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金花
摘要:辅导员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起着直接负责的作用,也是大学生思想工作的主要责任人。本文主要是对目前高职院校辅导员在学生工作中存在的相关问题做了简要的分析,也对目前高职辅导员的现状和解决的问题做了分析,并提出了高校辅导员在队伍建设和树立职业成就感应采取的必要措施。
关键词:高职院校辅导员 队伍建设 措施
1 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面临的问题概述
高职院校辅导员在学生工作方面起着最直接最关键的作用,辅导员是教育学生、引导学生、激励学生积极向上健康发展的首要负责人。基于辅导员工作的责任重大,因此对辅导员个人素质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一个优秀的辅导员不但要求个人素质高综合能力强,更需要一定水平的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其实辅导员的工作涉及好多方面的知识和技巧,随着学生心理成熟越来越早,对辅导员的工作要求也会越来越高。但是,就目前高校辅导员来说工作压力大,职业成就感低,有许多不尽如意的地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1 队伍不稳定,晋升渠道不畅
高职院校辅导员大都比较年轻,而且学历普遍较高,主要是硕士研究生。他们思想进步开放,观念比较超前,情绪很容易波动,很容易凭感情、凭直觉办事,职业认同感和成就感偏低,在对一些国际国内重大政治事件上缺乏准确敏锐的判断力,认识往往比较肤浅,觉悟能力较差,特别是对于突发事件的发生往往方法不够、能力不强,由于辅导员工作没有一个很好的发展机制,它更像一种边缘职业,门槛不高、用人要求不严、工作内容庞杂,导致辅导员像是打杂工,谁都能做,因此,许多从事辅导工作都没有归属感,如我院每年都在招聘辅导员老师,年年招聘年年流失,这就造成辅导员年轻化、流动性大、专业性不强的局面,导致辅导员管理水平长期滞后,再一个就是职称评定方面,辅导员不能与专任老师平等,虽然国家和高校都十分肯定辅导员工作的责任重大,但在高职院校提高辅导员用人标准,不断提升专业化水平的情况下,仍然没有完善的辅导员晋升定级标准,大部分辅导员是按照专业技术职称,在评定职称时和专任老师一样考核,如计算机、英语等国家级考试,但由于各高校的编制问题,辅导员往往都是人事代理或者是人才租赁的方式,这样导致辅导员不及专任老师,由于学校的编职和晋升名额有限,即使评定上职称但由于名额有限,更多的是把有限的名额倾向专任教师,因此,高校辅导员处在劣势、没有归属感,导致社会价值定位不准,他们大都感到前途渺茫难以实现自身价值,而且薪资水平也令人不满意,辅导员在职位晋升、职称评定等方面机会很少也缺乏公平性,这种状况导致许多辅导员放弃本职工作,或是对本职工作不积极,一面复习考博、考公务员,一面还敷衍着自己的工作。有的甚至直接改行,这样责任意识不强,工作不能持续辅导员队伍,将会大大降低辅导员工作的效果。
1.2 学习培训机制不完善
由于高职学院在学生管理方面资金有限,导致辅导员几乎没有外出学习、接受培训、交流的机会,从学院角度来说,对辅导员的重视程度不高,辅导员在工作过程中不能像专业老师那样享受到学校提供的专业进修和再培训教育,几乎没有什么外出考察学习交流的时间。对最先进的辅导员管理知识不能及时获取,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辅导员能力水平的提升。
1.3 管理机制不够完善
很多高职院校的没有设置辅导员的专门负责管理部门。管理方式比较落后,对辅导员的管理依然没有摆脱专业老师模式的束缚,这种僵化的管理机制不利于辅导员工作的开展。教育管理模式滞后,影响学生创新能力的发挥,在一定程度上延续了高中时代的模式。辅导员不能自主发挥自己的想法,导致辅导员对自身价值的否定。机制的不完善在管理学生上没有新的方式方法,在管理的低水平上就是严格管理,抑制了学生创新思维的能力,甚至扼杀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学生戏称是“后高中时代”。
1.4 工作压力大引发职业倦怠
高职教育已占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由于高职院校扩招,使得生源质量大幅下降,在高职高专院校学生群体中的心理、学习、生活、纪律等问题日益突出,而辅导员面临工作压力大,表现在:首先,由于生源质量的下降,学生的各种问题都比较多。其次辅导员工作并不只是简单的班级日常管理,还包括许多繁杂琐碎的事情,这些事情给辅导员工作增添了很大的压力。长时间处在巨大的工作压力之下,容易引起辅导员的职业倦怠。
