,千亿元的投资对河南经济增长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为河南省新增数十万个就业机会。
饮水思源不忘节水
“这是库区人民用汗水和泪水甚至生命沉淀的甘露。这每一滴水都饱含着淅川人民的深情大爱,这是爱的水滴,这是一条流向北京的生命之河。”夏季风说,渠首移民精神报告团的演讲,让北京人不约而同地发出倡议:今天开始,让我们节约这每一滴水,好吗?这样的呼吁不但唤醒了听众感恩的心,还唤起了大家的节水意识。
北京市海淀区科协常务副主席李云飞挥毫泼墨,写下“饮水思源”四个字赠给报告团。他激动地说:“淅川人民为了南水北调作出了巨大的牺牲和奉献,首都人民要感恩淅川人民,我们要在海淀区的机关、学校、企业、社区进行大张旗鼓的宣传,让更多的人了解南水北调,学习淅川人的牺牲奉献精神。”
每一场报告会之后,淅川代表团都会向与会人员赠送一瓶清澈甘甜的丹江水。鄂竟平接过沉甸甸的丹江水,数度落泪,他感动地说:“这瓶水凝聚了无数丹江儿女的深情厚谊和无疆大爱,饮水思源,我们永远也不能忘记库区移民群众和移民干部为南水北调工程作出的巨大奉献和牺牲,永远也不能忘记库区人民为保护一库清水永续北送作出的不懈努力和积极贡献!”
根据规划,中线工程平均每年向北京市供水10.5亿立方米。据北京市自来水集团新闻发言人梁丽介绍,北京目前用水中,40%为地下水,60%为地表水。而自1999年以来,北京已连续14年干旱,地下水位持续下降,平均每年下降90厘米,地下水已严重超采,包括永定河在内的北京依托的21条主要河流全部断流。近年来,北京每年超采地下水将近5亿立方米。
“南水北调工程引水进京后,可以使北京地下水的水环境得到修复,从而保证北京市供水安全。”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水科院水资源研究所所长王浩说。
2014年,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后,每年将有10亿立方米的水从丹江口水库送至北京,约占北京市年用水总量的1/4,供水范围将覆盖除延庆县以外的15个区县。届时,北京市将关闭大部分水井,不仅能大大减少或避免地下水的超采,使地下水得到补充和涵养,而且会使地表水资源总量得到有效增加。
“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全面推进,在南水北调工程提供水资源的支撑和保障下,南水北调沿线地区必将建设成为自然资源持续利用、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人们生活质量持续提高、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绿色经济区和‘美丽中国示范区。”王浩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