2 加强高职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措施
2.1 尊重辅导员教师地位,公正对待辅导员工作
现阶段的大部分高职院校普遍存在对辅导员工作不重视的现象。这种现象是导致辅导员整体工作效果偏低、人才流动性大的重要原因。所以高职院校的领导应加大对辅导员工作的重视程度,重新认识辅导员工,在晋升职务、职称评定上给予辅导员与专任教师同等的机会,对辅导员工作给予更多的人性关怀和支持,树立辅导员职业标杆,增加社会的认同感,在待遇方面有所提高,只有辅导员有了归属感,才能更好发挥本职工作的潜能,在学生管理工作岗位做出贡献。
2.2 提供辅导员培训成长的机会
由于现阶段大部分高职院校辅导员都缺乏相应的培训再进修机会。这一方面不利于辅导员的教学工作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也挫伤了辅导员工作的积极性。因此,要将辅导员队伍建设纳入师资队伍建设的整体规划中来,对新任职的辅导员进行有关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等知识的培训;利用每年的寒暑假,对每位专职辅导员或兼职辅导员做培训学习,拓展知识面,特别是一些高校优秀的管理模式给予辅导员交流、学习的机会,只有大力提高高校辅导员管理水平,才能使这项“育人”工程做的更好,只有优秀的管理者和优秀的理念才能培养出优秀的学生,这样不仅仅是关系到一个国家的未来更关系到一个民族的素质。
2.3 健全辅导员考评机制
在高职院校中需要健全辅导员考评机制,采取激励机制,发挥辅导员的主观能动性,提高辅导员积极性,树立以辅导员需求为动力,与学院发展相吻合的激励目标,实现学校利益发展与辅导员个体全面协调的方法。高校重点在于加强引导,以激励的方式提高辅导员工作效率和水平,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的考评机制要突出科学性、规范性,把相关的考评结果与平时的职称晋升、薪酬、福利、进修等方面挂钩,将辅导员事务性、程序化的工作向组织战略性管理的高度转变,如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对辅导员有专项津贴和超额外工作的补贴,而目前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建立一个管理系统,辅导员平时工作都会在管理系统体现,同时对学生管理也能一目了然,在系统中,能看到对学生违纪出现次数及辅导员对此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成果,对寝室卫生问题宿舍管理人员通过系统直接上报,辅导员可以在第一时间看到,平时辅导员工作内容都在系统体现出来,学院在评优方面也有所发生变化,原来辅导员所带几个班中只要有一个班评上优秀班级,辅导员就成为年度优秀辅导员,而现在考评机制是:辅导员所带全部班都评上优秀班级才可以成为优秀辅导员,这对辅导员的管理是个挑战,这就要求辅导员在工作中以学生的成长、成材为目标,以自我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来成就辅导员工作。
2.4 树立职业价值感与自尊感
高职高专院校专职辅导员必须明确自己的职责定位,清楚自身的职业责任,在精神上树立从事辅导员的职业价值感与自尊感。不断提高自身职业素养。只有真正热爱自己的职业,才能获得职业自尊感,才能更好地认同职业生涯,同时职业自尊感越强,就越不容易产生职业倦怠。辅导员要在专业理念、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等方面不断提高,赢得更多的尊重和认可,只有拥有了专业知识和能力,才可能享有较高的专业地位,因此,辅导员要在履行好职责的同时,要提高自己、发展自己、完善自己。
3 结束语
辅导员工作是学校教育工作的最基础工作,辅导员在平时和学生们接触时间最长,不仅担负着督促学生学习的任务,也是教育学生思想工作的负责人。学生的全面发展离不开辅导员的帮助,高校要从源头上抓好辅导员队伍的建设,为广大学生提供优秀的辅导教育工作。
参考文献:
[1]朱以财.高职高志辅导员发展困境与对策思考[J].素质教育,2010(6).
[2]汪正彬.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问题及对策[J].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3,26(5).
[3]卢丹,庄英.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的探讨[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3,19(3).